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高温天气

日最高气温达到一定温度(及以上)的天气
收藏
0
0
高温天气,是指日最高气温达到一定温度(及以上)的天气。世界气象组织建议高温热浪的标准为:日最高气温高于32℃,且持续3天以上。中国气象学上一般把日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35℃时称为高温;如果高温天持续3天以上,就称之为高温热浪。高温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气系统直接导致的,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有着“高温使者”称号的副热带高压;除去自然的因素,高温天气的形成也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1-2]
中文名
高温天气
别    名
高温热浪
含    义
日最高气温 35℃以上的天气
预警信号
黄色、橙色、红色
影    响
使人体感到不适

中国标准

播报
编辑
高温天气
中国气象学上,气温在35℃以上时可称为“高温天气”,如果连续几天最高气温都超过35℃时,即可称作“高温热浪”天气。
一般来说,高温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气温高而湿度小的干热性高温;另一种是气温高、湿度大的闷热性高温,称为“桑拿天”。

形成原因

播报
编辑
虽然高温的标准全球各地不尽相同,但各地高温天气的形成原因却是大同小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1、天气系统触发:高温的形成往往是由特定的天气系统直接导致的,其中最典型、最常见的就是有着“高温使者”称号的副热带高压。除副高外,大陆暖高压、热带气旋、热低压、弱冷锋等天气系统也会催生高温热浪。[1]
2、全球变暖提供气候背景: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极端高温事件也越来越频繁。[1]
3、城市热岛效应“火上浇油”:城市热岛效应指的是城市中心比郊区温度高的现象。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市热岛效应更加明显,对高温天气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1]

其它相关

播报
编辑

立法界定

2012年5月,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卫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4部委联合修订并起草了《防暑降温措施管理办法》,向社会征集意见。意见稿对“高温天气”做了明确规定,指地市级以上气象主管部门所属气象台站向公众发布的日最高气温 35℃以上的天气。

预警信号

高温预警信号分为三级,分别以黄色、橙色、红色表示。其中,高温黄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在35℃以上;高温橙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37℃以上;高温红色预警信号的标准是:24小时内最高气温升至40℃以上。

高温天气概况

中国除青藏高原等部分地区以外,几乎绝大多数地方都出现过高温天气,包括最北端的漠河(2010年6月还5次出现高温天气)。中国的高温天气主要集中在5-10月。从地理位置上看,江南,华南,西南及新疆都是高温的频发地。据1951-2013年的资料统计,在中国省级以上城市中,除拉萨,昆明没有高温天气外,其余均出现过高温天气,重庆出现的次数最多,达2050天;西宁最少,只有6天。中国的新疆盆地也是高温的频发地,像吐鲁番多次出现全月(6、7、8月)所有天都为高温的情况。

高温天数

下表的数据取自1951-2016年的资料,部分城市的资料的起始时间已在“注”栏注明。
部分城市高温天数
城市
总高温日
平均高温日
最多
最少
重庆
2149
32.6
-
67
2011
13
1965、74
福州
1864
29.1
(53年)
63
2003
5
1973
长沙
1833
27.8
-
62
2013
6
1993
南昌
1800
27.3
-
50
1978
2
1997
杭州
1636
24.8
-
53
1953、2013
4
1982
海口
1620
24.5
-
57
2005、2015
2
1971
西安
1604
24.3
-
61
1997
1
1983
武汉
1356
20.5
-
44
1959、61
1
1954
南宁
1190
18.0
-
47
1963
5
1971、74、80
郑州
1182
17.9
-
38
1967
5
1976、83
合肥
1033
16.1
(53年)
45
1967
1
1987
石家庄
971
15.7
(55年)
33
1997
6
1973、76、95
南京
984
14.9
-
37
1966、2013
2
1982
济南
976
14.8
-
40
1955
3
1995、2004
广州
730
11.1
-
38
1990、2007
0
1973、75
上海
713
10.8
-
45
2013
2
1968、72、75、82、97、2014
北京
486
7.4
-
26
2000
0
1956、77
乌鲁木齐
457
6.9
-
33
1974
0
1959、60、93、2003
天津
393
6.2
(54年)
26
2000
0
1956、77、80
兰州
146
2.4
(55年)
11
1953、2000、2016
0
-
银川
116
1.8
-
14
1951
0
-
太原
112
1.7
-
13
1955、2010
0
-
成都
96
1.5
-
10
2016
0
-
呼和浩特
57
0.9
-
7
1999、2010
0
哈尔滨
44
0.7
-
7
2010
0
-
沈阳
37
0.6
-
13
1952
0
长春
25
0.4
-
6
1952
0
-
贵阳
20
0.3
-
10
1952
0
西宁
6
0.1
-
3
2000、2010
0
-

