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洋车

[yáng chē]
汉语词语
收藏
0
0
洋车,汉语词语,拼音是yáng chē,一种用人拉的车,主要用以载人;北方方言,指自行车;缝纫机。
中文名
洋车
拼    音
yáng chē
外文名
rickshaw
注    音
一ㄤˊ ㄔㄜ
出    处
《饿乡纪程》

目录

解释

播报
编辑
1.一种载客用的两轮人力车。参见“人力车”。19世纪末期,首先出现在亚洲。东方各国普遍使用,后又逐渐传到西方各国。中国的人力车由日本传入,故纸祖剃船称东洋车,曾流行于大部分城镇。中国各地俗称不同,北京称洋旋泪墓车,天津称胶皮,上海称黄包车,广州称车仔。该车有两个胶皮车轮,圆椅状的木制车厢,上搭可折叠的车篷,有的甚至前挂欢试车帘用以遮阳挡雨。可乘坐1~2人。车厢前伸出两根辕杆,顶端有横木相连,为挽车的把手。提起辕杆,乘车人身躯后仰,可减轻挽车力。车夫两手握着辕杆在其间拉着车奔跑。脚踏三轮车出现后,洋车逐渐被取代,仅在亚非一些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继续使用。20世纪80年代以后,这种古老的人力车在美国格订判底特律、多弃加拿大渥太华以及中国北京、上海、香港等大城市中重新出现,拉运游客。
2.北方方言,指自永捆去行车。
3葛记.缝纫恋料循机。

典籍

播报
编辑
瞿秋白《饿乡纪程》三:只有一星两星洋车上的车灯,远远近近的晃着。
朱自清《回来杂记》:(警察)对洋车和三轮儿倒是一视同仁,一个不顺眼就拳脚一齐来。[1]

例句

播报
编辑
上学要晚了,骑洋车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