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巴基斯坦前领导人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Zulfikar Ali Bhutto,1928年1月5日-1979年4月4日),巴基斯坦人民党创始人。曾先后担任过巴基斯坦总统(1971年12月—1973年8月)、巴基斯坦总理(1973年8月—1977年7月)。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生于殖民时期典型的上层精英家庭,在英国律师资格。1963年任外交部长。1967年创建巴基斯坦人民党,任主席。1969年推翻阿尤布·汗。1971年任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1973年宪法通过后改任总理兼外交部长。推行西方民主和土地改革、经济国有化,1977年在政变中被推翻,并遭监禁。释放后又被捕,处绞刑[1]
中文名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外文名
Zulfikar Ali Bhutto
别    名
布托
性    别
国    籍
巴基斯坦
民    族
信德族
出生日期
1928年1月5日
逝世日期
1979年4月4日
主要成就
在巴基斯坦推行民主政治
信    仰
伊斯兰教

简介

播报
编辑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2-3](1928—1979.4.4),巴基斯坦政治家,总理(1971~1977)。1928年1月5日生于信德人贵族家庭。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学习法律,后在英国做开业律师、执教。1953年归国在卡拉奇任律师。1957年任巴基斯坦驻联合国大使。1958年任商务部长。1962年成为巴基斯坦穆斯林联盟议会领袖。1963~1966年任外交部长,为使巴摆脱对西方强国的依赖和密切同中国的关系作了一定努力。1967年12月创立巴基斯坦人民党。1968年11月被捕,次年初获释。
1969年领导民主运动推翻阿尤布·汗政权。1970年当选为人民党主席。1971年再次出任外交部长并率巴代表团访华。同年12月20日就任总统兼军事管制首席执行官,在广播讲话中宣布将以一个“松散的联邦”的办法解决东巴问题。1972年1月3日无条件释放东巴领导人谢赫·穆吉布·拉赫曼
布托主张实行民主政体和“类似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实行的社会主义”以及英国工党所推行的社会主义。任内颁行《经济改革法令》,两次降低土地最高限额并通过多种办法给资本主义农业经营者提供便利条件。并对关键性工业实施国有化政策,力图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控制,但因此伤害了大工业家、金融家和中、小资本家利益,导致工业资本纷纷转往国外或在国内转向其他行业,从而给巴工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1972年1月13日,他在记者招待会上解释巴外交政策时说,希望同所有邻国保持良好关系,同苏联建立睦邻关系,并将在同美国的关系上打开新的局面。
1973年8月实施新宪法后改任总理,兼任外交、国防和内政部长。1977年3月再次出任总理。同年7月在齐亚·哈克将军发动政变中被捕,不久获释。后又被捕,以1974年杀害政敌的罪名受审。1979年4月4日被处绞刑。著有《第三世界:新的方向》、《巨大的悲剧》和《独立的玄虚》。

生平

播报
编辑

家世

1928年1月5日,布托出生于印巴分治前印度信德省拉卡纳县一个富有的贵族家庭。父亲夏纳瓦兹·汗·布托爵士,英国殖民统治时期曾在孟买政府中担任部长级职务和信德省政府首席顾问,参加过穆斯林联盟,是巴基斯坦独立运动领袖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挚友。母亲是父亲的第二任妻子,曾是一位印度舞蹈演员。家境富裕的布托在孟买接受良好的教育和度过了舒适的青年时代。13岁时,他与一位比他年长的堂姐成婚。父亲去世后,他继承了父亲三分之一的封地。1951年,他娶了努斯拉特·布托为妻,共生育了四个孩子。
在父亲的影响下,布托从青年时代起就加入穆斯林联盟。他参加了穆斯林联盟发起的要求穆斯林聚居地区同印度分离的运动,投入为此目的而举行的游行示威、罢课等“直接行动日”活动。以后,布托专心致志于研究政治。1950年在美国加利福尼亚伯克利大学获政治学学士学位,接着入英国伦敦基督教会大学和牛津大学法学院深造,,攻读法律,于195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1953年在伦敦林肯律师学院获高级律师资格。大学毕业后,由于成绩优异,受聘在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讲授国际法,成为该校第一位亚洲籍讲师。
1953年,布托从英国返回巴基斯坦,在卡拉奇穆斯林法学院任宪法学讲师,兼任信德首高等法院律师。其时,巴基斯坦虽已成为独立国家,仍十分贫穷落后,布托有志改革,积极从事政治活动,从1954年起任信德省青年阵线主席。他重视联络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深得资产阶级和知识界的支持和爱戴,被视为“新生力量的代表”。布托在政治活动方面的才能很受当时的巴基斯坦总统伊斯坎德尔·米尔扎所赏识。1957年,米尔扎总统派他作为巴基斯坦代表团的成员出席第十二届联合国大会。翌年,他又被任命为巴基斯坦代表团团长,出席联合国海洋法会议。布托的名字开始为巴基斯坦国内外所熟悉。

