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念青唐古拉山脉

西藏自治区的山脉
收藏
0
0
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的主要山脉之一。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近东西走向,全长1400千米,平均宽度80千米,平均海拔5000—6000米。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是念青唐古山脉的主峰,也是离拉萨最近、海拔最高的一座极高山。[1-2][5-6][7]
念青唐古拉山体形成于燕山运动晚期,地质构造复杂,为一系列向东逆冲的褶皱山带,沿山带南侧有深大断裂通过。西段为断块山地,南侧当雄盆地为一断裂凹陷,故南侧地势陡峻,相对高差达2000米;北侧山势较和缓,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2][7]
念青唐古拉山脉西起西藏“圣湖”纳木错南侧的穷母岗日峰,东至然乌以北的安久拉,横跨北纬29°—31°之间,从西藏中部大致沿东南方向一直伸入到藏东南,为青藏高原东南部最大的冰川区和海洋性冰川集中地区,东段冰川占整条山脉冰川总面积的6分之5,境内的易贡八玉沟的卡钦冰川为西藏最大冰川,也是中国最大的海洋性冰川。念青唐古拉山脉古冰川遗迹分布较多,同时也是西藏主要泥石流暴发区。
念青唐古拉西段山脉是青藏高原上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界线以北的羌塘高原以高寒草原景观占优势,土地利用以牧业为主;界线以南即通常所称的“藏南地区”,为亚高山草原与山地(河谷)中旱生灌丛草原景观,种植业集中,为著名的“西藏粮仓”。[2][17]
中文名
念青唐古拉山脉
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区中东部[7]
走    向
近东西走向
长    度
1400 km[7]
宽    度
80 km[7]
起    点
穷母岗日峰[17]
终    点
安久拉[17]
主    峰
念青唐古拉峰[7]
海    拔
7111 m[2][7]

形成演变

播报
编辑
念青唐古拉山脉所在的地区,在上古生页拘桨代之后,与南方大陆(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在晚白垩世与亚欧大陆碰撞、并合;到第三纪始新世印度板块北移与亚欧板块夜糠颂影促懂桨开始接说组触,渐新世全面碰撞、并合。在以她踏后一系列地质一构造活劝邀动过程中便形成了念拳浆壳青唐古兵胶采拉山脉。[7]

位置境域

播报
编辑
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西藏自治区中东部,近东西走向,是青藏高原主要山脉之一,是雅鲁藏布江与怒江的分水岭。西自东经90°左右处的冈底斯山脉尾闾起,向东北延伸,至那曲附近又随北西向的断裂带而呈弧形拐弯折向东南,接入横断山脉西北部的伯舒拉岭。东南靠近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的南迦巴瓦峰。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东段为中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地区之一。西段山脉则是青藏高原上一条重要的地理界线,界线以北为羌塘高原;界线以南即通常所称的“藏南地区”。青藏、川藏两条重要公路干线穿越念青唐古拉山脉。桑雄拉与安久拉分别为山脉西段与东段的主要山口。[2][7]
所在位置地域图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质

