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沈阳—吉林高速公路

中国境内高速公路
同义词沈吉高速(沈吉高速)一般指沈阳—吉林高速公路
沈阳—吉林高速公路,简称沈吉高速,中国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1212,是国家高速公路G12(珲春——乌兰浩特)的联络线之一,自沈阳至吉林,经过辽宁、吉林两省。
2022年4月18日8时前,沈吉高速恢复通行收费站:世博园、南口前、英额门[5]
2023年6月,由中建路桥集团养护公司实施的吉林省2023年6条高速公路专项养护项目开工。高速进行路面、桥面、交通安全设施及附属工程的维修施工,涉及6条高速公路,全长近700公里。项目施工完毕后,将有效提高6条高速公路行车安全性,促进吉林省高速公路网主骨架升级,优化区域路网布局,带动区域经济发展。[6]
中文名
沈阳—吉林高速公路
外文名
Shenyang-Jilin Expressway
性    质
国家高速-联络线
途径省份
辽宁、吉林
起    点
沈阳市大东区沈阳东收费站
终    点
吉林市船营区解放西路吉林收费站
通车状况
全通

恢复通行

播报
编辑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办发明电〔2022〕3号精神,统筹做好公路交通疫情防控和保通保畅工作,辽宁省高速公路于2022年4月18日8时前再恢复通行71个收费站,其中沈吉高速:世博园、南口前、英额门。 [4]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200夜糠订臭5年乐乌1月13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交通部(今交通运输部)颁布《中国高速公路网规划》芝套犁(“7918工程”),并规定了国家高速公路的主干线、地区环线和支线的编号规则,支线序列设有联络线三十七条,包括沈阳—吉林高速公路(沈吉高速公路),编号为“国家高速G1212拒旬巴”[1]
2013年6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颁布《国家公路网规划(2013—2030年)》,该版规划又称作“71118工程”,沈吉高速公路规划不变[2]
2017年9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质量监督检精享拳验检疫总局(已并入市场监督管理部)颁布《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询永和国道编号》(GB/T 917-2017,取代GB/T 917-2009),沈吉高速公路编号不变[3]她踏凝厚枣。

线路设计

播报
编辑

项目概述

沈吉高速公路
辽宁省草市(辽吉界)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起于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处的抚顺市清原县草市镇、经英额门镇、清原镇、北三家子乡、南口前镇、红透山镇,终点位于抚顺市新宾县南杂木镇北省道铁长线(S202)上,在该处设置南杂木枢纽立交,与在建的抚顺(南杂木)至沈阳高速公路及规划建设的抚顺东江沿(辽吉界)至南杂木高速公路连接成网,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总长为84.158km。
沈吉高速辽宁省段
沈吉高速
沈吉高速公路(沈阳至南杂木段)正式建成通车沈阳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正式建成通车,这是“十一五”期间,辽宁省建成的第一条高速公路项目,也是沈阳与抚顺间的第二条高速公路,该高速公路项目将沈阳至抚顺间的车程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至1小时。
沈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西起沈阳英达乡,与沈阳过境绕城高速公路相接,途经满堂、高湾、抚顺市、台山堡、章党、哈达乡,东止抚顺南杂木镇,全长76公里,概算投资26亿元人民币。工程于2004年8月开工,到2006年9年29日全线建成通车,仅历时两年零1个月。
沈阳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路基宽26米,设计行车时速100公里。
沈吉高速公路抚顺市(草市)至抚顺市(南杂木)段于2010年9月27日通车,全长为84.158公里,总投资37.78亿元。
从202国道到沈吉高速
沈吉高速公路的前身是202国道抚顺段西段,即抚顺人所谓的“北绕城公路”。它西起抚顺市望花区三宝屯,东到抚顺市顺城区城东新区天湖大桥,是抚顺市最北的一条城市主干道。