入阁

1958年10月,巴基斯坦陆军司令阿尤布·汗将军发动军事政变,宣布实行“军法统治”,组织新内阁,自任总统。布托被吸收入阁,其时年仅30岁,是内阁中最年青的部长。布托在阿尤布政府中先后担任商业部长、新闻、广播、国家建设、农村援助、基层民主、旅游和少数民族事务部长,燃料、动力、自然资源和克什米尔事务部长等职;1963年2月出任外交部长兼工业和燃料、动力、自然资源部长。
布托加入阿尤布政府初期,曾积极支持过阿尤布·汗总统提出的施政纲领和政策措施。在内政方面,他支持土地改革、实现基层民主、制定宪法和实行总统制政体等一系列主张。布托十分赞成阿尤布·汗制定的对美政策,认为阿尤布·汗政府1959年同美国签订的《巴美双边防御合作协定》和《巴美友好通商条约》,使巴“得到保护”,有利于争取美援和美在巴投资,增加巴美贸易和资本流通。布托也主张接受苏联援助,开展同苏联的经济贸易关系;他还支持阿尤布·汗总统提出的关于印巴“共同防御”的建议,赞成印巴合作,尽速解决克什米尔问题;同时坚持克什米尔人民自决权的立场。布托积极执行阿尤布·汗总统制定的同中国发展友好关系的政策,通过友好谈判,于1963年同我国解决了中巴边界问题,签订了“中国新疆和由巴基斯坦实际控制其防务的各个地区相接壤的边界协定”。

建党

1964年,巴基斯坦和印度为卡奇沼泽地区的归属发生冲突,这片沼泽地位于信德省古吉拉特邦之间,占地9000平方公里,雨季时会被淹没,它的北部本属于巴基斯坦领土之内,由于边界问题产生的纠纷导致了持续几周的坦克战,巴基斯坦明显占上风。布托坚持认为印度无权占有克什米尔地区,他要求举行在联合国监督下的公民投票,为了让印度不安慰,他还向克什米尔派遣了圣战者。鉴于中国在1962年的中印战争中表现的实力,他在和中国签订边境条约时,承认不属于巴控克什米尔的阿克赛钦地区属于中国。从而找到一个对付印度的盟友。这极大了提高了他的声望。
1965年9月,第二次印巴战争爆发。这次战争是印度利用克什米尔地区紧张局势向巴基斯坦发动的一次侵略战争。印度军队向巴基斯坦发动大规模进攻,轰炸了巴基斯坦的拉合尔卡拉奇等大城市。巴基斯坦军民奋起自卫还击。1966年1月上旬,在中国外交部宣布要求印度三天内拆除边境防御工事的情况下,印度停止进军,而巴基斯坦也无力再战,阿尤布·汗总统接受苏联总理柯西金的“调停”,在塔什干印度总理拉尔·巴哈杜尔·夏斯特里达成停火协议,签署了“塔什干宣言”。由于宣言只字不提印度的侵略和克什米尔人民的自决,不分是非地笼统宣布“通过和平手段来解决他们的争端”,布托认为协议内容对巴基斯坦不利,遂同阿尤布·汗总统发生分歧。1966年初,布托借口出国治病,辞去外交部长职务,脱离了阿尤布·汗政府,重操律师业。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一年以后,布托返回政界。当时,巴基斯坦人民对阿尤布·汗军人政府的长期统治感到厌倦。阿尤布·汗政府在执政期间,没有实行有力的措施来解决国内经济问题,封建关系束缚着广大农民,农业十分落后,致使巴基斯坦每年要从国外进口约150万吨粮食。受阿尤布·汗政府支持的全国22个大家族;控制着80%或65%的银行业和工业资本,激起社会各阶层的不满。在这种人心思变的形势下,布托于1967年11月宣布组织“人民党”,自任该党主席。人民党以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平等主义为思想武器。布托表示,他主张的“社会主义”不是“共产主义”,而是“类似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所实行的社会主义”,是英国工党那样的“社会主义”。布托激烈反对阿尤布·汗总统及其政策,提出要求大选和改革社会经济制度的口号,很快赢得中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的广泛支持。
人民党的活动使阿尤布政府受到严重威胁。1968年11月,阿尤布·汗下令逮捕布托,将他监禁在拉合尔集中营。但是,阿尤布此举非但没有控制住反政府运动,反而使人们认为布托是他们的代言人,使布托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广大青年学生、自由职业者和知识分子纷纷举行示威游行和集会,要求释放布托,形成声势浩大的反政府浪潮。阿尤布·汗不得不于1969年2月释放布托,并于同年3月将政权移交给当时巴基斯坦陆军司令叶海亚·汗

