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尚和玉

京剧演员
尚和玉(1873年—1957年12月26日),出生于直隶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京剧演员,工武生,尚派武生创始人。
1880年,进入玉田县九和春梆子科班学习。初习梆子武生和小生,后改工京剧武生。1890年,出科后开始唱野台戏。此后,搭玉成班充武行基本演员。约在1893年,拜武生俞菊笙为师。1900年,到山东烟台与李吉瑞薛凤池组班演出,达10年之久。1912年1月2日,参加天津冬赈义演。1913年,搭玉成班,主要演出剧目《水帘洞》。1924年,加入程砚秋的鸣盛社。1925年,加入梅兰芳的承华社。1930年3月23日,应马连良之邀,于中和戏院首演剧目《要离刺庆忌》。1932年5月12日,出席国剧传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并主教武生行。1937年,担任“稽古社”科班名誉社长、特邀教师。1943年1月23-25日,参加天津天华景戏院组织的武生专场演出。1949年6月13-15日,在天津群英戏院演了三天六场戏。1950年,被聘至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任教。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捐飞机义演。1957年12月26日,尚和玉在北京病逝[11]。1958年1月2日,在陶然亭殡仪馆举行公祭[11]
尚和玉在继承俞派的基础上,创造了“尚派”武生,是北方武生的重要流派之一。其主要表演特色是,以稳、准、狠为主要风格,而不尚险峭与佻巧[17]
本    名
尚和玉
民    族
汉族
国    籍
中国
出生日期
1873年
逝世日期
1957年12月26日
代表作品
《四平山》《艳阳楼》《铁笼山》《挑滑车》
职    业
京剧演员
别    名
尚壁
行    当
武生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尚和玉幼年时家境贫寒,全家十来口人仅有几间草房,精记立薄地几分。1880年,玉田县九和春梆子科班来村里招人,尚和玉便随他们去了。初习梆子武生和小生,后改工京剧武生。学了八年武生后才十五岁,班主王久玲看他年纪尚小,难以自立,遂让他留科两年。
1890年,出科后开始了唱野台戏(以草台班的形式走乡串镇进行表演)的生活,但因为他“文不出众,武不惊人”,沦为班底的“下手活(辅助性工作)”,尚和玉在充当“下手活”期间,并不灰心丧气,而是忍受着人们的歧视和生活上的困苦,利用“下手活”的特点,加强自己的舞台实践,借台练功,刻苦学习[7][15-17]。此后,尚和玉只身进北平闯荡,搭玉成班充武行基本演员。很快在京东一带小有名气,被誉为“活赵云”[17]。某次,向班主田际云提出涨“戏份儿(涨钱)”,田际云让他演一出《收关胜》即给涨钱。《收关胜》中关胜被擒一场戏,要穿大靠、穿厚底靴,须从摞起的三张桌子上翻下,尚和玉当时拿不下这出戏,故而辞班,出北平继续搭班跑唱野台戏,苦练勤学。三年后重返京城,再回玉成班,他要求“打炮”戏演《收关胜》,他扎大靠、穿厚底靴,从摞起的三张高桌上走“云里翻”,稳稳落地,获得田际云的赏识[15]
约在1893年,田际云资助尚和玉拜武生俞菊笙为师[7][15]。入门后,尚和玉主要跟张玉贵糊符(俞菊笙内弟)、张虎山(俞菊笙姐夫)学艺[15]
1900年,庚子事变后,尚和玉来到山东烟台,开始与李吉瑞、薛凤池组班演出,达10年之久[5][22]。1陵察910年8承泪淋月27日,与薛凤池等在拳枣烟台丹桂茶园演出剧目《铁公鸡[23]。约在1911年左右,尚和玉回到天津[30]
1912年1月2日,参加天津冬赈义演[27];同年,搭北平双庆班,主要演出剧目《长坂坡[24];同年9月,参加了袁世凯在怀仁堂举办的大型堂会,在压轴戏《龙凤呈祥》中饰演赵云[28];9月26日-28日,在新新舞台演出剧目《铁笼山》《英雄义》《青石山》[14];同年,与李吉瑞、汪笑侬、薛凤池等人,发起组织了天津“正乐育化会”,尚和玉任副会长[49]
