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原直属机构
收藏
0
0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原直属机构。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1048家农林牧渔业单位,1793家法人企业,分布在全省12个地市,总人口177.2万人,其中从业人员77.7万人、在岗职工37.5万人。[1]
2020年12月19日,农垦总局及内设机构正式撤销。[2]
中文名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
外文名
Heilongjiang Province Farms& Land Reclamation Administration
别    名
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垦区北大荒集团
行政区类别
垦区
所属地区
黑龙江省
地理位置
东北黑龙江流域
面    积
55400 km²[3]
下辖地区
建三江、红兴隆、宝泉岭、九三、哈尔滨、绥化、北安等9个管理局[3]
政府驻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红旗大街175号[3]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
177.2 万[3]
著名景点
北大荒开发纪念馆,闯关东影视文化基地,兴凯湖,知青文化基地
机    场
建三江湿地机场、北大荒集团各作业机场
火车站
建三江站红兴隆站宝泉岭站、九三站
车牌代码
黑R
2013年GDP
1244.8亿元
荣誉称号
中华大粮仓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开垦北大荒
汗旬谜在北大荒的开发建设中,垦区不仅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而且创造了以“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为主要内涵的北大荒精神,被誉为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形成了“诚信、务实、创新、卓越”为主要内容的北大荒核心价值观,正激励着新一代北大荒人在建设现代化大农业的伟大征程上开拓前进。垦区的每一步发展都离不开党中央和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离不开省委、省政府和农业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
1947年,中共中央东北局财经委员会召开会议决定试办国营农场。
1949年,东北人民委员会成立第一个国营农场的管理机构。
1955年,东北国营农场管理局与省农业厅国营农场管理局合并。
1956年,国家成立农垦部,并在黑龙江垦区成立铁道兵农垦局,后改为牡丹江农垦局和合江农垦局。
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
1959年,毛主席曾致信“问候北大荒的同志们”。
1962年,黑龙江省设立农垦厅。
1963年,东北农垦总局成立。
1968年,根据毛泽东主席批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命令沈阳军区以原东北农垦总局和黑龙江省农垦厅所属农场为基础,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在黑龙江省边境地区执行“屯垦戍边”任务。
1972年,黑龙江省设立国营农场管理局。
1973年10月,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由沈阳军区移交黑龙江省省委、省革命委员会管理,不再保留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的番号,退出人民解放军序列,但仍然保留准军事化体制,兵团、师、团三级机关仍由现役军人管理。
1976年2月25日,由黑龙江省国营农场管理局和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合并组建的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在佳木斯兵团俱乐部召开成立大会,同时宣告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撤销,在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任职的军队干部全部回部队工作。[9]
1983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垦区,做出了“垦区要发展多种经营”的重要指示。
1992年8月18日,《黑催府蒸龙江国营农场条例》由黑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
1995年10月14日,《黑龙江国营农场条例》由黑龙江省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八次会议修正。[10]
1997年,“黑龙江省国营农场总局”更名为“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所辖9个管理局更名为分局,为总局派出机构。
1998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组建北大荒集团,与农垦总局并列,二者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
2000年,江泽民总书记为垦区题词“发扬北大荒精神,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
