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封开县

广东省肇庆市辖县
收藏
0
0
同义词封开(封开)一般指封开县
封开县,隶属广东省肇庆市,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介于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之间,总面积2723.93平方千米。属山地丘陵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1]辖1个街道15个镇。县人民政府驻江口街道。2023年,封开县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化率34.39%[1][27][29]。是广东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25]
封开县曾是岭南与中原地区经济、文化交流之要地,也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秦汉时期,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至明洪武二年(1369年),两县均以县建制隶属肇庆府。清朝废除两县建制,民国时期,恢复两县建制。1961年,封川、开建两县合并置封开县建制,隶属肇庆。[1]封开县素有“两广门户”之称,是珠三角地区通往大西南的“咽喉之地”,水陆交通便利,广佛肇高速S8、怀阳高速S59、国道G321、省道S266以及西江贯穿境内。[1]封开县有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龙山名胜风景区,大斑石景区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等自然旅游景点。
2022年,封开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98亿元,同比增长2.4%。[27]
中文名
封开县
行政区划代码
441225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广东省肇庆市
地理位置
广东省西北部
面    积
2723.93 km²
下辖地区
1个街道15个镇
政府驻地
江口街道
电话区号
0758
邮政编码
5265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
人口数量
38.06 万[29](2023年)
著名景点
天下第一石十里画廊泰新桥、千层峰林、贺江风景区
车牌代码
粤H
地区生产总值
170.98 亿元(202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封开是岭南土著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约十五万年前,在封开大地上兵夜篮就有人类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2万多婚芝判年,是古岭南人最早的生息地。
封开县是解放后由封川开建两县合并而成。历史上郡县废置无常,史籍记载亦不尽相同,为方便起见,其建置沿革仍以两县分别记述。
封开在历史上曾是岭南首府,是整个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封开在汉名广信,是谓“初开粤地宜广布恩信”,是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是广东、广西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
封川县:因封溪水而得名。又云:“县东北二十里为封门山,峰峦秀蔚,两崖如门,县盖取封山锦川合以为名”。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在岭南设交趾刺史部,下辖两广及交趾(今越南)一带地区,刺史治设现在封开江口,是岭南地区最早的首府。封川属广信县地,开建属封阳县地。关于广信县治,一说为今广西梧州,一说为今封开江口镇。[3]
三国吴黄武五腊迁她热年(226)属广州,不久旋探属交州。永安元年(263)仍属广州。
晋元熙二年(420)分广信县地置封兴县,属晋康郡。
南朝宋元嘉二十年(443)属苍梧郡。齐霉舟体因之。梁初分广信县置梁信县及梁信郡。普通四年(523)兼置成州,辖梁信、广信、猛陵、遂城、宁新5县。梁信县为州、郡治。
两晋南北朝后,广信先后置封兴县、梁信郡、梁信县兼置成州。
隋开皇十年(590)废梁信郡,改成州为封州。开皇十八年(598)改梁信县为封川县。以封川名县始于此。大业三年(607)省封兴并入封川,改封州为苍梧郡,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4县。封川为郡治。
唐武德四年(621)改苍梧郡为封州,分封川县复置封兴县,后又省封兴。天宝元年(742)改封州为临封郡。乾元元年(758)复改临封郡为封州,均治封川县,领县2:封川、开建。属岭南道。
五代属南汉,仍唐制,乾亨年间改封州为封兴,废开建县并入封兴。
宋为封州临封郡,属广南东路。大观元年(1107)升为望郡,后并封州。绍兴七年(1137)省封州,以县隶德庆府。十年复置封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改属广南西道,立封州路总管府,十九年降为散州,仍属广南东道。
明洪武二年(1369)废封州,以县属德庆府,九年府改为州仍属之,
统于肇庆府。清雍正八年(1730)德庆改为散州,专属肇庆府。
开建县:因开江而得名。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交趾剌史部苍梧郡封阳县地。
三国吴黄武五年(226)属荆州临贺郡。
晋永嘉元年(307)改劝元茅属湘州。咸和六年(331)还属荆州。
南朝宋元嘉三年(426)分封阳县置开建县。(同时还置宋昌、宋兴、武化、往往、永固、绥南6县)开建置县从此始。据清《开建县志》载:“晋孝武帝太元五年(380)析封阳地置开建县,属临贺郡。”即元嘉前40年已有开建县。此与《广东通志》、《宋书》不符。姑录以存疑。元嘉二十九年(452)置宋建郡,辖开建、武化、宋昌3县,开建为郡治,属广州。大明元年(457)废宋建郡(同时废宋昌、永固等6县),永固县并入开建县,改属临贺郡。齐因之。梁置南靖郡,开建为郡治。
隋开皇十年(590)废南靖郡,开建并入连州。大业元年(605)复置开建县,大业三年(607)连州改为熙平郡,仍属之。
唐武德元年(618)属封州。
五代南汉乾亨年间废县并入封兴,于县治设砦。
宋开宝五年(972)并入封川县,次年复置,仍属封州。
元因之。
明洪武二年(1369)属德庆府,九年属德庆州,统于肇庆府。
清属肇庆您院府。
辛亥革命后,废州府,仍置封川县、开建县,隶广东省粤海炼体纹道。
民国12年(1923)属西江善后督办署,民国14年属西区善后委员会。
民国21年属西区绥靖委员公署。
民国25年属第三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属第十二行政区督察专员公署。
1949年11月6日,开建县解放,成立开建县临时人民政府。11月23日,封川县解放;同月25日改组,成立开建县人民治安委员会。
1950年1月1日,成立开建县人民政府,驻南丰圩。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
1949年11月23日,封川县解放,27日成立封川县人民治安委员会。12月7日,成立封川县人民政府,驻封川城。隶属广东省西江专区。
1952年3月1日,封川、开建两县合署办公,称“封川开建县”,驻封川城,开建设南丰联络处。属粤中行政区。
1956年属高要专区。
1957年4月1日,恢复封川、开建两县建制。
1958年5月,封川、开建两县再度合署办公,驻江口镇。同年11月1日,封川、德庆两县合并称德封县,初驻江口镇,不久移治德城镇;开建、怀集两县合并,初称怀建县,不久称怀集县驻怀城镇。
1959年,隶属江门专区。
1961年4月,从德封、怀集分出原封川、开建两县地,置封开县,驻江口镇,属肇庆专区。
1970年属肇庆地区。
1988年4月,属肇庆市人民政府。[4][28]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21年10月,封开县辖1个街道15个镇,分别为江口街道南丰镇长安镇金装镇白垢镇莲都镇渔涝镇杏花镇罗董镇长岗镇平凤镇大洲镇都平镇江川镇大玉口镇河儿口镇[2][5]县人民政府驻地在江口街道。[1]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封开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北纬23°13'—23°59',东经111°21'—112°02',东西宽68公里,南北长84公里,总面积2723.93平方公里,是“西江走廊”经济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珠三角”与大西南的交汇点。东面与德庆县毗邻,南面与郁南县接壤,东北面与怀集县相连,西北面与广西苍梧县梧州市贺州市交界,素有“两广门户”之称。县人民政府驻地在西江贺江的汇合处—江口街道,西距梧州市22公里,东距肇庆陆路142公里,水路152公里;与广州相距陆路255公里,水路281公里。
封开县人民政府

