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冯衍

东汉辞赋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冯衍(生卒年不详),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中国东汉辞赋家。[2]
冯衍少时有奇才,20岁即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冯衍辞不肯仕。后为更始将军廉丹掾,讨伐山东,王莽催战,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更始二年(24年),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冯衍建言屯据并州,鲍永乃以衍为立汉将军。光武帝即位,鲍永、冯衍坚守不降,后知更始帝已殁,乃罢兵降于光武帝,任曲阳令,立功当赏,遭受谗毁,故赏不行。建武六年(30年),冯衍上书陈八事,光武帝将召见冯衍,然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等俱相排挤,遂不得入。后交往外戚,转迁司隶从事。光武帝惩治外戚,冯衍获罪,西归故里,闭门自保。建武末,上疏自陈,终不见用。明帝即位后,冯衍又被诬陷“文过其实”,遂废于家,潦倒而死。[2]
冯衍撰《显志赋》以自伤不遇,词意每仿效楚辞,颇有屈骚之风。赋以“聊发愤而扬情兮,将以荡夫忧心”为中心,以“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为线索,借史实以讽喻时政,抒发心中的郁抑不平之情。其所著赋、诔、铭、说等50篇,《隋书·经籍志》著录后汉司隶从事《冯衍集》五卷,明代张溥辑有《冯曲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3]
敬通
所处时代
汉代
出生地
京兆杜陵
主要作品
显志赋
本    名
冯衍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乌体旋冯衍[1]东汉辞赋家。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自幼聪慧,博览群书。王莽当政阀拘微谅润柜漏时,隐居不仕。汉光婚敬估武时,为曲阳令,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拔辩显贵交通被贬黜,闭门自保,潦倒而死。竭力反对战争及精于兵樱战夜道的显赫人物如孙武、白起以及积极干预时政的纵横家苏秦、张仪,竭力反对叱咤风云的秦始皇与李斯。不仅反对商鞅、韩非的法术,而且主张消灭先王的法则,认为一切能够建功立业的思想和行为都燥达在诅咒之列。《后汉书》卷二八(上)有晚洪热传。著作有赋、谏、铭、说等50篇,今佚,明人辑有《冯曲阳集》。冯衍《显志赋》前有序文,慷慨自论作赋缘由及主旨,表示自己二十余年来,虽然正身直行 , 好俶傥之策 ,但时莫能听用其谋 ,故喟然长叹,自伤不遭 ,只有退而幽居新丰之东,鸿门之上的祖茔, 游精宇宙,流目八纮。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悯道陵迟,伤德分崩 ,并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于是仿效屈原《离骚》、《哀郢》、《涉江》的笔法风格,抒发了个人遭时不遇的忧愤不平,艺术个性有所加强。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冯衍,生卒年不详。东汉初期的辞赋家。字敬通,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自幼有才,博览群书,新末入更始政权,后投刘秀。因遭人谗毁,怀才不遇,被废于家,闭门自保。一生著述赋、诔、铭、说、策等50篇。著名者为《显志赋》,赋中多用典故,骈偶对仗,用前代名人的遭际,抒发自己失官的感慨和愤懑。
王莽时,冯衍辞不肯仕,后为更始将军廉丹,冯衍劝廉丹屯兵大郡,以待时变。廉丹不听,战死,冯衍亡命河东。更始二年,尚书仆射鲍永行大将军事,冯衍出计言事,乃以衍为立汉将军。后降于光武帝,任曲阳令,转迁司隶从事。因与外戚交往,免官归里。明帝即位,上书自辩,终不见用,潦倒而死。
冯衍晚年,撰《显志赋》以自伤不遇。所谓“久栖迟于小官,不得舒其所怀。抑心折节,意凄情悲”,正是他写此赋的缘由。赋中借史实以讽谕时政,借追慕古人而抒发其郁抑不平。陆机《遂志赋序》、江淹《恨赋》均举此以为怨、恨的事例。赋用骚体形式写成,词意每仿效楚辞,终以文过其实,显得空洞,感人不深。然而它继王褒《洞箫赋》之后,多用骈偶辞句,对魏晋六朝骈俪文风影响较大。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隋书·经籍志》有《冯衍集》5卷,已散佚;明代张溥辑有《冯曲阳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