1913年,再次搭玉成班,主要演出剧目《水帘洞》[25]。1915年,搭双庆社,主要演出剧目《青石山》[26]。1916年,与周信芳在烟台天仙茶园合作演出[42]
1917年,海河流域发生水灾,天津、河北等地灾情严重。尚和玉与李吉瑞、薛凤池、李桂春等人先后在升平舞台、东天仙戏园组织义务戏,将所得门票收入捐给灾区[38]。1920年9月18日,参加了张勋在天津英租界耀华里自办的大型堂会,主演了剧目《四平山[19]
1922年11月30日,清朝宗室墨麒七十寿辰,其三子宝叔鸿在织云公所办堂会,尚和玉主演了剧目《挑滑车[28-29];12月13日,张勋六十九岁生辰,张家花园堂会第一天,尚和玉表演了剧目《四平山》;12月15日,张家花园堂会第三天,尚和玉表演了剧目《英雄义》[29]。1923年1月,与王鸿寿杨瑞亭等十余人开始到哈尔滨天仙第一大舞台演出[43];同年,在天津与程砚秋同台演出[44]
1924年8月30日,在三庆园主演了剧目《艳阳楼[18];9月2日,在三庆园与朱小义主演了剧目《水帘洞》[18];11月20日,华乐园改建完成,邀请和胜社演出,尚和玉主演了剧目《英雄义》;11月24日,在华乐园与马连良、王凤卿郝寿臣主演大轴《定军山》《阳平关》;12月13日,在华乐园演出大轴《战宛城》,尚和玉饰演典韦;12月22日,在华乐园与马连束鸦肯良主演了剧目《连营寨》,以及大轴《翠屏山》,尚和玉饰演石秀[32];同年,加入程砚秋的鸣盛社[45]
1925年1月8日,朱琴心的和胜社恢复演出,尚和玉与朱琴心、马连良合演大轴全本《黑水国》,另外还主演了剧目《铁笼山》;此后,主要是在和胜社演出,主演的剧目有《挑滑车》《铁笼山》《青石山》《战滁州》《艳阳楼》《芦花荡》等[8];2月23日,言菊朋组班首演于开明戏院,尚和玉参与演出[31];同年,加入梅兰芳的承华社,从此承华社始有武生戏[21]
1926年1月6日,在开明戏院,与徐碧云谭富英姜妙香等首演了剧目《褒姒》;1月20日,与徐碧云、谭富英、姜妙香等首演了剧目《李香君》;2月6日,主演了剧目《对刀步战》;2月7日,在中和戏院压轴主演了剧目《英雄义》;2月22日,主演了剧目《赵家楼》,并与徐碧云、雷喜福、姜妙香等合演了剧目《木兰从军》;2月23日,与谭富英、侯喜瑞主演了剧目《阳平关》;3月7日,主演了剧目《罗四虎》;3月20日,与徐碧云、谭富英、姜妙香等合演了剧目《绿珠坠楼》;5月29日,与徐碧云、谭富英、姜妙香等首演了剧目《大乔小乔》;6月5日,与侯喜瑞、许德义主演了剧目《恶虎村》;7月2日,与许德义、朱桂芳合演了剧目《殷家堡》;8月8日,与徐碧云、姜妙香、萧长华等首演了剧目《大英杰烈》;8月22日-25日,尚和玉、梅兰芳、姜妙香等与守田勘弥歌舞伎团合作演出三天,合演有剧目《金山寺》;8月29日,主演了剧目《神亭岭》;9月5日,出演第一舞台义务戏,与沈三玉、曹玺彦合演二本《窃兵符》;9月29日,与徐碧云、刘永奎、萧长华等合演剧目《八仙庆寿》[33]
1927年1月6日,与马连良、王又荃、朱琴心等于开明戏院首演了剧目《秋灯泪》;1月20日,与马连良、郝寿臣压轴合演剧目《阳平关》;1月21、22日,连续在开明戏院演出剧目《战滁州》《艳阳楼》;1月25日,参加第一舞台义务戏,与周瑞安茹富兰孙毓堃等合演剧目《长坂坡》[34];4月28日,参加第一舞台窝窝头会(赈济义务戏),在攒底戏《金花聚妖》饰演银头大仙壁虎精[20]
1928年1月13日,参加第一舞台义务戏,表演了剧目《收关胜》[10];3月4日,参加第一舞台义务戏,主演了剧目《车轮战》[40];7月20日,参加河北战地灾民筹款义务戏演出,主演了剧目《战滁州》[41]
1929年1月10日,参加第一舞台北平特别市反日会筹款义演,与朱小义主演了剧目《英雄义》[50];2月3日,参加第一舞台北平梨园公益会义务戏,主演了剧目《战滁州》[51];6月4日,参加山西赈灾会募款义演,与茹富兰、孙毓堃、朱小义等合演剧目《长坂坡》[35];10月10日,主演了剧目《英雄义》[35];10月25-27日,京剧花衫演员田桂凤在天津最后一次公开演出,尚和玉受邀参加演出。