地质构造

封开县属中国江南古陆华南板块的一部分,古生代寒武系地层大面积出露.东南部受燕山运动晚期的影响,花岗岩入侵,形成大片的花岗岩及花岗闪长岩、细粒花岗岩出露区。新生代第四纪,受喜马拉雅山的造山运动的影响,形成现今的地貌形态。
经燕山运动及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的影响,在封开县境内形成两条主要的断层带:
第一条:从大洲镇的泗科至都平、南丰镇的小洞、江贝等地,断层线的走向约NE45%断层带长约40千米,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中的层内断层,断层破碎带不明显。
第二条:从江川镇的江山穿越西江至封川、白垢、渔涝、莲都方向的大断层,走向为NE45°—70°,长约60千米,为寒武系八村群上亚群的层内断层,局部穿越燕山五期花岗岩地带,断层破碎带深度及宽度都比较大,赋存深层地下水,其中有名的麒麟山矿泉水,即由该断层带中开采。
由于受新构造运动的影响。泥盆系下泥盆统的砂页岩在渔涝镇的光明、庙边等地有多处扭曲性褶皱带,同一地区的岩层产状变化很大,有些甚至成为小穹窿状或小背斜状。在七星镇内的花岗岩层中,到处可见小型的层内断层存在,断层面有断层擦及石英脉富集等现象,并可见断层破碎带、断层角砾岩、断层泥的存在。所有这些,都是受局部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形成,分布面积虽广,但断层线的长度不大,断层的连续性不强,影响的深度及范围较小。[6]

地貌特征

封开县境属山地丘陵区,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和南部较低。海拔50—250米的丘陵遍布全县,占全县山地面积67.4%。东部多为海拔300米以上的山峰。西部多300—700米低山丘陵。中间低丘和河谷盆地,为丘陵山区地带。西江从西南部穿过县境,贺江斜贯中部于江口街道注入西江.多为河谷冲积平原。
封开县境内地貌,有坡度陡峭的山地,也有坡度平缓的丘陵(包括北境葫芦形盆地,属低山丘陵区)。北部的长安、金装、南丰,属低山丘陵区;西部贺江沿岸的渡头、大玉口、都平、大洲、白垢和封川部分乡村,属高中丘区;中部的渔涝、莲都,属高丘低山山区;南部的杏花、罗董属丘陵区;西江沿岸的平凤、江川、长岗,以及封川的新进、胜利,江口街道曙光,属低山丘陵区。地势呈东西两侧高,中间凹,南北低。其主要特征为:丘陵广布,山区偏东,高丘偏西,呈带状分布。地势自东向西,中间凹,南北低,两边向中间倾斜,形成狭长槽形地带。
封开县境山地,为南岭西南山系,属云开山脉的东延部分。从县东北向南伸展,主要山岭分布于东境及东北境。海拔800米以上的15座山峰均集中于东部边境,以七星顶为全县最高山峰,海拔1274米。[6][28]

气候

北回归线穿境而过,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受到季候风影响,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冬短夏长,无霜期长。风向季节转换明显,夏季盛行偏东南风,冬季盛行偏北风。

