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酉阳杂俎

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酉阳杂俎》是唐代段成式创作的笔记小说集,成书于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左右。[8]
该作品有前卷20卷,续集10卷。这本书的性质,据作者自序,“固役不耻者,抑志怪小说之书也”。所记有仙佛鬼怪、人事以至动物、植物、酒食、寺庙等等,分类编录,一部分内容属志怪传奇类,另一些记载各地与异域珍异之物,与晋张华《博物志》相类。
《酉阳杂俎》虽为博物类笔记小说,但其诸多篇目叙事完备且富有技巧性,对后世小说叙事具有美学意义上的影响。[2]
作品名称
酉阳杂俎
作    者
段成式
文学体裁
笔记小说集
字    数
650000(含注释、译文)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酉阳杂俎》
《酉阳杂俎》有前卷20卷,续卷10卷共6篇,篇目包括:忠志、礼异、天咫、玉格、壶史、贝编、境异、喜兆、祸兆、物革、诡习、怪术、艺绝、请罪器奇、乐、习键元慨酒食、医、黥、雷、梦、事感、盗侠、物异、广知、语资、冥迹、尸穸、诺皋记、广动植、贬误、寺塔记等,内容涉及仙、佛、鬼、怪、道、妖、人、动、植、酒、食、梦、盗墓、预言、凶兆、雷、丧葬、刺青、珍宝、政治、宫廷秘闻、八卦谈资、科技、民风、医药、矿产、生物垫习员、超自然现象、壁画、天文、地理。在记叙志怪故事的同时,《酉阳杂俎》还为后人保存了唐朝大量的珍贵历史资料、遗闻逸事和民间风情。
《酉阳杂俎》所载内容丰富驳杂,鬼怪、神炒雄狼仙、奇闻、动植物、习俗等各类愚懂奔题材皆在其中,一部分是传统志怪传奇类作品,如《糊厦天咫》《壶史》《盗侠》《诺皋》等,另外一些作品记载中芝捉船外珍异民体辣事物,如《酒食》《广动植》《寿寺塔》等,涉及古今中外。[4]

作品目录

播报
编辑
前言
前集卷一
前集卷二
前集卷三
前集卷四
前集卷五
忠志
礼异
天咫
玉格
壶史
贝编
境异
喜兆
祸兆
物革
诡习
怪术
前集卷六
前集卷七
前集卷八
前集卷九
前集卷十
艺绝
器奇
酒食
事感
盗侠
物异
前集卷十一
前集卷十二
前集卷十三
前集卷十四
前集卷十五
广知
语资
冥迹
尸穸
诺皋记上
诺皋记下
前集卷十六
前集卷十七
前集卷十八
前集卷十九
前集卷二十
广动植之一并序
总叙
羽篇
毛篇
广动植之二
鳞介篇
虫篇
广动植之三
木篇
广动植之四
草篇
肉攫部
续集卷一
续集卷二
续集卷三
续集卷四
续集卷五
支诺皋上
支诺皋中
支诺皋下
贬误
寺塔记上
续集卷六
续集卷七
续集卷八
续集卷九
续集卷十
寺塔记下
《金刚经》鸠异
支动
支植上
支植下 [10]

创作背景

播报
编辑
书名取“酉阳杂俎”四个字,《四库全书总目》解释说:“其曰‘酉阳杂俎’者,盖取梁元帝赋访酉阳之逸典”语。二酉,藏书之义也。”这里所说的“二酉,藏书之义”的含义,南朝宋盛弘之《荆州记》说:“小酉山上石穴中,有书千卷,相传秦人于此而学,因留之。”元朝郝天挺《唐诗鼓吹注》卷三陆龟蒙《寄淮南郑宾书记》“二酉搜来秘检疏”注引《图经》:“穆天子藏异书于大酉山、小酉山之中。”由此可知,“二酉”是指大酉山、小酉山(在今湘西地区)。梁元帝所谓的“酉阳逸典”,即藏诸世外的秘籍奇书,而古人多视小说为此类,这就是书名“酉阳”二字的含义。
“俎”本是古代祭祀或宴会时盛放肉的礼器,这里则代指不同于正味的奇味。“杂俎”者,天地之间凡百奇味,杂然前陈,以此比喻该书所记包罗万象,无所不有。
李剑国认为,《酉阳杂俎》一书卷帙浩繁,不可能成于一时一地,应是作者随时记录所见所闻,搜集材料,俟时成编。全书编成的时间,李剑国推断是在唐宣宗大中八年(854)左右,因为这段时间段成式闲居在京,有闲暇编定此书;再者大中七年以后的事情又不见于续集。[8]