当政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在民主运动高涨和阿尤布·汗政府难以继续维持的局面下执政,地位较虚弱,不得不同意举行大选。1970年12月,全巴国民议会选举结果,布托人民党共获82个席位,仅次于穆吉布·拉赫曼的人民同盟(其势力主要在东巴基斯坦),成为巴基斯坦第二大党。按照选举的结果,应该是拉赫曼出任巴基斯坦总理的,但这是在西巴基斯坦人士掌握国家政权的时代是不能容忍的。拉赫曼的人民同盟也知道这不现实,遂要求在东巴实现全面自治,同西巴的人民党等政治力量产生对立,这个要求也不能为巴基斯坦政府接受,布托同拉赫曼就这个问题进行多次谈判,没有取得结果。叶海亚·汗遂和布托联合对人民同盟进行镇压,把他们全关进监狱。然而,他却没料到,这样反而为印度出兵提供了接口,1971年12月,印度打着支持孟加拉人民自决的口号出兵干涉,爆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布托叶海亚·汗政府副总理兼外交部长身份率领巴基斯坦代表团前往纽约,出席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讨论印巴战争问题的会议,然而在联合国,只有中国明确支持巴基斯坦,苏联站在印度一边,英国和法国态度左右摇摆,美国也不想得罪苏联和印度。尽管布托在联合国反复奔走,四处游说,但却无功而返。12月20日,印度军队占领东巴首府达卡,宣布成立孟加拉国。叶海亚·汗政府因战败而垮台。布托旋即从联合国赶回巴基斯坦接管政府,就任总统兼军法管制首席执行官。
布托就任于巴基斯坦危难之际。对外,印度占领着西巴5,000平方英里土地,9万多巴基斯坦将士被俘,关押在印度,印巴之间的战争状态尚未结束;对内,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工农业生产陷于停顿,一片混乱。为了稳定政局,布托采取了一系列果断的措施。1972年1月3日,布托宣布无条件释放叶海亚·汗政府扣留的东巴领导人。同年6月,布托到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市,同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举行会谈,由于此前他接受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莉娅娜·法拉奇采访时,不小心说了一句真心话:“英迪拉·甘地才智平庸,远远赶不上她父亲贾瓦哈拉尔·尼赫鲁”,遭到英迪拉·甘地的恶意报复,面对布托这个败军之将,英迪拉·甘地提出了一揽子解决方案,要求把领土、战俘以及克什米尔问题一举解决。对于这个屈辱性的方案,布托坚决反对,“夫人,我宁可回国下台,也不会签订这个条约!”在谈判中,布托的律师特长显现出来,在最后的一次会谈中,他饱含感情地对英迪拉·甘地说,“夫人,印巴是南亚的两个大国,为什么我们要让彼此的伤口更加加深呢?不错,军事征服固然是一项光荣,但那毕竟是非正义的。一个睿智的政治领导人,为什么不做适当的让步以换得永久的和平呢?”经过他的说服,加上艰苦的谈判,英迪拉·甘地做出让步,同意退出占领的大部分巴领土、归还巴战俘,双方恢复正常经贸关系,至于克什米尔争端则维持现状。巴基斯坦在战败的局面下保住了最大国家利益,布托功不可没。回国后,面对欢迎的人群,布托若有所思地说,“这不是我的胜利,也不是英迪拉·甘地的胜利,而是巴基斯坦印度的胜利。”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改革