水文

封开县内河流纵横交错,约占陆地面积13.2万亩,总长度523.3千米。大部分从东北流向西南。
西江:属珠江水系。正源南盘江,流经黔、桂,从县西部梧州流入境内长37.5千米,向东流经郁南、德庆、肇庆、三水等地汇入珠江;常年可航船,水位差异大,一般冬天枯水期8—10米(最低是1902年1.9米),洪水期18—20米,持大洪水在20米以上。
贺江:属西江支流。源出广西富川县石龙,南流入县境,经渡头、南丰、大玉口、都平、白垢、大洲等地,至县城江口街道注入西江。流经县内长104千米,占全江总长338千米的30.7%。流域面积2086.2平方千米。占全江流域面积11536平方千米的18.1%,江面宽约200米,水深4—10米,县境内常年可航机动船,河流比降0.58‰,县内落差50米。
东安河:贺江支流之一。源于广西贺县石排顶,从北向南流经沙头、石桥、梨埠、木双后,流入封开县境,经大洲镇的大和、岐岭、泗科、上律、东坡、东畔等地,于大洲圩注入贺江。河流经县境20千米,占全河总长128千米的15.8%。流域面积162平方千米,占全江流域总面积2745平方千米的6%。广西苍梧木双常有船只来往江口,清至民国时期,粮食、生盐之类的生活用品均从江口运抵木双。河流比降0.45‰,县内落差9米。
渔涝河:古代称广信河,源于杏花老鸦迳(大平顶),从杏花镇到渔涝镇汇集黄岗河后经河口注入贺江。河面宽阔,20世纪50年代可从河口通木帆船经渔涝至河儿口,但因泥沙淤积水浅。20世纪60年代以后,木帆船已无法航行。河长60千米,流域面积626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21‰,总落差262米。
谷圩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东岸。源出罗董镇寨岗村芙蓉天堂山,主流长度35千米,流域面积124平方千米,河流比降3.28‰,总落差114米。
蟠龙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西岸。源于郁南县桂圩鸡心顶山,在县境河长30千米,流域面积213平方千米,河流比降2.73‰,总落差82米。
绿水河:属西江一级支流,于西江东岸。源出县境内杏花三礼九学村,河流总长30千米,上游流入德庆县境迂回封开再经德庆注入西江。县境区流域面积80.9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167平方千米的48%。
金装河:属贺江支流。发源于怀集县大帽顶,流经金装、南丰金塘村汇长安河,于莲岐注入贺江境内河长43千米,境区内流域面积203平方千米,占总流域面积400平方千米的50.7%,总落差85米。
贯河:又称莲都河,属贺江支流。源于莲都清水黄茅顶,流经莲都镇长罗、四村、芬守、冷水、大塘口,在都平镇官河口流入贺江。河长47千米,流域面积261平方千米,河流比降4.56%,总落差214米。解放前曾航木帆船,1954年以后已不通航。
此外,还有长安河是金装河的最大支流,发源于长安镇新地谭双,在金装两合口处汇入金装河,河长24千米,流域面积153平方千米。
封开县境属西江流域范围,西江从西南通过县境,贺江从北部南丰连岐注入境内,呈北东向南贯穿全境,蜿转曲折,至县城江口汇入西江。境内的次一级宛溪流发育,地表径流均流向贺江。[6]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水量:封开县境内年平均降雨量1479毫米,过境客水年径流量99.46亿立方米(未含西江客水),已利用30.23亿立方米。全县年平均产水量为24.5亿立方米。全县人均占有水量5842立方米,比全省人均3520立方米多2322立方米。按土地总面积计箅,每亩平均599.78立方米。但由于降雨时空分配不匀,加上林业资源的乱砍滥伐,水土流失,河床不断增高,枯水期流量下降,容易发生水旱灾害。
水能:封开县内溪河纵横,大小河流共129条,河流多且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一级支流3条,二级支流4条,三级支流2条。还有100余条集雨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下的溪涧。全县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12.175万千瓦,可开发量11.8万千瓦,其中贺江蕴藏量9.47万千瓦,占全县的77.8%,可开发量9.1万千瓦。占全县的70.7%。封开县可开发水力资源16万千瓦,年发电量5亿千瓦时,是全国第一批100个实现农村电气化县之一。[28]
水域:封开县水域面积13.07万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3%,其中河流水面8.95万亩,水库水面1.38万亩,坑塘水面(含平塘、山塘)2.35万亩,还有村庄鱼塘、坑洼、沟渠2万亩。[7]

土地资源

根据1992年4月至1994年4月,对全县土地的现状调查,土地现存状况是:封开县总面积408.49万亩。其中:耕地;51.96万亩,占总面积(下同)12.7%;园地面积4.87万亩,占1.19%;林地316.93万亩,占11.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8.66万亩,交通用地1.13万亩,占0.28%;水域15.43万亩,占3.77%;未利用土地9.78万亩,占2.39%。牧草地0.033万亩。[7]

矿产资源

封开县境内矿产主要有黄金水晶云母花岗岩大理石石灰石矿泉水等,其中花岗岩蕴藏量达30亿立方米,大理石15亿立方米,石灰石112亿立方米。[8][28]

林业资源

封开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林业面积20.89万公顷,森林覆盖率75.17%,森林活立木总蓄积1366.5万立方米,被誉为“南国大花园”。先后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中国松脂之乡”“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等荣誉称号。[28]2011-2015年,全县营造生态景观林带35.67千米,面积52450亩;完成人工造林27.3万亩,其中森林碳汇造林10.1万亩;2009年-2015年,完成155条自然村的“万村绿”工程,种植降香黄檀桂花等珍贵树种10万多株。建立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市级自然保护区1个,面积11万多亩,准备将2个保护区整合,申报升格为国家级保护区;建立贺江湿地公园1个,面积420亩;森林公园16个,面积34.75万亩。截至2015年,全县林业用地311.1万亩,有林面积达299.2万亩,林地绿化率达97.16%,森林覆盖率达75.54%,森林活立木总蓄积达1296万立方米。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至2018年末,封开县常住人口37.01万人,[9]2019年末户籍人口52.6万人。[2]
封开县居民绝大多数为汉族少数民族约占0.08%,有壮族满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瑶族黎族怒族门巴族土家族彝族共11个。[1]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封开县常住人口374848人[23]
截至2021年末,全县户籍人口52.68万人,常住人口37.47万人。[1]
2022年末,封开县户籍总人口522985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168193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为32.16%,乡村户籍人口354792人,占户籍总人口比重为67.84%。全年出生人口4552人,出生率为8.7‰;死亡人口5048人,死亡率为9.65‰;自然增长率为-0.95‰。
2023年,封开县常住人口38.06万人,城镇化率34.39%。[29]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封开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70.98亿元,同比增长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1.61亿元,增长0.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3.2%;第二产业增加值58.69亿元,增长5.4%,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72.3%;第三产业增加值50.68亿元,增长1.2%,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为14.5%。三次产业结构比重为36.1:34.3:29.6。[27]
2022年,封开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5.1%。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77.3%;第二产业投资比上年增长53.5%;第三产业投资比上年下降11.5%。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33.2%。基础设施投资比上年增长19.1%。
2018- 2022年封开县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增速