路线走向与主要控制点

本项目起点选在国道G202线草市镇友谊桥东南侧540米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处。起点路线方案已充分考虑将来向吉林省梅河口方向的延伸,已经与吉林省交通厅进行协商、并取得同意。
路线经辽吉省界过大板河村北、设置主线收费站(K1+200~K1+460)、设草市服务区(中心桩号:K1+600);过小板河村北、在草市镇西南设草市互通式立交(K5+220);路线在东岗村、长兴村之间通过、过粘泥岭村南、在丁家街村北两跨国道G202并跨浑河上游英额河;过孤山子村南、石庙子南、过英额门镇南,在长春屯南设英额门互通式立交(K24+246.044,距草市互通式立交19.026km);过椴木沟村北、长山堡村南、设置长山堡特大桥两跨G202国道、2跨浑河上游英额河、并跨军队油库专用铁路(K30+750~ 高速路段K32+540桥长1790m);过瓦窑村北、小山城村南、古城村北、腰站村北、清原县城南设清原互通式立交(K38+212.024,距英额门互通式立交13.966 km);路线跨省道彰桓线后,路线跨越红河后、为避开斗虎屯镇石灰场、路线在斗虎屯和中寨子村南通过、设置中寨子隧道(左幅:K46+700~K48+080,长1380m;右幅YK46+635~YK48+087.495,长1452.495m);然后在下寨子和高家砬子村南设两座大桥(10-30m)两跨浑河;过双河村南、沿浑河南侧山脚与浑河平行设桥梁通过、过北三家子乡南设置北三家服务区(中心桩号:K59+910)、过黑石木村南、在西街南跨浑河和沈吉铁路(K62+682,10-40m);经头道岭南跨国道G202线(K65+732,392m)、在军事禁区北、腰堡北通过、设北腰堡互通式立交(K68+253.260,距清原互通式立交30.041km);过十八道岭村、在K68+600~K69+820段为避免右侧挖方过大,G202国道向南改移1253米;过十八道岭村、跨国道G202线(K71+789处交角仅18度,为便于桥梁布孔,G202国道改移1230 m);在K72+570~K74+210段为避免左侧挖方过大,G202国道向北改移1645米;过北苍石村设置北苍石浑河特大桥跨红透山铜矿专用铁路、浑河及其支流和沈吉铁路(K75+602~K76+922,桥长1320m);路线经王家大沟南、沿乡道王沿线、第三次跨沈吉铁路(K82+245,3-50m),终点位于抚顺市新宾县南杂木镇北省道铁长线(S202)上,在该处设置南杂木枢纽立交(K83+661.284,距北腰堡互通式立交15.408km),与在建的抚顺(南杂木)至沈阳高速公路及规划建设的抚顺东江沿(辽吉界)至南杂木高速公路连接成网,本项目推荐方案路线总长为84.158km。  路线与沈阳至吉林铁路交叉3次、红透山铜矿地方铁路交叉1次、军队油库专用铁路交叉1次,与国道G202交叉6次,与浑河交叉7次(其中三次跨越浑河上游英额河),平行1处。沿线共布设互通式立交5座,分别为草市互通式立交、英额门互通式立交、清原互通式立交、北腰堡互通式立交、南匝木枢纽立交。沿线共布设隧道1座,为中寨子隧道(左幅长1380米,右幅长1452.495米);特大桥2座,分别为山堡浑河特大桥,桥长1790米;北苍石浑河特大桥,桥长1320米。
辽宁段沿途出口和服务区
桩号
名称
地址
K0
沈阳东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英达乡
K8+224
世博园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棋盘山开发区沈棋路
K15+260
章党
辽宁省抚顺市抚顺县章党镇章汉村
K16+500
抚顺西
辽宁省抚顺市高湾经济开发区高湾林场北
K25+167
抚顺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葛布北街
K36+658
抚顺东
辽宁省抚顺市顺城区前甸路2号
K75+529
南杂木
辽宁省抚顺新宾满足自治县南杂木镇
K91+888
南口前
-
K100+882
北三家
K121+912
清原
K135+862
英额门
K155+119
草市
K159
草市主线

自然条件

播报
编辑

气候特征

本区域属于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夏季炎热,冬季寒冷。七月份平均气温20℃~25℃,最高气温37.2℃,一月份平均气温-15~-20℃,最低气温-37.6℃,年平均气温5~8℃。年降水量700~900mm,主要集中在七~八月份,降水量约为400~500mm,占年降水量的60~70%,年蒸发量1200mm。无霜期为140~150天,最大冻结深度为1.40~1.50m。