念青唐古拉山脉地质构造复杂,为一系列向东逆冲的褶皱山带。念青唐古拉山脉是壳地质一构造演化的产物。它是从冈瓦纳大陆分离出来的小陆块经过漫长的地质过程形成的。在上古生代,还是冈瓦纳大陆的一部分,是一套稳定环境下的浅海相建造,到了晚期,地质环境发生了变化,出现了砾岩、火山岩。中生代开始,古海洋萎缩,并向消亡方向演化。地层由海相逐渐转变为陆相。前寒武纪地质主要有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泥盆系为灰岩和板岩;石炭一二叠系由灰岩、页岩和砾岩组成,在东段可见板岩、千枚岩和灰岩中夹有含砾板岩、安山岩、凝灰岩和玄武岩等;三叠系为板岩、灰岩、砂岩、火山凝灰岩,是边缘海接连岛弧带形成的。[2][7-8]
侏罗纪时,由于边缘海岩石圈下部热流值继续增高,岩石圈受到张拉作用,海底断裂扩张形成裂谷带。地幔物质沿裂谷带上升,发育成钙碱性、偏碱性的火山岩构成的岩浆火山杂岩岛弧。火山岩多分布在花岗岩类岩基的略偏北一带,形成规模可观的火山岩带地质。[8]
白垩纪时,印度板块迅速北移,逐渐接近亚欧大陆。引起两大陆之间海洋板块沿着冈念块南侧的沟型槽地一海沟带向亚欧板块下俯冲。这种俯冲在亚欧板块前缘冈底斯引起一系列地质构造作用。不断挤压不断俯冲,前锋不断向前推进,熔融物质越来越多地进入地壳,热流值增高导致上部地壳部分的重熔产生更为酸性的岩浆形成岩浆岩、火山岩的地质。[8]
始新世初期至渐新世中晚期地质为紫红、灰绿色砾岩、砂岩、泥岩夹油页岩,含油层,厚度约2233米,分布在断陷盆地或山间盆地内,作近东西向狭长带状分布。中新世至上新世地质为黄、绿、灰黑色砂页岩类油页岩,含油层,厚度为1142米。下更新世地质主要沿着一些盆地下部和念青唐古拉山南东麓高台地分布浅黄棕色粘土和砾石层,中更新世地质主要为河湖相、冰碛及冰水沉积物。河湖相地层主要分布于念青唐古拉山以西的广大湖区,组成河湖阶地,分布于蓬错与江错之间的砾石成分与附近基岩相同,为基性、超基性及变质砂岩、板岩。上更新世地质以河湖相及冰碛、冰水堆积为主。伦坡拉盆地北缘为含碳酸盐粘土、砂质粘土和粉砂土。申扎新沟I级阶地(相对高度20米左右)剖面下部由淡黄色砂砾石及砂层、粉砂层互层组成,具一定胶结,地层已褶皱。纳木错西岸的Ⅲ级阶地,相对高度150米,由含大量生物贝壳(螺类)的亚砂土、粉砂及砂、砾堆积物组成,胶结松散。含介形虫类、螺类等。当雄一羊八井盆地内,以冰碛、冲积为主,还存在一些古泉华堆积。羊八井西海龙村一硫磺矿一带,由一套冰碛物组成,厚度50—100米,盆地内为粉砂和粘土组成的冰川纹泥沉积。冲洪积砂砾岩沿山前及河边分布。[8]
全新世地质主要为冲积、洪积、湖积和沼泽堆积,分布在山前、阶地和断陷盆地内。盆地内以冰水、河湖相为主,岩性为亚粘土、亚砂土及矿等,厚度40—50米。局部发育现代沼泽堆积,堆积物中常夹有一层或几层泥炭,堆积物中富含植物孢粉。[8]

地貌

  • 综述
