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郓城县

[yùn chéng xiàn ]
山东省菏泽市下辖县
收藏
0
0
郓城县,隶属山东省菏泽市。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黄河下游。北邻梁山县,东与嘉祥县接壤,南接巨野县牡丹区,西与鄄城县毗邻,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总面积1643平方千米。[7]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常住人口110.24万人。[52]截至2023年6月,郓城县下辖4个街道、16个镇、2个乡。[8]县政府驻地郓州大道6001号郓州大厦。
鲁成公四年(前587年)冬,筑城名“郓”。[7]郓城区位优越。京九铁路纵贯全境,设有两个客货站;日东高速、济菏高速、德商高速在郓城境内交汇;220国道,省道聊商路、济董路纵横成网;鲁南快速铁路客运通道在郓城设有站点。建设中的水堡宋江故里、黄泥冈景区、张营彭湖湿地,展示了郓城独特丰厚的文化底蕴。[54]是第三批城镇化试点地区[3]、“千年古县”。[25]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2]国家园林县城[14]
2023年,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52]
中文名
郓城县
外文名
Yuncheng County
别    名
郓州
行政区划代码
371725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山东省菏泽市
地理位置
山东省西南部
面    积
1643 km²
下辖地区
4个街道、16个镇、2个乡、
政府驻地
郓州大道6001号郓州大厦
电话区号
0530
邮政编码
274700
人口数量
110.24 万(2023年常住人口)
火车站
郓城站
车牌代码
鲁R
地区生产总值
531.2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夏代,为徐州之域。
商朝,为商心腹之地,第五次迁建都城即在郓城境内,史称庇。
春秋战国,属鲁国西境。鲁成公四年(前587年)冬,筑城名“郓”,驻军防卫,史称西郓。境内有廪丘、阳晋等邑。齐灭鲁后,属齐地。
秦朝,属东郡。
西汉,属兖州东郡,境内先后置黎县廪丘县。东汉属兖州路济阴郡,废黎县并入廪丘县。
三国,属魏兖州东郡,廪丘为担墓兖州治所匪协罪。
晋、十六国,属兖州濮阳国。
南北朝,析廪丘置清泽县,属济州东平郡。
隋开皇四年(584年),清泽县改名万安县。开皇十八年(598年),万安县改名郓城县,属郓州。大业二年(606年),改郓州为东平郡,廪丘县并入郓城县。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废东平郡设郓州。次年置郓州总管府,辖郓、濮、兖、戴、曹5州32县。天佑二年(905年),郓城县复名万安县,隶郓州。
五代,属后梁,隶郓州。梁灭,属后唐,隶郓州,万安县复名郓城县。后周广顺二年(952年),郓城县自郓州划归济州
北宋,设射厦颂漏盼属山东辩赠台危西路济州。
金朝,属山东西路济州
元朝,属中书省济宁路
明初,属济宁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改济宁府为济宁州,郓城属之。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设曹州府,郓城县属之。
民国,先后属兖沂曹济、济宁、曹濮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直属省;民国二十三至二十六年(1934年至1937年),郓城为乡村建设实验县,直隶省。1949年8月,成立平原省,设平原省菏泽专区,郓城县随榜牛属。
1952年11月,撤销平原省,菏泽专区划归山东省,郓断祝格城县随属。
1958年12月,撤菏泽专区,郓城县归属济宁专区洒嘱。
1959年9月,恢复菏泽专区,郓城复归菏泽专区。
2000年6月,菏泽地区改为菏泽市,郓城县属之。[7]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49年9月7日,划为11个区。
1953年1月,将11个区划为17个区。10月,原属鄄城的大渚潭、蒋庄、荣庄、李庄、前亓楼、后亓楼、汤庄、亓老庄、王花园、李河涯、柳河涯11个村划归郓城十一区。
1955年8月,17个区的名称改以驻地为区名。
1956年春,将全县230个乡划为106个乡,其中有潘渡、黄安两个乡级镇。10月,将程屯区金线岭以北的辛兴屯、杨屯等12个村划归梁山县,将郓城西部的孙庄、杜潭庄、谢庄划归鄄城县。
1958年2月,撤区并乡,将17个区106个乡改建为城关、双桥集、武安、王老虎、陈里长、郭庄、黄安、五界首、陈坡、梁庄、玉皇庙、水堡、张集、大渚潭、于楼、李集、侯集、黄集、肖皮口、王屯、潘渡、程屯、常庄、杨庄集、大老人、黄堆集、刘官屯、王集、吕月屯、丁里长、东张楼、辛庄集、赵楼、唐店34个乡。9月,实行政社合一体制,撤销乡,成立宋江(城关)、东风(刘官屯)、八一(丁里长)、灯塔(赵楼)、火箭(武安)、卫星(黄安)、红旗(陈坡)、水堡(后改玉皇庙)、七一(张集)、黄河(李集)、侯集、潘渡、五一(程屯)、幸福(常庄)14处人民公社。11月,嘉祥县的梁宝寺公社划归郓城县。
1959年9月,从梁宝寺、丁里长、刘官屯三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建立黄堆集人民公社,从赵楼、武安两个公社各划出一部分,建立东张楼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常庄公社的党政机关迁往杨庄集,更名为杨庄集人民公社,水堡公社更名为玉皇庙人民公社。
1962年1月,梁宝寺人民公社划归嘉祥县。同时,从侯集、李集二公社内各划出一部分,建立黄集人民公社。是年,东张楼公社改名为郭屯人民公社,刘官屯公社改名为大老人人民公社。
1963年12月,赵楼公社改名为陈里长人民公社。
1965年6月,宋江公社更名为城关人民公社。
1972年11月,陈里长公社改名为赵楼人民公社。
1975年9月,大老人公社改名为张营人民公社。
1978年12月至1979年1月,又增添双桥、郭庄、唐庙、随官屯、丁庙、常庄、梳洗楼、刘口、水堡、八里庄10处人民公社。
1982年2月,城关公社更名为城关镇,张集公社更名为张鲁集人民公社,侯集公社更名为侯咽集人民公社,赵楼公社更名为南赵楼人民公社。
1984年1月,撤销人民公社,代之以区、乡、镇。[1]
2019年,撤销张营镇,设立张营街道;撤销丁里长镇,设立丁里长街道。[5]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郓城县下辖4个街道、16个镇、2个乡:郓州街道唐塔街道丁里长街道张营街道黄安镇杨庄集镇侯咽集镇武安镇郭屯镇玉皇庙镇程屯镇随官屯镇潘渡镇双桥镇南赵楼镇黄泥冈镇唐庙镇李集镇黄集镇张鲁集镇水堡乡陈坡乡[8][53]县政府驻地郓州大道6001号郓州大厦。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郓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菏泽市东北部,黄河下游。地处北纬35°19′~35°52′,东经115°40′~116°08′之间,北邻梁山县,东与嘉祥县接壤,南接巨野县牡丹区,西与鄄城县毗邻,隔黄河与河南省范县台前县相望。南北最长约44.39千米,东西最宽约35.71千米,总面积1643平方千米。[7]
郓城县人民政府