地形、地貌

本区域属辽宁东北部低山~丘陵区,地势由东向西逐渐降低,坡降平缓,山势浑圆。一般海拔高度300~600m,最高达1013.8m。切割深度一般为200~500m,属中深切割区,浑河从工作区中部流过,其它较小的河流大部分为浑河的支流,属浑河水系。东部的草市至长兴段(K0~K10)为白云河,自西向东流入富尔江。

沿线水系及地下水

本区域河流发育多为二、三级河流。浑河从工作区中部流过,其它较小的河流大部分为浑河的支流,属浑河水系。仅东部的草市至长兴段(K0~K10)为白云河,自西向东流入富尔江。
线路位于抚顺东部低山丘陵区,区内地下水以浑河及其支流两侧阶地漫滩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为主,含水层层位稳定,结构松散,多呈厚度不等的片状、带状分布,是储存地下水的有利地段。低山丘陵区第四系覆盖层较薄,有的地段基岩裸露,以风化裂隙、构造裂隙和节理裂隙水等基岩裂隙为主,但水量不大。
本区域河流较为发育,多为二、三级河流。二级河流为浑河,自东向西注入辽河。三级河流为白云河,自西向东注入富尔江。设计带附近水库主要有东砬门水库、大板河水库、小板河水库、双井沟水库、大窝棚水库、刘大房水库、长兴沟水库、南大湖水库、红河电站水库等,均为小型水库。

区域地质

  • 工程地质条件
根据设计带地形、地貌、岩土体类型及工程地质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可划分为三大工程地质区。
(1)低山丘陵基岩裸露亚区  沿线广泛分布、不连续、基岩裸露,岩性主要为:片麻岩、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变粒岩、角闪岩、砂岩、砾岩等。岩体风化强烈,节理裂隙很发育,局部出露泥岩、页岩、粘土岩等软质岩石,遇水易崩解,工程地质特性不稳定。另K45~K50出露石灰岩,溶洞发育区内构造较发育。线路范围内见多条不同规模性质的断层,其中具规模的有两条,约平行主线发育,长度大于10Km,带内岩石破碎,工程地质条件较差。
(2)砂土、砂砾石为主的冲洪积阶地亚区  呈条带状沿线广泛分布,较连续,主要分布在山丘谷地间及河流的两侧,主要岩性为亚砂土、砂砾石、二级阶地堆积形成的中细砂、砾石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适宜路桥建设。
(3)特殊土工程地质亚区  在K5+500~K6+600和K7+800~K8+700两处路段(共2公里)存在有厚度0.5~4.5米厚度不均的淤泥质粘土(亚粘土),有机质含量为6.1%~12.7%,定义为泥炭土,含水饱和,极易造成过量和差异沉降,工程地质条件差,设计采用自重预压、塑料排水板水泥搅拌桩做处理。  K53+700~K53+900段位于山前坡地、凹地、冲沟沟口,该路段地层主要由含亚粘土角砾、淤泥质亚粘土、亚粘土、粉细砂、中砂、粗砂、角砾、混合花岗岩(Mγ1)组成,工程地质条件较复杂;其中有淤泥质粘土性质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含有机质0.2~6.4%,流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属软土地基。
  • 岩土体工程地质类型
砂砾土:主要分布在浑河两侧的山地河谷中,为第四系冲积、洪积和残坡积物。包括河道漫滩区的砂砾石、砂土,丘陵坡脚的残坡积层碎石土等。