念青唐古拉山脉,平均海拔5000—6000米,沿山带南侧均有深大断裂通过。念青唐古拉山脉西段为断块山,南侧当雄盆地为一断裂凹陷,故南侧地势陡峭,相对高差达2000米左右,地势雄伟;北侧山势较和缓,相对高差1000米左右。念青唐古拉山脉位于青藏高原之上,自然地形以高原为背景,大体上是以和缓起伏的高原面作为基础,高原面以上有绵延耸立的山脉,高大的山脉是古代和现代冰川发育的中心。高原面中间镶嵌着宽谷和盆地,盆地中点缀着星罗棋布的湖泊。高原面以下刻切着外流水系的中下游河道,形成了山系特有的地貌特征。[2][7][9]
青藏高原地貌分区简图[9]
  • 流水地貌
拉萨河发源于念青唐古拉山脉中段北侧的罗布如拉(麦地卡盆地南侧),盆地海拔4800—5100米,是北东东走向,长约50千米,宽约15千米。盆地周边山地海拔5000—5800米,有数条古冰川作用的“U”形谷注入盆地,其中古冰碛广泛分布。麦地藏布在盆地中贯穿彭错以下一些冰川湖,河道迂回曲折。麦地卡盆地以下河谷中古冰川遗迹断续展布,随着河床的降低,河谷逐渐变窄,以流水作用为主。[9]
  • Karst地貌
青藏高原特殊的高寒、干旱环境,不利于现代Karst地形地貌发育。在高原抬升出露水面之后,其气候环境与现代的热带、亚热带气候是相当的,在那种环境下,发育了Karst地貌,根据孢粉分析可知,第三纪古Karst地貌仍然保留,是北半球的普遍现象。纳木错畔,在湖盆的中部和南部边缘,出露白垩系灰岩,发育有完整的Karst地形地貌。其中以湖盆中部的扎西多半岛最为典型。扎西多半岛呈北东一南西方向延伸,南、西、北三面为湖水包围,东侧的湖滨平原和念青唐古拉山相连,山体平均海拔4800米左右,高出湖面100米左右。构成山体的灰岩有肉红色和黑色两种,为薄层角砾状。除了古Karst地貌外,在海拔不高、气候相对湿润的地段之上,似应有现代Karst地貌在古Karst地貌基础上继续发育的存在。拉萨西部,水泥一带的念青唐古拉山地由石炭纪灰岩组成,灰岩呈黑色中厚层结构,岩层产状较陡。山岭海拔3800米以上的岭脊呈犬牙交错的残余峰林,山坡上有少量溶洞沿垂直的构造面发育。[9]
  • 冰川、冰缘地貌
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是中国主要的季风海洋性冰川区。察隅、波密一带,岩性以花岗岩、混合岩居多,还有板岩和片岩等,山峰海拔6000—7000米,河谷降到2000—3000米,这种高山深谷,有利冰川发育。如察隅北境的阿扎冰川,源出海拔6610米的若尼峰,雪域海拔不过4600米,冰川长20千米,东端下降至海拔2500米,冰舌下段基本上穿行于森林带中,留下明显的修剪线,冰川上有弧拱构造,为中国冰川所罕见。大量冰川融水切穿冰舌前端的埋藏冰体,形成以冰川冰为基座的冰碛阶地。从唐古拉山到念青唐古拉山的广大地区,为大面积多年冻土区,向带状和块状冻土区过渡的地带。冻土厚度一般在40—50米,冰缘地形类型极为丰富,而且不少是特有的,如直径3—5米的石环,内部充气而发生自喷的冰丘,表面有石条的宽大泥流阶地,直径大到150—200米的古多边形土等。[10]
中国现代冰川分布和雪线高度[10]

