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司空姓

中国姓氏
展开7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司空(姓氏)一般指司空姓
司空(Sī kōng),汉族复姓之一。姓源出有二:一、出自姒姓,是大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二、出自陶唐氏,是的后代,以官职名为氏。迁徙分布不详。
中文名
司空姓
读    音
sī kōng
注    音
ㄙㄎㄨㄥ
姓源出一
出自姒姓,是大禹的后代
出自陶唐氏,是的后代
类    型
姓氏

历史发展

播报
编辑

得姓始祖

、子司空、杜隰叔、士蒍、杜仕痌。所谓“司空”,是古代官职,主管土木工程。始置于4000多年前的唐、虞之际,后来到了周朝时,位列六卿,汉朝时位列三公。司空氏的得姓历史悠久,根据《通志·氏族略》和《汉书·百官公卿表》上的记载,司空氏的始祖夏禹因作司空官,其支系子孙即以官为姓,称司空氏。得姓至少也有4000年。望族居顿丘郡(今河南省清丰县西南一带)。故司空氏后人奉夏禹为司空姓的得姓始祖。

姓氏源流

司空邀归白朽葛(Sī kōng)姓源出有:
源道浆流一
司空姓
源于姒姓,出自夏王朝君主大的后代,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传说,部落联盟首领时,大禹官至司空。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在远古帝王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相当于当今的建设部部长。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期的司空,为民生所不可或缺,后世一直沿用。
大禹任司空,治水有功,建国有勋,其后裔子孙种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空氏,世代相传至今。司空氏族人大多尊奉大禹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司空,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司空,在西周初期由周公所设,在金文中都写作“司工”,即冬官府司的最高行政长官,大约是主管土地,兼管土木等建筑工程之职,具有土地管理、城市规划与建设、农田水利工业技术等相关方面的执法权利。由于古史湮迁,现存的典籍《周礼》中已经失去了“冬官司空”的主要部分,仅存有《考工记》一篇,故而,司空之职守未能尽识其详。今只有在典籍《礼记·王制》中有一记载:“司空执度度地浆胶说,古公亶父迁都周原,‘乃召司空,乃如司徒,俾立室家’。”在周成王姬诵执政时期,由周公旦、召公奭为左右父宰(辅政),以聃季为司空,击讲腿分封康叔于卫国,“聃季授土,陶叔授民”。当时司空、司徒、司马三官合称“三有司”,为王朝重臣。
西汉时期,汉成帝绥和元年(公元前8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在史籍《后汉书·百官志·司空》条下,记载有原注:“司空,掌水土事。凡营城起邑、浚沟洫、修坟防之事,则议其利,建其功。凡四方水土功课,岁尽则奏其殿最而行赏罚。凡郊祀之事,掌扫除乐器……凡国有大造大疑、谏争,与太尉同。”到了汉哀帝执政时期,恢复了御史大夫之名,但不久又复为大司空。东汉时期,汉光武帝刘秀也设置有大司空之官位,但很快就去了“大”字而称司空。到了东汉末期,汉献帝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罢黜了司空之职,改设位御史大夫,但其职掌一如司空。
在历代司空们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枣蒸司空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其姓源繁复,不可一论,因此简单地说“刘氏、随氏、范氏、司氏、司空氏皆为同宗”,是错误的。
源流三
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君主宋武公子司空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任君主为著名的宋武公。宋武公,本名子司空,宋戴公之子,为宋国第十二任君主,公元前765~前748年在位。从宋戴公在位期间起,北方游牧部落长狄经常发动入侵中原的战争,到了宋武公继位之后,一反其父宋戴公的退让妥协、以财求和的政策,坚决予以反击。他派能征善战的兄弟司徒皇父率军抵御,在著名的“长丘之战”(今河南封丘)中一举打败长狄部落,并俘获其部落首领之一的缘斯。但在战斗中,司徒皇父和其两个儿子谷甥、司寇牛父亦不幸战死。宋武公坚决发动的“长丘之战”,为宋国在以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的平稳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宋武公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司空氏,而原来因官为氏的司空氏族人则改称司城氏、司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空氏、城氏、功氏者,皆世埋匪捉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尹祁氏,出自春秋时期晋国大夫隰叔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官职称谓为氏。传说,舜帝执政时期,封尧帝的儿子丹朱在唐地,建有唐国。丹朱再传至裔孙刘累,迁居鲁县,改称系韦氏。商王朝末期,系韦氏族人回迁于唐国。到了周成王姬诵继位以后,唐国被周公所灭。故唐国贵族被迁到杜邑,为伯爵国,称唐杜氏。到了周宣王执政时期,杜桓在王多和茅才室中任大夫,人称杜伯。后杜伯因拒绝周宣王的一名宠妃的调戏,被诬告而屈杀,其儿子杜隰叔连夜逃奔到晋国。被聘任为士师,职掌执掌军队和刑法。杜隰叔之子杜蒍在晋献公姬佹诸执政时期(公元前676~前651年)出任大司空,他以父亲的官职称谓为姓氏,称士氏,史称士蒍。而士蒍的孙子士会后来出任晋国的中军元帅,为上卿,执掌国政,士会先得封随邑,后得到范邑,所以又称随会、范会,他死后,又称范武子。他的子孙后分为士氏、随氏,其中范氏家族最为庞大。
在杜隰叔的孙子中还有一个叫杜仕痌,后来也出任晋国的大司空,在士蒍、杜仕痌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司空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司氏者,皆世代相传至今。[1]

