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房县

湖北省十堰市辖县
收藏
0
0
同义词房州(湖北房县)一般指房县
房县,古称房陵,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之间,行政区域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1]截至2024年5月,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2]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吉甫大道9号[4]截至2023年末,房县户籍人口为46.1万人,常住人口36.97万人。[21][31]
房县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有如房室”得名。秦朝,首置房陵县,属汉中郡;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房县隶属十堰市所辖。
2019年2月2日,房县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县级全国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2020年4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房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3]2020年11月,房县入选水利部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市、区)名单。[22]
2023年,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6.22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93亿元,同比增长7.3%。[21]
中文名
房县
外文名
Fang County
别    名
房陵房州新城
行政区划代码
420325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湖北省十堰市
地理位置
十堰市南部
面    积
5118 km²
下辖地区
12个镇、8个乡[2]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719
邮政编码
442100
气候条件
北亚热带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36.97 万[21](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野人谷野人洞,温泉度假村,挂榜岩,显圣殿,庐陵王故居。
车牌代码
鄂C
地区生产总值
184.1 亿元[21](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房县古为梁笑盼乃州城。
西周以前,轿朵洒房县为彭、房等部落方国。《房县志》卷六载:“……(尧)帝子丹朱避舜于房陵。舜让弗克,遂封于房,是为房子国。”(房国是有记录历史以来最早的部落方国)
房县[14]
春秋,为防渚,属麇(jūn),春秋时国名,为楚所灭,在今湖北省郧县西、庸(古国名,都上庸,今湖北竹山县东南,春秋时为楚国所灭)二国之地。战国为房陵,属楚。
秦,置房陵县,属汉中郡,以“纵横千里、山林四塞、其固高陵、如有房室”得名。(房县之名由此而来)西汉因之。
东汉末,为房陵郡治,验想糠改属荆州。
三国魏黄初元年(220年),合房陵、上庸两郡为新城几叠姜企郡,房陵为新城郡治。
晋惠帝元康六年(296年),改趋仔属梁州。南北朝时,迭有变更。
北周改房陵县为光迁县,为屑旬柜光迁郡治。
隋大业二年(606年),为房陵郡。
贞观十年(636年),改光迁县为房陵县,为房州治,隶山南东道。
陵奔耻宋雍熙三年(986年),升房州为保康军,隶京西南路
元为房州治,隶湖广中书省襄阳路。至正二年(1342年),房陵县入房州。
洪武十年(1377年),降州为县,始称房县,属湖广布政使司襄阳府。成化十二年(1476年),置郧阳府,房县改属郧阳府辖。
民国初年,属襄阳道;民国二十年(1931年),隶湖北省第十一行政督察区;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改隶湖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
房县是革命老苏区。民国二十年(1931年)夏,贺龙邓中夏柳直旬率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军团主力转战房县,开辟了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苏区,成立了房县苏维埃政府。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王树声、罗厚福率中原新四军五突围部队转战房县,在房县中坝成立了鄂西北军区,鄂西北行政公署和房县人民政府,开创了以房县武当山地区为中心的鄂西北根据地。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元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陈谢兵团四纵十二旅和陕南军区部队,发动房竹战役,解放房县,成立了房县人民民主政府,属陕西省两郧专区。
房县
1950年4月,陕西省两郧专区划归湖北管辖,改属湖北省郧阳行政专员公署。房县隶之。
1953年,郧阳行政专员公署撤销,划归襄阳行政专员公署管辖。房县隶之。
1965年,襄郧分离,复设郧阳专署,房县仍隶属郧阳地区。
1970年,经国务院批准,房县南部大部分地区划入新成立的神农架林区,成为现今神农架的主要部分榆遥。
1994年9月29日,国务院批准郧阳地区行政公署与湖北省十堰市地市合并,实行以市带县体制。房县隶属十堰市所辖。[23]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96年,房县辖7个镇、17个乡: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青峰镇、大木厂镇、土城镇、门古寺镇、红塔乡、桥上乡、安阳坪乡、回龙乡、中坝乡、上龛乡、九道乡、秦口乡、窑淮乡、姚坪乡、板桥铺乡、通省乡、白窝乡、中堰河乡、万峪河乡、沙河乡、榔口乡,境内有1个国营林场。县政府驻城关镇。[24]
2004年底,房县辖城关、军店、化龙堰、土城、大木厂、青峰、门古寺7个镇,窑淮、榔口、红塔、白窝、桥上、沙河、万峪河、九道、上龛、中坝、姚坪、回龙12个乡,五台1个林场,12个居委会、279个村委会。
2005年10月,房县白窝乡更名为白鹤乡。
2010年初,房县撤销桥上乡设立野人谷镇,撤销白鹤乡设立白鹤镇。
2011年8月,房县分别撤销窑淮乡、红塔乡,设立窑淮镇、红塔镇。
2012年3月,房县撤销榔口乡,设立尹吉甫镇。
2012年9月,房县撤销五台林场,设立五台乡。[25]
2019年,房县辖12镇、8乡、359个村(居)民委员会。[1-2]