第一产业

2022年,封开县粮食种植面积3.3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59%。其中,稻谷种植面积2.91万公顷,增加142.73公顷;玉米种植面积0.15万公顷,增加35.47公顷。油料种植面积0.66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0.04万公顷。蔬菜种植面积1.01万公顷。全年粮食产量21.89万吨,增长0.95%。其中,稻谷产量19.57万吨,增长0.89%。水果产量47.75万吨,增长0.06%。茶叶产量0.15万吨,增长5.57%。松脂产量3.86万吨,增长5.5%。野生药材产量3.98万吨,增长5.3%。木薯产量3.77万吨,增长4.8%。
2022年,封开县肉类总产量3.98万吨,下降5.67%。其中,猪肉产量2.73万吨,与上年持平;牛肉产量0.13万吨,下降4.7%;家禽肉产量0.83万吨,下降22.01%。全年水产品产量4.2万吨,下降3.02%。[27]

第二产业

2022年,封开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产值102.92亿元,同比增长8.6%;累计完成增加值34.79亿元,同比增长12.3%。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114%,制造业增长11.7%,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6.3%。
2022年,封开县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6.53亿元,比上年下降17.3%,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29家,比上年增长31.8%;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1.65亿元,比上年下降13.9%。[2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2年,封开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5.03亿元,同比下降0.5%。其中,限额以上消费1.47亿元,同比下降7.5%,限额以下消费33.56亿元,同比下降0.2%。
服务业
2022年,封开县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9.58亿元,比上年下降3.2%;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3.01亿元,比上年下降2.7%;住宿和餐饮业实现增加值1.91亿元,比上年下降8.9%;金融业实现增加值3.67亿元,比上年增长7.5%;房地产业实现增加值5.54亿元,比上年增长3.0%;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5.42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对外经济
2022年,封开县外贸进出口总额3.9亿元,比上年下降12.3%。其中,进口总额0.7亿元,比上年增长40%;出口总额3.2亿元,比上年下降20%。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广佛肇高速S8、怀阳高速S59、国道G321线、省道S266线在县内通过,在长岗镇建有跨西江的公路大桥,在江口街道建有跨贺江的公路大桥。其中广佛肇高速在封开境内有谷圩、封开东、封开西三个出口。西江在封开县南部穿过,沿岸建有华润水泥厂码头、江口码头等多个码头。[1][26]2020年12月28日,怀阳高速开通,广州往封开将节省40分钟。[10]
2022年,封开县水路货物运输总量299.6万吨,同比增加53%。水路货物运输周转量70590吨公里,同比增加43%。全年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696.5万吨,比上年增长1.73%。全年旅客运输总量达49.463万人次,比上年下降21%。旅客运输周转量2567.42万人公里,比上年下降43%。[27]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教育

2022年,封开县小学21所,普通中学21所,中职和技校1所。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847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950人,小学在校学生35136人,同比下降3.4%,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123人,同比增长3.3%,中职和技校在校学生1132人,同比增长22.5%。[27]

文化

封开是广东省最早建设博物馆的县之一。县博物馆配套设施齐全,安全防卫设施完善。馆藏文物达8480多件,其中国家1级文物4件,二级文物75件,三级文物465件,文物具有典型性和连贯性,是广东重要的考古科研基地。
封开县文化馆功能齐全、设备配套,是全县文化建设和管理的示范点,是群众文化活动的中心。
封开县图书馆座落在县城美丽的江滨公园内,现有馆舍面积1750平方米,藏书12.9万册,年购书3000多册,订报刊220多种。1998年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二级图书馆。2007年又通过了国家二级图书馆复评。
封开县体育馆位于新城区,设有3050个固定座位,体育中心的游泳场和业余体校综合训练馆相继建成,为城区群众开展文体活动提供了又一场所。
封开县业余文艺团体不断增多,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县城文艺爱好者自发成立了“常青曲艺社”、“声韵曲艺社”、“朝阳舞蹈队”、“欢乐舞蹈队”、“山茶花民间艺术团”等10多支业余文艺团体,成员400多人;各镇村成立文艺小团体有50多支,成员1200多人。这些业余文艺团体长年活跃在全县各文体广场和广大农村,丰富了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封开县各镇文化站经常利用重大节假日组织开展主题鲜明的文化活动。如全国民间艺术之乡大洲镇的“五马巡城舞”、“麒麟白马舞”、“春牛舞”、“采茶剧团”、“醒狮队”等民间文化艺术小团体,每逢节日就穿街过巷巡回演出;春节篮球赛、春节醒狮比赛等群众性文化活动已成为各镇每年必办的文化体育盛事;江口、南丰、长岗、渔涝、河儿口、莲都等镇在每年春节举办了大型烟花汇演,为群众营造了欢乐祥和的节日文化气氛。
封开县非常重视挖掘和保护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成立了封开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安排专项经费。大洲镇先后荣获“广东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和“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光荣称号,其“五马巡城舞”和“麒麟白马舞”经挖掘改编,多次参加省、市举办的民间艺术节展演,获得了多项奖励。[11]
2022年,封开县共有县级及以上文化馆1个,文化站16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公共图书馆总藏量24.3万册(纸质藏书203889册,电子书39151册)。全县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100%。[27]

体育

2017年,封开县举办第二十三届小学生运动会以及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干部职工综合运动会。组队参加广东省第二届百县(区)足球赛肇庆市预选赛获得二等奖。举办为期三个月的封开县第三届“健城监理”杯足球赛。举行2017年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全民健身日暨广东省第十五届运动会(第八届残运会)倒计时一周年启动仪式。童钢获得2017年全国青少年拳击锦标赛冠军。封开县输送的运动员参加2017年省青少年各项锦标赛荣获佳绩:其中获得第一名13个,第二名11个,第三名19个,获得市体育局贺信嘉奖。组队参加2017年市青少年锦标赛,封开县获得武术散打项目团体总分第一名,举重、武术、羽毛球项目团体总分第二名,女子篮球第三名。推进第十五届省运会比赛场馆改造和建设,对封开县体育馆进行改造升级,新建672平方米的钢架结构的综合训练馆。在江口灯光球场增设一个国民体质测试站,免费为群众进行体质测试。配合县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为全县16个镇共16个示范村配备篮球架、健身路径、乒乓球台、儿童组合滑梯等体育健身器材。
2022年,封开县共有体育场地1330个,体育场地面积92.824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48平方米。[27]