2000年1月,总局机关由佳木斯市迁至省会哈尔滨市。
2009年,胡锦涛总书记对垦区做出了“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重要指示。
2010年10月15日,《黑龙江省垦区条例》由黑龙江省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自2011年1月1日起施行。《黑龙江国营农场条例》同时废止。[10]
2011年,各分局更名为管理局,各管理局行使县级人民政府行政执法权,负责该管区的行政管理工作。[11]
2012年10月11日,省政府七十九次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建三江、九三现代农业综合改革试验区管理委员会设立方案(讨论稿)》,决定赋予垦区试点单位财税职能。
2料应012年12月,建三江管委会和九三管委会相继挂牌成立。
2015年1月1日,作为农场级试点的共青管委会成立。[22]
2015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农垦改革发展的意见》,提出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12]
2016年8月15日,省农垦总局在哈尔滨举办“绥化、哈尔滨管理局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标志着黑龙江省农垦改革试点订整符工作正式启动。[13]
2016年12月3旋付霸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香坊实验农场有限公司党委和公司揭牌仪式在哈尔滨举行,这标志着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绥化、哈尔滨管理局改革试点破冰,改革迈出了实质性一步。从两个管理局实际出发,将21个农牧场整合重组为15个有限公司,组建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子公司,相应设立15个子公司党委。[14]
2017年12月7日,在黑龙江垦区农场企业化改革专题推进会上,黑龙江农垦总局副局长谭占龙宣读了《关于在部分农场先行开展企业化改革的通知》,其中43个农(牧)场先行先试企业化改革。[15]
2018年4月26日,黑龙江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废止《黑龙江省垦区条例》。[16]
2018年11月2日,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黑龙江省农垦政府行政职能移交及办社会职能驼酷多改革实施方案等4个农垦改革配套文件。[17]
2018年12月16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挂牌成立,标志着黑龙江垦区从政企合一的管理体制整建制地转入集团化企业化经营管理体制,黑龙江农垦整建制转变成为由财政部代表国务院履行出资人职责的农垦企业集团。[23]
2019年2月,农垦总局将所属的150所中小学全部移交属地政府管理,将义务教育职能正式交给地方。
2019年6月,总局层面3036项政府行政权力事项、管理局层面26586项政府行政权力事项以及延伸到农(牧)场的行政权力事项全部移交37个厅局、12个市的55个县(市、区),9个原农垦管理局及内设机构,以及3个管委会全部撤销。自此,黑龙江农垦系统不再行使行政执法职能。
2019年7月1日,北大荒集团8个分公司全部揭牌,标志着垦区8个管理局的管理体制由行政管理转为企业化经营管理,进入了全面振兴发展的新阶段。[18]
2019年11月22日,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哈尔滨有限公司成汗捉懂巴立大会在哈尔滨召开。至此,垦区所属9个管理牛肯局的管理体制全部由行政管理转为企业化经营管理。
2019年,垦区113个农(牧)场共成立108个农(牧)场有限公司,全部完成公司注册,在农场层面实现了人员、资产、债务、财务、核算“五分开”。这标志着垦区“两化”改革阶段性任务已完成。[19]
2020年1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同意,财政部批复《黑龙江北大荒农垦集团总公司公司制改制方案和改制后公司章程》,将北大荒集团总公司按照《公司法》等法律法规改制为有限责任公司。
2020年4月,垦区863个社区及162.3万居民全部纳入属地政府管理。农垦消防职能改革推进到位。“两供两治一业”等公益类办社会职能改革稳妥推进,完成移交机构14个,完成市场化、社会化改革机构420个,完成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不动产职能从2021年1月1日起全面实现属地管理。
2020年5月7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营业执照正式下发。
2020年7月6日,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挂牌运行。
2020年7月28日,经国务院同意,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界定为“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
2020年8月,垦区1063个事业单位分六类实施差异化改革,共撤销543家,移交155家,纳入企业集团365家,妥善移交安置涉改人员63139人。[20]
2020年9月18日,财政部将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列为中央财政一级预算单位,由财政部直接管理。[21]
2020年12月19日,农垦总局及内设机构正式撤销。[2]