粘土:分布在浑河两岸的阶地和山地河谷中。
灰岩:分布在山地区清原县斗虎屯、下寨子一带,由前震旦纪雾迷山组中,可自产自用。  砂岩:区内发育的白垩统大峪组含有大量的砾岩、砂岩。主要分布在清原-英额门之间的浑河岸边。  太古代花岗质片麻岩类:在本区大面积出露。
变粒岩、浅粒岩、斜长角闪岩:主要分布在南杂木-清原-草市以北地区。在浑河以南的花岗质片麻岩中有零星出露。
火山岩:设计带发育的上侏罗统小岭组含有大量流纹岩、安山岩,其主要分布在南杂木一带。第四系下更新统玄武岩主要分布在草市南部。
  • 桥位工程地质评价
沿线地貌单元为低山丘陵,水系、沟谷发育,路线多经过山间沟谷及河流,所以所需架设的跨沟、跨河大桥及与其它道路、建筑物交叉地带所需架设的上跨桥梁较多,各拟建位置地质情况比较复杂。
东部丘陵地带,地势较缓,沿线较平坦,上覆岩性主要为河流冲洪积形成的砂土、砂砾石,其富水性不均匀,厚度变化大,土体不稳定松散。
中部及西部丘陵地带的冲洪积阶地及Ⅱ级堆积阶地,主要为亚砂土砂砾石,及堆积形成的砂砾石层,仍属于不稳定松散土体。区内断裂构造发育,但与线路交叉较少,对桥梁建设影响不大。
各桥位下伏基岩多为硬质岩石,局部分布软质岩石,极软岩如泥炭。页岩分布极少,适宜桥梁建设。
  • 隧道工程地质评价
本项目共设置隧道一处—中寨子隧道,长度1380(左幅)/1452.495 m(右幅),所处均属丘陵地貌区,植被发育、沿边坡有残坡积松散堆积分布。隧道围岩主体以较坚硬层状岩体为主,块状岩体次之,区域构造不发育,工程地质条件基本上较好。
综上所述,抚顺草市(辽宁界)至南杂木高速公路场地地貌可划分为剥蚀侵蚀低山丘陵地貌、冲积谷地地貌、侵蚀堆积地貌(二级基座阶地)三个地貌单元。地势东高西低。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良好,仅局部出现软土、泥炭土、溶洞、断裂带等不良工程地质现象,适宜桥路建设。
线路场地工程地质条件简单,主要含水层为第四纪松散层的孔隙潜水,局部具有微承压性,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
  • 地震
在区域地震区划中,抚顺属于华北地震区郯庐断裂带的东测,其北以赤峰~开原大断裂为界与东北地震区相接。1969年抚顺地震台建台以来,共记录小震100余次,且多分布在抚顺-沈阳和浑河断裂带两侧附近。历史上,在抚顺县大东洲,1496年曾发生地震烈度为Ⅴ-Ⅵ度的地震,1985年8月20日在清原县南口前曾发生1.6级(Ms)地震。1975年的海城地震,抚顺的影响烈度为Ⅵ度。尽管历史上抚顺未曾发生过强烈的破坏性地震,但该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背景。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可以看出,浑河断裂带是一条孕育6级左右地震的潜在震源区,该区的地震危害主要来自地震带和外围强震的影响,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近年来浑河断裂带上小震活动频繁,有感地震时有发生。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设计区,本项目范围内设计基本地震峰值加速度为0.05g,相当于地震烈度为6度。