人物介绍

播报
编辑
女性
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塑造了丰富的女性形象,这些女性在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中充当着受难者、解救者和加害者角色,展现不同的性格特点和叙事作用。与此同时,表现了《酉阳杂俎》中对女性美好品质的赞扬和对有悖于道德伦理女性的批判,展现唐人对女子再嫁行为的开放思想,以及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忽视。[6]
僧人
《酉阳杂俎》记载了诸多僧人的故事。僧人们或身具方术奇技以创造怪事,或能通灵验梦以佐证怪事。作家在叙述中运用了史传笔法,使得僧人们虽事迹离奇古怪但身份信息详实。[5]

作品鉴赏

播报
编辑

主题思想

作者力图在怪奇的故事中反映真实的社会情况,表达真情实感。《支诺皋上》第一条:“其弟请筑糠三版。三日饥困不成,求哀于鬼,乃拔其鼻,鼻如象而归。国人怪而围观之,惨恚而卒。”新罗国人不讲情义的弟弟因为不顾及亲情与贪婪嫉妒,受到了惩罚后羞愧而死,通过这个故事劝人们向善。再如《支诺皋上》中讲述恶少李和子重金收买鬼差以延长寿命。李和子经常偷猫狗食用,被鬼差寻到为猫狗偿命,惊恐之下,以钱财贿赂冥界以换取三年寿命,却在三日之后死去,原是冥界三年,人间为三日,这是对现实官场的讽刺,冥官受贿、滥用职权的行为是真实的现实社会腐败官员映现。通过鬼怪之类的事以反映现实的道理与社会生活,与段成式当时所处的时代有关,“安史之乱”后至中晚唐,国势日渐衰微,繁华之时一去不复返,“唐代文人怀念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的繁华,又感伤于现实的无奈,在这种苦闷中无法解脱,只能想借助自己的想象来创造一个完美的世界,也使得唐代文人之间普遍存在‘好奇’的现象。”以奇异故事表达真实体会,《冥迹》有一则常见的志怪题材,即书生与女鬼互相爱慕,故事一反常态,没有因郎才女貌而相爱的浪漫情节,崔罗什因路遇女鬼之后沉迷美色,断送了自己的前程乃至性命。作者借此告诫人们不要因为外在的诱惑迷失自己。“百姓们在这种动荡的社会中无法解脱,渴望能有法力无边之人来帮助自己。在这样的情况下,产生了大量有着奇异内容的志怪传奇。”段成式正是通过奇异故事以劝诫世人。[4]
《酉阳杂俎》中的鬼神故事,有生前心愿未了如郝惟遇到女鬼张氏,为其迁葬使她魂魄不再四处游荡的故事;或怨恨深刻的人死亡之后化鬼停驻在人间,先秦时有文献记载:“匹夫匹妇强死,其鬼魂犹能凭依于人,以为凌厉。”而使这种鬼不再出来害人的方就是“鬼有所归,乃不为厉。”书中厉鬼害人的故事如王申之子被女鬼吃掉,孟不疑目睹张译事骨骸等。
这类鬼怪故事皆是生前执念遗留在鬼怪载体之上的表现,化鬼之后拥有了超越凡人的力量和更顽强的生命状态,这是唐代人生命意识当中,对于超强力量的渴望,是借助超能力实现价值追求的理想。[7]

艺术特色

真实面貌
《酉阳杂俎》中有很多内容都是作者根据其它书籍的记载或者人们的传闻、讲解编写而成。但是段成式并没有原原本本地将他人记载、讲说之事、物抄录下来,而是力求通过实证之法对这些奇异之事加以考证,以总结出事、物最真实的面貌。[9]
叙述空白
《酉阳杂俎》中的叙述空白模糊了人物身份与文本空间,反而增加了空间的丰盈感。将怪异的环境与人物之间模糊的关系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展现出来,营造了一种与现实空间相融合的超现实空间。明清小说常构建一个人、鬼、怪共存的超现实空间,借以展现人物身份的奇幻与复杂,如《西游记》有现世的东土大唐、有山野、有仙界,唐僧师徒四人穿梭其中,具有人、妖、仙多种属性;《红楼梦》中既有四大家族所处的俗世,也有太虚幻境,林黛玉既是贾府的才女,又是潇湘妃子。相比于成熟的明清小说,《酉阳杂俎》和《搜神记》此类志怪小说则是借助人物与环境的奇幻烘托出超现实空间。叙述空白隐去了人物与环境的确定性,正促成了超现实空间的形成,增强了文本的怪异性。[2]
叙事特点
《酉阳杂俎》的真与奇表现在段成式在对奇闻怪事进行加工时,以真实的原则与客观的语言进行创作,一般会将文中主人公身世、事件发生时间、地点等交代清楚。《忠志》二十条,记载唐朝皇帝的奇闻异事,高祖射八十人、肃宗见女娲神、代宗登基现五彩云等怪异事情的经历者都是真实的帝王,具有确凿的时间点,张仲裁将“忠志”一词解释为“如实记录”,称其“具有一定的史料价值”,可见其创作具有实录色彩。如段成式将海外的灰姑娘故事熔炉再炼,创造本土化的灰姑娘“叶限”:“女饲母行远,亦住,衣翠纺上衣,蹑金履。”“洞人遂货其履于陀汗国,国主得知,命其左右履之,足小者,履减一寸。乃令一国妇人履之,竟无一相称者。”这正是今天人们所熟知的西方童话中的灰姑娘形象,将域外的人物、国家进行艺术加工,本土化意味增强,结尾交代故事来源:“成式旧家人李士元所说。士元本邕州洞中人,多记得南中怪事。”故事有迹可循,真实意味大大增强。[4]
从叙事特点来看,《酉阳杂俎》亦真亦奇,在丰富的奇异故事中,真实性并存,这种叙事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孔子“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孔子这一重人事远鬼神的观点影响了段成式对极具奇幻色彩的故事素材进行主题意蕴上的塑造,受到传统叙事观念的影响,“中国古代小说,从总体上说形成了以崇真斥伪为本位观念的叙事传统”。揭示真理、劝诫世人、显示才华,在众多怪异故事中蕴藏着社会和作者的真实一面,求真与求奇和谐共存,正是《酉阳杂俎》的叙事之奇。[4]