地质

郓城县大地构造属中朝陆台山东台背斜的西南边缘凹陷带,处于“鲁西断块”中的“鲁西南块陷”上,地表全为新生界覆盖,没有基岩出露。[7]

地形地貌

郓城县由于受地下岩层构造和地上黄河等内外引力作用的控制和影响,整个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没有山丘,全境属黄河冲积平原。西南与东北高差9米,地面坡降在1/5000一1/10000,海拔在38.50一47.50米之间,地貌类型主要有缓平坡地带、浅平注地带、河槽地带、河滩高地4种地带。[7]

气候

郓城县属暖温带半湿润东亚季风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温和凉爽,冬季干冷,雨雪稀少。[7]

水文

黄河为郓城县境内唯一的自然河流,上起鄄城县左营乡张庄村,流经郓城县境34千米,入梁山县黑虎庙乡高唐村。郓城属淮河流域,有洙赵新河和梁济运河两大水系,流域面积分别占全县总面积的75%和25%。全县流域面积大于300平方千米的骨干河道有三条:洙赵新河、郓巨河、鄄郓河,长81.25千米。100一300平方千米的骨干河道有8条:老赵王河上下段、太平溜、三分干、华营河、宋金河、郓城新河上下段、丰收河上下段、琉璃河,长170.94千米。30一100平方千米的河沟有30条,长189千米。累计骨干工程总长度473.5千米。[7]