气候

  • 气温
念青唐古拉山一线,为高原温带与高原寒温带的气候界线,是青藏高原的一条重要的气候分界线。寒冬无夏为西藏大部分地区的显要特征。念青唐古拉山山系最高月平均气温一般发生在7月份,最低月平均气温发生在1月份。多年最高月平均气温为15.5℃,最低月平均气温为零下2.2℃,全年中月平均气温低于0℃的月份分别为2月和3月。气温年较差值的分布规律也是东部、东南部地区小,西部、西北部地区大。[11]
西藏自治区年平均气温分布
  • 降水
念青唐古拉山脉所在大部分为高寒地区,冬季多为固态降水,暖季降雹或霰的可能性也大。此外夜雨率高。例如西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中上游、拉萨河流域有较宽阔的河谷,平均海拔3500—4500米,年降水量约400毫米,“雨影区”降水量少于300毫米,降水另一特点正是多夜雨,拉萨河谷地带夜雨率达80%以上。[11]

水文

  • 河流
念青唐古拉山的河流,大部分属于印度洋水系和藏南内流水系,只有山系北侧为藏北内流水系。[12]
念青唐古拉山的主要河流
主要河流
河流简介
雅鲁藏布江
雅鲁藏布江发源于杰马夹宗冰川,源头海拔5590米,流出国境处海拔155米,流程2057千米,总落差5436米,平均坡降2.6‰。经巴昔卡进入印度,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又流经孟加拉国,称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戈阿隆多市附近汇入恒河,最后注入孟加拉湾。
怒江
怒江发源于海拔5340米的唐古拉山吉热格帕峰南麓,上源称桑曲,在扎萨附近汇入错纳错,出该湖再入喀隆错,流出改称那曲,流至比如后有左岸支流来汇,始称怒江。经云南省流入缅甸后称萨尔温江,最后注入安达曼海。
察隅曲
察隅曲亦名桑曲,发源于德姆拉山南麓,海拔5475米。在察隅附近,支流贡日嘎布曲汇入,始称察隅曲。从萨木维尔到巴兰角段为中印界河,在巴兰角进入印度境内,称鲁希特河,在萨地亚西部汇入布拉马普特拉河。
吉太曲
吉太曲发源于察隅东偏北20千米处,在德步里向北约6千米处入云南省,称独龙江。其流入缅甸称恩梅开江,与右侧迈立开江相汇合,始称伊洛瓦底江,最后注入印度洋。吉太曲在西藏自治区内河长77千米,流域面积2380平方千米。
参考资料:[12]
  • 湖泊
长江源头经念青唐古拉山向西、冈底斯山、昂龙岗日至日阿布玛拉为界,其以北以西的藏北地区,湖泊数量最多。这里的湖泊都为内陆湖,并大部分是盐湖或咸水湖。念青唐古拉山以南,由于地理环境与以北有巨大的差异(首先是气候变得较为湿润),故为另一多湖泊区域。这里的湖泊中,较大的都属内流咸水湖;较小的冰川湖多为淡水湖。这些湖泊因位于喜马拉雅山脉和冈底斯山一念青唐古拉山山脉之间的群山之中,湖区一般较闭塞。东部湖泊数量少,面积也不大,湖泊性质多为堰塞湖和冰川湖,都是淡水湖。[12]
念青唐古拉山主要湖泊
湖名
湖泊类型
湖泊简介
纳木错
构造湖
位于当雄县和班戈县境内,藏语意为“天湖”,蒙古语称腾格里海。湖面海拔4718米,东南长70千米,南北宽30千米,面积1920平方千米,为西藏第一大湖,中国第二大咸水湖。
色林错
位于班戈县和申扎县境。湖面高程4530米,东西轴长75千米,南北最大宽度46千米,湖面积达1865平方千米。湖泊呈不规则形状,岸线曲折,平原一段覆盖有松散砂砾和环湖砂砾堤,堤间有条状洼地。
八松错
堰塞湖
八松错位于工布江达县的尼洋河支流八松曲的宽谷中,湖盆地处现代冰川下游古冰川作用的“U”形谷中,是典型的冰川湖。
易贡错
易贡错位于念青唐古拉山地的波密县境,是帕隆藏布主流易贡藏布下游谷地中的湖泊。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前后,左岸的藏洛弄巴爆发特大泥石流堵塞易贡藏布形成了这个泥石流堰塞湖。
参考资料:[12][19][26-28]

植被

由于念青唐古拉山脉是青藏高原上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所在山体两侧形成了不同的植被类型和区系。山系所在地域集中了西藏地区的所有植物区系。念青唐古拉山共存在七种植被类型分别是:高山冰缘垫状植被、草原植被、荒漠植被、草甸植被、灌丛植被、森林植被以及沼泽植被。[13-14]
念青唐古拉山的植被
植被名称
念青唐古拉山植被简介
高山冰缘垫状植被
高山冰缘垫状植被是西藏高山冰缘带常见的植被类型,大致在雪线以下至4500米左右的高山地域内,那里气温低、寒冻风化强烈、倒石碎屑遍地,仅稀疏生长着一些坐垫状植物和少量耐寒中生杂类草以及地衣、苔藓等低等植物。群落结构简单,植株低矮,多呈垫状或莲座状,覆盖度常在20%以下。
草原植被
草原植被是分布最广的植被类型,以藏北和藏南高寒半干旱地区最为集中。这类由耐低温的旱生多年生草本与小半灌木组成的高寒草原群落,结构较简单,低矮而稀疏,覆盖度一般为30%—50%。受水热条件与地面组成物质的差异的影响。
荒漠植被
荒漠植被多分布在阿里西部干旱地区。其主要是由超旱生的小半灌木一驼绒藜或灌木亚菊与蒿组成的山地或亚高山荒漠(阿里西部海拔3000—4750米地段)以及由寒旱生的垫状驼绒藜为主的高寒荒漠。植被通常低矮稀疏,覆盖度不到10%。
草甸植被
草甸也是分布较广的草地植被类型,它是由耐寒喜湿的中生草本植物组成,并可分为高寒草甸和低湿草甸两大类。前者广布于海拔4000米以上的湿润至半干旱气候的高山和高原,以那曲东部最为集中,后者零星散布于河湖滨岸低洼地段,以藏南和那曲一带的宽谷湖盆地段最为广见。两者覆盖度都很大,一般为80%—90%,而且均呈低矮、密集丛生似的毡状的外貌。
灌丛植被
灌丛植被分布较广,因水热等立地条件的差异可分为以下几种不同类型:常绿阔叶灌丛、常绿针叶灌丛、落叶阔叶灌丛。
森林植被
森林植被分布较少,主要由硬叶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阔混交林、常绿针叶林、落叶针叶林五种类型。众多各异的森林植被类型反映了念青唐古拉山山系境内自然生态环境的复杂多变。
沼泽植被
沼泽植被主要分布在怒江河源区、雅鲁藏布江上游、中游及其支流谷地。此外,在高山冰蚀湖盆和冰水洼地中,亦有零星分布。怒江河源区,河流多宽谷、湖盆和缓丘,地形平缓,河汊曲流发育,为沼泽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多河漫滩和湖滨沼泽。雅鲁藏布江上、中游及其支流谷地,山前堆积广布,在洪积一冲积扇缘等地形部位,沼泽亦很发育。
参考资料:[13-14]

