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都虞候

唐代后期的军事职官名称
收藏
0
0
都虞候,唐代后期的军事职官名称。
中文名
都虞候
类    别
军事职官名称
出现时间
唐代后期

军事职官名称

播报
编辑
①兰钻唐举精订察代后期,
藩镇将领以都虞候为灶充亲信武官
②五代时,
因为皇帝多是藩将出身,都虞候就上升为侍卫亲军的高级统率官。判六军诸卫事(简称“六军司”)下属有诸军马步都虞候和诸军都虞候;后梁西面行营中设行营马步都虞候和行营都虞候;后唐沿置,而且还有右龙武军都虞候、左右厢马步都达肯酷虞候等。十国中,有的设侍卫诸军都虞候、诸军都虞候、控鹤都虞候、黄头都虞候、军虞候、内牙都虞候等。
③宋代沿置,
都虞候不仅是诸军都指挥使的副手,而且殿前司侍卫马军司和侍卫步军司中,都设置都虞候,马军司中的称马军都虞候,步军司中的称步军都虞候,殿前司所属诸班直禁军,以都虞候为主宫。
辽朝巴订渗为北面边防官之一,
是上京、东京、南京乐戒希、西京、中京等五京都糠肯驼虹犁虞候司的主官。[1]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最初出现于唐代后期,当时藩镇节帅以亲信武官为“都虞候”、“虞候”,于军中执法;同时在中央军,如神策军中也设有此职。[不过,“虞候”一职出现较早,本为掌水泽出产之官,所谓“薮泽之薪蒸,虞候守之”(《左传·昭公二十年》)。宇文泰西魏时,置“虞候都督”,后世沿袭。隋为东宫禁卫官,掌侦察、巡逻。]
到五代时,都虞候为禁军高级军官。后梁有六军马步都虞候,后唐以后为侍卫亲军(即殿前、侍卫二司,侍卫司又分侍卫亲军马军司和步军司)的高级军官,有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殿前司都虞候、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四种都虞候,为各司的第三把手,仅次于都指挥使、副都指挥使。(另外,殿前司都指挥史上面还有正副都点检)参见张其凡先生《五代禁军研究》。
宋代沿置,但由于侍卫司都虞候位高权重,一般不设——这也和“二司”走向“三衙”的变化有关。可以参见王曾瑜先生《宋朝兵制初探》、陈锋先生《北宋武将群体与相关问题研究》中相关叙述。
宋朝武官制度有阶官和军职之别。武阶官是表示官员 等级、确定品位和俸禄而无实际职掌的虚衔,如大尉、通侍大夫忠训郎等,其升迁称“转官”或“转资”。军职为官员治卑的实职,如侍 卫马军都指挥使、都虞候、副兵马使、统制、统领、正将、部将等, 其升迁称“转阶级”。禁军、厢军的军官称渭:三衙长官至厢都指 挥使称都校,军都指挥使全都头称将校,军头币押官称节级。都校 升迁无定序,将校和节级升迁,通常三年一次。军职升迁的同时,阶官也随之升理相应品位。节级内的升迁,多以军功、武技或分绩为条件。
大致来说,五代后期(主要指后周)和宋代,中央禁军(二司三衙)长官排行如下:
1.殿前司都点检; 2.殿前司副都点检;
3.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指挥使;
4.侍卫亲军马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5.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
6.殿前司都指挥使;
7.殿前司副都指挥使;
8.侍卫亲军马军司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都指挥使;
9.侍卫亲军马军司副都指挥使、侍卫亲军步军司副都指挥使;
10.侍卫亲军马军司都虞候、侍卫亲军步军司都虞候、殿前司都虞候。
不过,宋代前四种武官不设、“侍卫亲军马步军司都虞候”基本不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