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诸葛瑾

三国时期孙吴重臣
展开1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诸葛瑾(174年-241年),字子瑜,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蜀汉丞相诸葛亮之兄,太傅诸葛恪之父。[22]中国三国时期孙吴流寓士人的代表人物,重臣。[21][23]
诸葛瑾年少时游学京师,奉母守孝,恪守礼法,颇有学养与名望。东汉末避乱江东,时值孙策遇刺,孙权姐夫曲阿(今江苏丹阳)人弘咨见而异之,遂加引荐,与鲁肃等流寓宾客并受礼遇,孙权任其为长史,转中司马。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命其出使蜀地通好刘备。[21]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5]。吴黄武元年(222年),迁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与平北将军潘璋击破围南郡(今湖北公安)之魏军。吴黄武五年(226年),攻襄阳(今湖北襄樊),为司马懿所败。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后,拜大将军、左都护,领豫州牧。嘉禾三年(234年),权围合肥,乃与陆逊屯夏口(今湖北武汉)以呼应,旋退还。赤乌四年(241年),率军攻柤中(今湖北南漳境蛮河流域),懿驰救,遂引军退。[24]同年[25],诸葛瑾去世,享年六十八岁。[23]
全    名
诸葛瑾[20]
别    名
诸葛使君
子瑜
所处时代
汉末三国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
出生日期
174年
逝世日期
241年
主要成就
孙吴开国元勋
官    职
大将军、左都护、豫州牧
爵    位
宣城侯→宛陵侯[5]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经历

诸葛瑾少时曾游览洛阳,又博览《诗经》、《尚书》、《左氏春秋》。生母去世得早,诸葛瑾在守孝期间一切合乎礼节,侍奉继母恭敬谨慎,甚得人望[1]
建安五年(200年),诸葛瑾因中原战乱而避乱江东。时值孙策去世,孙策之弟孙权的姊婿曲阿弘咨遇见诸葛瑾,对其才华感到惊奇,向孙权推荐,与鲁肃等一起为宾待。
诸葛瑾与步骘严畯关系亲密。建安六年(201年)三人一起游历吴中各地,逐渐声名显赫,齐名被称为当世的英杰俊才[2],诸葛瑾其后为孙权长史,转中司马。[3]

功勋卓著

三国志11的诸葛瑾
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派遣诸葛瑾出使蜀国通好刘备,与其弟诸葛亮在公馆相见,未谈私事。
诸葛瑾同孙权无论谈话、劝谏,从不急迫直言,只是稍微表示出自己的倾向,大略道出自己的意图,点到为止。如有与孙权心意不合时,他便放弃正在进行的内容而转向其他的话题,渐渐地再借其他事情从头开始,以对同类事情的看法求得孙权的赞同,于是孙权的思想也往往得到开通。
吴郡太守朱治,是举荐孙权为孝廉的将领,孙权曾对他有怨望的地方,只因平时对他很敬重,难于亲自启齿责备他,故而心内忿怨无法排解。
诸葛瑾揣摩到其中的缘故,又不敢公开明白地说出口。于是自求用孙权的意思来自问,这样他就在孙权面前写信,广泛地阐明事物的常理,借题用自己的思想迂回地推测分析孙权的内心活动。写完后,他将信呈交孙权,孙权看后很高兴,笑着说:“我的疙瘩让你给解开了。颜渊之德,是要人更为亲爱,难道就是这个意思吧!”
孙权又曾责怪校尉殷模,所定罪名令人难料。很多大臣都为殷模求情,孙权更加愤怒,与为其求情的人反复论争,只有诸葛瑾默不作声。孙权说:“子瑜怎么不说话?”诸葛瑾离开座席说:“臣下与殷模等因遭受故土沦陷,生灵灭绝。离弃祖坟,携老带幼,披荆斩棘,前来归顺圣明的教化,在流亡的奴隶中,承蒙主公生身养命之福,不能自我互相督责砥砺,以报答万分之一的恩德,致使殷模辜负圣上的恩惠,令自我陷入罪恶。臣下认罪尚来不及,确实不敢说什么。”孙权听后很是悲伤,于是说道:“我特意为您赦免他。”[4]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诸葛瑾跟从吕蒙讨关羽,封宣城侯,以绥南将军代吕蒙领南郡太守,驻守公安。[5]

