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汝南县

河南省驻马店市辖县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汝南(河南省驻马店市下辖县)一般指汝南县(河南省驻马店市辖县)
汝南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临平舆县,北临上蔡县,南临正阳县,西临驿城区总面积1502平方千米[22]。截至2022年10月,汝南县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3]。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常住人口59.44万人。[27]
汝南地处淮北平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刘邦置汝南郡,当时已是贯通中原地区南北的水陆码头。境内文化遗址有280多处,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2]
2022年,汝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8.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27]
中文名
汝南县
外文名
Runan County
别    名
天中
行政区划代码
411727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河南省驻马店市
地理位置
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
面    积
1502 km²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
汝宁街道
电话区号
(+86)0396
邮政编码
463300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型的亚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59.44 万(2022年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豫Q
地区生产总值
288.5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上古
豫州
春秋战国
蔡国
西汉
汉高祖二年(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安城三县所辖,当时已是贯通中原地区南北的水陆码头。
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
景帝二年(前156年),腊探兆拔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
景帝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遥精危国除为郡艰巴慨。
东汉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弋阳郡
西院探档晋
建兴五讲迁年(317年),上蔡县治所迁于此,称“悬瓠城”。《水经注》有云: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
东晋
义熙十四年(418年),汝南郡治迁至于此。
刘宋,侨立司州。
后周,置总管府。
墓少和隋
仍为汝南郡治,另置汝阳县于郡城,改悬瓠城为溱州。
初置予州,宝应初以避讳改为蔡州。
置“淮康军”。
设“镇南军”,曾建行宫
至元三十年(1293年),因断汝河上源之水经郾城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
踏旬棕明
沿元制,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汝宁府,称崇庄王,在此传11世。
仍为汝宁府仔束。
中华民国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民国十三年(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
中华人民共和国
解放初期,曾设汝南专署。
1950年,建汝南市。
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
196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属之。[2]
2019年5月9日,经河南省级专项评估检查,汝南县达到脱贫摘帽标准,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4]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2000年,汝南县辖7个镇、14个乡。[5]
2001年12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将汝南县的水屯镇划归驻马店市驿城区管辖。[5]
2005年,汝南县乡镇行政区划调整:撤销张岗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王岗镇管辖,王岗镇政府驻地不变;撤销舍屯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官庄乡管辖,官庄乡政府驻地不变;撤销王庄乡,将其行政区域划归常兴乡管辖,常兴乡政府驻地不变。
至2005年12月31日,汝南县辖7个镇、10个乡:汝宁镇、和孝镇、马乡镇、留盆镇、王岗镇、金铺镇、老君庙镇;三门闸乡、三桥乡、三里店乡、南余店乡、常兴乡、官庄乡、韩庄乡、罗店镇、张楼乡、板店乡。[5]
2007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汝南县马乡镇更名为梁祝镇。原马乡镇行政区域,整体划归梁祝镇管辖。
2009年,经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同意汝南县撤销汝宁镇、三里店乡、三门闸乡,设立汝宁、古塔、三门闸3个街道办事处。[5]
2009年底,汝南县辖3个街道、7个镇、13个乡、281个村(居)。即汝宁街道、古塔街道、三门闸街道、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罗店镇、三里店乡、梁祝镇、官庄乡、三桥镇、南余店乡、常兴乡、韩庄乡、张楼镇、三门闸乡、韩庄乡、金铺乡、罗店乡、板店乡。[5]
2011年,经河南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汝南县罗店乡建立罗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区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
2014年,汝南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2个乡。
2014年7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汝南县对城区周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宿鸭湖街道。

区划现状

截至2022年10月,汝南县辖4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3],有汝宁街道三门闸街道古塔街道宿鸭湖街道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东官庄镇常兴镇罗店镇韩庄镇三桥镇张楼镇南余店乡板店乡。汝南县人民政府驻汝宁街道。[3]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11727001000
汝宁街道
411727002000
三门闸街道
411727003000
古塔街道
411727004000
宿鸭湖街道
411727101000
王岗镇
411727102000
梁祝镇
411727103000
和孝镇
411727104000
老君庙镇
411727105000
留盆镇
411727106000
金铺镇
411727107000
东官庄镇
411727108000
常兴镇
411727109000
罗店镇
411727110000
韩庄镇
411727111000
三桥镇
411727112000
张楼镇
411727204000
南余店乡
411727212000
板店乡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汝南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东与平舆县接壤,南与正阳县隔河相望,西与确山县、驿城区和遂平县毗邻,北连上蔡县。介于东经114°09′—114°35′,北纬32°29′—33°11′之间。南北长57千米,东西宽40千米,总面积1502平方千米。县城距驻马店市城区32千米,北距省会郑州市220千米。[1]
汝南县人民政府

