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杭州湾

浙江省东北部海湾、钱塘江入海口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杭州湾是浙江省钱塘江入东海形成的喇叭状河口湾,其内界为钱塘江河口线,外界为上海浦东芦潮港闸与甬江口外长跳咀连线,东面为舟山群岛,北面海域与上海毗邻,南为宁绍平原。湾内有大小岛屿69个,岸线长约258公里。[1]
杭州湾,位于中国浙江省东北部,既是海湾也是钱塘江的入海口[2]。杭州湾西起浙江海盐县澉浦镇绍兴市上虞区之间的曹娥江收闸断面,东至扬子角到镇海角连线,与舟山北仑港海域为邻;西接绍兴市,东连宁波市,北接嘉兴市上海市。有钱塘江、曹娥江注入,是一个喇叭形海湾。
杭州湾的湾口宽约95公里,自口外向口内渐狭,到澉浦为20公里。海宁一带仅宽3公里。自乍浦仓前,七堡至闻家堰一带水下形成巨大的沙坎(洲),长130公里,宽约27公里,厚约20米。
中文名
杭州湾
外文名
Hangzhou Bay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地理位置
浙江省东北部、上海市南部
湾    口
宽约95公里
湾    内
宽约3公里(海宁)

地理概况

播报
编辑
杭州湾北侧金山卫乍浦之间的沿岸海底有一巨祖骗大的冲刷槽,最深约40米。杭州湾底形态自湾口至乍浦地势平坦;从乍浦起,以0.1~2‰的坡度向西抬升,在钱塘江河口段形成巨大的沙坎。杭州湾北岸长江三角洲南缘,沿岸深槽发育;南岸为宁绍平原,沿岸滩地宽广。
杭州湾大桥
湾底的地貌形态和海湾的喇叭形特征,白拜担拘使这里市寻危常出现涌潮或暴涨潮。杭州湾以钱江潮著称,是中国沿海潮差最大的海湾,历史上最大潮差曾达8翻蒸.93只海设米协骗(澉浦)。湾外为舟山群岛乎欢辣狱背桨。

历史形成

播报
编辑
杭州湾的形成与长江三角洲的伸展和宁绍平原成陆密切相关。泥沙以海域来沙为主,其中长江来沙对杭州湾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物质以颗粒匀细的细粉沙为主,极为松散,抗冲能力小。冰后期海侵以来,长江三角洲的南沙嘴曾伸展到王盘山。
公元3~4世纪后,由于长江流域的山地大量开发,固体径流增多,使三角洲迅速向东发展,湾口东移。湾口地形改变使外海潮流愈益受到约束,促进潮流强度增加,从而又引起湾内地形的改变。
杭州湾中,涨潮主流多经王盘山北,北岸岸线缓慢后退;落潮主流一般经王盘山南,因流速沿程降低,南岸发生淤积。两岸局部皆有海塘围护。湾域潮汐能源甚丰。湾口王盘洋为舟山渔场的一部分,两侧海涂已逐步围垦利用。航运条件较好,沿北岸深槽可通航万吨海轮。孙中山曾拟在此建东方大港。乍浦陈山码头和杭州湾口南岸甬江口镇海港可泊海轮。杭州湾畔海盐县建有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和建造的秦山核电站

建筑景观

播报
编辑

杭州湾跨海大桥

杭州湾跨海大桥(Hangzhou Bay Bridge),北起浙江嘉兴海盐郑家埭,南至宁波慈溪水路湾,全长36公里。大桥按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设计,设计时速100公里,设计使用年限100年,总投资约140亿元。2003年11月14日开工,经过43个月的工程建设,2007年6月26日全桥贯通,于2008年5月1日正式通车。

杭州湾铁路大桥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是南通至宁波高速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从海盐县武原街道跨越杭州湾至慈溪市庵东镇,长约29.2公里,是世界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也是世界第一座跨越强潮海湾、超低阻水率、全埋置式承台基础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布置为双线铁路,设计时速350公里,大桥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100年。大桥由北航道桥、中航道桥、南航道桥、北引桥、海中引桥及浅滩区引桥构成。2022年11月30日,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正式开工建设。[3-4]

嘉绍大桥

嘉绍大桥,北起嘉兴海宁,南接绍兴上虞。桥面宽40.5米,8车道,设计速度为100公里/小时。2013年7月9日,嘉绍跨海大桥正式通车,绍兴到上海的车程缩短至1.5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