直方敢谏

诸葛瑾画像
黄初二年(221年),孙权受封吴王,同年刘备东伐吴,孙权求和,诸葛瑾给刘备写信道:“陛下老远来至白帝,恐怕是因为吴王侵取荆州,危害关羽,怨念颇深。不应该讲和,您这是小人物之心,不肯着眼于大处。我试着为陛下论其轻重和其大小。陛下若抑威损忿,可以马上决定下来,不用再咨询各位将领。陛下和关羽之亲密和诸汉先帝如何相比?荆州大小与海内各州又如何相比?这些仇恨,谁当先后?如果仔细思考,不是很简单的事吗。”
黄武元年(222年),诸葛瑾被封为左将军、督公安,假节,封宛陵侯。[6]同年曹真夏侯尚等围朱然江陵,诸葛瑾派兵救援,渡江时被夏侯尚火烧船只,水陆同时进攻所击退。潘璋未知前来救援,而魏兵日渡不绝,并说:“魏势始盛,江水又浅,未可与战。”便将所领,到魏上流五十里,伐苇数百万束,缚作大筏,欲顺流放火,烧败浮桥。作筏适毕,伺水长当下,夏侯尚、曹真等退走;虽无大功,也用保全师顺利入境为功。[7]
虞翻因为狂放直率而被流放,只有诸葛瑾多次替他说情。虞翻在给亲友的书信中说:“诸葛瑾敦仁厚义,效法上天救活生灵,近来承蒙他仗义执言,为我保全名分,无奈我累积罪恶过多,深为陛下所忌恨,虽有祁奚之类的人相救,而我却无羊舌氏那样的德行,解救是没有什么希望了。”
诸葛瑾仪表堂堂又温文大方,当时的人们都佩服他的高雅气质。孙权也对他甚为看重,每有大事就要征询他的意见。[8]

数攻襄阳

黄武五年(226年),孙权得知曹丕去世后,于八月出兵攻魏。命吴左将军诸葛瑾部兵分两路进攻襄阳,亲自率军进攻江夏郡(治安陆,今湖北云梦西南)。孙权一路为魏军所败,遂撤兵而走,而诸葛瑾则被司马懿击败。
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陆逊被拜为上大将军、右都护,诸葛瑾被拜为大将军、左都护。“两汉尊右卑左,久为定制”[16-17]。诸葛瑾领豫州牧。[9]
三国志12中的诸葛瑾
嘉禾五年(236年),孙权北征,派右都督陆逊与中司马诸葛瑾攻襄阳。陆逊派亲戚韩扁怀揣奏疏上报朝廷,返回途中,在途中遇到魏军,魏军抓获了韩扁。诸葛瑾听后,十分恐慌,写信给陆逊说:“大驾已还,敌人得到韩扁,将我们的虚实全部打听清楚了。而且河水快干了,最好是赶快离去。”陆逊接报后并未作答复,却催促人种葑豆(一种蔬菜),与众将领下棋射箭游戏,一如平常。诸葛瑾知道后说:“陆伯言足智多谋,他这样做一定自有考虑。” 于是亲自来见陆逊。陆逊说:“魏军知道大驾已还,再不用为此筹谋,便专心对付我们。如今魏军已经守卫了要害之处,兵将已经出动,我们自己应当首先镇定自如以稳住部队,然后再巧施计谋,退出此地。如果今天就向魏军表明我们要走,魏军会以为我们害怕了,必然会来威逼我们,那就是必败之势了。” 于是二人秘密定计,令诸葛瑾坐镇舟船,陆逊率领全部兵马向襄阳进发。魏军素来忌惮陆逊,见陆逊要攻襄阳,立即退回城中。诸葛瑾便引船而出,陆逊慢慢整顿好队伍,大张旗鼓地走上船。魏军不知究竟,反而不敢追击,于是陆逊全军安然退出。