地形地貌

汝南县地处淮北平原,地质结构属第四系淮河堆积区。地势平坦低洼,无山岭。地形形如簸箕,地势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间低洼。南有正阳岗,北有上蔡岗,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44—70米之间,最高海拔高度为100.2米,最低海拔高度为40.7米,高差59.5米。地面坡度较缓,坡降1/8000—1/10000。平原面积978平方千米,占65.1%,主要分布在正阳至上蔡公路以西,梁祝至和孝、常兴公路以北的地带;西南多岗地,面积84平方千米,占5.6%,主要分布在和孝镇大王庄,常兴镇的西部及和孝镇与梁祝镇的南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地势低洼,坡洼地273平方千米,占18.2%,主要分布在县境东部三门闸街道,东北部板店乡和留盆镇,东南部王岗镇及古塔街道、金铺镇等乡镇的东部。宿鸭湖水库面积167平方千米,占11.1%。

气候特征

汝南县处于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具有南北两种气候带特征,属大陆性季风型的亚湿润气候。阳光充足,温和湿润、四季分明。春暖秋凉,夏热,冬冷,雨热同季,光照充足,无霜期长。据近30年气象记录表明,汝南县年平均气温为14.8℃、年极端最高温40.5℃,年极端最低温-16.8℃,年日照总数为1906.6小时,历年无霜期223天。近30年年平均降水量为946毫米,年最大降水量为1549.1毫米(2000年),年最少降水量496.7毫米(1992年)。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极易成灾。历史上农业气象灾害涝、旱较多,近30年来的资料显示,汝南县先后出现重涝14次,平均接近2年一次。旱涝灾害产生时间段为:7月到9月份容易发生涝灾,10月到次年3月份容易发生旱灾。[22]

水系水文

汝南县境内有南汝河臻头河、文殊河等大小河流12条,最大河流南汝河流经汝南向东流入淮河。宿鸭湖是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