区划详情

截至2024年5月,房县下辖12个镇、8个乡:城关镇军店镇化龙堰镇土城镇大木厂镇青峰镇门古寺镇白鹤镇野人谷镇红塔镇窑淮镇尹吉甫镇姚坪乡沙河乡万峪河乡上龛乡中坝乡九道乡回龙乡五台乡。县人民政府驻城关镇吉甫大道9号。[25]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房县,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十堰市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0°02′—111°15′,北纬31°34′—32°31′之间,东连保康县谷城县,东北交丹江口市,南临神农架林区,西与竹山县毗邻,行政区域总面积5118平方千米。[1]
房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房县地势西高东低,南陡北缓,中为河谷平坝。境内平坝、丘陵占17.1%,高山占44.4%,高山区占38.5%。以青峰断裂带为界,北部山地海拔在800—1000米之间,山脉走向一般是东西、东北或东南向,坡度一般在10°—50°之间,山背开阔,山顶垣状,其间有河谷盆地零星分布,县城为鄂西北最大的山区盆地,区域总面积70多平方千米,四周高山环绕,中间均为平坝地区;中部以县城周围的马栏河谷为中心,形成一条狭长的断陷盆地,海拔在400—600米,东部、南部为山区,山势巍峨陡峻,房县最高海拔为西南部上龛乡关家垭,海拔2485.6米;最低海拔是大木厂镇姜家坡,海拔180米,境内海拔高低差为2306米。[26]
房县

气候

房县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其特点为:冬长夏短,春秋相近,四季分明;垂直差异变化大,具有立体气候;同一海拔高度,阴坡与阳坡气温相差1—2.5℃;雨量集中,雨热同季。年平均气温在10℃至15℃之间,极端最低气温-17.6℃(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气温40.4℃(1996年7月20日)。无霜期年平均223天,北长南短,北部大木厂镇为240天,南部野人谷镇西蒿村为174天,其余地区大都为210天至240天。年平均降水量914毫米,雨日100—140天之间,由北向南逐渐增多。大木厂镇雨日最少,为106天;野人谷镇西蒿村雨日最多,为140天。年日照时数1700—2000小时之间。影响农作物生长的主要灾害性天气为春季“倒春寒”,夏季“卡脖旱”和秋季的阴雨低温天气。[26]
县城风情

水文

房县境内大小河流共有1261条,总长3455千米,境内有四大水系,即南河、堵河、北河、官山河,总长2612千米,盘峪河、西门河、沙沟河、鲍家河、马栏河五河汇聚于县城中心区域,流域面积占房县的100%。[1][2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土地资源

房县耕地面积37.05千公顷。农作播种面积63.16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4.61千公顷,油料播种面积10.0千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4.61千公顷。[31]

水利资源

房县有小二型以上水库77座。其中,大型1座,中型4座,小一型水库13座,小二型水库59座,总满水能力58427.87万立方米。房县水能蕴藏量35万千瓦,可开发31.62万千瓦以上。[27]

地热资源

据《中国温泉纪要》记载:房县温泉在春秋战国时期即为全国名泉之一。房县境内五处热矿泉自然露头于世界著名的“青峰大断裂带”上,来自4000米以下地质断层,富含氡、锶等20余种对人体健康有益的微量元素,日流量1.5万吨,常年水温保持在37.7℃,现开发利用的有大小温泉两处。[30]
房县温泉

矿产资源

房县已探明的金属矿产有:铅、锌、铜、镁、铁、锰、钒等7种。非金属矿产有:磷、硅石、石灰石、白云石、重晶石、滑石、石膏、石煤、石材(大理石、花岗石、板石)、矿泉水(地热)以及粘土、砂石等72种。[29]