1930年1月27日,北平梨园公益会为救济同业,在北平第一舞台举办义务戏[13],尚和玉与王幼卿郭仲衡黄桂秋等主演了剧目《长坂坡》[36];2月13日,搭扶荣社演出,与迟月亭刘砚亭压轴主演了剧目《艳阳楼》[36];3月23日,应马连良之邀,于中和戏院首演剧目《要离刺庆忌》,尚和玉饰演庆忌[7][39];同年春,与杨菊秋杨菊芬、侯喜瑞等合组成庆社[12];8月15日,搭群庆社演出,压轴主演了剧目《四平山》[37];8月22日,压轴主演了剧目《战滁州》;8月30日,压轴主演了剧目《四平山》;8月31日,压轴主演了剧目《英雄义》[37];9月26日,参加马连良组建的扶风社,与邱富棠主演了压轴剧目《青石山》;10月12日,与马连良、王幼卿首演剧目《安居平五路》。
1931年3月29日,主演了剧目《战滁州》[56];3月29日,与马连良、殃宙漏柜王幼卿、刘砚亭等合演了全本《甘露寺》[57];4月5日,与马连良、王幼卿等合演剧目《安居平五路》;4月19日,与马连良、何雅秋等合演全本《祭泸江》;4月25日,与马连良、刘砚亭等合演了全本《三顾茅庐》;5月3日,与马连良、陈丽芳等合演剧目《要离刺庆忌》;5月16日,与马连良、刘砚亭等合演了全本《武乡侯》[57];5月23日、24日,在吉祥戏院初次公演剧目《苏武牧羊》,尚和玉饰李陵。
1932年5月12日,国剧传习所举行开学典礼,尚和玉受邀出席,并主教武生行[52]。1933年8月12日,在中和戏院,与刘连荣主演了剧目《挑华车》[58]
1935年8月28日,参加全国赈灾义务戏,主演了剧目《战滁州》[46];12月21、22日,天津慈联会在北洋戏院举办冬赈义务戏,尚和玉与雪艳琴、王又宸合演了剧目《金沙滩》[47]
1936年,北平梨园公会成立,尚和玉任净行顾问[30]。1937年,“七七事变”后,尚和玉应邀赴天津,担任“稽古社”科班名誉社长、特邀教师[6]
1938年12月,为维持生计,尚和玉联合时慧宝程继先、萧长华、雷喜福等人,组成“老人会”,演于天津中国大戏院[6];同年,受尚小云聘请,担任荣春社教师[54];同年,担任富连成第六科顾问[55]
1940年9月25日,再次与时慧宝、程继先等人组成“老人会”,在天津南市大舞台演出[6];同年,担任富连成第七科顾问[55]
1941年1月7日,天津特别市冬赈委员会在中国大戏院举办义务戏,尚和玉主演了剧目《挑华车》[48];1月21日,天津市梨园公会在中国大戏院举办义演,救济梨园同行,尚和玉和马连良、张君秋李宗义等共同演出了剧目《八蜡庙》,尚和玉饰演费德功[48]。1943年1月23-25日,天津天华景戏院组织3天的武生专场演出,尚和玉受邀参加。
1949年6月13-15日,已经很少登台的尚和玉在天津群英戏院演了三天六场戏,13日,白天主演了剧目《战滁州》,晚场主演了剧目《铁笼山》;14日,白天主演了剧目《战宛城》,晚场主演了剧目《艳阳楼》;15日,白天主演了剧目《大八蜡庙》,晚场主演了剧目《四平山》;12月22-25日,在天津新华戏院演出。
1950年,与王瑶卿、王凤卿、萧长华、马德成张德俊谭小培金仲仁鲍吉祥婶喇悼被田汉礼聘至戏曲改进局戏曲实验学校(中国戏曲学校前身)任教,时称“九大教授”[7]
1951年,抗美援朝时,戏校师生为捐献“鲁迅号”飞机,于大众剧场举行了五场义演,6月17日的首场演出[7],尚和玉登台表演了剧目《晋阳宫》,饰演李元霸[6]
1957年12月26日,尚和玉在北京病逝[11]。1958年1月2日,在陶然亭殡仪馆举行公祭,文化部、戏剧届各单位代表、尚和玉生前好友和学生,以及中国戏曲学校全体师生均往致祭[11]

个人生活

播报
编辑
绰号
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9]
传人