土壤类型

汝南县土壤面积10万公顷,土壤养分状况是:有机质含量偏低,缺磷、少氮,大部分土壤钾有余,少数土壤钾不足。汝南县的土壤分类是在河南省土壤分类的的基础上,结合汝南县的具体情况,把汝南县土壤分为4个土类(黄棕壤土、砂姜黑土、潮土、水稻土)、5个亚类(黄褐土、砂姜黑土、灰潮土、盐化潮土、淹育型水稻土)、11个土属(黄棕壤土类:黄胶土、老黄土、白散土;砂姜黑土:砂姜黑土、灰白土、黑老土、灰质砂姜黑土;潮土:灰砂土、灰两合土;水稻土:黄棕壤性淹育型水稻土、砂礓黑土性淹育型水稻土)、34个土种。
黄褐土。汝南县仅有黄褐土亚类,根据母质不同,分为黄胶土、老黄土、白散土3个土属。由于汝南县农业历史悠久,已全部垦殖,黄褐土主要分布在南、北部缓岗带或平原中地势稍高部位,面积48019.5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8.01%
砂姜黑土。根据黑土层出现的部位,有无石灰反应,多为砂姜黑土,灰质砂姜土、灰白土、黑老土4个土属。主要分布在北部低洼平原、河间洼地或背河洼地。汝南县仅有砂姜黑土亚类,面积42192.52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42.19%。
潮土。呈条带状,集中分布在河流两岸。汝南县有灰潮土亚类和盐化潮土亚类,面积8030.49公顷,占土壤面积的8.03%。
水稻土。主要分布在南部薄山灌渠下游,汝南县仅有淹育型水稻土亚类面积1757.83公顷,占土壤总面积的1.77%。[22]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2020年,汝南县水资源总量11520万立方米,农业用水4920万立方米,工业用水1151万立方米,生活用水2363万立方米。[21]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末,汝南县主要地类数据如下:
一、耕地
耕地98410.06公顷(147.62万亩)。其中,水田639.40公顷(0.96万亩),占比0.65%;水浇地69418.90公顷(104.13万亩),占比70.54%;旱地28351.76公顷(42.53万亩),占比28.81%。我县耕地全部位于2度以下坡度(含2度)。
二、园地
园地1405.32公顷(2.11万亩)。其中,果园1396.61公顷(2.09万亩),占比99.38%;其他园地8.71公顷(0.01万亩),占比0.62%。
三、林地
林地10169.81公顷(15.25万亩)。其中,乔木林地2743.96公顷(4.12万亩),占比26.98%;竹林地18.26公顷(0.03万亩),占比0.18%;其他林地7407.59公顷(11.11万亩),占比72.84%。其中,常兴镇、东官庄镇、韩庄镇、老君庙镇四个镇为雪松种植基地,共占全县林地50.59%。
四、草地
草地81.60公顷(0.12万亩)。全部为其他草地。
五、湿地
湿地2261.82公顷(3.39万亩)。其中,森林沼泽154.37公顷(0.23万亩),占比6.83%;沼泽草地1535.32公顷(2.30万亩),占比67.88%;内陆滩涂572.13公顷(0.86万亩),占比25.29%。我县湿地主要分布在宿鸭湖水库,共占全县湿地74.71%。
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
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7938.55公顷(26.91万亩)。其中,建制镇2271.84公顷(3.41万亩),占比12.66%;村庄15574.37公顷(23.36万亩),占比86.82%;采矿用地18.90公顷(0.03万亩),占比0.11%;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73.44公顷(0.11万亩),占比0.41%。
七、交通运输用地
交通运输用地3292.69公顷(4.94万亩)。其中,铁路用地51.53公顷(0.08万亩),占比1.57%;公路用地961.95公顷(1.44万亩),占比29.21%;农村道路2278.07公顷(3.42万亩),占比69.19%;港口码头用地1.14公顷(17.1亩),占比0.03%。
八、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
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16332.59公顷(24.50万亩)。其中,河流水面1757.94公顷(2.64万亩),占比10.76%;水库水面8069.93公顷(12.10万亩),占比49.41%;坑塘水面1895.63公顷(2.84万亩),占比11.61%;沟渠4155.92公顷(6.23万亩),占比25.45%;水工建筑用地453.17公顷(0.68万亩),占比2.77%。[24]

矿产资源

汝南县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初步探明的矿产有15种,煤、铁、石油及一些非金属矿资源含量大、品质好,其中化工炭岩、玻璃用砂、莹石,新探明的金红石矿储量达150万吨以上。煤炭储量达3千万吨。[1]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常住人口59.44万人,较上年减少0.24万人,城镇常住人口22.82万人,城镇化率38.4%,比上年提高0.62个百分点。出生人口0.42万人,出生率7.05‰;死亡人口0.52万人,死亡率8.73‰;2022年,汝南县净减人口0.1万人,自然增长率-1.68‰。[27]

政治

播报
编辑

现任领导

县委书记:杜娟[28]
县长:刘光辉[29-30]

历任领导

副县长:张高峰[31]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汝南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88.5亿元,同比增长5.8%,增速居全市第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9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21.3亿元,同比增长7.8%;第三产业增加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4.5%。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比重为22.82%,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04%,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35.14%。[27]
固定资产投资
2022年,汝南县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3.5%。其中,工业投资同比下降4.2%,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71.0%,民间投资同比下降5.7%。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下降2.0%,第二产业投资同比下降4.2%,第三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1%。[27]
财税收支
2022年,汝南县一般财政预算收入合计完成1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增值税完成2.39亿元,同比下降12.5%,企业所得税完成3874万元,同比下降23.8%,个人所得税完成615万元,同比下降16.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2.20亿元,同比增长6.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0.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25.5%,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下降67.7%,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下降11.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9%。[27]
人民生活
汝南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162.3元,同比增长6.7%。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743.8元,同比增长4.6%;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401.2元,同比增长6.8%。
2022年,汝南县居民消费价格(CPI)总水平比上年上涨1.0%,其中:食品烟酒类上涨1.3%;衣着类上涨0.9%;居住类下降0.2%;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7%;交通和通信类上涨5.6%;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下降1.0%;医疗保健类上涨0.5%;其它用品和服务类下降2.5%。[27]