土壤

郓城县有一个潮土土类,三个亚类:潮土亚类、盐化潮土亚类、碱化潮土亚类;四个土属;潮土土属、盐化潮土土属、碱化潮土土属、淤灌潮土土属;115个土种。[1]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郓城县年降雨量371.0毫米。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3.5亿立方米,地表水1.02亿立方米,地下水2.60亿立方米。总供水量2.78亿立方米,农业灌溉用水18571万立方米,林木鱼畜用水3791万立方米,工业生产用水2012万立方米,城镇公共生活用水270万立方米,居民生活用水2833万立方米,生态与环境补水312万立方米。[7]

土地资源

郓城县土地总面积163323.11公顷,耕地113232.11公顷,园地409.19公顷,林地6777.95公顷,草地314.85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25609.25公顷,交通运输用地5178.63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9186.27公顷,其他土地2614.86公顷。[7]

生物资源

郓城县境内能够在野外白然越冬且能够通过播种、杆插、埋根、嫁接等方式繁殖后代的林木(包括乔木、灌本及术质藤本)有44科73属111种。作为用材树栽培较广泛的有:中林46杨、1-107杨、l-69杨、中薄1号杨、L35杨、中菏2号杨、沙兰杨、1-214杨等欧美杂交杨品种和泡桐毛白杨旱柳、白榆、刺槐臭椅、苦袜等。作为果树或其它经济树栽培的有苹果(新红星、烟富3、烟富10、日本红富士、金帅、红将军、华硕、中秋王等优良品种)、梨(红梨、红香酥、红皮梨、黄金梨、圆黄梨、锦玉梨、晚秋黄梨等)、桃(迎箱红、秋形、黄桃永莲7号蜜桃等)、杏、李、葡萄、枣、柿及桑、杞柳、紫穗槐、白蜡、花椒等。作为风景观赏树栽培的有雪松、蜀松、月季、槐、龙爪槐、合欢、垂柳、大叶女贞、法桐、紫薇、紫叶李、木槿、龙柏、银杏、木瓜、大叶黄杨、栾树等。

矿产资源

郓城县矿产资源主要有煤炭、地热和砖瓦用黏土3类。煤炭主要为肥煤、焦煤、气煤等,含硫量少、灰分低、燃烧值高,为工业、化工、动力用优质煤。全县境内现有4对矿井,自南至北分别为赵楼煤矿、郭屯煤矿、彭庄煤矿、龙郓煤业公司。地热资源处于勘探开发初期,初步探明蕴藏面积120平方千米,深度1000米1900米,具有良好的导热、导水的地质条件,具备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郓城拥有丰富的地热资源,开发的地热井共有49口,其中供热井22口,回灌井26口,未利用9口及观测井1口,温度在4259度之间,井深1000米一1810米之间,现开采量为300万立方米/年,主要集中在城区及唐庙镇、丁里街道、武安镇等乡镇街道驻地。砖瓦用粘土矿分布于黄河和引黄干、支渠两岸,全县共有新型建材厂29个,年产标准砖约9亿块,主要利用黄河和引黄灌溉落淤进行生产。[7]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户籍45.3万户,总人口126.63万人;其中,女性人口60.13万人。全县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03.47,人口出生率为7.2‰。全县常住人口110.2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1.18%,比上年增长1.27%。[52]
郓城县常住人口共有民族32个,其中绝大多数为汉族人,有少数民族745人。其中女性517人,占总数的69.4%。全县各乡镇、街道和开发区均有少数民族分布。[7]

政治

播报
编辑
郓城县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县长
仅列党政主要领导,不列副职,截至2024年5月[26][29]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郓城县地区生产总值(GDP)514.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5%,两年平均增长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241.4亿元,增长2.7%;第三产业增加值214.5亿元,增长3.3%。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4:46.9:41.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6万元。[9]
2023年,郓城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531.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9.8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243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增加值228.4亿元,增长7.1%。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1.3:45.7:43.0,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8万元。
2023年,郓城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0.9%。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41.1%,第二产业投资同比增长48.3%,第三产业投资同比下降3.9%。三次产业投资比重为4.2:30.8:65.0。重点领域中,民间投资同比增长22.0%,工业技改投资同比增长21.5%,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63.1%。
2023年,郓城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9亿元,同比增长4.7%,其中税收收入27.5亿元,同比增长0.7%,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70.4%。一般公共预算支出78.7亿元,同比增长11.7%。[52]