由于在西方国家学习和生活过多年,阿里·布托上台之后,决意要在巴基斯坦实行类似西方的民主改革。在他的推动下,1973年巴基斯坦颁布了新的宪法,规定了公民的基本人权,禁止种族和教派歧视等。改总统制为议会制政体,并通过国会选举,就任内阁总理,组成人民党政府,掌握实权。布托提出在巴基斯坦实行“伊斯兰社会主义”的目标,主张“给人民面包、衣服和住房”,决心在平等的口号下在全国实行激进的社会经济改革。他认为巴基斯坦当时的主要经济命脉控制在22个大家族手里,由于他们的垄断和剥削,阻碍了工商业经济的发展,造成人们的贫困。因此,他便从1972年开始推行“国有化”政策,把银行、保险、交通运输、矿业、电力、化工、机械等10个部门的工厂企业通过赎买收为国有,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资产阶级的发展。
布托在执政的五年内,两次实行土地改革,限制大地主占有大量土地,使无地少地农民有地耕种,以促进农业生产。布托政府1972年颁布的土改法规定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灌溉地不得超过150英亩,旱地不得超过300英亩。1975年土改时又进一步将限额降低,规定灌溉地不得超过100英亩,旱地不得超过200英亩。超过限额的土地由政府付给补偿费后分给无地少地农民耕种。为推行土地改革,布托不惜拿自己开刀,他在议会的一次讲话深深地感动了议员们,“最近三个月来,我推行的土地改革,使我的家庭失去了4.5万英亩土地。但这样的改革还将继续下去,我的家庭还将继续失去土地,直到农户都有自己的土地为止。”
布托政府的社会经济政策,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小资产阶级和农民的要求,获得他们的拥护和支持,但遭到大资产阶级和大地主的反对。地主都采用将土地划小然后分别列入家族其他成员名下的办法,逃避国家对其超额土地的征收,因而土改很不彻底,只有极小部分农民分到了土地。在国有化过程中,资本家纷纷把资金转移到国外,加之政府官员对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生产反受影响。加之,巴基斯坦是一个教权渗入很深的伊斯兰国家,布托的世俗化乃至西方化的改革,显得有些不合国情。
佐勒菲卡尔·阿里·布托

外交

布托是个民族主义者。他在外交政策方面基本上坚持了独立自主的立场,为维护巴基斯坦的民族独立、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进行了持续不懈的斗争。他坚决顶住外来压力,坚持克什米尔人民自决的立场。他毅然宣布退出英联邦,对它在关键时刻未支持巴基斯坦的态度表示不满,1972年11月,他决定退出中央条约组织,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特别是伊斯兰国家的关系。他于1974年2月下旬作为东道国的政府首脑,积极筹备并主持了第二届伊斯兰国家首脑会议,发表了“拉合尔宣言”,强调伊斯兰国家的团结合作和保证支持阿拉伯人民的正义事业。布托开展了大量国际活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巴基斯坦的民族尊严,增强了它的国际地位。1975年他热情接待了来访的罗马尼亚总统齐奥塞斯库,争取第三世界的支持。但他要求伊朗国王巴列维提供三亿美元的贷款以稳定巴基斯坦银行,限制通货膨胀的要求则遭到拒绝。
布托坚决奉行同中国友好的方针,为发展中巴友好合作关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布托一生曾九次访问中国,是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外国领导人。1963年3月,布托第一次访华时,即代表巴基斯坦同我国陈毅外长一起签订了中巴边界条约,友好地解决了边界问题。1972年,布托政府同我国政府共同商定,两国继续合作修筑并延长连接两国的中巴友谊之路——喀喇昆仑公路,进一步增强两国的联系。布托曾多次会见我国领导人。1976年5月,布托再次访华,成为毛泽东主席生前会见的最后一位外国政治家[4]