建设成果

播报
编辑
沈吉高速公路工程进度完成情况
(一)工程进度总体完成情况
1、 路基土石方工程
路基土石方工程总量1242万m3,累计完成1134.34万m3,完成占总量的91.33%。其中挖方总量1008万m3,累计完成923.23万m3,完成占总量的91.56%;填方总量1107万m3,累计完成983.05万m3,完成占总量的88.83%。
不良路基处理方面,振动碎石桩58077m已全部完成;CFG桩16478m已全部完成;换填透水性材料完成80284m3,完成总量的94.55%;水泥搅拌桩总量132912.5m,已全部完成。
2、桥涵工程
桥梁桩基总量为3833根,累计完成3691根,完成总量的96.30%;浅基础总量为294座,累计完成265座,完成总量的90.14%;承台总量1184座,累计完成1092座,完成总量的92.23%;墩台身总量1635座,累计完成1460座,完成总量的89.30%;梁板预制总量7925片,累计完成7211片,完成总量的90.99%;桥面系总量1329孔,累计完成367孔,完成总量的27.61%;涵洞砼总量7.39万m3,累计完成7.14万m3,完成总量的96.59%。
3、隧道工程
隧道洞口挖方完成33505m3 ,已全部完成;隧道洞身挖方完成253878m3 ,占总量85.38%;超前支护完成96.43%,初期支护完成80.25%,二次衬砌完成5.54%。
二、2008年在建工程质量情况
从各方反映情况来看总体质量情况较为令人满意,工程质量基本符合设计、规范要求,施工自检、监理监管控制比较到位;但也存在个别工程质量不尽人意的现象,如混凝土外观质量下半年较上半年有明显下滑趋势,希望各参建单位在2008年收尾及2009年工程建设中严抓严控,确保工程质量。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
1、在各方的大力支持下,征地动迁工作总体较为顺利,但仍存在个别问题未能解决,需加大征地动迁的协调工作。
2、执行施工计划不严肃,导致施工进度不均衡。
3、工程进度报表数据不准确,严重失实,不能反映真实施工进度。
4、质量通病治理、薄弱部位及路基规范化管理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加强。
5、施工自检、监理人员的工作力度有待加强,个别存在漏岗现象。
6、对工程施工薄弱部位的管理仍需加强。
7、工程内业重视程度不足,存在类似问题反复性出现的现象。
8、安全生产形式十分严峻,工程建设中仍存在各类安全隐患,需重视加强管理。
9、全线各标段资金的瓶颈问题仍很突出,需加大投入。
四、下一阶段工作要求
1、做好2008年休工前的各项收尾工作。
2、认真清理农民工工资问题,避免因此引发社会矛盾。
3、做好质量薄弱部位的处理工作。要求各项目经理部、各驻地办利用今冬明春有利时间,将总监办和项目指挥部全线质量排查出的问题以及质安局、省厅基建处检查的遗留问题彻底整改落实。
4、各合同段要在2008年完成全部弃方工作。
5、做好2008年度的施工内业资料整理及归档工作,要求设专人并培训。
6、编排好2009年的施工计划及施工组织设计,要求本月底各标段将2009年详细的施工计划上报总监办审核。
7、做好附属工程施工队伍的选择。对于2008年施工质量较差的队伍必须更换处理,择优选用施工质量过硬的队伍,且每个施工队伍必须自行配备质量管理人员,不得完全依赖经理部管理。
8、做好冬季培训工作,要求落实到各施工作业队。
9、做好冬季施工的各项准备工作,确保冬季施工安全。
(1)各标段在今冬撤场前必须将各道口封闭(检查需要道口除外),桥涵附近基坑回填整平,与地方道路交叉口必须按要求设置警告标识,并定期巡视检查、维护。
(2)隧道、桥涵等冬季施工现场必须加强安全检查,严格按安全措施要求执行,尤其隧道必须对炸药等危险品、危险作业等严加管理,防止安全事故发生。
(4)项目经理部要设专人值班,值班人员及项目经理、总工电话必须24小时开机,电话号码上报总监办,要求值班人员定期到现场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上报。
10、做好2009年施工准备工作,为2009年的工程建设打好基础。
(1)确保2009年施工单位管理体系正常运转。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总工、质检员、试验人员、安全员等主要人员未经批准不得随意撤场,避免出现路基收尾阶段项目经理部成一个空架子、管理失控,对于尾留工程量较少,能够满足工程管理需要的标段,可以经总监办、项目指挥部审批后部分管理人员撤场。
(2)抓紧提前进行路堑排水施工安排,提早安排集水井、混凝土圆管预制工作,按要求进行配比试验审批工作,对于影响路面施工的路堑排水、渗沟、盲沟等要求在2009年5月5日前完成(特殊地段除外)。
(3)2009年桥涵台背必须按要求进行强夯处理,填料为砂砾的要求除强夯外采取水撼法加速沉降;具备条件标段提早安排搭板施工,建议前进方向左幅优先施工。
(4)由于本地区优质花岗岩石料较少,要求各项目经理部提前做好石料备料工作,为2009年砌石工程大面积展开打好基础。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辽宁省草市(辽吉界)至抚顺(南杂木)高速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珲春至乌兰浩特高速公路沈阳至吉林联络线的重要路段,它的建成将开辟吉林东部地区和黑龙江东部地区进关出海的另一条快速通道,将成为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重要的省际交通大通道。它的建设有利于辽宁省高速公路网形成规模化、网络化,有利于完善我省国道主干线骨架网,加强辽宁的东北交通枢纽地位,密切东北区域内部的经济往来,起到内通外联的重要作用,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辽宁中部及辽宁东部城市群发展,促进区域自然、旅游资源开发和社会经济发展等均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