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www.baidu.com提供.

用好“夹漈先生”文化IP赋能乡村振兴

2月28日而今文化IP“夹漈先生”成为新县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当地成立郑樵文化促进会,系统性梳理郑樵在文献学、文字学、音韵学、校雠目录学、金石学、图谱学、天文学、史学、自然科学等方面的成就与影响,为当地发展附加了文化价值,实现了农业、旅游、文化...

党的建设教研部

2023年11月29日代表性著作、论文及课题: 1.《治大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如何解决大党独有难题?》,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3年版。 2.《也论党的领导和公司治理的完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8年第2期...

中共青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青州市监察委员会

2023年11月10日仓夷的幸福观 记者“仓夷”的名字,对有的人来说也许很陌生,但在中国现代新闻史上,他却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人民能按自己的理想来自由生活,那就是‘幸福’”,这是仓夷对幸福的理解。为了实现人民生活幸福的理想,他勇敢投入民族解放的洪流,并为之呐喊、奋斗,直至献...

他凭一己之力,编出五百万字《通志》

2023年11月4日参考文献:1.郑樵:《通志》,中华书局,1987年版;2.郑樵:《通志略》,商务出版社,1941年版;3.郑樵:《夹漈遗稿》,民国抄本;4.周华:《福建兴化县志》(又名《游洋志》),抄本;...

邻坊书债定须还——清人笔下的“赊书”

2023年7月4日中国的出版业从宋代开始兴盛。至迟在南宋时期,读者、书商之间即有赊书行为。南宋黄简《秋怀寄陈宗之》诗中有“独愧陈征士,赊书不问金”之语,即是作者对陈宗之赊书的感慨。陈宗之,原名陈起,是钱塘有名的书商,他赊书给读者的经营模式,尤为当时和后世学者称道。

原创大运河题材黄梅戏《第一山》精彩上演

2023年7月3日原创大运河题材黄梅戏《第一山》在江苏大剧院上演。 泱波 摄 全剧借鉴元杂剧四折一楔子的体例,分为《大宴》《前游》《小宴》《后访》四折加一《余韵》。 泱波 摄 该剧主题既接续了我国...

大型城雕作品郑樵铜像落成 位于玉湖公园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

2022年12月21日莆田网讯 日前,由莆田雕塑世家陈国华及陈春阳、陈春晖父子两代三人共同创作的大型城市雕塑作品郑樵铜像,在玉湖新城莆田市老年文体教育中心门前落成(如图),为莆田城市再添一道人文景观。...

《通志》, 郑樵一生学问的综合

2021年11月15日南宋莆田人郑樵是中国著名的史学大家。主要著作有《通志》200卷,五百多万字,当今称《通志》为纪传体中国综合史料通史,是中国历史上继《史记》之后又一部规模宏伟的纪传体史书。 郑樵自谓“山林三十年,著书千余卷”,郑樵千余卷著作都是为了编写《通志》打下基础,《通志...

白沙镇广山村打造郑樵故里文化教育基地

2020年7月24日该村第一书记林新袍告诉笔者,近年来,广山村找准乡村振兴“坐标”,立足“党建引领+文化产业+农业产业+农户”发展思路,开发和挖掘郑樵文化,将广业书院当作弘扬传统文化、传承文明家风的生动课堂,打造研学教育基地,以文铸魂,引领乡村振兴之路。 据了解,广业书院系清乾隆...

林祖泉:郑樵对文献学的贡献

林祖泉:郑樵对文献学的贡献 郑樵对文献学的贡献 林祖泉 郑樵是南宋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也是我国古代杰出的文献学家。他的《通志》,与唐杜佑的《通典》、元马端临的《通考》,合称为...
上一页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