绞刑

经济的停滞,使得反对派趁机崛起,布托的政权开始不稳。1977年1月7日,布托自认政绩卓著,局势稳定,形势对人民党继续执政十分有利,决定提前在3月举行全国大选。9个反对党联合组成巴基斯坦联盟阵线,由前空军司令阿斯卡尔·汗领导。他们指出国内的许多问题,如收归国有的大多数企业没有利润,政府的挥霍浪费等等。但选举结果是人民党再次获胜,在国民议会中获得绝对多数席位。这时,由9个政党组成的巴基斯坦全国联盟指责人民党利用执政党的便利条件在选举中舞弊,宣布不承认大选结果。全国各大城市和一些地方发生大规模的对抗和骚乱,使经济和社会生活陷于瘫痪,局势失去控制。面对乱局,布托并不害怕,他真正担心的是军方政变。为控制军方,布托越级提拔了他眼中的“自己人”——当时的第三军军长齐亚·哈克担任陆军总参谋长。他理所当然的认为这个人他可以在公众面谩骂而不担心他的反抗,这是他犯下的又一个致命的错误[5]
1977年7月5日凌晨,巴各主要城市的大街上军车飞驶,全副武装的士兵扑向电台、机场等重要目标。同时,大量精锐部队则正在对布托的总理官邸实施包围。巴基斯坦军方在齐亚·哈克的带领下发动政变了。就在军方向总理官邸实行包围的同时,一个警察冒着生命危险将消息告知了布托的警卫乌尔斯。乌尔斯急忙叫醒熟睡中的布托,“布托先生,军队发动政变了。快想想办法躲起来再说,或者跑掉!”布托却显得十分镇定,他平静地说:“我的生命属于真主。他们既然叛变了我,想要杀我,那就让他们来吧!”
凌晨2时,阿里·布托被捕,巴基斯坦进入齐亚·哈克的军事统治时期。对于布托,政变者借口布托曾经暗杀政敌艾哈迈德·汗,对他提起了诉讼。面对指控,布托凭借律师的口才逐条批驳,结果法院顶住压力宣布布托无罪。听到布托无罪的消息,巴基斯坦立刻沸腾了。这时候齐亚·哈克坐不住了,干脆以危害军管政权的罪名再次将布托逮捕。
阿里·布托陵园
对于巴基斯坦的政变,国际社会密切关注,看到布托被捕,一些国家通过各种渠道展开营救。历来与巴基斯坦有良好关系的中国,通过联合国和驻巴大使等外交渠道向巴军方传话,希望能够释放布托,对于中方的努力,齐亚·哈克只是哼哼哈哈,打着马虎眼,或对中方大使避而不见。美、英也要求巴军方能够公正对待布托,法国总统也直接给齐亚·哈克写信,要求让布托流亡国外。甚至连布托昔日的对手、印度总理英迪拉·甘地也发表声明支持布托。然而在强大的国际压力下,齐亚·哈克反而认为,释放布托可能对自己的统治产生不利影响,于是他下定决心消除后患。1979年2月6日,巴基斯坦最高法院以4票赞同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判决对布托实行绞刑。
1979年4月4日清晨,天空刚刚出现鱼肚白,布托昂头走出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监狱,向着不远处耸立的高大绞刑架走去,旁边的狱友念起了《古兰经》。布托望着遥远的天际,喃喃低语:“真主!救救我吧,我是个无罪的人!”很快,绞索套在了他的脖子上,他的身体离开了地面,身体扭动着、抽搐着直到僵硬,就这样告别了他的国家和人民。对于他的遭遇,支持者悲恸万分,反对者长吁一口气,中立者则唏嘘不已。

