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俱文珍

唐朝宦官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俱文珍(?—813年),后改名刘贞亮,[1]汝州汝阳(今河南汝阳县)人。唐朝宦官。
忠直坚强,颇识义理,曾任宣武军监军。贞元末期,成为宦官首领,笼络握有兵权的宦官。唐顺宗即位后,翰林学士王叔文领导永贞革新,触及宦官势力。俱文珍联合守旧大臣和宦官,胁迫唐顺宗内禅于太子,放逐革新派集团,史称“二王八司马事件”。唐顺宗忧虑而死,革新失败。唐宪宗即位,拜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擅杀东川节度使李康,同神策军护军中尉不合,激发宦官众怒,渐失皇帝恩宠。元和八年,自愿离宫,因病而死,赠开府仪同三司[2]
俱文珍破坏“永贞革新”的成果,破灭了唐王朝的复兴希望,继安史之乱以后再一次坠入深渊。
中文名
俱文珍
别    名
刘贞亮
国    籍
中国唐朝
民    族
汉族
逝世日期
813年
职    业
宦官
主要成就
破坏永贞革新
官    职
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

人物事迹

播报
编辑

监军宣武

俱(jū)文珍,因冒认了养他的宦官为父,所以后来改名刘贞亮。《新唐书》称其性情忠直坚强,也颇识义理。
安史之乱后,随之而来的是藩镇割据局而的形成。宣武军统治的汴州(今河南开封),位于汴河之上,控制着南北漕运。唐朝的财政来源主要依靠江南,因此汴河成了唐王朝财政一条重要生命线。由于汴州的特殊地理关系,唐王朝在汴州先后设置有河南节度使、汴州防御使宣武军节度使,并驻有重兵。这样,既可以保护汴河漕运、又可以监视东方其他藩镇的动静。
唐德宗建中三年(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反叛,攻陷汴州。刘玄佐率军收复汴州,并委任为汴宋节度使。宣武军不断发生兵变,弄得人心惶惶,使朝廷的财政来源也无法保障。唐德宗考虑到宣武军的重要性,便委派俱文珍出任宣武军监军。为应付经常发生的兵变,就自置亲兵千余人。
贞元十二年六月,当宣武军节度使刘元佐病重,以其子刘士宁为宣武军兵马使,刘士宁趁机召集诸将作乱,将不信任的大将李湛、伊娄说、张伾等,以不忧军事的罪名,逐出汴州,贬至外县,不久全部杀死。
监军俱文珍见此情形,与官武军都虞候邓惟恭共同策划,将刘士宁缚住,押送京师长安。不久,刘士宁贬为虔州司马。众推李万荣为节度使。李万荣死,嘱邓惟恭执兵事,以子李乃代为节度使。俱文珍与邓惟恭逐之。七月,唐德宗任命东都留守董晋兼宣武军节度使,局势方定。
贞元十五年二月,董晋病卒。宣武军知留后陆长源想整顿将士散漫之风,因方法不当,轻慢军人,又激起兵变,兵士将陆长源等人杀死。监军俱文珍以宋州(治今河南商丘)刺史刘逸准久为宣武大将,甚得众心,就秘密给他写了封书信,派亲信送到宋州,召他率军进入汴州平叛。刘逸准进入汴州后,很快将叛乱平定,刘逸准因平叛有功,德宗下诏任命他为宣武军节度使,并赐名全谅。刘逸准上任数日而亡,九月,朝廷应俱文珍和宣武军将士的请求,又任命智勇兼备的将领韩弘为宣武军节度使,他上任不久,对宣武军进行一次大的整顿,杀掉一批乱军的凶卒,宣武军内部才没有发生大的乱子。