森林资源

房县林业用地面积达653万亩,占总面积的84.9%;森林覆盖率84.6%,活立木蓄积量3080万立方米,是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和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28]
2023年,房县造林面积1533.3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66.67公顷,占全部造林面积0.065%。森林抚育面积1333.33公顷,全县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地5个。[21]

矿泉资源

房县温泉矿泉水源于房县青峰断裂带,水源丰富,水质清澈,口味纯正,物理性能良好,房县矿泉水属一种优质天然矿泉水,含有锶、、铁等10多种微量元素及气体。[1]

草场资源

房县可利用牧草面积287万亩,居湖北省第一,千亩以上草场共107万亩,理论载畜量130万个羊单位,是湖北省百万只商品羊基地之一。[5]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末,房县总户数17.2万户,户籍人口为46.1万人。年平均人口46.24万人。在总人口中,男性人口24.5万人,女性人口21.6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13(与上年持平),人口出生率为5.7‰,死亡率为8.4‰,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7‰。年末常住人口36.97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7.48万人,占常住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47.29%,比上年末提高1.5个百分点。[21]

政治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谢晓鸣[20]
县委副书记、县长
杨丹华[16-19]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1年,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1.28亿元,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8.98亿元,增长10.2%;第二产业增加值37.5亿元,增长24.8%;第三产业增加值64.8亿元,增长12.2%;三次产业结构为27.6:26.6:45.8。[13]
2021年,房县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2453元,增长9.1%;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016元,增长13.2%;城乡居民收入比2.49。[13]
2023年,房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4.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95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66.22亿元,同比增长12.2%;第三产业增加值74.93亿元,同比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23.3:36.0:40.7。
2018-2023年房县GDP及增速
2023年,房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7%,5000万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28.7%。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36.4%,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73.6%,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6%。
2023年,房县实现财政总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7.2亿元,增长29.4%,税收收入14.5亿元,增长84.3%,占比重为84.3%。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9.3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公共服务支出9.2亿元,教育支出7.4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8.9亿元,卫生健康支出3.2亿元,节能环保支出0.8亿元,农林水支出12.8亿元,交通运输支出4.9亿元。[31]
房县

第一产业

2023年,房县完成农林牧渔现价总产值75.7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45.22亿元;林业产值10.93亿元;牧业产值16.12亿元;渔业产值1.18亿元;服务业产值2.33亿元。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08936吨,其中:稻谷39295吨,小麦6392吨,玉米46143吨,大豆3467吨。油料产量26326吨,水果产量8461吨,蔬菜产量271538吨。禽蛋产量12203吨。水产品总产量2900吨。地方特色产品产量:茶叶种植面积120247亩,产量1528吨;烟叶种植面积48890亩,产量8430吨;中药材种植面积122836亩;核桃产量4623吨;食用菌产量42204吨。年末出栏生猪25万头,出栏牛6403头,出栏羊37万只,出笼家禽374万只。[31]
房县

第二产业

2023年,房县在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35家,其中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25.6%。全部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3.5%。
截至2023年末,房县资质以上建筑业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5.9亿元,同比增长16%;建筑业增加值11.98亿元,同比增长6%。[31]

第三产业

2023年,房县服务业实现增加值74.93亿元,同比增长7.3%;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5亿元,同比增长12.3%;金融业增加值8.26亿元,同比增长13.8%;房地产业增加值10.9亿元,同比增长1.3%;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3.56亿元,同比增长12.5%;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3.51亿元,同比增长2.3%。旅游接待总人数1482万人次,同比增长16.7%;旅游总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5%。[31]
截至2023年末,房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88.42亿元,比年初增加27.35亿元,存款分项目来看,住户存款余额247.7亿元,比年初增加28.64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余额23.89亿元,比年初增加3.6亿元。全县银行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19.06亿元,比年初增加28.18亿元。[31]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2020年,房县有公路里程4909千米,路网密度96.05千米/每百平方千米;客运周转量159.40万人千米。在建和新建通村公路332千米,农村公路提档升级496.6千米,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261.1千米。[12]
截至2023年末,房县公路里程4917.42千米,路网密度96.23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17千米,一级公路31.93千米,二级公路473.89千米,三级公路65.176千米,四级公路4066.172千米,等外公路163.253千米。内河航道通航里程53千米,渡口4个。客运站16个,其中:二级客运站1个,五级客运站15个。客运量106.5万人次,客运周转量7987万人千米。投运绿色公交52辆,共享电动车500辆,新能源充电桩实现乡镇全覆盖。[21]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房县共有学校286所,学生数58883人。其中学前教育104所(民办49所),学生数10256人;小学153所,初中13所,九年一贯制10所,小学学生数25763人,初中学生数13415人;高中4所,学生数7107人;特校1所,学生数135人;职校1所,学生数2207人。[31][33]