第一产业

2023年,郓城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100.2亿元,增长5%。其中农业产值58.5亿元,可比增长4.5%;林牧渔业产值37亿元,可比增长5.3%。
2023年,郓城县粮食种植面积251.67万亩,比上年增加0.11%。粮食平均亩产908.9斤,比上年增加1.6%;粮食总产22.8亿斤,同比增加1.7%。
2023年,郓城县林业产值2.4亿元,全县林地面积达到20.5万亩;牧业产值32.7亿元,全年猪牛羊禽肉产量11.8万吨,禽蛋产量4.6万吨,牛奶产量0.8万吨;渔业产值1.9亿元,水产养殖面积2110公顷,全年水产品产量1.15万吨。[52]

第二产业

2023年,郓城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785.6亿元,同比增长10.6%,增加值可比增长12.6%,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9%,利润同比增长20.9%,利税同比增长11.1%。从重点行业看,规上纺织业产值216.7亿元,增长24.5%;规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产值117.5亿元,下降8.9%;规上化工行业产值43.3亿元,下降25.0%;规上木材加工行业产值103.2亿元,增长9.1%;酒类包装产值46.78亿元,增长43.7%。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6.1%,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19.4%。
2023年,郓城县建筑业总产值42.2亿元,同比增长6%。共有具有总承包或专业承包资质的建筑业企业79家。[52]

第三产业

2023年,郓城县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6.16亿元,同比增长9.24%。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收入增长25.1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增长156.8%
2023年,郓城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6亿元,同比增长10.5%。限额以上批发业商品销售额211.4亿元,同比增长143.2%;限额以上零售业商品销售额23.7亿元,同比增长21.7%;限额以上餐饮业销售额4.4亿元,同比增长29%;限额以上住宿业商品销售额0.5亿元,同比增长44%。
2023年,郓城县进出口总额完成15.48亿元,同比增长17.74%;其中出口额完成12.22亿元,同比增长45.93%;进口额完成3.26亿元,同比下降31.74%。实际利用外资3840万美元,同比下降30.2%。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893.1亿元,较年初增加81.9亿元,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812.3亿元,比年初增加79.8亿元。各项贷款余额424亿元,比年初增加65亿元。其中住户贷款219.5亿元,比年初增加27.5亿元。[52]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甄郓高速[10]济广高速[15]、德上高速[16]、220国道[21]、京九铁路[22]穿过郓城县。
2023年,郓城县累计客运量2135万人次,同比增长86%。全年累计货运量11980万吨,同比增长53%;货物周转量173.8亿吨千米,同比增长62%。实施农村千米提质增效工程90个,千米危桥改造5座,全县境内国道1条,省道3条,全长157.35千米。[52]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有高新技术企业68家,列全市第3位;纳入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101家,比上年度增长66%。全年获省市科技计划项目立项9项,鉴定市级科技成果56项;新获备案省院士工作站1家、市院士合作协同创新1家,新获建市重点实验室6家、技术创新中心2家。[52]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共有教职工1.5万人,其中专任教师1.4万人。共有中等职业学校3所,在校生0.4万人;各类基础教育校(园)456所,在校生22.1万人。其中小学182所,在校生10.2万人;初中44所,在校生6.1万人;高中8所,在校生2.9万人。[52]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共有图书馆1处,图书馆分馆6处,图书藏量31.55万册,全年共接待读者17.8万人次;文化馆(美术馆)1处;博物馆3处,其中郓城县博物馆全年共接待游客35万人次。[52]
国家二级图书馆:郓城县图书馆[31]
国家一级文化馆:郓城县文化馆[34]

医疗卫生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卫生室)737个。现有床位8321张。执业医师注册数1426人,每千名常住人口执业医师数1.29人。执业护士注册数4287人,每千名常住人口注册护士数3.89人。[52]