基本概况

播报
编辑
黑龙江垦区地处东北亚经济区位中心,位于我国东北部小兴安岭山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区,属世界著名的三大黑土带之一。辖区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现有耕地4353万亩、林地1387万亩、草原514万亩、水面385万亩,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1048家农林牧渔业单位,1793家法人企业,分布在全省12个地市,总人口177.2万人,其中从业人员77.7万人、在岗职工37.5万人。
开发建设北大荒,是党和国家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1947年,按照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培养干部,积累经验,创造典型,示范农民”的重要指示,一批荣复军人来到北大荒,创建了宁安、赵光等第一批国营农场,拉开了北大荒开发建设的序幕。1958年,王震将军率10万复转官兵挺进北大荒,掀起了垦区大规模开发建设的高潮。之后,由大批支边青年、大专院校毕业生和城市知青组成的百万大军相继投身垦区开发建设,在亘古荒原上创造了人类垦殖史上的奇迹。
黑龙江垦区已经成为我国耕地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综合生产能力最强的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和粮食战略后备基地。垦区已累计生产粮食6130.6亿斤,向国家交售商品粮4851.8亿斤,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垦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到450亿斤,提供商品粮400亿斤以上,可保证1.2亿城镇人口一年的口粮供应。作为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每到国家粮食出现短缺,比如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大饥荒、八十年代物价飞涨、2003年“非典”、2008年汶川大地震等特殊时期,垦区都发挥了突出作用,被誉为靠得住、调得动、能应对突发事件的“中华大粮仓”。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农垦总局佳木斯办事处
全垦区下辖9个管理局、113个农牧场,分布在全省12个市,总局设在哈尔滨市。
宝泉岭管理局
宝泉岭管理局
管理局分布在黑龙江地方三市(哈尔滨佳木斯鹤岗)四县(依兰汤原萝北绥滨)及俄罗斯境内。全局下辖二九0农场绥滨农场江滨农场军川农场名山农场延军农场共青农场宝泉岭农场新华农场普阳农场汤原农场梧桐河农场依兰农场等13个农场,其中绥滨农场二九0农场普阳农场3个农场位于鹤岗市绥滨县境内,江滨农场军川农场名山农场延军农场宝泉岭农场共青农场6个农场在鹤岗市萝北县境内,新华农场位于鹤岗市境内,汤原农场梧桐河农场位于佳木斯汤原县,依兰农场位于哈尔滨依兰县境内。全局土地面积6115平方公里,耕地面积550万亩,林地118万亩,草原35万亩,水域69万亩。总人口22万人,职工7万人,各类在册技术人员9345人。
红兴隆管理局
红兴隆管理局位于三江平原中南部,地跨佳木斯双鸭山七台河三市和桦川桦南、集贤、友谊、宝清饶河富锦勃利八县(市)。下辖友谊农场二九一农场五九七农场八五二农场八五三农场饶河农场红旗岭农场双鸭山农场江川农场宝山农场曙光农场北兴农场等十二个农场,辖区控制面积96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716万亩,林地240万亩,草原牧地30万亩,水面草塘106.5万亩。总人口44万人。区域内有国家级挠力河湿地自然保护区面积93.97万亩。
建三江管理局
建三江管理局
管理局位于佳木斯市富锦同江抚远双鸭山市饶河三市一县交界处的三江平原腹地。下辖八五九农场胜利农场红卫农场七星农场大兴农场创业农场勤得利农场青龙山农场前进农场洪河农场鸭绿河农场浓江农场、前哨农场、前锋农场二道河农场等15个农场,辖区总面积1.24万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100万亩(水稻1000万亩,玉米100万亩),林地249万亩,牧地草原35万亩,水面71万亩。总人口23万
九三管理局
九三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行政区域在齐齐哈尔市讷河市黑河市嫩江县五大连池市境内。下辖鹤山农场大西江农场尖山农场荣军农场红五月农场七星泡农场嫩江农场嫩北农场山河农场建边农场哈拉海农场等11个农场。辖区总面积5645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02万亩,草原143万亩,林地132万亩,水面15万亩。全局总人口17万人。
哈尔滨管理局
哈尔滨管理局位于黑龙江省省会哈尔滨市,下辖阿城农场、青年农场、小岭社区、香坊实验农场、红旗农场、闫家岗农场、庆阳农场岔林河农场松花江农场、沙河农场、四方山农场等11个农场。全局土地总面积为70.2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9.9万亩,总人口42722人,从业人员20822人。
牡丹江管理局
牡丹江管理局横跨鸡西双鸭山七台河牡丹江四地市及密山虎林鸡东宝清海林宁安等市县。下辖八五零农场八五四农场八五五农场八五六农场八五七农场八五八农场八五一零农场八五一一农场庆丰农场云山农场兴凯湖农场海林农场宁安农场、双峰农场、市种奶牛场等15个农场。辖区总面积8550平方公里,其中耕地46.7万公顷,林地16.6万公顷,草原4.3万公顷,水面7.3万公顷,其它土地10.6万公顷。
齐齐哈尔管理局
齐齐哈尔管理局地处齐齐哈尔市,下辖查哈阳农场克山农场依安农场繁荣种畜场富裕牧场绿色草原牧场巨浪牧场泰来农场大山种羊场、红旗种马场、齐齐哈尔种畜场等11个农牧场。地域总面积2720平方公里,人口16万,耕地13.6万公顷。
绥化管理局
绥化管理局位于绥化市。下辖嘉荫农场铁力农场海伦农场红光农场绥棱农场和平牧场肇源农场柳河农场安达畜牧场涝洲鱼种场等10个农牧场。全局总控制面积20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20万亩、林地80万亩、草原50万亩、水面11万亩、荒地29万亩。
北安管理局
北安管理局跨黑河伊春两市及北安五大连池嫩江孙吴逊克等市县,下辖锦河农场红色边疆农场逊克农场龙门农场襄河农场二龙山农场龙镇农场引龙河农场尾山农场格球山农场长水河农场赵光农场红星农场建设农场、五大连池农场等15个农场。辖区总面积1347.9万亩,其中耕地491.5万亩、林地195.8万亩,草原122.4万亩,水面19.4万亩。总人口19.4万人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黑龙江垦区集中分布在黑龙江东西两大平原和小兴安岭地区。东部为三江平原,即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汇流的三角地带;西部为松花江嫩江冲积平原(松嫩平原)。辖区总面积5.54万平方公里,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