文化事业

国家三级图书馆:房县图书馆[6]
截至2023年末,房县有文化和旅游系统剧场1个,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馆分馆20个),藏书20万册,文化馆1个,文物事业机构1个。全县共有博物馆2个,有陈列展览馆5个,全年举办群众性文化展览48次,参观人数达到9.75万人次。[31][33]

医疗卫生

房县
截至2023年12月,房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97个。其中:医院9家,在医院中公立医院4个,民营医院5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80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0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7个,门诊部(所)5个,村卫生室299个,个体诊所50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监督所(中心)1个、皮肤病专科防治所1个、妇幼保健院1个;其他卫生机构4个。年末卫生技术人员3092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065人,注册护士1287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3788张。全年总诊疗人276万人次。[31][33]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诗经文化

诗经文化是房陵文化的血脉,与房县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是房陵民歌渊源流长,成为理想的采诗地。诗经文化产生于西周,周室有“采诗”制度和“献诗”制度,定期派人到民间采集诗歌,西周王朝建都西安,房陵正与王畿接壤,这里自古就有“好歌”传统,是采诗人理想之地。二是中华诗祖尹吉甫,使房陵民歌发展为诗经文化。尹吉甫是周宣王太师,负责朝廷乐礼,是《诗经》最主要的编纂人,他生于房县,食邑房县,葬于房县青峰。尹吉甫所作的《崧高》、《烝民》、《韩奕》、《江汉》均为《诗经》中的经典之作。房县民间至今仍在传唱“关关睢鸠”等原生态《诗经》民歌,其中100余首与《诗经》有关。[32]
房县文化

黄酒文化

房县黄酒文化源远流长,酿造史最远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西周始有文献记载,唐朝达到兴盛。因其酿造环境具有特殊的地域性,现为国家地理保护产品,其制作技艺列入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2019年,房县被中国酒业协会授予“世界美酒(黄酒)特色产区”、被中国生物发酵研究院授予“中国小粬黄酒之乡”。[32]
黄酒文化

野人之谜

房县南依华中屋脊神农架,山势巍峨,自古野人传说不断。《山海经•海内南经》《房县志》《郧阳府志》等均对房县野人有所记载,近代发现野人的报道,多在房县老南山中。境内有野人谷镇,野人谷、野人洞4A级风景区。[32]

红色文化

房县是一片有着革命光荣传统和志士鲜血染红的土地。贺龙、邓中夏、许光达、柳直荀、王树声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转战房县,开辟以房县为中心的鄂西北革命根据地,同时建立苏维埃红色政权。先后有1800多名红军指战员和党的干部为党的解放事业英勇牺牲。[32]

宫廷文化

房县史称“帝王将相流放地”,流放文化最具地方特色。中国古代有三大主要流放地:湖北房县(流放帝王将相)、海南三亚(流放文人)、新疆伊犁(流放犯人)。历史上把房陵作为流放地的朝代最多,被流放到这里的人数最多,而且品级最高,仅史书上记载的帝王将相就有14位。自秦以来,房陵有数次大规模流放活动。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灭赵国后不杀赵王,将赵王迁流放于房陵;《史记》载:秦始皇仲父、相国吕不韦家族一万户、秦始皇太后幸郎嫪毐家族四千户被流放于房陵。第二次是西汉时期,《资治通鉴》载:汉武帝时济川王刘明、清河王刘年等都被贬谪房陵,刘邦女婿张敖、汉景帝孙刘勃也流放到此。第三次是唐朝,有隋文帝太子杨勇、梁王李忠、广武王李承宏,还有广为人知的庐陵王李显等被贬谪房陵14年。第四次是五代两宋时期,后梁刺史惠王朱友能、南宋周恭帝等帝王被贬谪房陵。房陵流放是王与民的亲和、宫廷文化与民间文化的融合、流放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整合,造就了房县独特的地域政治地位和文化地位。[32]