第一产业

农业
2022年,汝南县粮食作物种植面积194.29万亩,同比增长0.11%,其中,夏粮种植面积132.17万亩,与上年持平;秋粮种植面积62.12万亩,同比增长0.35%;油料种植面积75.39万亩,同比增长0.7%;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27.27万亩,同比增长2.3%。
2022年,汝南县粮食产量84.52万吨,同比增长0.81%。其中,夏粮61.23万吨,同比增长0.54%;秋粮23.29万吨,同比增长1.51%。油料产量25.76万吨,同比增长6.4%。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3.24万吨,同比增长4.9%。[27]
林业
2022年,汝南县营造林面积364.3公顷,其中人工造林面积364.3公顷,参加义务植树50万人次,义务植树数量200万株。年末林木覆盖率28.84%。[27]
畜牧业
2022年,汝南县肉类总产量8.17万吨,同比下降4.88%;禽蛋产量3.3万吨;奶类产量0.2万吨,同比增长0.95%。[27]
生产条件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56.42万千瓦,同比增长0.28%,拥有农用拖拉机4.73万台,同比增长0%,2022年,汝南县化肥施用量(折纯)7.66万吨,同比下降4.3%。[2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2年,汝南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6亿元,同比增长5.8%。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1%,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分所有制看,股份制企业同比增长7.2%,外商和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同比增长10.3%,其他类企业同比下降11.8%。2022年,汝南县规模以上工业中,开发区主导产业增加值25.6亿元,占开发区增加值比重为60.4%;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完成10.8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9.8%,同比增长2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9.5%,同比增长13.9%。规模以上工业中,20个工业行业有16个增加值保持增长。其中,通用设备制造业同比增长17.4%,造纸和纸制品业同比增长56.4%,医药制造业同比增长17.6%,金属制品业同比增长91%,橡胶和塑料制品业同比增长42.3%。食品制造业同比增长2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96.6亿元,同比增长6.7%,利润总额11.9亿元,同比增长5.3%。[27]
建筑业
2022年,汝南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15亿元,同比增长13.7%。[2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汝南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68.2亿元,同比增长2.9%。按城乡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52.1亿元,同比增长2.7%;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6.1亿元,同比增长3.6%。按行业分,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58.7亿元,同比增长4.2%;住宿餐饮业零售额9.5亿元,同比下降4.8%。[27]
对外经济
2022年,汝南县进出口目标任务3.97亿元,实际完成4.35亿元,完成目标进度109%。其中,进口额0亿元,出口额4.35亿元。[27]
招商引资
2022年,汝南县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目标任务285万美元,实际完成30万美元,完成目标进度10.5%。[27]
房地产业
2022年,汝南县房地产开发投资19.55亿元,同比下降20.0%。其中,住宅投资17.28亿元,同比下降14.8%。房屋施工面积143.56万平方米,同比下降35.2%,其中新开工面积28.48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1.6%。商品房销售面积41137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8.3%,商品房销售额20.15亿元,同比下降17.6%。[27]
邮电通信
2022年,汝南县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7810万元,比上年增长14.28%。电信年末移动电话用户8.6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1.6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2.9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0.48万户;移动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3.5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3.3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9.2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0.8万户;联通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5.4万户,新增移动电话用户0.55万户,年末互联网用户6.5万户,新增互联网用户0.7万户。[27]
旅游业
2022年,汝南县接待来汝旅游人数18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18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8亿元。全县星级酒店4个,旅行分支机构、营业网点4家。[27]
金融业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78.74亿元,同比增长16.7%。其中住户存款余额335.21亿元,同比增长17.06%。全部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54.76亿元,同比增长13.6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53.45亿元,同比增长22.21%;中长期贷款余额98.76亿元,同比增长7.98%。[27]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交通

汝南县北依汝水,南及江淮,西临京广铁路、京港澳高铁、京港澳高速、107国道,东接大广高速,新阳高速和规划的安罗高速十字交汇贯穿全境,328国道和230国道交汇于县城,南北纵线的安罗高速已经启动建设。从县城驱车5分钟可上高速,40分钟可到驻马店高铁站,50分钟可到信阳明港机场,2小时可到郑州新郑国际机场,2.5小时可到武汉天河国际机场。[22]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境内公路通车里程1875.21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62.422千米。2022年,汝南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完成3.86亿元,比上年增长10.0%。[27]