气候特征

垦区属寒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季受西伯利亚寒流影响,漫长、寒冷干燥,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影响,短促温热而湿润。年平均气温2.6摄氏度到3.5摄氏度,最高气温为7月份,平均气温在19摄氏度到21摄氏度,极端高温可达39摄氏度。最低气温1月份,平均气温为摄氏零下15度到零下30度,极端温度为摄氏零下48度。无霜期为110—145天。稳定通过10摄氏度的有效积温为2100—2700度。全年降水量为300—650毫米,适合小麦大豆水稻玉米等农作物生长。

地形地貌

黑龙江垦区属世界三大黑土带之一,土壤类型有暗棕壤白浆土黑土黑钙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泛滥地土、风沙土盐碱土10种,土壤肥沃,耕层厚,有机质含量高,土地面积大,地势平坦,适合机械化作业。

水文条件

流经垦区的河流众多,分属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三大水系50条河流,主要有结烈河鸭蛋河鸭绿河嫩江牡丹江汤旺河穆棱河挠力河讷谟尔河诺敏河等。垦区北部有小兴安岭山脉,向东南方向延伸,北低南高;南部有长白山系的张广才岭老爷岭完达山,西南高东北低,平均海拔高度在500—1000米之间。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动物资源

垦区自然资源丰富,山林野生动物有野猪狍子狐狸;沼泽地区有丹顶鹤天鹅野鸭等。水产资源有大马哈)、、大白鱼(翘嘴鲌)以及“三花五罗”(鳊花鳌花鲫花哲罗法罗重罗、雅罗、胡罗)等鱼类。

植物资源

垦区的1300多万亩的林地中,有红松落叶松云杉黄菠萝水曲柳以及、杨、等树种。
野生植物有人参党参五味子黄芪等名贵中草药

矿产资源

矿产有石油云母石英等。

人口

播报
编辑
截止2013年末,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总人口172.3万人,其中,农场人口147.7万人,占总人口的85.7%。2013年末垦区从业人员84.9万人,年末全部在岗职工37.5万人。2013年垦区人口出生率为4.21‰,比上年下降0.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41‰,比上年下降0.2个千分点。
据2000 年第五次人口普查,黑龙江垦区少数民族人口为35 774人, 少数民族成分达38个。
黑龙江垦区少数民族的来源, 一是历史上就生活在北大荒的世居民族, 主要有满、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柯尔克孜等民族。二是转业官兵中的少数民族。三是支边青年和下乡知青。四是国家统一分配的大学本科、专科、中专、技工学校毕业生。

政治

播报
编辑
王守聪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书记、局长、董事长。
杨宝龙,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副董事长[4]
楼中梁: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副书记
武安: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谭占龙: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副局长、总会计师
陶喜军: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董事长
王贵: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梁智君:黑龙江省纪委监委驻集团纪检监察组组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
郭宝松: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王宇鸿: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叶蓬:北大荒农垦集团有限公司(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党委委员、农垦总局军事部政治委员

