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印度花豹

大型猫科动物
收藏
0
0
印度花豹(学名:Panthera pardus fusca),又称印第安豹,是豹的九个亚种之一,为大型猫科动物,体形似,但明显较小;头小尾长,四肢短健;毛被黄色,满布黑色环斑;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斑点呈圆形或椭圆形的梅花状图案,前足5趾,后足4趾,爪灰白色,能伸缩。 生活于森林灌丛湿地荒漠等环境,其巢穴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白天在树上或岩洞休息。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守卫自己较固定的领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捕食各种有蹄类动物,也捕食猴、兔、鼠类、鸟类和鱼类,秋季也采食甜味的浆果。食物缺乏时,也于夜晚潜入村屯盗食家禽家畜。分布于印度次大陆。
中文学名
印度花豹
拉丁学名
Panthera pardus fusca
别    名
豹印度亚种
动物界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亚    纲
真兽亚纲
亚    目
裂脚亚目
猫科
亚    科
豹亚科
豹属
亚    种
印度花豹
命名者及年代
Meyer, 1794
外文名
Indian Leopard

外形特征

播报
编辑
印度花豹是豹的亚种之一,体长约1.3~1.9米之间,尾长可达1~1.3米。躯捆档臭体均匀,四肢中长,趾兵榜承行性。视、听、习元嗅觉均很发巩乌敬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市龙欠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整芝霉霸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尾发达。[1]
头小而圆,耳短,耳背黑色,耳尖黄色,基部也是黄色,并具有稀疏的小黑点。虹膜为黄色,在樱誉强光照射下瞳孔收缩为圆形,在黑夜则发出闪耀的磷光。犬齿发达,舌头的表面长着许多角质化的倒生小提垫刺。嘴的侧上方各有5排斜形的胡须。额部、眼睛之间和下方以及颊部都布满了黑色的小斑点。身体的毛色鲜艳,体背为杏黄色,颈下、胸、腹和四肢内侧为白色,耳背黑色,有一块显著的白斑,尾尖黑色,全身都布满了黑色的斑点,头部的斑点小而密,背部的斑点密而较大。[2]

栖息环境

播报
编辑
生活于山地森林、丘陵灌丛、荒漠草原等多种环境,从平原到海拔3600米的高山都有分布。它的巢穴比较固定,多筑于浓密树丛、灌丛或岩洞中。[2]

生活习性

播报
编辑
营独居生活,常夜间活动,在食物丰富的地方,活动范围较固定;食物缺乏时,则游荡数十公里觅食。雄性的领域比雌性者大。白天潜伏在巢穴或树丛中睡觉。阳光透过森林,洒在它布满花斑的皮毛上,即使在几米之外,也难以发现它的存在。傍晚出来游窜觅食,直到天明才休息。
豹的感官发达,动作敏捷,善于爬树,可以捕捉树上的猴类和鸟类;也善于跳跃,一跃可达6米高,12米远;但不喜欢游泳。豹的性情异常凶猛,犬齿大而锋利,裂齿也特别发达,有利于擒获和撕扯猎物。多以山羊、狍子、鹿、麝、麂、野猪、野兔、猴类等为主要食物,有时也吃鱼、鸟类,以及袭击家禽、家畜等。捕猎时有两种主要的进攻方式,一种是隐蔽在树上,这样可以居高临下发现猎物,同时气味也会随风飘散,不易被猎物发现,但需要等待猎物从树下经过;另一种是偷袭,先潜行接近猎物,然后突然跃出,将其捕获。当时吃不完的猎物则悬挂在高高的树枝上,这样既不易腐烂,又不易被别的动物吃掉,等食物馈乏时,再回来慢慢吃掉。它的力量大得惊人,可以将一只比其自身重一半的猎物抓到树上去。找不到食物时,也可以忍受数天的饥饿。[2]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印度次大陆。克什米尔北部、印度、斯里兰卡、中国西南地区和东南部、孟加拉国、巴基斯坦东部、缅甸西部[3]

繁殖方式

播报
编辑
印度花豹于冬季和春季发情交配。怀孕期100天左右,4~5月份产仔,每胎产2~4仔,哺乳期约3个月,初生仔体重550~750克,约10日龄时睁眼,18~24个月能独立生活,幼兽和母兽在一起直到下次发情期。幼兽2、3岁后性成熟。寿命约20年。[2]

亚种分化

播报
编辑
印度花豹是豹的亚种之一。[3]

种群现状

播报
编辑
数量约有1万只,是亚洲豹的亚种中数量最多的族群。由于栖息环境的改变, 人为的过量捕杀,种群数量急剧下降。[4]

保护级别

播报
编辑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 2008年濒危物种红色名录ver 3.1——近危(NT)。[4]
注:印度花豹图册网址[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