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司徒

中国古代官职名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司徒,是中国古代的一个重要官职名。少昊氏以鸟名官,而祝鸠氏为司徒。尧时为司徒。舜摄帝位,命契为司徒,管教化人民。契玄孙之孙曰微,亦为夏司徒。周时司徒为地官,掌邦教。汉初不置。哀帝元寿二年,罢丞相,置大司徒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去"大",称司徒。[1]
中文名
司徒
属    性
官职名
官    位
正一品
出    处
由《周礼》地方官司徒演变

官职简介

播报
编辑

先秦

左传·昭公十七年》记郯子谈到以鸟名官时,说少皞部落有“五鸠”,为治民之官,其中祝鸠氏为司徒之官,司徒的职掌,在文献资料中最早见于《尚书·尧典》:《尧典》记舜时在部落联盟议事会中设有九官,其一为司徒,由契担任,管教化人民。商代甲骨文中未见此官。西周金文作“司徒”,王室与诸侯均有设置,其职掌从金文看,一是管理籍田,二是掌管山林田泽等国有土地及在这些土地上进行的林牧副业生产,三是还礼农业生产。《周礼地官司徒的职掌是“掌建邦之土地之图与其人民之数,以佐王安扰邦国。”也就是掌管土地,人民及教化之事。西周司徒由于管理土地和管理土地上的从事劳作的农业生产者,进一步便管理与土地、种植等密切相关的教化之事。司徒职掌籍田,徒役的征发,后来由于战事的需要,徒役也担任修路、筑城和战车的徒卒,在对外作战时,司徒甚至成为统兵之官。于是西周后期金文中就有迳作嗣徒的。西周末年,宣王弟郑桓公担任王室司徒,总理王宗政务,成为实际卿士。春秋时掌管土地的职任专归司空,司徒成为专管民事之官。据《左传》记载,周王室与鲁、晋、楚、卫、陈等过设置,宋则称大司徒。《国语·周语》说:“司徒协旅,”韦昭注:“司徒掌合师旅之众。”即负责征发服军役和各种劳役的民众,掌握着全国的户口册籍。间亦有带兵者,《左传·成公三年》记齐晋鞌之战,齐师中有“锐司徒。”杜预注:“ 主锐兵者”。晋国因僖侯名为司徒,改司徒为中军。战国时仅魏国设司徒之官。从司徒一直发展来看,五鸠职掌之一的司徒、与舜时九官之一的司徒都是以后起的官称来追记的,不过其官实已存在。[2]

汉代

元寿二年(前1),改丞相为大司徒。西汉末至东汉初,以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为三公。至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省大司马,又置太尉,以太仆赵熹为之,而与司徒、司空为三公。《史记·五帝本纪》:“舜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驯,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在宽。’”《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相国、丞相,皆秦官……哀帝元寿二年更名大司徒。”《后汉书·百民志一》:“司徒,公一人。本注:掌人民事……世祖即位,为大司徒,建武二七年,去‘大’。”

三国时期

三国时期: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魏文帝时,置度支尚书寺,专掌军国支计。

晋代

晋以相国、丞相与八公为诸公官。《通典》卷二《职官二》“三公总叙”条说:“后魏以太师、太傅、太保谓之三师,上公也。大司马、大将军谓之二大,太尉、司徒、司空谓之三公。”

北周

周礼》以大司徒为地官之长,北周依《周礼》置六官,为地官府之长,以卿任其职。

隋唐

隋唐时期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正一品。其职到隋朝改为民部。唐朝为避李世民讳改称户部尚书。显庆元年(公元656年)改户部为度支;《唐六典》载:“三公,论道之官也。盖以佐天子,理阴阳,平邦国,无所不统,故不以一职名其官。然周、汉已来,代存其任。自隋文帝罢三公府僚,皇朝因之,其或亲王拜者,亦但存其名位耳。” 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度支尚书为司元太常伯咸亨元年(公元670年),复为户部尚书。宋、元、明、清沿而未改。户部尚书主管全国户口、赋役方面的政令。侍郎掌稽核版籍、赋役实征等会计统计工作。其日常工作有为移民垦荒,招抚安置流民,以鱼鳞图册黄册为根据,抑制豪民兼并;以限田裁异端之民;以树艺课农官;以草地养马放牧;以电种召佃尽地利;对多年积欠赔累可根据情况给予蠲免;根据各省收支情况,调剂余缺;差役的减轻免复;对灾区贫老的抚恤救济,对有功人的赏赐;权量市籴,评估物价;征收山泽坡池、关市、坑冶之税;赡军输,督漕运,赡及转输屯种,开中以实边,和百官俸禄支给;定期编造户口册籍,调整户等,了解人口及土地增减变化;对隐匿户口,侵吞土地等不法行为及时给予制止、纠正。

历代司徒

播报
编辑

上古

周朝

汉朝

三国

  • 蜀汉
  • 曹魏
  • 孙吴

晋朝

十六国

李云 王达 何点王瓌
郎闿刘茂
权翼[3]王永 苻同成苻广
吕弘

南北朝

潘相乐 尉粲高湛段韶尉标 高归彦娄睿斛律光高润韩祖念 高俨高绰高孝珩高延宗 高阿那肱高普 赵彦深 斛律阿列罗

隋朝

唐朝

五代十国

韩建毛文锡赵光逢周庠 郭承丰(检校) 李铎 李景通 朱洪实 王令谋 宋齐丘冯道杨沂丰李守贞 窦贞固李建勋范质李从善

辽朝

划设

金朝

徒单恭张通古

元朝

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