运输

2022年,汝南县货运量2713万吨,货物周转量356373万吨千米,客运量1032万人,旅客周转量32658万人千米。[27]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技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从事科技活动人员1876人。申请专利63件,授权专利46件。年末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机构1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1个,完成产品认证的企业3个,拥有河南名牌产品3家。[27]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共有各类学校320所。其中,小学165所,普通中学25所,普通高中学校5所,中等职业教育学校2所。小学招生7381人,在校生58077人,毕业生10877人;普通中学招生10746人,在校生28839人,毕业生833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招生2498人,在校生4856人,毕业生746人;普通高中学校招生5123人,在校生13645人,毕业生4198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0635人。“两免一补”安排资金1321.2375万元,资助困难学生30955人次。[27]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3个,文化馆(站)1个,公共图书馆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人口覆盖率100%,有线电视用户27470户。[27]

卫生事业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卫生机构38个,其中,乡镇卫生院21个。全县床位数3184张,其中,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774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3362人,其中,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715人。全县参加农村合作医疗农民711533人。[27]

社会保障

2022年,汝南县城镇新增就业2123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2986人,其中就业困难人员就业1799人,全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95人。2022年,汝南县发放小额担保贷款1.9997亿元。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城镇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9813人,农村居民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513783人,城镇职工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43603人,参加事业基本养老保险23685人。2022年,汝南县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2377人。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参加医疗保险71.15万人。其中,职工2.14万人,退休人员1.75万人。
2022年,汝南县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1091.2万元,截止到12月份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有2397人;发放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6884.8万元,截止到12月份农村享受最低保障人数为25433人。[27]

环境保护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出境河流哑河口断面COD平均值16.04毫克/升。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优良天数290天,优良天数达标率为79.5%;PM10平均浓度为7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7微克/立方米,下降率11.8%;PM2.5平均浓度为41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2微克/立方米,上升率5.1%;化学需氧量排放量1.105吨,二氧化硫排放量29.499吨。[27]

安全生产

2022年,汝南县无安全生产伤亡事故。[27]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文物古迹

截至2022年末,汝南县共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7处。[27]

民间传说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中国古代四大民间传说之一,出自西晋时期的汝南郡马乡镇(今梁祝镇),汝南留存有关梁祝大量遗址,现有梁祝墓梁庄、祝庄、马庄、红罗山书院鸳鸯池、十八里相送故道、曹桥(草桥)及梁祝师父葬地邹佟墓等。[6]
2005年12月,汝南县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6月,汝南“梁祝传说”又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