综述

2013年垦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244.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2%,连续11年保持两位数增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72025元,增长11.9%,以当年平均汇率折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11813美元,比上年增加1664美元。全年实现非公有经济增加值5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5%。
三产稳步增长。第一产业增加值585.6亿元,增长7.5%,第二产业增加值320.6亿元,增长15.9%,第三产业增加值338.6亿元,增长17.6%。一、二、三产业对垦区当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30.3%、33.0%和36.7%。
经济结构调整呈现新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47.0:25.8:27.2,第三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第一产业比重连续两年降到50%以下;农、林、牧、渔业结构为77.1:1.0:21.3:0.7, 牧业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公有和非公有经济结构为56.1:43.9,非公有经济比重比上年提高0.6个百分点。

第一产业

2013年垦区种植各种农作物288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3%,实现农业增加值424亿元,增长7.8%。其中,粮食种植面积280.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0.2%,占全部农作物的比重达97.3%。高产作物水稻和玉米分别达到156.7万公顷和89.1万公顷,两者占粮食面积的比重为87.7%,比上年提高1.8个百分点,为垦区粮食总产量跃上新台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粮食综合单产实现7566公斤/公顷,比上年增长0.6%。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到212.1亿公斤,比上年增长0.7%。在我省粮食生产中的地位和对国家粮食安全的贡献进一步增强,粮食产量占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为35.3%和3.5%。为国家提供商品粮200亿公斤,粮食商品率达94.2%,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
2013年,垦区全年种植绿色有机农作物220.8万公顷,其中绿色食品作物种植面积199.3万公顷,占垦区种植面积69.2%,有机作物种植面积21.5万公顷,占垦区种植面积7.5%。绿色食品获证企业104家,有效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数288个;有机农产品企业72家,有机农产品达到278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面积267万公顷,无公害农产品480个。到2013年末,垦区累计获得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8个,累计获得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场24个,创建全国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63个。
2013年垦区林业以创建“森林垦区”为重点,全面实施林业生态护农工程、林业产业富民工程和农垦城镇森林靓化工程,使垦区园林化档次明显提高,林业产业得到稳步发展。全年实现林业增加值5.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当年完成造林绿化11.7万亩,新建义务植树基地317个,完成农牧田防护林1078条,绿色通道651公里,使城镇暨管理区绿化覆盖率提高1个百分点,达到39%,区域森林覆盖率达18.4%。全年未发生大的森林、草原火灾,森林过火面积控制在0.5‰以下,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2.9‰以下,森林病虫害防治率达90%以上。严厉查处毁林、毁湿案件,林政案件结案率达100%。
2013年全年实现增加值124.5亿元,同比增长5.1%。年末垦区“两牛一猪”存栏分别达到黄牛23.1万头、奶牛27.1万头和生猪164.3万头,全年肉蛋奶产量分别为63.3万吨、7.2万吨和119.2万吨。
2013年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3.8亿元,比上年增长24.7%。全年养殖面积为2.43万公顷,水产品产量3.66万吨,比上年增长6.2%。
2013年末垦区有效灌溉面积达164.2万公顷,增长1.3%,其中节水灌溉面积26.7万公顷,增长9.8%;机电井8.7万眼,增长1.0%。现有粮食处理中心301座,种子加工厂94个,金属粮仓2441座,水泥晒场2866万平方米,农用飞机场72处。粮食仓储能力达到1087万吨,比上年增长13.4%。农机装备能力显著提升,截至2013年末,垦区建设完善了400个现代农机装备作业区,农业生产田间作业综合机械化率提高到98%。年末拥有农用机械总动力895.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4%;农用大中型拖拉机6.85万台,增长10.0%,其中100马力以上拖拉机7065台,增加595台;机动水稻插秧机7.28万台,增长4.4%;联合收获机2.84万台,增长7.8%。现有农用飞机47架,垦区航化作业面积177.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9%。