医疗卫生

2022年,封开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330个,其中:医院3个,分别有公立医院3个,民营医院0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22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5个,江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个,门诊部0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3个,村卫生室263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卫生监督所、慢性病防治站、妇幼保健院、红十字会各1间。拥有医院、卫生院、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其他卫生机构实有床位数1186张,各类卫生技术人员217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614人,注册护士938人,药师(士)177人,技师(士)142人,其他技术人员302人,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32人。全年总诊疗人数181.6804万人次,出院人数3.3665万人次。[27]

社会保障

2022年,封开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含离退休)45647人,比上年末增加2697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70987人,比上年增加376人。参加失业保险16663人,比上年增长8.15%。年末全县领取失业保险金2027人次。参加工伤保险27400人,比上年增长4.06%。参加基本医疗保险41.25万人,比上年下降1.83%,其中职工基本医疗保险3.91万人,比上年增长3.92%,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7.34万人,比上年下降2.41%。[27]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封开有着灿烂的广信文化,其间孕育大批的历史名人,其佼佼者有“岭南儒宗”之称的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有南汉开国之君刘岩,有“中华传佛第一人”之誉的佛学理论家、《理惑论》作者牟子,有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岭南第一个状元莫宣卿等。有大批罕有的文物古迹,有品类齐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大量的古墓葬、古窑址,有保护完好的古城址、古建筑、古村落。[28]
在十四、五万年前,古封开人就在封开大地上繁衍生息,境内发现的古人类牙齿化石距今14.8万年,比历来认为是岭南最早的古人类“马坝人”还向前推进2万多年,是古岭南人最早的生息地。封开在历史上曾是岭南首府,是整个岭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岭南文化和粤语的发源地,同时也是广东、广西及广州得名来源,是岭南地区通往中原广大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丝绸之路海陆对接点。有大批的罕有的文物古迹,有品类齐全的古人类文化遗址及大量的古墓葬、古窑址,有保护完好的古城址、古建筑、古村落。[1]

文物古迹

封川古城墙
封开县留下了无数古遗址和古建筑。黄岩洞古人类遗址和塘角嘴遗址是著名的考古基地,始建于唐代的大梁宫和明代的泰新桥,是古建筑的代表。具有300多年历史的罗董镇杨池古村,被誉为“岭南第一村”。[11]
封川古城墙:古封川城坐落于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原封川镇)封川村委会的北山南端。古封川城始建年代不祥。据史载,最早的封川城"在今县西一里",但考其地今多已成西江边上的沙滩了。今古城的位置上最早的记载为《封川县志》载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50年)"因旧址修筑".而当时还是一座土城故"雨潦时至不旋踵而崩溃随之"(《肇庆府封川县修城记》)。明成化5年(公元1469年)正月动工修建的,距今已500多年。据《封川县志》载:古城背北山,东、南、西南临东山河、西江。北有濠堑(深20余米,宽约10余米),与东、西、南三面的护城河构成一个"回"字形城堡。此城建成,明、清、民国、直到建国初都是封川县治所在地。修茸、改建不下二十余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封川、开建两县人民政府曾合署在此办公。1958年冬,封川与德庆并县后,当地人民修堤筑路,城址屡遭拆损。现仅存南门及东西城墙(约400余米)。封川古城址具有较高的文物考古价值,1985年已被列为封开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
封川旧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封川村五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街道全长191.3米。南北走向。整条街道由七列石条铺砌而成。原来街道两边都是由前店后居俗称竹筒屋的民居组成。由于建设西江河堤,古街的原始环境遭受到较大的破坏,靠近西江河堤一侧的旧建筑绝大部分已经被拆除。靠近古城一侧尚有部分尚存,共29间。靠西江边一侧尚有15间,残11间。封川旧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封川石街: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封川村委会三村、四村。据《封川县志》记载,该街道建于明代。大致呈南北走向。现存部分总长约2000米。由数百块长1.67米、宽0.54米、厚0.2米的大块石条和近百块长1.76米、宽0.54米、厚0.2米的小石条砌成。封川石街为研究封川县的历史提供了一定的实物依据。