女儿

播报
编辑

人物简介

贝娜齐尔·布托(简译为贝·布托,1953.6.21—2007.12.27),1953年生于巴基斯坦南部港口城市卡拉奇,是巴基斯坦已故前总理阿里·布托的长女。她本人曾于1988-1990年/1993-1997年两度出任巴基斯坦总理,是伊斯兰世界的第一位女总理,被称为“铁蝴蝶”(意为外表如蝴蝶般美丽,内心却比钢铁还坚强)。

生平介绍

贝·布托作为反对党的领导人在其艰难的政治生涯中曾9次被软禁和入狱,并被迫流亡国外。她在狱中的时间加起来已近六年。贝·布托在政治上深受其父亲的影响,她一直致力于从教育、卫生、社会福利等方面改变巴基斯坦的社会面貌。作为一名女性,她在政治斗争中所表现出的勇气和信心是令人称道的。
贝·布托1953年生于卡拉奇,在巴基斯坦完成早年教育后前往美国牛津、英国剑桥深造,并获得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学位,英语达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她的著作包括《外交政策透视》和自传《东方的女儿》。
1988年,35岁的贝娜齐尔·布托成为巴基斯坦最年轻的政府首脑,也成为穆斯林国度里的第一位女总理。作为政治世家里的长女,贝娜齐尔·布托受到了良好的政治培养。然而,在父亲被残杀、家庭被迫害时,她没有丝毫退缩的怯懦。站出来投入政治斗争,凭的是与生俱来的政治天赋和勇气。
贝娜齐尔·布托是美貌的。不过,在她那一串闪光的道路:名门之后——牛津高材生——拥有十万人的部落首领的妻子——母亲——多次当选的政府首脑背后,她再也不可能仅仅是一个美貌的女人,她永远身披面纱、粉面含威的形象是现代版的蒙娜丽莎
布托家族,这个巴基斯坦政治舞台上最显赫的家族,一直处在风雨飘摇之中。27年前,为国家呕心沥血20年的前总理阿里·布托被军人政府送上绞刑架的那天,无数巴基斯坦人为之痛哭;多年以后,当勇敢的女儿贝娜齐尔·布托再次走上险恶政途并两任总理之时,全世界都为这只“铁蝴蝶”动容。

大事记录

1976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继承父志,进入政界。
1979-1984年,被软禁。
1988年12月1日,贝·布托时年35岁就任总理,成为巴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她领导的人民党在同年11月选举中获胜。
1990年8月6日,时任总统吴拉姆·伊沙克汗以腐败和解决民族冲突不力为由宣布解散贝·布托政府。
1993年10月19日,贝·布托再次宣誓就任巴总理。
1996年11月5日,时任总统法鲁克·艾哈迈德·汗·莱加里宣布解散贝·布托政府。
1999年4月14日,巴一家法院认定贝·布托腐败指控成立,与丈夫一起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但后来撤消了这一裁定。从此贝·布托开始与家人一起流亡国外。在国外期间一直领导巴基斯坦人民党流亡总部。先后流亡至英国、阿联酋、瑞士等国家。
2007年10月19日,贝·布托结束流亡,返回巴基斯坦。当晚发生两起针对她的自杀袭击,致使100多人死亡、近400人受伤。她本人安然无恙。
10月19日,贝·布托召开新闻发布会说,自己绝不会因生命受到威胁而向极端主义低头。
10月21日,贝·布托呼吁美英等国介入炸弹袭击案调查。
10月27日,贝·布托回国后首次离开卡拉奇,回到南部信德省的故乡拉尔卡纳市,拜谒先父陵墓。
11月1日,贝·布托飞赴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城市迪拜探亲。
11月3日,贝·布托再次返回巴基斯坦。她在当晚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呼吁当局取消当天开始实施的紧急状态。
11月8日,贝·布托说,她打算带领人民党支持者次日在伊斯兰堡附近城市拉瓦尔品第举行示威。
11月9日,警方包围贝·布托在首都伊斯兰堡的住所,不准她参加在拉瓦尔品第举行的人民党集会。
11月16日,巴警方解除对贝·布托软禁。
11月25日,贝·布托提交参加议会选举的文件。
12月3日,贝·布托与穆斯林联盟(谢里夫派)领导人、前总理纳瓦兹·谢里夫举行会晤,并宣布将开列参加议会选举的条件。此后,双方有关议会选举条件的谈判陷入僵局。
12月5日,穆沙拉夫总统签署一份和解协议,赦免了对贝·布托的指控。这意味着她可以回到巴基斯坦参加议会选举,若在选举中胜出可以第3次出任总理。
12月27日,在巴基斯坦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