反对革新

贞元末年,俱文珍的势力迅速膨胀起来,凡是握有兵权的宦官,大多依附于他,使他成为当时宦官的重要头目。
唐德宗的长子李诵,在做太子时,就对唐德宗许多措施不满。讨厌宦官,憎恨宫市(宦官外出采购宫中用品),还劝唐德宗不要贬逐贤臣。唐德宗不听儿子的劝告,李诵只能在东宫物色人物,淮备登基后再进行改革。
当时庶族地主出身的知识分子王叔文为东宫侍读,经常和李诵一起批评时政,做改革的准备,王伾当时也为东宫侍书,他们接纳了许多有政见的知识分子,其中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淮、程升、韦执谊等人。贞元二十一年(805年)元月,德宗逝世,太子李诵即位,是为顺宗,改元永贞。这位新君从上年秋天就得了中风病,半身不遂,走路很不方便,说话连言语也讲不清楚,只能靠牛昭容和宦官李忠言传达他的旨意。顺宗即位后,就任命王叔文翰林学士王伾翰林待诏
改革派采取了许多于社会有利的措施,其中包括免除了部分民间欠税,禁止官吏在正税之外的额外进献,以减轻人民负担;宣布停止宫市,杜绝宦官借此掠夺人民财物,罢免五坊小儿,禁止宦官向人民敲榨勒索等等。
当改革派委任范希朝左右神策军京西诸城行营兵马节度使,韩泰为副使,俱文珍才认清改革的目的,于是密令担任神策军将领的宦官,拒绝接受这一命令,以免宦官手中军权被剥夺。当王叔文被任命为户部侍即时,俱文珍又背着顺宗在“制书”上削去原来王叔文翰林学士的头衔,剥夺了他参决政事的职务。王伾经过多方争取,才准许王叔文三五天到翰林学士院一次,但翰林学士的官衔却没有恢复,给改革造成了很大困难。
永贞元年八月,俱文珍召集士族官僚卫次公、郑絪、李程王涯等人至金銮殿,革定调书,让顺宗禅位于太子李纯。顺宗只好让位于李纯,李纯即位为皇帝,是为宪宗,称顺宗为太上皇
接着,在俱文珍和士族官僚包办下,将改革派的王叔文贬为渝州(治今重庆市)司户,第二年又将他杀死于任所;将王伾贬为开州(治今四川开县司马,不久王伾也死于贬所;韩泰、韩晔、柳宗元、刘禹锡、陈谏、凌准、程升、韦执谊等人,也被逐出京城,贬为边远偏僻地方的司马。

结局

元和元年(806年)正月,高祟文讨伐刘辟,俱文珍再次担任监军。当初,东川节度使李康刘辟打败,刘辟把他囚禁起来。高祟文来到,刘辟把李康放回去,李康提出要雪耻,俱文珍却指责他不能抗击敌人,把他杀了,因此被议为专制蛮横。讨伐凯旋后,俱文珍因功累迁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总管宫廷内部事务。后与众宦官不和,离开宫廷。
元和八年(813年),俱文珍因病死去,宪宗感念他的拥立之功,赠开府仪同三司

相关

播报
编辑
人物关系
唐代文学家韩愈与俱文珍颇有交往,曾作诗歌颂俱文珍。后来韩愈作《顺宗实录》,对俱文珍亦多加褒辞。永贞革新时期,韩愈仅官江陵府掾曹,而刘禹锡、柳宗元却为政坛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在这种情况下,韩愈自然对刘禹锡、柳宗元等新进怀有妒忌心理。如韩愈《永贞行》称革新党派为“小人乘时偷国柄”;又直云:“夜作诏书朝拜官,超资越序曾无难。”对革新党派升官过速表示强烈不满。由此导致借撰史之机,对永贞革新进行中伤和诋毁,对俱文珍等却多加赞扬,未免失实。
奉使羌池静,临戎汴水安。
冲天鹏翅阔,报国剑铓寒。
晓日驱征骑,春风咏采兰。
谁言臣子道,忠孝两全难。

史书记载

播报
编辑
《旧唐书 宦官列传》
俱文珍,贞元末宦官,后从义父姓,曰刘贞亮。性忠正,刚而蹈义。顺宗即位,风疾不能视朝政,而宦官李忠言与牛美人侍病。美人受旨于帝,复宣之于忠言;忠言授之王叔文。叔文与朝士柳宗元刘禹锡、韩日华图议,然后下中书,俾韦执谊施行,故王之权振天下。叔文欲夺宦者兵权,每忠言宣命,内臣无敢言者,唯贞亮建议与之争。知其朋徒炽,虑隳朝政,乃与中官刘光琦、薛文珍、尚衍、解玉等谋,奏请立广陵王皇太子,勾当军国大事。顺宗可之。贞亮遂召学士卫次公、郑絪、李程王涯金銮殿,草立储君诏。及太子受内禅,尽逐叔文之党,政事悉委旧臣,时议嘉贞亮之忠荩。累迁至右卫大将军知内侍省事。元和八年卒,宪宗思其翊戴之功,赠开府仪同三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