后世影响

播报
编辑
文学影响
《酉阳杂俎》自唐以来,被推为小说之翘楚,对后世文学影响不小。“冷蛇”故事在唐代以后流传甚广,历代笔记多有转引,也常被文人用作诗文典故。明清文人往往采择《酉阳杂俎》中的各种异事作为创作素材,《西游记》《三宝太监西洋记》等小说中所言“冷龙”,或许也是由段成式所记“冷蛇”演绎而来。[3]
段成式以志怪为标准选录僧人,又以史传笔法记其故事,不仅在一定程度上真实地反映了唐代社会僧人的生活状况,为后世僧传编写提供了史料,同时,也为后世《夷坚志》《聊斋志异》等小说的僧人书写提供了可以化用的素材和可供参考的范式。[5]
《酉阳杂俎》叙述中留白的写法也在小说创作技巧上影响了后代文人。学界认为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便受到了《酉阳杂俎》志怪笔法的影响。[2]
史料研究
《酉阳杂俎》涉及文学、历史学、民俗学、生物学、医药学宗教学等诸多领域,具有百科全书的性质,英国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中多次提到此书,并指出世界上最早的关于无机酸的记载就见于其中。[8]
该作品虽属志怪小说,题材却包罗万象,具有史料价值。书中所记事件保存了唐代大量珍贵历史资料,引起相关历史、文化学者关注。笔记小说《酉阳杂俎》所记录的相关信息或源于旧闻,或段成式亲自撰写,书中关于纺织服饰方面的内容可补证史料之缺漏。[1]

作品评价

播报
编辑
明代学者胡应麟《增校酉阳杂俎序》:“志怪一书,自《神异》之下、《洞冥》之下,无虑数百家,而独唐段氏《酉阳杂俎》最为迥出。”[4][12]
清代纪昀等《四库全书总目》:“自唐以来,推为小说之翘楚,莫或废也。”[8]
现代文学家鲁迅《中国小说史略》:“或录秘书,或叙异事,仙佛人鬼,至以动植,弥不毕载,以类相聚,有如类书。虽源或出于张华《博物志》,而在唐时,则犹独创之作”;“所涉既广,遂多珍异,以世爱玩,与传奇并驱争先矣。”[8][13]
南开大学教授李剑国:“正人君子或对之不肯下箸,成式乃以为自有佳味。味之为何?奇也,异也,幻也,怪也。”[4]
西南民族大学副教授张仲裁:“方内方外,细大不捐,故而面目极为驳杂,宜乎其有‘百科全书’之称。”[4]
武汉大学教授吴志达《中国文言小说史》:“(《酉阳杂俎》)就总体而言,文化史料价值高于小说文学价值”。[9]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段成式 (约803—863年),字柯古,邹平人,唐代文学家。系唐朝开国功臣段志玄裔孙,段文昌之子。官至太常少卿,博闻强记,能诗善文,在文坛上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因三人均排行十六,故时人号其诗为“三十六体”。一生著述甚多,有《酉阳杂俎》20卷、《续杂俎》10卷、 《卢陵官下记》20卷、 《汉上题襟集》3卷、 《鸠异》1卷、 《锦里新闻》2卷、 《破虱录》1卷、 《诺臬记》1卷。[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