朝政风波

赤乌元年(238年),弄政大臣吕壹遭到处死。先前,诸葛瑾、吕岱朱然步骘自以为武官,未有干涉吕壹一事。吕壹死后,孙权派遣中书郎袁礼斥责四人,指自己与四人恩犹骨肉,荣福喜戚,相与共之,自己政治上出错,理应上奏劝告,不应置身事外。
赤乌二年(239年),诸葛瑾、步骘连名上疏希望孙权宽恕周胤,孙权开始并不允许。后来朱然和全琮亦上疏乞求,孙权终于答应,可惜不久之后周胤病死了。
赤乌四年(241年) 四月,孙权分兵四路攻魏:卫将军全琮率军数万出淮南决芍陂(今安徽寿县南)之水,威北将军诸葛恪攻六安(今安徽六安东北),前将军朱然攻樊城(今湖北襄阳),大将军诸葛瑾攻祖中(今湖北南漳蛮河流域)。 五月,全琮入侵芍陂朱然孙伦围攻樊城,诸葛瑾、步骘侵掠柤中,司马懿自请出兵往讨。
同年,诸葛瑾去世,享年68岁,死前嘱咐买棺服,办丧事要简约。[10]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 生死不易
同“生死不渝”,用来形容对理想、信念、友谊、盟约等忠贞不移。
刘备讨吴时诸葛瑾身在南郡,当时有人进谗言诋毁诸葛瑾,称其与刘备互通信息,流言甚盛。陆逊上表力保诸葛瑾绝无此意。孙权回复说:“我和子瑜在一起很多年了,有生死不易的誓言。他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当初孔明出访吴国,我让子瑜留下他。子瑜对我说:‘弟弟已经跟随他人,义无二心。弟弟不会留下,就像我不会离去一样。’他的言行是如此英明。论世上君臣大义,我和子瑜,可以说是‘神交’了,不是旁人可以离间的。我已知你的心意,表函会再递交给子瑜,让他也了解你的良苦用心。”[11]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孙权:①子瑜与孤从事积年,恩如骨肉,深相明究,其为人非道不行,非义不言。②孤与子瑜,可谓神交,非外言所间也。③孤与子瑜有死生不易之誓,子瑜之不负孤,犹孤之不负子瑜也。[12]
虞翻:“诸葛敦仁,则天活物,比蒙清论,有以保分。”[13]
孙登:“诸葛瑾、步骘、朱然、全琮、朱据、吕岱、吾粲、阚泽、严畯、张承、孙怡忠于为国,通达治体。”
陈寿:①“瑾为人有容貌思度,于时服其弘雅。权亦重之,大事咨访。”②“诸葛瑾、步骘并以德度规检见器当世。”[13]
动画片《三国演义》中的诸葛瑾
傅玄:有张子布以为腹心,有陆议、诸葛瑾、步骘以为股肱,有吕范、朱然以为爪牙,分任授职,乘间伺隙,兵不妄动,故战少败而江南安。
周昭:急论议则伤人,争名势则败友,重朋党则蔽主,务欲速则失德,此四者不除,未有能全也。当世君子能不然者,亦比有之,岂独古人乎。然论其绝异,未若顾豫章、诸葛使君、步丞相、严卫尉、张奋威之为美也。
陆机:风雅则诸葛瑾、张承、步骘以声名光国。
袁宏:子瑜都长,体性纯懿。谏而不犯,正而不毅。将命公庭,退忘私位。岂无鹡鸰,固慎名器。
吴书》:初,瑾为大将军,而弟亮为蜀丞相,二子恪、融皆典戎马,督领将帅,族弟诞又显名于魏,一门三方为冠盖,天下荣之。谨才略虽不及弟,而德行尤纯。妻死不改娶,有所爱妾,生子不举,其笃慎皆如此。
《世说新语》:(诸葛兄弟三人)并有盛名,各在一国。于时以为‘蜀得其龙(诸葛亮),吴得其虎(诸葛瑾),魏得其狗(诸葛诞)。
郝经:诸葛瑾才猷蕴借,颛面上将以功名终,亦其次也。”“侃侃相臣,济威以仁。震霆收声,泽国生春。元叹徳度,沉深穆逺。澄渊不波,龙盘蛟转。子山纯懿,子瑜共肃。赞元将命,共安坤轴。
李贽:周瑜、鲁肃、诸葛瑾、张纮、顾雍,彼比引荐,真君子也。[14]
余嘉锡:诸葛三君,功名鼎盛,彪炳人寰,继以瞻、恪、靓,皆有重名。故渡江之初,犹以王、葛并称。[15]
黎东方:没有周瑜、鲁肃,便不会有建安十三年(208年)的赤壁之战,没有诸葛瑾,也不会有猇亭之役以后的吴、蜀言归于好。