姓氏文化

周姓之源
最早源于古代的姬姓,这是炎帝和周人祖先后稷的姓,周时迁至河南汝南。(摘自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由范志亭著的《鲁迅与许广平》一书的第4页)
从黄帝直到周武王建立周朝,周姓有一个世家,经过西周一朝的发展,至周平王东迁,其次子烈封于汝坟(今河南叶县东北),成为周姓人所尊奉的周姓始祖。周平王东迁洛邑之后,其中的一个儿子姬烈被封在汝坟,经过十九传,至姬邕时东周被秦所灭。虽然封国已不存在,可是源自周朝血脉世代食周爵禄俸的姬邕家族却在习惯上仍被人称作周家,姬邕索姓也以周’为姓,以示纪念,以示不忘本,并代代相传。邕生秀,秀生仁。这时已到了西汉时代,汉初统治者为了笼络民心,特地封周仁为汝坟侯,赐号正公,绍续周室香火,周汝坟地势卑湿,遂徙地于汝南郡,这支周姓在当地生息繁衍,形成汉唐时期著名的汝南周氏。(摘自东方出版社出版的由王大良、李琼英著的《中国姓氏通史.周姓》)
袁氏之根
汝南
据考证,袁氏是虞舜的后裔。西周初,周武王追封先贤后裔,封有虞氏之裔妫满于陈,建陈国。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他的十一世孙有个叫诸公,字伯媛。伯媛的孙子涛涂,以祖宗字媛命氏。春秋时,媛氏世袭陈国上卿。当时媛、辕通用,故媛涛涂又写作辕涛涂。至西汉初,辕氏后裔政将“辕”字的“车”旁去掉,邕以袁为氏。唐宋时期的姓氏书名如《古今姓氏书辩证》等对此均有详细记载。
有关史志资料对袁氏及其名子墓冢亦多有记载,如《汝宁府志》、《重修汝宁府志》均轼明司徒袁安墓址方位,并附有墓址遗照。
1999年第十三届舜裔宗亲会在河南省召开时,香港袁汝南堂宗亲会会长袁雄昆先生、泰国袁氏宗亲会会长袁经伦先生都先后率团来汝寻根访问。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开元寺
唐开元二十六年(738年),唐玄宗下令在全国曾经发生过重大战争的地方,建造大寺一座,以“开元”命名,这就是开元寺的由来。开元寺是唐玄宗为超度在水、陆战争中死亡战士的亡灵,下令在当地建造的寺院。据《汝宁府志》记载,该寺始建于唐玄宗开元二年(714年),明洪武十八年(1365年)重修,清顺治五年(1648年)又经修葺。寺内后殿五楹是清顺治十四年(1657年)增建,同时建寺内二门和三门。清末时较为鼎盛。民国以后,改为学校。后改前殿为杂技说唱之所,改后殿为戏楼,其盛景似开封相国寺。由于历经沧桑,战乱频繁,古柏、古碑皆遭破坏,只有开元寺前后两殿巍峨耸立,不失为豫南地区古代建筑上乘之作。汝南县人民政府于1984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6]
董永故里
在位于汝南县境内的宿鸭湖水库西岸有前董会、后董会两个村子,这两个村是1958年修建宿鸭湖水库时,从库区迁移出来的,因董永与七仙女在此相会而得名。清朝嘉庆元年的《汝宁府志》关于董永与七仙女的故事中有如下记载:“董永,千乘人也。少失母,汉末奉父避兵,寓居汝南。家贫佣耕,父亡无以葬。乃从人贷钱一万,曰:‘后无钱还,当以身作奴。’葬毕,忽道遇一妇人,求为妻。永诣钱主,令织缣三百匹以偿。一月而毕,辞永去。乃曰:‘我天之织女,缘君至孝,天帝令我助汝偿债。’言讫凌空而去。”2003年,汝南县文物管理部门在该县三里店乡(今古塔街道办事处)十里铺村(位于宿鸭湖畔)发现一通石碑。碑上横书“仙女桥”,竖书“汉董永遇仙女□”(残部疑为“处”),右上角竖书“道光丁末年”,现存放于汝南县文物管理所。2005年,汝南县人民政府在三里店乡十里铺湖东村西宿鸭湖畔,修建了董永遇仙亭。矗立的碑亭,向人们讲述着董永遇仙的美丽传说,也昭示着董永为父尽孝的孝义,寄托着人们对甜蜜爱情的不懈追求。2007年,董永与七仙女传说入选河南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6]
悟颖塔
位于河南汝南城南,俗传冬至正午无塔影,故称无影塔;相传为唐代和尚悟颖所建,故又称“悟颖塔”。塔面南而建,呈六角形,为九级楼阁式砖塔,高约二十余公尺。塔身自第一层以上宽度渐小,高度亦均匀递减,故塔之轮廓呈现优美之抛物线形。塔身下为单层须弥座,束腰部分嵌有砌砖雕花卉及动物画像。塔身第一层南壁有圆券门,北壁有砖刻四抹球纹格扇门,其余四壁则有砖刻球纹格眼之方形假窗及破子棂假窗,造型优美,玲珑秀丽。2006年3月31日无影塔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天中山
又名天台山,位于汝南县城北两千米处,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因颜真卿亲书“天中山”的碑文而得名。据史载:“禹分天下为九州,豫为九州之中,汝又为豫州之中,故为天中”。另一说为古代无钟,白天的时辰只能用日影的变化来计算,汝南旧志记载:“自古测日影,以此为正,故筑土累石以记之”。由于此处地理位置特殊,周武王在此筑天中山一座,上置土圭,测日影考分数以此为正。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文至今尚在;唐代大诗人刘禹锡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了不朽的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26]
宿鸭湖