井底村古井
井底村古井: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封川村委会三村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明代。系由整块红砂岩石凿成上圆下方的井圈,井圈通高0.37米。井口圆形,外径0.7米,内径0.5米。井口沿高出井台地面0.1米。井壁砖砌。井台呈梯形,面积约13平方米。井水深约5米,水质清冽,仍可饮用。井底村古井对于研究明代古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攀桂坊古街道: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封川村委五村,又名横街。据《封川县志》记载,该古街道建于明代。全长246.5米,宽66.75米。街道路面由青砖铺就,两侧分布着清至现代民居8座,大部分房屋已破损。攀桂坊古街道路面青砖基本完好。是封川古城外围保存下来的一条砖砌古街。抗日战争时期,曾被日本侵略者飞机轰炸,损坏清代建筑数间。残墙断壁至今可辨。该街道为研究明代古街提供了实物依据。
苏家镬耳楼
苏家镬耳楼:位于广东省肇庆市封开县江口街道丰沙村委会上沙村。始建年代不详,按其形制应属清代。坐东北向西南。为两层砖木结构,面阔三间进深一间,镬耳式封火山墙。通面阔10.83米,通进深10.83米。占地面积117.2平方米。正脊为龙舟脊。苏家镬耳楼是县城江口街道典型的晚清民居建筑,为研究这一时期的古建提供了直观的标本资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价值。
大梁宫: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扶学村。始建年代不详,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重建。大梁宫为砖木建筑,单檐歇山顶,屋面平缓,屋檐有升起,面宽、进深各五间,通面宽15.48米、通进深14.8米。穿斗与抬梁混合式木构架,采用月梁、叉手等早期做法。五架梁为抬梁式,七架梁及椽栿为穿斗式。檐柱出一丁头承挑檐檩,各梁节点置如意斗栱承托,平梁上设叉手,下金檩等构件设有托脚,木梁均砍杀为月梁形制,木柱两端略有收杀。柱础为覆莲式样。正檩下的柎檩枋上有“大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岁次丁酉季冬十二月十二日乙卯吉日”字样。
1979年封开县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封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3]
泰新桥
泰新桥:位于封开县平凤镇平岗村。据民国年间《封川县志》载:“嘉靖十二年(1533年)邑人陈时用等募缘修建,长十余丈,阔一丈,上覆以亭”。清嘉庆年间重修。现桥屋梁底仍有重建时的题记。
桥为梁柱式廊桥。桥长10.89米、宽3.4米。桥上有涵盖全桥的桥屋。桥屋面宽三间,进深三间,歇山顶。抬梁式梁架。四椽栿上置驼峰,驼峰上隐刻栌斗承托平梁,栌斗纵横向上出栱。平梁正中置驼峰,驼峰亦隐刻栌斗承一斗三升斗栱,上承三角形梁枕木和脊榑及顺脊串,题记写在脊串下。脊榑截面为圆形,顺脊串砍作腰鼓形,其两端雕刻花纹。梁架间以驼峰斗栱承托,驼峰上刻如意纹。明间两侧驼峰则雕刻鲤跃龙门、双狮戏球、丹凤朝阳、麒麟献瑞等饰金彩绘木雕。桥屋次间梁架比明间梁架增高,从而使屋架向两端生起,屋檐也形成向两端生起的圆滑曲线。屋脊饰灰塑卷草吻,脊身看面灰塑浮雕卷草花纹。
桥墩为方形花岗岩石柱,每墩用4根石柱排成一列,共四列,每列相对于桥廊的各缝梁架。柱顶有楣梁,柱间以穿枋连接。各柱列中穿枋与楣梁之间置蜀柱承接。石柱脚以较平整的石块垫承,不施斧凿。柱上架梁,梁上铺以桥板。桥为穿斗与抬梁混合构架,建筑精巧,造型古朴。桥下部分保留了中国唐宋时期木结构梁柱或桥梁的古制,十分珍贵。
1989年6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4]
黄岩洞遗址
黄岩洞遗址:位于封开县渔涝镇河儿口狮子岩西南山麓,洞口向西南,相对高程15米。年代属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过渡时期,或称中石器时代。发现于1961年,此后至1990年间曾多次进行发掘。洞内有3处文化堆积:第一处在洞口右侧,堆积胶结松软,含炭屑、灰烬、烧土、烧骨、现生种动物骨骼及大量螺蚌壳,出土2具人类颅骨化石,一个为成年男性,保存眶骨以上部分,但左半部受压已变形和残缺,另一个为小孩,仅存碎块,均属晚期智人,具有蒙古南亚人种特征。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代为距今11930年±200年。第二处在上层廊道右侧,堆积胶结略松软,含螺蚌壳、炭屑,发现一件石英石片石器。第三处在下层洞厅,堆积胶结稍硬,含螺蚌壳、炭屑、灰烬,出土石制品近千件,其中有大量打制石器和少量磨刃石器、穿孔石器,碳十四测定螺蚌壳的年龄为距今10950年±300年。黄岩洞遗址的石器均为砾石石器,其中以陡刃石器最具特色。此外,在下层西支洞的胶结堆积中出土丰富的动物化石,包括有6目30个种属,其成分与封开垌中岩动物群、马坝人动物群相近,铀系法测定年龄为距今13.6万年。黄岩洞遗址是研究华南地区旧石器文化向新石器文化过渡时期的重要资料。1991年在遗址旁边建成遗址陈列馆。
1979年12月广东省革命委员会公布为封开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