忠孝文化

房县相传是上古神农氏炎帝尝百草之地,有武王伐纣时阐教十二真仙青峰山紫阳洞;有西周诗经的采集者、编著者,被誉为文武吉甫、万邦为宪的尹吉甫家庙;创世史诗《黑暗传》内容在房县民间流传。唐中宗李显流放房县带来宫廷文化,如房县的敬酒文化、吃饭摆菜方式、红白喜事等,和十堰地区、襄阳地区有所不同。还有汉代黄香,在城关镇小西关有黄孝子祠遗址,碑文尚在,明代御赐忠孝名邦挂在当时城东门,忠指的是尹吉甫,孝指的是黄香。[32]

文物古迹

年代
名称
位置
新石器时代
七里河遗址
房县红塔镇七里河村
汉代
桃园汉墓群
房县城关镇桃园村
明代
宝堂寺
房县尹吉甫镇(原榔口乡)七星沟村
明代
文庙正殿
房县城关镇
明代
老城墙
房县城关一中北侧
清代
温泉寺
房县城关镇温泉村
民国二十年(1931年)
鄂西北军事干校旧址
房县实验小学内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
天明小学
房县城关二小内
民国二十年(1931年)
鄂西北临时分特委旧址
房县城关镇北街
民国二十年(1931年)
房县六区苏维埃政府旧址
房县红塔镇况营村
现代
红军烈士塔
房县城南凤凰山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32]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简介
景点名称
图片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城关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西关老街全长1680米。景区包括“诗韵九雅、房陵十八馆、五大文化广场、十大文化客栈、常态演艺诗经九幕”等内容,通过复活驿站古建筑、再现井字四合院、还原历史街巷生活场景。[34]
西关印象
国家AAAA级旅游区、国家自然保护区、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地质公园,位于房县野人谷镇,209国道旁,北牵武当山,南接神农架,因多次发现“野人”而得名。保存了较为丰富、珍稀的森林植被。野人洞长1980米,观赏面积2.1万平方米,洞内四季恒温14℃。[34]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位于城关镇南3千米,始建于唐朝,有观音洞、关帝洞、玄武宫三处古建筑,还有观音画廊、观音广场、斗姆殿、罗汉堂、钟楼、千年春桂、情人谷等景点。[34]
观音洞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青峰镇,是“青峰断裂带”核心区,保留有亿万年地质运动造山印记。
青峰大裂谷
青峰大裂谷
位于房县城关镇温泉村,天然温泉水来自青峰断裂带4000米以下活动地层,常年水温37.8℃-45℃,富含20多种微量元素。
天悦温泉
天悦温泉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土城镇、209国道旁,村内生态资源保持完好,泉水终年不涸。景区包含黄酒博物馆、民俗文化大戏台、健康管理中心、国学文化中心、养身馆、国食药膳中心、森林瑜伽基地、森林太极基地、旅居康养民宿、生态花田茶园等。
花田酒溪黄酒民俗文化村
——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姚坪乡庆口村,景区三面环水,是石质打击乐器“磬”的发源地。
樱花岛
樱花岛
国家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尹吉甫镇七星沟村万峰山,又名石佛寺、尹吉甫庙、宝堂寺,是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建于明正德十一年(公元1517年)。建筑为宫殿式、砖木结构,前殿供奉有周朝太师尹吉甫石像,后殿依岩凿洞建造,上下两层由38级石台阶相连。石殿敬奉三教神像和十八罗汉,殿前树立两个龟驮碑,皆为清代所留。宝堂寺是尹吉甫生于房县,食邑于房县,死后葬于房县的遗址物证。
宝堂寺
宝堂寺
国家AAA级旅游景区。位于房县城西军店镇境内,景区包含军店老街、显圣殿和白鹤湾田园综合体等,还有空中滑道、玻璃滑道、网红桥、露天泳池等娱乐设施。
房州古镇
房州古镇
位于房县城关镇八里旺村,离县城4千米。相传樱桃园延续千年历史,唐中宗李显贬谪房县任庐陵王期间,作为贡品敬献母后武则天的有两样东西,一是帝封玉液的房县黄酒,二是房陵樱桃
房县八里万亩樱桃园
樱桃
表格内容参考资料来源[34]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房县大宗骨干土特产品千余种,代表世界消费潮流的绿色产品50余种,黑木耳、香菇、黄酒、天麻、板栗、核桃、山野菜、绞股蓝等。黑木耳、香菇、黄酒为房县千年历史特产,早在隋唐时期就已是钦点贡品。“云耳”、“燕耳”,在国际贸易中以质优味美、营养丰富,赢得“房耳”盛誉。香菇年产量在1000吨以上,大部分销往亚、非、北美等地。黄酒是唐中宗李显贬居房陵而流传后世的“宫廷御酒”。此酒将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嫁接糅和,进行特殊配方而成,富含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具有较高的饮用价值和医用价值。其次是药材资源丰富。房县是神农尝百草之地,也是全国最大的中药材生产基地,素有“华中药库”之称。李时珍《本草纲目》中的400多个中草药标本采集于房县。杜仲、桔梗、金钗、灵芝、猴头、天麻、党参、江边一碗水、七叶一枝花等名贵药材享有盛名,“北岸黄莲”属全国佳品。中原种类达628种,资源蕴藏量348万吨。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房县