始建于1958年,水库东岸南北土坝全长35.29千米,高58米,挡防浪墙长0.5米,坝顶宽4—7米,拦蓄板桥、薄山水库等上游来水,蓄水面积239平方千米,常年水面11万亩,出产的鱼达30多种,其中产量最多的是鲤鱼、鲫鱼、鲢鱼。宿鸭湖是亚洲面积最大平原人工水库,有“人造洞庭”之美誉。水库东岸南北土坝全长35千米,湖水面最宽处15千米,控制流域面积4715平方千米,库区面积239平方千米,库区占地35万亩,库容8.2亿立方米。[26]
登瀛石
清乾隆年间,风流倜傥且喜好书法辞赋的乾隆下江南私访时,曾驾临汝宁府,游览小南海,夜宿观音阁。见南湖风光旖旎,乾隆不觉精神为之一振,乘着酒兴,挥毫写下“登瀛”二字。汝宁府随即精选太湖石一块,刻碑以记。又在小南海开辟一处花园,将石刻放置其中,栽种两棵参天古柏。春季园内芳草如茵,万紫千红;夏秋时,清风徐来,芙蓉盛开,清香扑鼻,令人欢之,心旷神怡。不规则的太湖石上刻着斗大“登瀛”两个字。其字体深厚遒劲,潇洒飘逸,颇有书家之风范。这块有名的“登瀛”石碑历经风雨近五百年,也见证了小南海的沧桑变迁。[26]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小磨香油
驻马店一带制作小磨油,早在明朝已有记载,到了清初,驻马店小磨香油成了宫廷供品,小磨香油生产已成规模,油坊遍及乡里,农家十之八九通磨油之技,天中村村有油坊,家家出“油匠”,满街叮当响,到处都是“卖油郎”,逐渐形成了香油饮食文化。[25]
麦草画
麦草画源于民间,它利用民间自然资源麦杆,通过熏、蒸、烫、漂等十几道艺术加工处理,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有机结合,在保持麦杆自然光泽和纹理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国画、版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巧妙制作成古朴典雅、富丽堂皇、维妙维肖、栩栩如生的手工艺精品。[25]
五香大头菜
五香大头菜是汝南传统酱菜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以其色泽黑中透红、其味五香、口感清脆、食用方便、便携易放等特点而驰名。汝南五香大头菜,味美价廉。抗美援朝时,五香大头菜运往前线,成为广大指战员喜爱的佐餐小菜。[25]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古代名人
职业与成就
周岂页
吏部尚书
武卫将军
东汉著名方士,《八仙过海》中韩湘子的前世
中国传统节日《重阳节》起源的主角
东汉著名的文学家、《说文解字》作者。
三国时期东吴大将,斩杀关羽
定居朝鲜的吏部尚书
中唐著名才女、毒死叛臣李希烈的巾帼英雄。
直言宰相
东汉名扬天下的“鸡黍之会”。
三元及第
兄弟连科夺魁
乱世宰相
别无长物的参政知事
蔡州(汝南)知府
在汝南创作《汝水漫记》
抗倭名将
布衣尚书
尽忠言事
惩治贪墨
秉铨清正
恩荣三世
知兵善谋
梁祝传说》主人公
梁祝传说》主人公
唐朝监察御史
当代名人
职位与荣誉
医生,中国著名心血管病专家胡大一母亲。1938年考入河南大学医学部,捐建了50多个“希望书屋”,荣获“感动中国”2013年度十大人物[8]
中国女子赛艇运动员,在1988年汉城奥运会夺得女子赛艇亚军。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第一副院长。
河南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
李敬斋
历任国民党湖南省党部组织部部长、中央党部组织部秘书、河南省政府教育厅厅长、国民党第六届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委员、国民政府行政院政务委员兼地政部部长。台湾“总统府”国策顾问。
河南大学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生导师。现任河南大学党委书记,第十六、十七届全国人大代表。
台北大香山观音寺主持。[9]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汝南县是中国梁祝之乡。[6]
国家卫生县城。[10]
优质小麦基地县。[10]
农业综合开发县。[11]
平原绿化高级标准先进县。[11]
油料生产百强县。[12]
全国文化先进县。[13]
河南省渔业生产十强县。[10]
全国文化先进县。[14]
省历史文化名城。[14]
全省文化先进县。[14]
国家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第五批)。[15]
2019年11月,入选第二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16]
2020年7月29日,被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重新确认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17]
2021年11月1日,入选拟命名河南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公示名单。[18]
2021年11月,入选中国科协公布的2021-2025年度第二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单位名单。[19]
2022年4月8日,河南省教育厅拟确定该县为2022年“国培计划”项目县。[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