第二产业

农业
2013年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37.0亿元,比上年增长16.2 %。其中,食品加工业实现增加值165.8亿元,增长9.7%,占全口径增加值的比重达70%;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增加值145.9亿元,增长9.3%;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实现增加值63.7亿元,增长17.9%。在全部工业增加值中,轻工业增加值189.2亿元,增长9.4 %;重工业增加值47.8亿元,增长27.5 %。全部工业企业(不含个体)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24.3亿元,比上年增长8.4%;实现利润21.3亿元,增长2.3%。
2013年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83.5亿元,比上年增长14.9%。当年新开工的单位工程施工个数4828个,比上年增加328个。当年单位工程竣工个数4619个,比上年增加361个。年内房屋建筑施工面积和竣工面积分别达到535.8万平方米和500.9万平方米,分别比上年下降38.3%和23.3%。实现利税23.7亿元,下降12.2%,其中利润16.6亿元,下降7.3%。

第三产业

汤原农场
2013年全年垦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1%。其中,农场场部及农场以下消费品零售额150.7亿元,增长11.2%;批发零售贸易业消费品零售额150.3亿元,增长11.3%;餐饮业零售额27.3亿元,增长16.2%;食品类商品零售额68亿元,增长12.8%,占全部零售额的比重为38.3%。
2013年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01.4亿元,投资既连续4年保持30%以上高增长之后,首次出现负增长,比上年下降18.1%。从用途上看,生产性建设投资180.1亿元,下降1.3%,非生产性建设投资121.3亿元,下降34.6%。从产业投向上看,第一产业84.3亿元,增长4.0%,占28.0%;第二产业62.4亿元,下降19.1%,占20.7%。其中工业60.5亿元,下降21.1 %;第三产业154.7亿元,下降26.2%,占51.3%。从投资主体看,公有控股经济投资175.3亿元,下降17.8%;非公有控股经济投资126.2亿元,下降18.4%。11个省重点产业项目顺利实施,全年完成投资28.1亿元,同比增长35.1%。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文化事业

2013年年末垦区共有对外开放的博物(场史纪念馆)56个,文化馆55个,图书馆222个,社区、管理区综合文化活动室427个,文化广场、主题文化公园257个。现有一报四刊,《北大荒日报》全年总印数2233万份,杂志4种,全年总印数38.37万册。制作了大型生态专题片《圣洁的原野》;开展了以“美丽富饶北大荒”为主题的电视片主题展映评比活动,共拍摄68部专题片,全面展示了现代北大荒、绿色北大荒、幸福北大荒、魅力北大荒、神奇北大荒;开展了2013年度广播电视节目评奖活动,有170件作品分获16类奖项一、二、三等奖。 2013年垦区继续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34个农场充实完善了文化信息资源展示系统和文化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在68个农场建立了文化信息采集系统,建立健全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覆盖率100%。
各级广播电视台站共开办专栏220余个,累计播出1200余期,省级以上媒体播发新闻550余条。农垦广播电视台开辟电视栏目32个,播出1000余期,农垦广播电视台和网络电视台共播出新闻20000余条。“龙广·北大荒之声”实现了24个频点覆盖,引进转播中央台和省台广播节目4个。继续推进数字电视平移,用户已达到38万户,比上年增加2万多户。

教育事业

黑龙江农垦佳木斯学校
在全省率先建成学前教育服务体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通过标准化验收,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全面启动,各级各类教育办学质量普遍提高。截止2013年年末垦区有独立普通小学26所,招生1.1万人,在校生6.3万人,毕业生1.2万人;普通中学124所,招生2.3万人,在校生7.3万人,毕业生3.3万人。普通高等院校3所,招生0.9万人,在校生2.9万人,毕业生0.9万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0所,招生0.5万人,在校生2.9万人,毕业生0.6万人。2013年垦区高考考生9898人,进入一本线人数930人,比上年增加了91 人;进入二本线人数2607人,比上年增加220人。高考录取率为93.41%,比上年提高了3.31个百分点,本科录取率为62.51%,比上年提高了3.69个百分点。

科技发展

2013年末垦区拥有专业科研机构19个,技术推广中心(站)113个,省级科技成果推广示范基地11个,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1个,省级农业科技园区3个,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2个。年内开展国家级科技项目28项,全年垦区各级科技投入13.5亿元,比上年增长31.1%。有8项科技成果、9名同志均获得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有6项科技成果获得黑龙江省科技奖励。新增农业部“科技入户直通车”11辆,累计109辆。新增专利优势企业1个,累计7个。[5]