(生卒年不详),房县人。周宣王辅佐大臣,是湖北历史上第一位政治家、哲学家、诗人。
曹景郕(?—1903年),房县人。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补直隶省深州直隶州知州。性格耿直,为人正派,为官清廉,爱民如子,深得百姓爱戴。因镇压地方不法之徒,与劣绅结冤,被暗杀于宅邸。
戢翼翚(1878年—1908年),房县人。清末进士,鄂省最早留日学生,兴中会会员。主持创办《译书汇编》、《国民报》、《大陆》月刊,后被指“交通革命党,危害朝廷”罪,革职押解回籍,1908年逝于武昌。
丁仁杰(1891年—1920年),房县人。1905年参加湖北陆军四十一标,次年考入武昌陆军特别小学堂,后加入振武学社文学社,复入共进会。肇和舰起义失败,丁被逐出上海法租界。民国九年(1920年)在征剿陈炯明的战斗连获胜利时被敌人暗藏的高压电害死,年仅29岁。
余德元(1877年—1920年),房县人。清末贡生。1902年4月与黄兴同赴日留学,任《湖北学生界》编辑,鼓吹民族革命,宣传爱国思想。归国后任两湖师范学堂教习,加入日知会,民国建立后任国会议员,孙中山授勋四等加禾章。民国九年(1920年)逝于北京。
李明铨(1906年—1932年),房县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奉派入黄埔军校政治大队学习。北伐时随周逸群一道到贺龙部任政治教官,任主席,兼任房县独立团团长,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开展斗争。下洪湖后被诬陷杀害。
房县
高振霄(1881年—1945年),房县人。早年间任《湖北日报》、《政学日报》编辑,抨击时政,鼓吹革命。武昌首义暴发,入都督府参谋战事,参与筹建鄂军政府。任上海策反委员,从事抗战活动,先后救护张执一、李先念等一大批党的领导干部和抗日志士脱离险境。1945年3月,高振霄被日、伪、顽毒杀于住所。
雷天明(1916年—1947年),房县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房县以民众教育馆为阵地,积极为《动员日报》撰稿,以学生救国团的名义编辑出版《五月》杂志、《民先日报》等进步报刊专员兼房县县长,带领部队与敌周旋,出生入死受尽磨难。1947年被敌人杀害于房县榔口。
陈凯(1918年—1963年),房县人。民国二十年(1931年)加入红军,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授少将军衔。1963年3月病故。
贾文治(1909年—1967年),河北省三河市人。于中国大学毕业后,历任山东省政府录事、山东第五区专员公署秘书、德平县县长、郧阳专署主任秘书。河北省矿物局局长,通城专区专员。1967年逝世。
戢翼翘(1885年—1976年),房县人。早年在日本留学期间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中,参加上海光复之役,任沪军先锋队参谋长。被选为民社党中央常委,组织部长,后任民社党中央委员会主席,总统府咨委。1976年逝于台北。
邓子新(1957年—),房县人。微生物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1957年出生于湖北房县。1982年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微生物专业现任上海交通大学Bio-X生命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兼任5个国际刊物编委。200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授奖单位
日期
荣誉称号
中央宣传部、财政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
2019年3月6日
湘鄂西片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湖北省市场监管局
2020年6月
第二批“湖北省食品安全示范县[7]
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2020年7月29日
国家卫生县城[8]
水利部
2020年11月
第一批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9]
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10]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
2021年9月8日
整县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11]
2021年11月16日
2021年湖北省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人口家庭司
2023年12月
全国生育友好工作先进单位[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