社会保障

2023年,郓城县城镇新增就业0.87万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达到100.16万人。基本养老保险参保82.04万人,其中城乡居民66.95万人,机关事业单位4.42万人,企业10.67万人。失业、工伤参保人数分别达到4.88万人、7.3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金最低标准每人每月168元。
截至2023年末,郓城县共有养老服务机构23家,养老总床位数4245张,其中护理型床位数2547张,入住老年人1652名。全县共有低保对象13940户、22893人,全年共发放低保、特困等救助资金2.8亿元。[52]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枣梆
山东梆子《打金枝》
枣梆,山东省菏泽市地方传统戏剧,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枣梆,原名“本地”,主要流行于山东菏泽、郓城等地及河北、河南、山西的部分地区。是山西上党梆子流入菏泽后,在当地语言影响下发展形成的。枣梆的唱腔音乐属于板腔体,曲调流畅,表现力强,有丰富的板式和曲牌,演唱起来既高亢激昂又委婉活泼。其表演具有粗犷豪放的特点,与流行地的区域特性和观众的欣赏习惯正相吻合。[44]
2008年6月7日,枣梆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Ⅳ-120。[51]
莺歌柳书
莺歌柳书,亦名“莺歌柳子”,是由柳子戏曲牌【莺歌柳】演化而成的一种民间说唱艺术,是北方地方曲种之一。
莺歌柳书演出形式古朴,多为一弹一唱的双档。曲词题材广泛,曲目丰富,方言特征鲜明,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作品既文雅规整,又俚俗浅近。代表曲目有《许仙救湖》《关公辞曹》《龙凤镯》《汗衫记》《杨宗保下山》等。[11]
2008年6月7日,山东省菏泽市申报的“莺歌柳书”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编号Ⅴ-65。[51]
郓城古筝
郓城古筝,有600多年的制作历史,制作十分考究,分“选材、剖解、阴干、烘烤、刨板、黏合、组装”7道流程。仅组装一项就分为“扣框、串门、上底、镶边、上东山、粘花、抹腻子、喷漆、上码、上弦、调音”11道工序。2009年,郓城古筝制作工艺被列入山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0]
弦索乐(菏泽弦索乐)
弦索乐(菏泽弦索乐),山东省菏泽市传统音乐,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菏泽弦索乐是由几件弹拨乐器和拉弦乐器结合在一起演奏的合奏形式。主要分布在山东省菏泽市(古称曹州)的郓城、鄄城等县的乡村。因其风格典雅而享有“雅乐”之称,又由于它历史悠久而被称为“古乐”。[49]
2011年5月23日,弦索乐(菏泽弦索乐)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Ⅱ-151。[50]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郓城观音寺塔
,位于郓城县政府招待所东邻。始建于五代唐长兴二年(932年)。为八棱四门楼阁式砖塔,地面之上现存五级,由精美的砖雕斗拱组成塔檐,东西南北四面各设券顶乾坤门,其余四面为砖雕假窗。塔下层周长42米,上层周长40米,通高32米,在当时多层砖塔的遗例并不多见,为研究鲁西南佛教建筑艺术提供珍贵的实物资料。1984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2月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2019年10月7日,郓城观音寺塔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6]
状元张楼状元祠
状元张楼状元祠,位于张鲁集镇状元张楼村,始建于清代,清光绪十六年对正厅进行维修。状元祠为三进院,由正房、过厅和门厅组成,院落南北长36.8米,东西宽16.73米,均坐北向南,硬山结构。大门前建有宏丽迎门壁墙,上悬状元及第时光绪皇帝赐“皇恩御赐”圣旨石一方,扭头狮立于门之左右。2000年1月20日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侣楼侣公家祠
佀楼侣公家祠,位于随官屯镇侣楼村,始建于明成化十八年(1482年),为四合院式建筑,由山门、大殿、东、西厢房和耳房组成:院落东西长29米,南北宽18.58米。山门悬挂一木匾“侣公祠堂”,是清衍圣公孔毓圻书。该家祠反映了当时的建筑水平,对研究明代建筑风格有着一定的作用。1984年1月全国第二次文物普查进行复查,2015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南关樊氏家族墓地
南关樊氏家族墓地,位于水浒社区,为明洪武进士、刑部侍郎樊敬,明兵部工部尚书樊继祖墓地。墓地分东西两块,并连成一片,东面墓地南北长246米,东西宽129米,西面墓地南北长68米,东西宽32米,总面积39000平方米。该墓地对于研究当地的丧葬习俗有一定的作用。1984年8月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12月被公布为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6月被公布为第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鲁西斗鸡
鲁西斗鸡山东省菏泽市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斗鸡是中国古老的鸡种,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中国珍贵的家禽品种资源。鲁西斗鸡,是中国四大斗鸡品种之一,总量占中国斗鸡的80%以上,鄄城县鲁西斗鸡保护工作起于60年代初,历经鄄城县高级畜牧师陆建达等几代畜牧工作者和斗鸡爱好者的艰辛与努力,几经提纯复壮、繁衍、培育出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鲁西斗鸡新品系。
2015年11月0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鲁西斗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6]
郓半夏
郓半夏,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