土壤

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湿润气流,由于高山的重重阻滞和距离海洋行程增加而依次减弱,降水量在山系区域也相应地呈现明显的水平分异。因此,念青唐古拉山从东南部谷地到西北部、西部高原、山地,随着水热条件的逐渐变劣,依次分布着森林土壤(含黄壤、黄棕壤垂直带谱和棕壤、暗棕壤垂直带谱)→亚高山草甸土和高山草甸土→高山高原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地带。此外,在高原面上,随着纬度北移、地势升高和水热条件相应变化,由南而北依次分布着亚高山草原土→高山草原土→高山荒漠草原土等土壤亚地带以及亚高山荒漠土→高山荒漠土等土壤亚地带。[14]
土壤地带水平分布图[14]

山脉关系

播报
编辑

主要山脉

念青唐古拉山的主要山脉有鲁贡拉山、杰拉山、岗巴拉山、楚拉山、崩希拉山。[29]
念青唐古拉山部分山脉信息
山脉名称
部分主要山脉信息介绍
鲁贡拉山
鲁贡拉山海拔约5000米,是茶马古道的途经点之一,翻越鲁贡拉山便可以到达嘉黎县境内。
杰拉山
杰拉山的山口分布有古冰川遗迹,冰川沉积物有终碛垄、终碛、侧碛和终碛丘陵,冰碛成分则主要有花岗岩、黑色砂岩和页岩。
岗巴拉山
岗巴拉山海拔5030米,其中的岗巴拉山口海拔4790米,是去往羊卓雍措的必经之路。
楚拉山
楚拉山海拔约5300米,作为天然分界线,分开了林芝和那曲两个地区。
参考资料:[30-35]

主要山峰

念青唐古拉峰海拔7111米,是念青唐古山脉的主峰,也是离拉萨最近、海拔最高的一座极高山;唐古拉山脉的冷拉山口海拔6000米;最南端的穷母岗日峰海拔7048米。[1-2][6][7][18][30]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动物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动物资源丰富,最典型的代表有兽类中的牦牛、藏羚和藏野驴;鸟类中的雪鸡、雪鸽、黑颈鹤和多种雪雀;爬行类中的温泉蛇、西藏沙蜥和青海沙蜥。高山蛙是高原内部特有的两栖类,只见于雅鲁藏布江中段地区。念青唐古拉山东段的藏东南区也有相当多的高原特有种野生动物,如白唇鹿、马麝、高原松田鼠、高原兔等。还有不少具有经济价值的动物,如赤狐、狼、黑熊、金钱豹、猕猴、林麝、藏雪鸡、藏马鸡、盘羊、黄羊等。[15]

植物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南坡位于雅鲁藏布江河谷植物地区,这里共有种子植物1003种,地区特有种33科84属159种植物资源。念青唐古拉山中段北坡位于唐古特植物地区共有种子植物349种,特有种植物28种。念青唐古拉山西段北坡位于羌塘植物地区,共有种子植物255种,特有种7科13属18种植物资源。药用植物则有红景天、砂生槐、乌双龙胆、胡黄连等。[15]

能源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的主要能源有水能、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林草和畜粪等再生能源,其中水能资源最为丰富。但念青唐古拉山的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等非再生能源资源贫乏。[16]

矿产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山系区域主要分布有盐类矿产,其中固体矿硼、盐、芒硝等资源丰富。此外,固体矿锂、钾和液体矿硼、锂、钾等资源远景储量也十分可观。金属矿主要有铬铁矿、砂金矿、铁矿。特别是念青唐古拉山东段有较丰富的有色金属,主要矿石有铜、铅、锡、锌等。[16]