迁徙分布

播报
编辑
司空氏复姓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汉族姓氏,但在中国的大陆和台湾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为第四百三十九位门阀,望族出顿丘郡。司空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司空是古代的一个官名,相传帝少昊时就已设置,专管水利土木工程建设。据说大禹就担任过帝尧时的司空。春秋时期,晋国的土也担任过司空,他们的后代都有姓司空的。刚出现“司空”是官名。相传帝少昊设立了司空一职,主管国家的水利、土木和交通工程建设。这个官职因其为民生所不可或缺,后世一直沿用。更在周朝,被列为六卿之一,可见其重要性。相传在帝尧时,大禹任司空,治水有功。他的子孙中就有以司空为姓。在春秋时,又有隰叔的孙子在晋国任司空,他的后代也有因此而姓司空的。

郡望堂号

播报
编辑

郡望

顿丘郡:汉朝初期置顿丘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清丰西南一带地区。顿丘郡始建于西晋泰始二年(丙戌,公元266年),治所在顿丘(今河南清丰),下领四县,其时辖地在今河南省清丰、濮阳内黄南乐范县等地。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曾废黜。唐朝至五代十国时期,曾以顿丘为澶州治所。

堂号

顿丘堂:以望立堂。
耐辱堂:唐朝时候,司空图礼部郎中,为避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建了一座“休休亭”,自号“耐辱居士”。当时凡是贼兵所过的地方,人民倍受残暴,但寇兵独不入王官峪,附近人都跑到那里避难。司空氏因号“耐辱堂”。

宗祠楹联

播报
编辑
四言通用联
顿丘望族;
中条隐居。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司空姓的望族居顿丘郡。下联典指五代进士司空图,曾避乱于中条山。
中条隐士;
大历才人。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司空图隐居中条山,朱全忠召为礼部尚书,图固辞不就。下联典指唐·司空曙工诗,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六言通用联
置绢中条隐士;
工诗大历才人。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字表圣,河中人。咸通年间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建休休亭,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所撰《二十四诗品》,用四言韵语论述诗歌风格,对后代诗论有一定影响。他曾为人作碑,获赠绢数千,放置在虞乡街上,任人去取。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司空曙,字文初,洺州人。进士南身,曾为剑南节度使韦皋的幕僚,后官至虞部郎中。有诗才,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七言上通用联
望出顿丘家声远;
源自禹后泽流长。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全联典指司空姓的郡望和源流(见上题头《四、郡望堂号》和《一、姓氏源流》介绍)。
龙虎榜上列宗韩;
凤凰池中有舜宾。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北宋绍圣(1093-1097)年间,有司空宗韩荣登金榜。下联典指北宋太平(1021-1030)年间,有司空舜宾登科及第。
十言及以上通用联
大历才人,工诗以擅风雅;
中条隐士,避乱而励清操。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代诗人司空曙,字平初,广平人。官至虞部郎中,为“大历十才子”之一。下联典指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官至礼部郎中,著有《诗品》二十四则,以四言韵语咏述诗的二十四种境界,对后世诗评有很大影响。
咸通郎中诗品,无体不备;
大历才子华章,有口皆碑。
——佚名撰司空姓宗祠通用联
上联典指唐末诗人、诗论家司空图事典。下联典指唐代诗人司空曙事典。[1]

姓氏名望

播报
编辑
司空图
唐朝河中(山西永济)人,咸通年间进士,累官礼部郎中,因避战乱隐居中条山王官峪。朱温篡唐后,召司空图为礼部尚书,他坚拒不就。唐哀帝被朱温弑后,司空图绝食而死。著有《诗品》二十四卷,以四言韵语咏述诗的二十四种境界,对后世诗评有很大影响。
司空曙
唐朝诗人,洺州广平(今河北省永年东南)人,官至虞部郎中。他擅长写五言律诗,内容多为送别酬答和羁旅漂泊,为“大历十才子”之一。
司空颋
唐僖宗时举进士不第,后入梁任太府少卿,旋即降晋,当时都虞侯张裕多过失,司空颋屡绳之以法,后被张裕所诬,庄宗族杀之。
司空宗韩
(生卒年待考),洛州人(今河南洛阳)。著名宋朝大臣。北宋绍圣年间(公元1093~1097年)荣登金榜。
司空舜宾
(生卒年待考),著名宋朝大臣。北宋太平年间(公元1021~1030年)登科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