2018年12月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批准对“郓半夏”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38]
郓城壮馍
郓城壮馍,是郓城传统特产名吃,是一种带馅的椭圆形煎制饼食,具有外香酥、内柔软、馅味鲜香的特点。制作时,将面粉用八成热水反复搋成软面,盖上温布稍饧。[39]
郓城糊粥
郓城糊粥,又称糊涂,有2000多年的历史,相传为汉刘邦吕后发明,吕氏后人代代相传。此粥特点为入口米香,豆香甚浓,略有糊味,故称糊粥。食之,温胃养胃。尤其醉酒之人早晨喝一碗糊粥,胃顿觉舒服。稍加冷却,则起一冷皮,但下面依然烫热,糊粥凉透后,可用刀切成豆腐块状。[39]
郓城驴肉
郓城驴肉,制作讲究,工艺严谨,加工精细,以当地上等小驴为原料,配以二十几种名贵佐料及香料,经腌制蒸煮等工艺和科学新方法加工而成。以肉质鲜美,醇香浓郁,油而不腻而闻名。[39]
郓城黄河鲤鱼
郓城黄河鲤鱼,鳞金黄色,尾淡红,口前有触须两对。黄河流经郓城28千米,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为黄河鲤鱼的生长提供条件。体态丰满,肉鲜美肥嫩,刺少,营养丰富。[40]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彭丽媛
彭丽媛
,生于1962年11月20日,山东省郓城县人,中国著名民族声乐歌手。1985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歌舞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解放军文职干部,北京大学兼职教授。[41]
冷劲松
冷劲松,男,汉族,1973年11月生,山东郓城人,全日制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1999年10月参加工作,1994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现任咸阳市委副书记。[42]
邵信斋
邵信斋,1919年4月生于山东省郓城县赵楼公社邵垓村。1939年10月参加革命,1939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菏泽地革委生产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兼任计划办公室主任、中共菏泽地委副书记、行署副专员。[45]
蒋火浪
蒋火浪,山东郓城人,1939年6月参加革命工作,1939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原重庆日用五金工业公司副经理。[46]
房灵敏
房灵敏,男,汉族,1964年5月生,山东郓城人,1983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7月参加工作,管理学博士。现任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委员、纪委书记,[47]
马兴瑞
马兴瑞
,男,汉族,1959年10月生,山东郓城人,1988年3月参加工作,1988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哈尔滨工业大学飞行动力学研究室一般力学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教授。现任中央政治局委员,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书记,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政委。[35]
刘登银
刘登银,男,汉族,1981年8月出生,籍贯、出生地山东郓城,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中共党员,现任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党工委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副院长。[48]
刘贵今,1971年8月入党,首位中国政府非洲事务特别代表。2021年6月29日获“七一勋章”。[24]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7年,被评为中国酒品包装之都。[27]1月,入选山东省新的中小城市试点名单-中等城市试点。[43]
2018年4月,郓城县入选第三批城镇化试点地区。[3]10月,郓城县入选第三届山东省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市县。[23]
2019年2月,郓城县入选“千年古县”。[25]3月,郓城县入选第一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2]11月,郓城县第二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12]12月,郓城县入选全国乡村治理体系建设试点单位。[13]
2020年1月,郓城县入选国家园林县城。[14]5月4日,郓城县入选“菏泽市就业创业工作先进县”。[16]29日,郓城县入选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名单。[4]6月,郓城县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17]9月,郓城县入选山东省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县。[18]11月,郓城县入选“山东省食品安全县”[19];11月,郓城县荣获“中国曲艺之乡”。[20]
2021年1月,郓城县入选省级文明县区。[29]9月,郓城县入选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县。[28]12月3日,郓城县入选山东省第一批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30]22日,郓城县入选全国第六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32]
2022年3月,郓城县入选国家级小麦制种大县。[33]6月,郓城县入选山东省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区。[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