墓址

播报
编辑
诸葛瑾墓在常州市郊北港乡连江桥下塘。墓为土墩,占地约五亩。高4-5米,墓前原分左右两墩,一为印墩,一为剑墩,清道光年间,曾在墩下锄得篆文"诸葛子瑜之墓"小玉碑,出土汉代玉锁、玉猪及铜镜、陶瓷器皿等。今墓已不存,土地为北港砖瓦厂使用。

家族成员

播报
编辑
辈分
关系
姓名
简介
家世
先祖
汉元帝时任司隶校尉,他以执法严格、性情刚直见称。
父亲
诸葛珪
东汉末年为泰山郡丞,于诸葛亮幼年已死。
从父
本为豫章太守,后投靠刘表,照顾诸葛亮和诸葛均
平辈
弟弟
蜀汉官员,官至丞相。
蜀汉官员,官至长水校尉
妹妹
诸葛氏
庞山民
诸葛氏
嫁蒯氏。
族弟[18]
曹魏大臣、重要将领,官至征东大将军,后因反抗司马昭,兵败被杀。
子辈
长子
东吴权臣,官至丞相,后被诛。
次子
后成为诸葛亮养子,蜀汉官员,官至翊武将军,早逝。
三子
在父兄中特别奢侈,诸葛恪被诛后饮药而死。
女儿
诸葛氏
张承
后代子嗣
孙子
诸葛恪长子,东吴官员,官至骑都尉,后被诸葛恪鸩杀。
诸葛恪次子,东吴官员,官至长水校尉,后被诛。
诸葛恪三子,东吴官员,官至步兵校尉,后被诛。
诸葛乔之子,诸葛恪被杀后恢复诸葛瑾之后。
曾孙
蜀汉灭亡后与诸葛京一同定居河东郡,成为诸葛瑾一脉唯一传人。

艺术形象

播报
编辑

文学形象

在明朝罗贯中所著的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诸葛瑾曾经多次出现,首次出现是在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刘玄德三顾草庐”中,只是在介绍诸葛亮时提及其是诸葛亮的长兄,并未有实际活动[28]。《三国演义》第六十回中,张昭孙权献计软禁诸葛瑾的家人,命诸葛瑾赴成都讨要荆州。诸葛亮设计使诸葛瑾来回奔波却始终无获而回[27];第七十三回“玄德进位汉中王,云长攻拔襄阳城”中,孙权准备送满宠回许都约会曹操以首尾相击,另一方面派人过江探关羽动静,诸葛瑾献计请求以主公世子向关羽女儿求婚,事成则与关羽计议共破曹操,不成则助曹取荆州。孙权于是派遣诸葛瑾为使前赴荆州,但诸葛瑾来到荆州向关羽说明来意后被其怒斥,关羽以一句“吾虎女安肯嫁犬子乎!不看汝弟之面,立斩汝首!再休多言!”将诸葛瑾逐出,回去之后将实情告知了孙权[26]

影视形象

诸葛瑾影视形象如右图。
诸葛瑾影视形象
年份
影视类型
剧名
饰演者
1985
电视剧
诸葛亮
关子标
1993
电视剧
关公
贾文虎[19]
1994
电视剧
三国演义
汪兆桂
1994
电视剧
张庆海
2004
电视剧
武圣关公
雷雄
2010
电视剧
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