方言

封开县境内的方言有粤语(即白话,又分开建话、封川话)、客家话和标话。
封开县境的汉语方言主要是粤语。讲客家话的人数不多(大约数千人),较为集中在南部的几个乡镇(如江川、平凤、七星、渔涝等部分乡村),他们大都迁来时间不长,与梅县客家话差别不大,完全可以通话。粤语是这一地区主要通行的方言,其内部差异较大,这与该地区的历史建置有关。封开历史上曾为两个县的辖区,南部地区为封川县辖地,治所在今封川镇;北部地区是开建县领地,治所在今南丰镇。现封开境内的两种主要的粤方言即分别分布于这两个地区,南部地区以罗董话为代表(原县城封川镇的粤语受接近广州音的江口音的影响,已失去了许多特色.故以较有特色的罗董话为代表方言),其分布区域与原封川县所辖的范围基本一致;北部地区以原开建县城南丰镇为代表方言,分布范围与原开建县的辖区也是一致的。
封开北部的南丰话与广西的信都话很接近,甚至能互讲,两者起源于同一语种。两汉至唐前,今南丰地区(旧称开建县)与广西贺州的信都同属封阳县,到了唐初才分出开建县并归封州管辖,由此可推断南丰话也是起源于两汉时期。现今讲南丰话及信都话的人口总数很多,光讲南丰话的约二十万,讲信都话的大概也有一、二十万,总加起来有三、四十万,人多有利于语种的稳定,不易于被“洋化”或“土化”。至于南丰话、罗董话、信都话、封川话哪一种更为原汁原味,人口数量最多的南丰话应为首选。
马王堆出土的古地图所标记的“封中”应位于古封阳附近,沿贺江而下,封阳更靠近中原,人口汉化程度更高;罗董汉代属广信,属郡治县范围,罗董话带有古汉语之浊塞音,但讲罗董话的人数相对较少,从罗董镇保留较多南越语地名上看,古时为少数民族的集散地,罗董话则有被严重“土化”的可能;封川话在江口县城一带,受近代广州话的影响较大,已失古味;信都话受壮语影响较大,说什么完了以后都加个“卖-”字。从南丰话与广州话的差异对比可以看出,宋代以后南雄珠玑巷南下人口对广府文化的二次汉化或入迁人口的接受粤化的份量,可以说,宋代以后更强的是入迁人口接受广府文化的粤化,广州话偏离南丰话不是太远,汉时总郡治还在广信时,粤语已基本定型。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封开油栗
封开油栗
因其源于皮薄油亮、脆甜口香而得名,是封开一个著名的优良干果特产,具有“名、优、稀”的特色,而且营养价值丰富,具有补肾、健脾、活血等保健作用,被人们称为“肾之宝”。可生食、熟食,也可与肉类一起炒、焖、蒸、炖食。油栗皮薄,栗褐色或红褐色,光泽明亮,极少绒毛,平均单粒重15克左右;肉色蛋黄,糯性中等,果味香甜,含淀粉、原糖、蔗糖、粗蛋白等物质。果实多在九月下旬成熟,少量早熟品种在八月下旬成熟。[16]
杏花鸡
杏花鸡
杏花鸡,是广东省三大名鸡之一,产于封开县杏花镇。其外貌特征为“三黄”(羽黄、咀黄、脚黄)、“三短”(颈短、身短、脚短)、“两细”(头细、肢细);其体形特征为体形细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其体质特征为骨细皮薄、肌纤细嫩,以皮脆肉滑、味道鲜美著称;其营养成份(因为品种、养殖环境、养殖饲料好的原故)高于其他品种的鸡。通过白切、豉油、盐局、手撕、烧、焖、炒、蒸、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做全鸡宴,其中“白切鸡”最能反映出杏花鸡的特有鲜滑美味。
莲都山羊
莲都山羊
莲都山羊,是放养于当地石灰岩石山上,专吃树叶的仅次于野生的山羊。该山羊肉属温补型(补而不燥)食物,有滋阴补肾、旺血养颜之功效。是一种很有野味且香味浓郁的美味保健食品。可通过红烧、焖煮、炒、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成各式美味佳肴,也可用火锅边烧边吃。
罗董牛肉干
罗董牛肉干,是用封开罗董镇特有的肥美黄牛肉,经过多种工序秘制而成,品质极佳,营养丰富。可通过红烧、焖煮、炒、蒸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莲都龙潭藕,是生于莲都龙潭的野生莲藕,具有枝叶发达,花卉呈粉红色且比普通莲藕大、美,藕茎细小、节长,质地细滑多粉,清脆爽口,入口酥化,味道鲜美。可通过焖煮、炒、煲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大红菇,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菌。产于封开大洲镇、都平镇。具有促进人体血红蛋白的合成,提高机体免疫机能及安神定惊、润肤养颜之功效。可通过炒、焖、炖、煲等烹饪方法制作。
封开猴头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药用真菌。产于封开各乡镇。该菇营养丰富,含有十六种氨基酸、胡萝卜素、核黄素、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等成份。有助消化、利五藏、调节平衡机体、改善睡眠、活跃细胞代谢、降低机体耗氧量、增强心肌收缩力和抗癌之功效。对胃肠疾病、神经衰弱等症状有显著疗效。通过焖、炒、炖、煲等方式制作。
封开七星灵芝
封开七星灵芝,是一种珍贵的野生食用、药用真菌,是菌中之皇,可解百毒。同时,具有安神镇惊、补脾益气、止咳平喘、美容保养颜之功效。对神经衰弱、脾胃虚弱、十二指肠溃疡、支气管炎、慢性肝炎、冠心病、高血压等症状有显著疗效。与肉类或骨类、佐料一起炖、煲汤食均可,也可制成粉冲茶饮。[17]
单枞茶:
星泉单枞茶基地位于河儿口镇进民村上埌,境内土地肥沃,周边20千米内无工矿企业,无任何污染源,有优良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特别适宜种植茶叶。星泉单枞茶引进潮州凤凰山单枞茶,引进品种有银华香、杏仁香、蜜兰香、大乌叶、柚花香等品种。单枞茶成品茶素有形美、色翠、香郁、味甘四绝字之称。冲泡时,芬香四溢,甘醇爽口,有独特的天然味,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微量元素。医学称适量饮用,提神益思,延年益寿,帮助消化,有益心身健康。[18]
五色番薯:有五种颜色的番薯,合称五色番薯。番薯具有减肥、抗癌、有益心脏、预防肺气肿、抗糖、通便的作用。为经济实惠的绿色食品。[18]
板栗南瓜:板栗南瓜是小瓜型早熟南瓜新品种,果实呈扁球形,果皮有纵向花纹,肉厚、呈橙黄色。该品种风味独特,肉质致密,口感细腻,味如板栗,适合于炒、炸、蒸等各种烹调方法。南瓜具有解毒、保护胃粘膜、帮助消化、防治糖尿病、降低血糖、消除致癌物质、促进生长发育、防治妊娠水肿和高血压,常食南瓜有益身体健康。[18]
长岗油栗:产自长岗镇马欧村,至今已有500年的栽种历史,由于品质优,价值高,在广东省内外享负盛名,曾多年获得名优产品称号。长岗油栗肉色蛋黄,具糯性,生食脆甜,熟食芳香,具有“无毛,色佳,味香,保健”四大特点,耐贮藏,富含淀粉,糖,蛋白质,等人体所需的各种矿物质和维生素。[19]
小圩腐竹:腐竹又称腐皮,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豆香味,同时还有着其他豆制品所不具备的独特口感。腐竹色泽黄白,油光透亮,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多种营养成分。长岗小圩腐竹采用山泉水煮开,纯手工拈制,不添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清水浸泡发开后豆香浓郁,可荤、素烧、炒、凉拌、汤食等,食之清香爽口,荤、素食别有风味。[19]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广东封开黑石顶省级自然保护区