危害

高温天气,对人体健康的主要影响是产生中暑以及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导致死亡。
人体在过高环境温度作用下,体温调节机制暂时发生障碍,而发生体内热蓄积,导致中暑。中暑按发病症状与程度,可分为:热虚脱,是中暑最轻度表现,也最常见;热辐射,是长期在高温环境中工作,导致下肢血管扩张,血液淤积,而发生昏倒;日射病是由于长时间暴晒,导致排汗功能障碍所致。
对于患有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在高温潮湿无风低气压的环境里,人体排汗受到抑制,体内蓄热量不断增加,心肌耗氧量增加,使心血管处于紧张状态,闷热还可导致人体血管扩张,血液粘稠度增加,易发生脑出血、脑梗死、心肌梗等症状,严重的可能导致死亡。
高温对人们日常生活和健康以及国民经济各部门都有一定的影响。高温天气使人体感到不适,工作效率降低,中暑、患肠道疾病和心脑血管等病症的发病率增多;因用于防暑降温的水电需求量猛增,造成水电供应紧张,故障频发;旅游、交通、建筑等行业也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尤其在农业方面,高温加剧了土壤水分蒸发和作物蒸腾作用,高温少雨同时出现时,就会造成土壤失墒严重,加速旱情的发展,给农业生产造成较大影响。同时,持续高温少雨还易引发火灾,不仅对生态环境会造成破坏,还会危及国家和百姓生命财产安全。

