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级行政区
同义词乡级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级行政区)一般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四级行政区,包括街道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由县级行政区管辖或由地级行政区(仅限于地级市自治州)直接管辖。[1]
中国共计38672个乡级行政区,包括9062个街道、21419个镇、7079个乡、956个民族乡、153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2个县辖区。[2]
中文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
外文名
Township-level administrative reg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类    型
街道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
地    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四级行政区
数    量
38672个(截至2024年2季度)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发展历程

1928年,民国政府开始设立县辖区。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继续设立县辖区,承担县、乡之间许多行政任务。同时设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
1955年,国家颁布关于划分城镇标准的规定,设置镇的主要条件是县及县级以上寒劝政权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居民占50%以上。整断同时全国有15000多个县辖区。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开始撤区并乡。
1道希956年底,县辖区减少到10000多个.
辣劝洒1957年,县兰宙断辖区进一步减少到8000多个。
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乡政权一度由人民公社行使,乡制撤销。下半年,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各省、自治区基本上都撤销了县篮迎柜辖区的建制。
1960年以后,有些省、自治区又恢复了县几恋纹辖区的建制,它管辖几个人民公社和镇,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设立区公所。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
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恢复乡建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乡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1983年,开始建乡。
1984年,制定了新的建镇标准,放宽了条件,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设镇,并实行了镇管村的体制。[1][3]

数量演变

年份
总计
街道
民族乡
苏木
民族苏木
县辖区
2002
44822
5516
20600
17196
1160
282
2
66
2003
44067
5751
20226
16636
1147
279
2
26
2004
43275
5829
19892
16130
1126
277
1
20
2005
41636
6152
19522
14677
1692
181
1
11
2006
41040
6355
19369
14119
1088
98
1
10
2007
40813
6434
19249
13928
1093
98
1
10
2008
40828
6524
19234
13872
1096
98
1
3
2009
40858
6686
19322
13653
1098
96
1
2
2010
40906
6923
19410
13379
1095
96
1
2
2011
40466
7194
19683
12395
1085
106
1
2
2012
40446
7282
19881
12066
1063
151
1
2
2013
40497
7566
20117
11626
1034
151
1
2
2014
40381
7696
20401
11111
1019
151
1
2
2015
39787
7959
20515
10172
990
152
1
2
2016
39862
8105
20883
9731
988
152
1
2
2017
39888
8241
21116
9392
984
152
1
2
2018
39945
8393
21297
9118
981
153
1
2
2019
38755
8519
21013
8101
966
153
1
2
2020
38741
8773
21157
7693
962
153
1
2
2021
38558
8925
21322
7197
958
153
1
2
2022
38602
8984
21389
7116
957
153
1
2
2023
38658
9045
21421
7080
956
153
1
2
2024
38672
9062
21419
7079
956
153
1
2
注:上表中2024年的数据为截至2024年2季度的数据。资料陵腊组朽来源:[2-5]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简表

省级行政区
合计
街道
民族乡
苏木
民族苏木
县辖区
北京市
343
165
143
30
5
天津市
252
124
125
2
1
河北省
2254
310
1325
380
38
1
山西省
1278
217
631
430
内蒙古自治区
1025
246
509
99
17
153
1
辽宁省
1354
513
640
147
54
吉林省
961
354
426
153
28
黑龙江省
1315
407
574
252
52
上海市
215
107
106
2
江苏省
1237
519
701
16
1
浙江省
1364
488
618
244
14
安徽省
1522
287
1011
215
9
福建省
1108
203
653
233
19
江西省
1578
186
832
552
9
山东省
1825
696
1072
57
河南省
2458
692
1180
574
12
湖北省
1257
335
761
151
10
湖南省
1944
422
1134
305
83
广东省
1612
489
1112
4
7
广西壮族自治区
1253
135
806
253
59
海南省
218
22
175
21
重庆市
1031
245
625
147
14
四川省
3101
459
2016
543
83
贵州省
1509
364
831
122
192
云南省
1424
221
666
397
140
西藏自治区
699
23
142
525
9
陕西省
1316
326
973
17
甘肃省
1356
127
892
305
32
青海省
404
42
140
194
28
宁夏回族自治区
243
20
103
90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1146
210
467
426
42
1
香港特别行政区
澳门特别行政区
台湾省
全国合计
38602
8954
21389
7116
957
153
1
2

基本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乡级行政区类型包括街道民族乡苏木民族苏木县辖区。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的乡级行政区属于县级行政区的下级行政区划单位,按三级行政区划制度划分,属于第三级地方行政单位;按省级、地级、县级、乡级四级行政区划制度划分,则属于第四级地方行政单位。乡和镇统称为乡镇,行政机关叫乡政府或镇政府。乡级行政区下辖社区行政村[1]

基本类型

街道
市辖区、不设区的市的人民政府,经上一级人民政府批准,可以设立若干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派出机关。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8984个街道。[1]
镇是县级行政区管辖的基层行政区域。1955年国家颁布关于划分城镇标准的规定,设置镇的主要条件是县及县级以上政权所在地,其常住人口在2000人以上,其中非农业居民占50%以上。1984年制定了新的建镇标准,放宽了条件,工商业比较集中的地区可以设镇,并实行了镇管村的体制。[1]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21389个镇。[2]
乡是中国农村的基层行政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设乡人民政府,受县人民政府领导。1958年农村人民公社化后,乡政权一度由人民公社行使,乡制撤销。1982年12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宪法规定恢复乡建制,设立人民代表大会人民政府。乡按居民居住地区设立村民委员会,作为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1983年开始建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7116个乡。[2]
民族乡
民族乡是少数民族聚居的乡一级行政区域。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957个民族乡。[2]
苏木
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类似于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153个苏木。[2]
民族苏木
民族苏木是内蒙古自治区特有的乡级行政区,类似于民族乡。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1个民族苏木。[2]
县辖区
县辖区管理机构为区公所。中国于1928年开始设区。新中国成立后继续设区,承担县、乡之间许多行政任务。1955年全国有15000多个区。随着农业合作化的发展,开始撤区并乡,1956年底,区减少到10000多个,1957年进一步减少到8000多个。1958年下半年,全国除少数地区外,各省、自治区基本上都撤销了区的建制。60年代以后,有些省、自治区又恢复了区的建制,它管辖几个人民公社和镇,但不设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而设立区公所。它不是一级政权组织,而是县、自治县人民政府的派出机关。[1]
截至2022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共有2个县辖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