位于北纬23°31′,东经111°52′,封开县境东南部,距县城74千米。总面积6.27万亩,其中属保护对象的珍稀阔叶林有3.85万亩。保护区地处云开山系黄岗山脉,海拔高度150-900米,主峰黑石顶928米。区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蜿蜒,瀑布飞泻。森林茂密,属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类型,热带和温带的物种兼而有之,是天然阔叶林和针叶林混合的原始次生林,被誉为“北回归线上的绿洲”。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在19.6℃。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1740毫米,相对湿度80%;冬季见霜,偶有冰冻。保护区于1979年建立,1995年列为省级自然保护区。[20]
黑石顶自然保护区
广东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县境内贺江以东部分区域,占地143.2平方千米,由花岗岩、石灰岩、沙页岩三种不同地质地貌构成,拥巨石、奇峰、幽洞、林海、秀水等地质奇观,和古人类及动物化石遗址、金矿开采遗址等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天下第一石、千层峰林、龙山溶岩、莲都画廊、贺江曲流。[21]
封开国家地质公园
龙山风景名胜区
位于杏花、河儿口、莲都、白垢四镇境内,占地面积25.34平方千米,由龙山溶岩、大斑石、千层峰、莲都画廊、贺江两岸等五景点组成。[21]
龙山风景名胜区
龙山溶岩景区
位于河儿口镇龙山风景名胜区内,距县城江口街道56千米,省道S266线在景区门前经过,占地面积129.3公顷。由白石岩洞、双龙洞、龙泉洞、龙湖、绿色生态酒店等要素组成,形成瑶池仙境、江南秀色、海底龙宫等著名景致。[21]
龙山溶岩景区
大斑石景区
位于杏花镇广信河畔,距龙山溶岩景区8千米,占地面积180.2公顷。其采日月之精华,聚天地之灵气,一石成山,五彩斑谰,雄伟壮观,集古、美、奇、绝于一体。民间传说,它是天上的神龙下的蛋,左右的白马山、麒麟山是它的守护神;又一传说,大斑石是女娲炼石补天时,留下的色彩斑谰的五色石,故曰大斑石。[21]
天下第一石
千层峰景区
位于河儿口镇内,距龙山中心景区3.8千米,占地面积280.2公顷,属砂页岩峰林地貌。集“黄山之奇,华山之险,庐山之秀,峨嵋之幽”于一体,以奇峰、秀水、林海、花艳著称。每当暮春三月,漫山遍野各色杜鹃花点缀最美。[21]
千层峰景区
莲都画廊景区
位于莲都镇内,距龙山溶岩景区8千米,毗邻怀集燕岩风景区,占地面积14.68平方千米,是龙山风景名胜区辖下最大的风景区,属喀斯特地貌。有延绵数十里的青翠群峰、美丽的田园风光、民风淳朴古的老乡村、古树竹林遮盖的溪流、神奇的龙潭和各色溶洞,构成“千峰环野立,一水绕山流”,如诗如画的风景。[21]
贺江风景区
位于贺江下游的白垢镇,距龙山溶岩景区23千米,占地面积476.8公顷,以一江两岸的秀丽景色为主,配套有水上乐园和休闲度假村。贺江以其河道蜿蜒,江水清澈,两岸林茂竹秀著称。[21]
贺江风景区
黄岩洞陈列馆
位于河儿口镇狮子山脚,距龙山溶岩景区1千米,占地面积20000平方米,主要由陈列馆和黄岩洞古人类文化遗址组成。黄岩洞古人类文化遗址,展示了封开乃至华南地区的历史文化面貌,是省文物保护单位。陈列馆,是封开县一个比较齐全的出土文物陈列馆,又是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粤西工作站,馆内有在垌中岩出土的距今14万8千年(比曲江“马坝人”还早2万年)的古人类牙齿化石,以及在封开境内其它地方出土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至近代的化石、石器、陶器、铁器和青铜器等文物数千件。[21]
黄岩洞陈列馆
广信塔
位于西江与贺江交汇处,塔高55.8米,外九层内十三层,气势恢弘,堪称“岭南第一塔”和“西江第一楼”。[21]
广信塔
杨池古村
位于罗董镇,距县城28千米。始建于明未,已有380多年历史,有60多座保存完好的古屋,清一色砖石木结构,是典型的明清岭南建筑风格,有“岭南第一村”之誉。历代出了60多名科举文人(进士2名)、12名七品或县处级以上官员。解放后,先后有35人考入高校,是广东特有的“文化之乡”。[21]
杨池古村
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
建成于1984年6月21日。整座标志塔坐北向南,塔高15米。塔身从8.4米、15米处用不锈钢板焊接而成,四边棱分别向外飘出两块羽翼,从不同角度观看,都显示出“北”字形象,是“北回归线”的含意。[22]
封开县北回归线标志塔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封开县是岭南文化发祥地之一。汉武帝时在此设置广信县,作为统辖岭南地区的首府。岭南地区第一个科举状元莫宣卿就诞生在这里。特殊的地理位置,深厚的文化沉淀,使封开成为中原文化向岭南传播的最早受惠地,孕育了被誉为“岭海儒宗”的汉代大经学家陈钦、陈元父子,“中华传佛第一人”牟子,南汉开国皇帝刘岩,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对岭南发展史产生重要影响。[1][11]
陈钦(?-公元15年),西汉经学家,字子佚,广信县人,专门研究《春秋左传》,陈钦曾为王莽学习左传的老师。
陈元(生卒年不详),东汉经学家,字长孙,陈钦之子,广信县人。著《左氏异同》、《司徒椽陈元集》(均佚)。
牟子(170年-?),东汉末三国初人,著有《理惑论》(37篇),糅合儒、道各家学说,是中国第一部佛学专著。
士燮(137-226年),字彦威,广信县(今封开县)人。著书《春秋经注》、《公羊传注》(今已散失)。
莫宣卿(834年-?),字仲节,号片玉。是始隋唐以科举取士以来年龄最小的状元。
刘谦,又名刘知谦,字德光,河南上蔡人。初任广州牙将,职位虽然卑微,但器貌殊常,素有才识。
刘隐,刘谦长子。曾任行军司马,主管军政军需。
苏章,生卒年不详,封开人。封水千年奇巧战例的天才指挥家。
曹觐于北宋皇祐年间(皇祐,公元1049-1054年),任封州太守。
侯应遴(1580-1647),字佐熙,号夷庚。今封开县南丰镇侯村人。四十一年(1613年)任梧州府容县知县,主政6载,廉以持已,仁以恤民。
李炳辉(1891-1911年),字祖奎,号路得士。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排名第二。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封开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中国松脂之乡”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