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baidu.com提供.

用好“夹漈先生”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

2月28日历来有“士不读三通,是为不通”的说法,可见郑樵在中国古代史学界的地位和影响。 在崇文抑武、竞相刻书的时代里,郑樵是一个在学问方面特别执着的人,他的学术由经学义理研究、经学知识研究、通史主张与实践三部分构成。郑樵经学义理研究被称为“经旨之学”,列为郑樵学术...

他凭一己之力,编出五百万字《通志》

2023年11月4日郑樵的史学批判精神,对以近现代著名历史学家顾颉刚为首的疑古派思潮影响深远,顾颉刚首次提出郑樵是一位富有科学精神的大学问家的见解。英国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技史》一书...

唐宋词集珍本丛刊推出第一辑,宋刻本《花间集》影印出版

2023年9月6日作品选择精谨,版本传承有绪,文本可靠,唐五代著名文人墨客所撰曲子词诸多名作,有赖此书历代传刻,绵延一线,得以流传后世。《四库全书总目》该书提要谓:“诗余体变自唐,而盛行于五...

陈新先生和《全宋诗》

2023年5月31日读陈新先生的文集,纪念《全宋诗》的编撰和出版,也让我想起《全宋诗》在北大出版社出版的过程。 在调到北大出版社担任总编辑前,我一直教书,对于出版并不熟悉。我认为北大出版社和“北大”这个名字联系一起,应当很珍惜,做到既进入市场,又和市场保持一定的距离,处处不忘...

郑振铎“虎口”护古籍

2022年4月29日面对祖国珍贵古籍外流的情形,郑振铎心痛不已,“这些兵燹之余的古籍如果全都落在美国人和日本人手里去,将来总有一天,研究中国古学的人也要到外国去留学。这使我异常的苦闷和愤慨!”“更重要的是,华北交通公司等机关收购的书都以府县志及有关史料文献者为主体,其居心大...

古籍新书·2022年春季|沈德潜全集

2022年4月4日王寂(1128—1194),历仕海陵王、世宗、章宗三朝,《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诗境清刻镵露,有戛戛独造之风;古文亦博大疏畅,在大定、明昌间卓然不愧为作者。” 《拙轩集》存诗190首,词36首,文...

焦循著述的文献价值

2022年4月2日易学三书》四十卷与《孟子正义》三十卷之外,包括此前所刻七种:乾隆五十八年(1793)刻《群经宫室图》,嘉庆四年(1799)刻《里堂学算记》十六卷,嘉庆十三年(1808)刻《北湖小志》六卷,道光六年(1826)刻《易话》《易广记》和《六经补疏》共二十五卷,道光八年(...

长镜头|郑一民:民间文化珍宝的守望者

2022年2月25日长镜头|郑一民:民间文化珍宝的守望者 近50年来,河北省知名文化学者郑一民一直马不停蹄奔走在乡村古道,梳理浩如烟海的河北民间文艺。他的笔端书写民间市井文化奇观,他的双脚沾满河...
上一页
1/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