家庭情况

布托家族是巴基斯坦政坛的名门望族。贝·布托的父亲阿里·布托巴基斯坦人民党的创始人,曾担任过巴总统、总理。今年54岁的贝·布托曾两度出任总理,并且是第一位穆斯林国家的女总理。但布托家族的前行路上,总是伴随着血雨腥风。
1977年,从英国牛津大学毕业回国不久的贝·布托,经历了家族的厄运。父亲阿里·布托在军事政变中被免去总理职务,并于1979年被处以绞刑。也是从这一年起,贝·布托开始了长达5年的软禁生活,其中有34个月是在肮脏、黑暗的牢房中度过的,她还险些在手术台上遭到暗杀。痛苦的软禁生涯将她锤炼成了一个只为政治而生存的斗士。但这只“铁蝴蝶”的从政之路并不顺利。1988年、1993年,她两次出任政府总理,却两次因同样的原因——腐败,遭到总统的解职。而这都与贝·布托那场草率的婚姻有关。
按照巴基斯坦风俗,贝·布托的婚姻全部由她的家庭和男方家庭包办。1988年,在双方进行了近一年的“谈判”后,35岁的贝·布托才亲眼见到了未来的夫君、建筑业巨头扎尔达里。扎尔达里与布托同岁,出身于巴基斯坦南部一个阔绰的地主家庭。两人在见面后的第五天便闪电般订婚了。在举行婚礼前,布托从未和丈夫单独相处过,就算有家人在场也不相互握手。为了振奋人民党阿里·布托身受绞刑后的低迷士气,他们有意将婚礼办成了一场热闹、隆重的“嘉年华”。当时,婚礼请柬在黑市上曾卖到上千卢比,甚至还出现了伪造的请柬。
然而,人民党内从一开始就反对这桩婚姻,他们对扎尔达里的人品表示怀疑。果不其然,在贝·布托任总理期间,“妻贵夫荣”的扎尔达里“贪名”远扬。在巴基斯坦,扎尔达里有个人尽皆知的绰号——“10%先生”。这是说他担任政府投资部部长期间,只要有公司想通过他拿到项目,就必须给他10%的回扣。后来,他甚至升格成了“30%先生”。还有消息说,想跟他见面的商人必须要出近1万美元的见面费。贪婪的丈夫最终断送了“铁蝴蝶”的政治生命。1996年,贝·布托被再次解职,扎尔达里随即被逮捕。1999年4月,贝·布托夫妇因腐败和滥用职权被判处5年监禁,并被处以860万美元罚款。贝·布托带着3个孩子开始了流亡生涯。

遇难身亡

2007年12月27日,巴基斯坦反对党人民党主席贝娜齐尔·布托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邻近的拉瓦尔品第市举行的竞选集会上遭遇自杀式袭击受伤,在送往医院后,于当地时间18时16分不治身亡,另有二十余人遇难。
贝·布托将被安葬在自己的出生地——拉卡纳(Larkana)地区的家族墓地里,陪伴在她的父亲阿里·布托的身边。贝·布托的丈夫和三个孩子以及数以十万计的支持者哭送贝·布托.她将与他的父亲,巴前总理阿里·布托葬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