医疗卫生

黑龙江省农垦总医院
2013年末垦区共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1570个,其中综合医院124所,专科医院1所,疗养院1所;卫生监督所118个,妇幼保健院97所。卫生技术人员14375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8498人,注册护士4723人。拥有住院床位和观察床位10777张。全垦区现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13家,其中创建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422家,基层卫生覆盖率达到100%。当年垦区共发生法定传染病17种,其中乙类传染病11种,丙类传染病6种,报告发病率102.27/10万,同比下降了9.62%。

体育事业

截止2013年年末垦区拥有体育场馆148个,全年组织各类体育运动会及体育比赛674次,有15.9万人参加了各种类型的体育运动项目。继续加大全民健身工程投入力度,当年在垦区建成国家全民健身中心“雪炭工程”6个,全民健身中心1个,省“兴镇强县”体育工程1个,建设农垦总局体育彩票“健身中心”20个,铺设健身苑10个,铺设健身路径120条。

通讯事业

2014年全垦区固定电话装机量增加21979部,总数达到252250部,电话装机比率户均43.7%。光缆线路18714皮长公里,电缆线路8820皮长公里,拥有宽带用户185602户。[6]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公路

截至2014年年底,全垦区公路总里程达到25222.15公里。其中按行政等级分:国道55.64公里,省道655.84公里,县道407.24公里,乡道7318.23公里,专用公路9581.85公里,村道7203.35公里。按技术等级分:高速公路204.51公里,一级公路24.25公里,二级公路562.56公里,三级公路9250.49公里,四级公路3230.21公里,等外公路11950.13公里。全垦区113个乡镇全部通公路,其中113个实现通畅,通达率和通畅率达到100%;2313个建制村中有2245个通公路,其中2179个实现通畅,通达率和通畅率分别达到97%和94%。
截至2014年年底,全垦区有等级公路客运站739个,其中一级站5个、二级站5个、三级站55个、四级站0个、五级站19个、简易站及招呼站655个。已开通客运线路519条,年平均日发班次1039次、日旅客发送量29512人。
2014年,全垦区公路运输客运量达到1125万人,同比增长6%;货运量达到1538万吨,同比减少27%。旅客周转量达到62846万人公里,同比减少7%;货运周转量达到19794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45%。[6]

铁路

前进镇站
黑龙江省农垦总局管辖区域内铁路发达,拥有九三站宝泉岭站前进镇站等多座火车站。

航空

建三江湿地机场位于建三江管理局西南部,距建三江城区直线距离14.9公里,为国内支线民用机场,2016年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正式将之命名为“建三江湿地机场”。[7]
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位于黑龙江省三江腹地的佳木斯市,隶属于黑龙江省农垦总局,是通用航空产业发展位居前沿的农林专业航空公司。现有各种型号农用飞机、教练机90架。[8]

旅游

播报
编辑
旅游风貌
截至2015年底,黑龙江农垦总局已建成国家AAAA级景区7个、AAA级景区19个。垦区已打造出“全国最美湿地——千鸟湖”、大美兴凯湖、“一日雁窝岛、千年北大荒”、红兴隆农业公园等旅游品牌。
省农垦总局充分利用节庆、展会等时间节点和平台开展旅游宣传活动,成功举办了北大荒文化旅游节、兴凯湖开湖节、锦河杜鹃节、香坊农业园采摘节和八五二农场全国钓鱼锦标赛(北大荒站)及中国龙舟公开赛(北大荒站)等活动。
宁安北大荒现代农业示范园大胆尝试,将设施农业园改建成室内水上游乐与设施农业一体的旅游景区;红兴隆管理局邀请国内知名旅行社走进红兴隆,踏查旅游线路、包装旅游产品;千鸟湖石景山庄千岛林等景区与自驾游俱乐部签署了旅游促销协议;各管理局针对不同客源群体制定了农业观光游、湿地生态游、界江风光游、北大荒夏令营等特色旅游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