应对方法

●注意事项
一、要注意在户外工作时,采取有效防护措施,切忌在太阳下长时间裸晒皮肤,最好带冰凉的饮料;
二、要注意不要在阳光下疾走,也不要到人聚集的地方。从外面回到室内后,切勿立即开空调吹;
三、要尽量避开在上午10时至下午4时这一时段出行,应在口渴之前就补充水分;
四、要注意高温天饮食卫生,防止胃肠感冒
五、要注意保持充足睡眠,有规律地生活和工作,增强免疫力;
六、要注意对特殊人群的关照,特别是老人和小孩,高温天容易诱发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和小儿不良症状;
七、要注意预防日光照晒后,日光性皮炎的发病。如果皮肤出现红肿等症状,应用凉水冲洗,严重者应到医院治疗;
八、要注意出现头晕、恶心、口干、迷糊、胸闷气短等症状时,应怀疑是中暑早期症状,应立即休息,喝一些凉水降温,病情严重应立即到医院治疗。
●饮食
盛夏人们的吃喝问题是很重要的,这是因为当人在炎热的环境中劳动时,体温调节、水盐代谢以及循环、消化、神经、内分泌和泌尿系统发生显着变化,会导致营养消耗增加,从出汗中流失了不少水和营养素。而夏天人们食欲减退,也会限制了营养的吸收。专家建议:要注意补充一些营养素。要补充足够的蛋白质,鱼、肉、蛋、奶和豆类为好。
要补充维生素:新鲜蔬菜和水果如西红柿、西瓜、杨梅、甜瓜、桃、李等,含维生素C尤为丰富;在谷类、豆类、动物肝脏、瘦肉、蛋类中维生素B含量较多。
要补充水和无机盐:可食用含钾高的食物,如水果、蔬菜、豆类或豆制品、海带、蛋类等。多吃清热利湿的食物:有西瓜、苦瓜、桃、乌梅、草莓、西红柿、黄瓜、绿豆等。
另外,在夏天喝粥也是大有好处的。赤豆粥有补肾消水肿的功能,肾功能较差的人最好多食用。蚕豆粥对于慢性水肿和肾炎有好处。荷叶粥能解暑热、清胃润肠,止渴解毒。莲子粥能健脾益气,对腹泻、失眠、遗精、白带多等有好处。百合粥能润肺止咳,养心安神,适合肺阴不足的老年人食用。冬瓜粥利水消肿,止渴生津,并有降血压的作用。银耳粥生津润肺,滋阴养肺,可治疗高血压和慢性支气管炎。黄芪粥可治脾虚所致的水肿。
●防暑
夏季预防中暑应做到:
1.多喝水。夏季缺水,会使体温太高,容易中暑。但是喝水不能是碳酸饮料。
2.穿柔软宽松的衣服。夏天穿宽松柔软的衣服有助于排汗,散热。
3.防晒。最好待在舒适的环境里,防止温度太高。
4.身体降温。可以用冰毛巾擦身体,进行物理降温。
夏天人们特别容易口渴,需要随时喝水,科学喝水的方法:
①饮水莫待口渴时,口渴时表明人体水分已失去平衡,细胞开始脱水,此时喝水为时已晚;
高温天气多饮水
②大渴忌过饮,这样喝水会使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前人主张:“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这是防止渴不择饮的科学方法;
③用餐前和用餐时不宜喝水,因为进餐前和进餐时喝水,会冲淡消化液,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长期如此对身体不利;
④早晨起床时先喝一些水,可以补充一夜所消耗的水分,降低血液浓度,促进血液循环,维持体液的正常水平。
●防两邪防贪凉
一防暑邪:“暑”为夏季的主气,为火热所化,独发于夏季。这时暑热之邪,可以耗散阳气津液,造成汗出过多,体液减少而伤津,唇干口燥,尿黄心烦等现象,这时就要及时救治了,这是夏季最常见的中暑现象。
防范措施——要保护好心神,具体有两个方面:一是要有事可做,可使精神不空虚;二是要有较好的精神修养,可免除外界不良情绪的干扰,只要做好这两点,精神自然会饱满,这就是夏日精神调养的基本法则。
二要防湿邪:“湿”也为长夏之主气,尤其在南方,天气炎热又多雨。因为湿邪重浊向下,特别容易伤害脾胃功能,而导致夏天人们消化不良的现象;湿气也特别容易侵犯肌肤筋骨,所以,在夏天多发生皮肤病变和关节炎等。三伏时,由于高温、低压、高湿度的作用,人体汗液不易排出,出汗后不易被蒸发掉,因而会使人烦躁、疲倦、食欲不振,易发胃肠炎、痢疾等。长夏的湿邪最易侵犯脾胃的功能,导致消化吸收功能低下。
防范措施——中医认为,在长夏季节的饮食原则宜清淡,少油腻,要以温食为主。在中国南方,不少人有食辣椒的习惯,吃辣椒可以促进排汗、帮助消化、增加食欲,有一定好处。食暖的办法很简单,就是喝粥。养生家认为,在早、晚餐时喝点粥既能生津止渴、清凉解暑,又能补养身体。
三要防“贪凉”:防暑、防湿是夏天每个人都要做的事,而夏天取凉更是人们在炎热的夏天获取舒适生活的方法之一。但如果过度贪凉则容易感冒;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胃肠病;重者会患皮肤病和心血管疾病。而老年人和小孩出现各种症状更加明显。
防范措施——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室内外的温差不宜过大,以不超过5℃为好。室内温度不低于25℃。开空调的房间不要长期关闭,要经常通风。入睡后,最好关上空调。当在室内感觉凉意时,一定要站起来活动四肢和躯体,以加速血液循环。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疾病的病人,尤其是老年人和关节痛患者,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
●避免空调病
避免空调病的方法:
1.预防空调病要经常开窗换气,最好在开机1-3小时后关机,要多利用自然风降低室内温度,最好使用负离子发生器
2.室温最好定在25-27摄氏度左右,室内外温差不要超过7摄氏度,否则出汗后入室,会加重体温调节中枢负担,引起神经调节紊乱;
3.有空调的房间应注意保持清洁卫生,最好每半个月清洗一次空调过滤网
4.办公桌不要安排在冷风直吹处,若长时间坐着办公,应适当增添衣服,在膝部覆毛巾加以保护;
5.下班回家后,先洗个温水澡,自行按摩一番,再适当加以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小心汽车的空调病——空调车司机同样要注意预防空调病。使用汽车空调时,也不要把温度打得过低,车内外温差最好在10摄氏度以内;不要在空调车内抽烟,不然就应把空调通风控制开关调到“排出”;不要在开着空调的停驶车里睡觉,车内通风较差,发动机排出的一氧化碳渗漏到车内会使人中毒;停在烈日中的车最好不要马上使用空调,应打开车窗让热气排出,等车内温度下降后再关闭车窗开启空调。调整好情绪为夏季养生之关键。
●应对中暑
高温中暑常发人群为:高温作业工人、夏天露天作业工人、夏季旅游者、家庭中的老年人、长期卧床不起的人、产妇和婴儿。若有人员中暑,其救护办法为:
1.立即将病人移到通风、阴凉、干燥的地方,如走廊、树阴下。
2.让病人仰卧,解开衣扣,脱去或松开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干衣服,同时开电扇或开空调,以尽快散热。
3.尽快冷却体温,降至38度以下。具体做法有用凉湿毛巾冷敷头部、腋下以及腹股沟等处;用温水或酒精擦拭全身;冷水浸浴15至30分钟。
4.意识清醒的病人或经过降温清醒的病人可饮服绿豆汤、淡盐水等解暑。
5.对于重症中暑病人,要立即拨打120电话,请以求助医务人员紧急救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