尚和玉十分注重新人的培养。早年尚和玉曾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富连成、荣春社、天津稽古社戏班任教,培养了李元春张春华、徐俊华、蔡宝华、刘武华等人。新中国建国后,尚和玉在中国戏曲学校执教,又培养了一批武生人才,传人有韩长宝朱小义娄廷玉傅德威侯永奎蔡宝华[4]。此外,书画家李苦禅也是他的弟子[59]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代表剧目
晋阳宫
四平山
铁笼山
艳阳楼
金钱豹
《芦花荡》
收关胜
赚历城
神亭岭
《英雄义》
战滁州
《恶虎村》
水帘洞
长坂坡
金山寺
窃兵符
《金沙滩》
《战宛城》
《闹昆阳》
《挑滑车》
(以上参考资料[1-3]

艺术特色

播报
编辑
理念
尚和玉演戏严肃认真,一招一式,威猛剽悍,实砍硬凿,无虚架花哨。反对不能配合戏理,只为讨好观众单纯卖弄技巧、显摆花哨,强调武生表演应当遵守“脆、狠、率”三字经,讲究武生“唱、念、做、打、翻”五字诀,五字诀窍缺一不可,缺一不能算作整个角色[4]
武功
尚和玉武功稳练扎实深厚,故而身段、把子、架势、气度很好,在稳练大方中求狠率。因他脸型宽阔,适合演出勾脸戏,故而生平得意之作为《铁笼山》《晋阳宫》《艳阳楼》《收关胜》《嘉兴府》《金沙滩》《四平山》等。《收关胜》之大刀下场,步法稳健清楚,刀花利落干净,刀起风扬,威猛雄劲,有万夫不当之气势。特别是《铁笼山》之功架、《四平山》之锤式、《战滁州》之对刀,皆为一绝,甚是精彩。尚和玉充分利用发挥自身的条件和优点,扬长避短,刻苦练功,形成了凝重、威猛之尚派武生风格[4]
唱念
尚和玉的唱念咬字也很认真,真切有力,只是限于嗓音差和乡音(直隶宝坻,为唐山口音)稍重,不见爽亮[4]
脸谱
尚和玉精于勾脸戏,在脸谱方面,也独具一格、自成一派,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尚和玉的脸谱,以俞派为宗。他的脸型适中,属于最适合勾脸的国字形脸,所以他勾脸时,大可放开来用笔,将各个部位加粗加厚,因此,他的脸谱总显得龙眉虎目、雄姿栩栩。在《艳阳楼》中,尚和玉的高登勾油白三块瓦脸[5],黑多白少以示其浑噩野蛮[4]。《金山寺》中的伽蓝,例有俊扮与勾脸之分,勾脸者,作花元宝格,金额紫膛,眉心勾红色佛珠,勾嘴岔不挂髯;俊扮者,轻勾眉眼,眉心抹高红,加画金色火焰或佛珠。尚和玉虽嗜演勾脸戏,但演《金山寺》的伽蓝,仍遵武生扮相的典型,素面不勾。但是,“素”,又不全“素”,他的眉子,不以烟子淡抹为清秀的剑眉,而以油黑重勾为粗大的刀眉,眉头向上矗起,眉梢极宽,向上出锋,呈刀形。印堂勾金色盾形,嵌在两眉之间,盾形中心,以油红色勾“川”字纹。这个不能称之为脸谱的脸谱,有意减弱了角色仙风道骨的气质,而更加突出了勇猛剽悍的特征,在《金山寺》这出戏中,是完全符合人物性格和剧情戏理的[5]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俞派武生中,除去尚和玉之外,能有几人[4](京剧演员杨小楼评)
尚和玉京东宝坻人,武生中确有真能力者,一步一跃,一击一刺,皆具尺寸,妙合音节。或独立如夔,或平翻似燕。从容稳练,绝无努力吃重之痕,不偏不陂,适可而止。每唱《拿高登》《金钱豹》等剧,伶界中均往窃视,察其舞弄作何花样,抬步作何尺度,疾徐间若何与金鼓相应。大抵其学力深至,全守先辈程范,断非后生专恃质敏力裕,猝欲学步者所能。有时绘面演《四平山》,扮李元霸,其双锤在手,重若千钧,转动有时,低扬有节。每抬足则靴见其底,每止舞则乐终其声。且盔靠在身,略无紊乱。平翻陡转,全符节拍,未事时不形匆遽,已过后若无事然,种种艺能,多由昆曲中排场旧式而出,而从心化之,用得其当,固不独以一剧一艺显者[53](1915年出版的王梦生著《梨园佳话》)
尚和玉学俞菊笙,是俞派弟子中最像的一个。他的扮相不如杨小楼英俊,做工表情也逊杨小楼一筹。但他的基本功却比杨小楼厚实,武工瓷实牢靠,为人正派,严肃淳朴,待人厚道,不苟言笑。仅从武功讲尚和玉确是不弱于杨小楼,甚有超过处。但扮相粗犷,英俊气派稍欠,唱念表情又逊于杨小楼,表演显得古板(因太守旧规),因此不如杨小楼光彩夺目吸引力强[4](《京剧名家评析》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