旅游资源

念青唐古拉山南麓的羊八井镇是当雄县南大门,位于中尼公路和青藏公路的交汇点,以地热资源丰富而世界驰名,是藏北黄金旅游线的一部分。羊八井地热田是中国最大的高温地热湿蒸汽田之一。这里温泉、热泉、沸泉、喷气孔、热池、热爆炸穴星罗棋布,全年放出的热量相当于燃烧47万吨标准煤。这里的藏族民居建筑别具风格,黄色土墙上布满了有规则的椭圆形条纹,墙的上部涂有赭红色,房屋顶角插有经幡。[3-4]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地名由来

念青唐古拉山脉之名和唐古拉山脉有关,藏语中“念青”意为“次于”,代表念青唐古拉山脉是次于唐古拉山脉的山脉,同时念青唐古拉在藏语中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有呼唤人们追寻光明,走向他成为光明使者的用意。[19]

攀登历史

念青唐古拉山脉地区是中国登山运动的摇篮之一。早在1959年冬,中国登山队就曾在东峰附近进行冰雪攀登训练。[20]
1986年中国对外开放了这一山峰,日本东北大学于该年3-5月从南坡沿西南支脊线转西北脊攀登了海拔7163米的主峰,并有三人登顶。[20-21]
1990年,一支奥地利登山队登上了海拔7117米的中央峰。[20]
1992年,北京大学登山队拉加才仁、李锐、吴海军成功地登上了海拔7117米的中央峰。[20]

神话传说

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山神是一副穿白衣、戴白巾、骑白马的英武模样。他时常匆匆行进于世界八方,率领着他的三百六十名随从(即念青唐古拉山脉的三百六十座山峰)。民间传说中念青唐古拉大神的形象令人感到亲切,充满人欲人情。在念青唐古拉身边有一座低垂着脑袋的山,那是它的儿子,因为一个劲儿地猛长,念青唐古拉不希望它高过自己,所以一个巴掌打过去,作为儿子的那座山就再也抬不起头来。念青唐古拉至少还有两位夫人,一个是羊八井的白孜山,一个是尼木县玛尔姜乡的其姆岗嘎山。[19]

宗教信仰

念青唐古拉山的宗教主要有藏传佛教和苯教。苯教为藏族本土宗教,崇拜鬼、神、天、地等万物,认为“万物皆灵”。苯教寺庙主要在山南侧的谢通门县和南木林县,如色结寺、热拉雍中林寺、墨如寺等。藏传佛教于公元7世纪中叶从印度传入西藏,其主要教派有宁玛派、噶举派、萨迦派、噶当派和格鲁派。念青唐古拉山区域内各地都有藏传佛教各支派的寺庙分布。此外,区域内的岗仁波齐峰、玛旁雍错、纳木错等山峰和湖泊也被尊为神山圣湖,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22]

生态保护

播报
编辑
2023年3月,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当雄县开展为期3年的念青唐古拉山高寒草甸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治理的具体内容为人工种草75200亩,草原改良79700亩以及围栏封育6100米及管护、灾害防治等。[23]

社会生活

播报
编辑

农业经济

  • 畜牧业
念青唐古拉山区域内牧区范围广,区域内的18个县中纯牧业县有8个,半农半牧县5个,山系的北部和西部大部分地区为纯牧业和半农半牧业地区,牧业成为该区域的主要产业。草场辽阔,牧草资源丰富,牲畜品种独特,畜牧业产值一般占农业总产值的45%以上,因此畜牧业较发达。[22]
  • 种植业
念青唐古拉山区域内,种植业是仅次于畜牧业的生产部门,在整个西藏的农业中也占有相当的地位,种植业的产值约占该区域农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该区域内农业主要分布在山系中段南侧的雅鲁藏布江中游及其支流谷地上,还有山系东部的波密、洛隆、边坎等地区。耕种的粮食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还有荞麦、蚕豆、马铃薯等。[22]
  • 渔业
念青唐古拉山山系区域内江河纵横,湖泊众多,各种水域面积约占区域土地总面积的5.8%。因此鱼类资源相当丰富,共有鱼类约60种。那曲于1993年建立了西藏自治区历史上第一家鱼粉加工厂,同时进行了鱼松、鱼干的试生产。总体鱼类养殖事业发展迅速,还引进了建鲤、虹鳟鱼等进行养殖。[22]

交通

拉萨市前往念青唐古拉山主要涉及青藏公路、西藏S304省道、京藏高速等主要线路。大致方向为:拉萨市出市驶入拉萨市区段青藏公路再转入京藏高速、西藏S304省道,最终转入山区的青藏公路行驶到达念青唐古拉山。[2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