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李静杰

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安全国防科学院院士、俄罗斯问题与中俄关系问题专家
展开3个同名词条
李静杰,1941年10月19日生于江苏邳州[15],汉[7],中共党[2],俄罗斯问题与中俄关系问题专[5],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俄罗斯安全国防科学院院士[14]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4]
李静杰于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月任职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1980年获聘为助理研究员;1981年1月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4];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1989年9月晋升为研究员[7];1999年—200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长[3];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13]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
李静杰主要从事苏联历史、俄罗斯问题研究。[4]
中文名
李静杰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江苏邳州
出生日期
1941年10月19日
毕业院校
南京大学
职    业
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乌克兰综合国力与战略地位》
主要成就
2001年当选为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经历

播报
编辑
1941年10月19日,李静杰出生于江苏邳州。
1965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外语系俄罗斯语言文学专业[1];9月,任职于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对外联络部才桨辨谜慨旬想。
1965年9月—1966年11月,在苏联国立伊尔库茨克大学进修深造。
1980年,获聘为助理研究员。
1981年1月糠符,任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苏联东欧研究所。[4]
1983年,晋升为副研究员。
1985年—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大学作为访问学者进修深造。
1989年9月,享拘估晋升为研备己才究员。[7]
1995年5月—1996年3月,在日本北海道大学斯拉夫研究中心从事阿狱研究工作。[15]
1999年—2004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俄罗斯东欧中亚研究所所海陵希长。[3]
2001年,虹仔肯当选为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13]
2006年,当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2]
李静杰相关图片

主要成就

播报
编辑

科研成就

  • 科研综述
李静杰主要科研方向为当代俄罗斯、中俄关系史、世界大国关系[1]、国际政治、苏联历史、俄罗斯政治与外交[7],主要研究内容有:苏联解体的原因和历史教训;俄罗斯对外政策的演变和冷战后的大国关系;中俄、中苏关系史等。[15]
  • 论文报告
截至2023年4月,李静杰已发表论文和研究报告120余篇[1]
刊发时间
论文名称
期刊名称
1985年
苏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苏联东欧问题》
1986年
中美关系及其发展前景
《苏联东欧问题》
1988年
改革时期苏联内外政策的辩证关系
《苏联东欧问题》
1989年
戈尔巴乔夫访华和新型的中苏关系
《苏联东欧问题》
1990年
苏共二十八大
1992年
苏共失败的历史教训
《东欧中亚研究》
1997年
试论中俄战略 协作伙伴关系
《东欧中亚研究》
2006年
试论苏联同资本主义世界的对抗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2007年
跳入新世纪的中俄关系
参考资料[7]
  • 学术专著
出版时间
专著名称
出版社
1985年
《美国军事战略(译著)》
战士出版社
1995年5月
《乌克兰综合国力与战略地位》
-
1998年1月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
参考资料[7]
  • 科研奖励
时间
获奖项目
奖励名称
1991年
关于我国对苏、美、日政策的几点想法[7]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成果奖
1992年
关于我国对苏、对美和对日政策的建议[15]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研究报告”
2000年
《俄罗斯与当代世界》[7]
中国社会科学院优秀科研成果三等奖

人才培养

  • 讲授课程
李静杰为研究生开设的课程有“苏联外交史”“俄罗斯对外关系”“邓小平外交思想研究”等。[15]
  • 治学方法
李静杰有一套完整的治学思想和方法。他认为,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灵魂,也是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指导思想和方法;强调社会科学必须是“科学”,必须有新的见解和新的发现;任何观点和结论都必须建立在占有量资料和深人研究的基础上,要来自于实践,同时又要经受实践的检验。李静杰在自己长期科研工作经验中得出这样的看法:社会科学研究人员要在自己的研究领域中不断前进,更上一层楼,必须具备这样两个基本条件:第一,深厚的理论(基础理论专业理论和相关理论)基础;第二,渊博的知识。[15]
  • 治学态度
李静杰治学态度严谨,对学生要求严格要求,不管是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必须练好基本功,其中包括语言表达能力。对于标点符号的使用,引文注释的规范化这些技术性问题,他也从不放过。他还特别重视外语知识,要求青年学者至少要掌握两门外语。[15]

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授予单位
1992年
2001年
俄罗斯科学院名誉博士[13]
2001年
俄罗斯社会科学院院士[13]
俄罗斯社会科学院
2006年
-
俄罗斯安全国防科学院院士[14]
俄罗斯安全国防科学院

社会任职

播报
编辑
时间
担任职务
2003年8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长[11]
2003年3月—200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1][6]
2008年3月—2013年3月
2008年4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第四届理事会理事、常务理事、会长[10]
2015年12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第五届理事会名誉理事[9]
2019年11月
中国俄罗斯东欧中亚学会第九届理事会高级顾问[12]
2021年11月
中国中俄关系史研究会第六届理事会名誉理事[8]
-
中国国际战略学会高级顾问[14]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李静杰是中国最重量级的俄罗斯问题与中俄关系问题著名学者。”(黑河学院外国语学院评)[5]
“李静杰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学术成果颇丰。”(《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评)[14]
“李静杰学术造诣深,不仅在中国国内,而且在中国国外学术界,均享有较高的威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教务处《名师荟萃》评)[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