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fēn]
汉语文字
展开6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分(拼音:fēn,fèn),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2]。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用刀把某物一分为二,本义即分开的意思。“分”是分别、分开的意思,引申为分派、分出。“分”由本义又引申为分解、分辨、区别的意思。以上义读fēn。“分”由分开又引申为组成整体的必要元素,即分出的结果,这一意义读作fèn。[3]
中文名
拼    音
fēn,fèn
部    首
八、刀[5]
五    笔
WVB(86);WVR(98)[1]
仓    颉
CSH[1]
郑    码
OYD[1]
笔    顺
撇、捺、横折钩、撇
字    级
一级(编号:0146)[2]
平水韵
上平十二文(fēn);去声十三问(fèn)[4]
总笔画
2+2(部首+部首外)
笔顺编号
3453
注音字母
ㄈㄣ,ㄈㄣˋ
四角码
8022₇[1]
统一码
基本区 U+5206[1]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字形结构
上下结构

文字源流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分”字的甲骨文写作图整乘元炼1,甲骨文字形,中间是一把“”;两边的两竖组成“八”字,表示一个物体被刀分成两半。金文字形与甲骨文一府祖击样。秦篆字形与甲骨文、金文相同,只是符号化了。汉隶字形进戏虹一步演化成楷书的“分”字。从甲骨文字形来看,“分”最初之义就是用刀把物体分开成几个部分。从甲骨文到金文,乃至小篆,“分”淋旋辣字的形体几乎无变化,只是对其构形分析有会意乐几、形声之分歧,马叙伦先生就认为“分”字应该是从刀、八声。马先生的说法是有一定道理的。“”字古音为帮母质部,“分”字古音为帮母文部,二字双声,韵为阳入对转,古音相同或相近,“分”应当是会意兼形声字。林义光《文源》说:“八、分双声对转,实本同字热骗。”高鸿缙《中国字例》进一步申述其意:“林说是也。八之意本为分,取假象分背之形,指事字,动词,后世(殷代已然)借用为数目八九之八。久而不返,乃加刀为意符(言刀所以分也)作分,以还其原。殷以来两字分行,鲜知其本为一字矣。”诸位古文字学家的意思,就是“八”与“分”是一组古今字,“八”是古字,而“分”是后起的今字,是在古字“八”的基础上增加形符“刀”而构成的形声字。[11]
“分”承担了“八”字“分开”“分割”的本义,又衍生发展出许多引申义。“分开”的结果会形成新的部分、支系,这些部分被叫做“分”(读音为fèn),又写作“份”。如:“股分”(今写作“股份”)“部分”(或写作“部份”)。这些分出的部分又可以给不同的人拥有,因此在这个意义上又引申出“分配、给予”的意思。例如“分红”的“分”以及“这是分下来的任务”中的“分”。东西合在一起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混淆,如果分开了会更加清楚,因此“分”的本义又可以引申出分解、分辨、区别的意思,例如“分析”的“分”就是分别、区别的意思。
“分”在现代汉语中比较常懂尝罪见的还有节气词“春分、秋分”。春天、秋天的一半叫“春分、秋分”,这个“分”也是“分割”的意思,是将春秋季节分割为两段。此外还有人民币的单位“分”,以及数学运算单位“分母、分子”、“百分之”兆微设等,是来自“部分”的引申。[10]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分”的详细释义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fēn
动词
使整体事物变成几部分或使连在一起的事物离开(跟“合”相对)。
divide;
separate;
part;leave
《易‧系辞上》:“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孙子‧谋攻》:“故用兵之法,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
《汉书‧地理志上》:“陵夷至于战国,天下分而为七。”
分裂;分散;分离;难舍难分;一分为二
指破裂。
素问‧五常政大论》:“其动疡涌,分溃痈肿。”王冰注:“分,裂也。”
辨别;区别。
distinguish
《论语‧微子》:“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
峻青《沧海日出》:“这广阔无垠的天空和这广阔无垠的大海,完全被粉红色的霞光溶合在一起了,分不清它们的界限。”
发给;散发。
distribute;
assign;
allot;
assign
《左传‧昭公十四年》:“分贫振穷,长孤幼,养老疾,收介特,救灾患,宥孤寡。”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论讽刺》:“人大抵愿意有名,活的时候做自传,死了想有人分讣文,做行实,甚而至于还‘宣付国史馆立传。’”
李龙云《有这样一个小院》:“其实,像小海他们那样分到‘五建’当个建筑工人也不错。”
分配;分发
翻。
钱霖《哨遍》套曲:“一斗粟与亲眷分了颜面,二斤麻把相知结下寇雠。”
形容词
分明;清楚。
汉·刘向《列女传‧齐女徐吾》:“徐吾自列,辞语甚分,卒得容入,终无后言。”
《隋书‧经籍志二》:“唯《周易》、《纪年》最为分了。”
分设的;部分的。
branch
分会;分局;分公司
一半。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三峡)》:“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梁启超《澳亚归舟杂兴》:“日出见鸥知岛近,宵分闻雨感秋深。”
遍。
《左传‧哀公元年》:“亲巡孤寡,而共其乏困。在军,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同“纷”。纷乱的样子。
disorderly
名词
分数;评定成绩或胜负时所记的数字。
score
得分;扣分;总分
指数学中的分数。
fraction
约分;通分
即“八分”。书法字体的一种。
元·偈傒斯《赠吴主一》诗:“二碑分法古所藏,隶多分少须精详。”
古代指春分、秋分。
Equinox
《左传‧昭公十七年》:“日过分而未至。”
姓氏用字。
量词
计时单位,一小时的六十分之一。
minute
市制长度单位,一寸的十分之一。
市制重量或质量单位,一两的百分之一。
角度弧度的单位,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度。
minute
经度纬度的单位,60秒等于1分,60分等于1度。
minute
市制地积单位,一亩的十分之一。
利率单位,年利一分按十分之一计算,月利一分按百分之一计算。
十分之一(用于某些计量单位或抽象事物)。
one tenth
分米;分升
价值等于某货币单位百分之一的单位。
cent
美分
表示数学中的分数
五分之一
评定成绩的标志。
point
这场球赛双方只差几分。
副词
分头,各自。
respectively;
separately
《汉书‧王莽传下》:“莽又多遣大夫谒者分教民煮草木为酪。”
fèn
名词
工作、职责、权限等的范围。
《荀子‧王霸》:“相者,论列百官之长,要百事之听,以饰朝廷臣下百吏之分。”
《淮南子‧本经训》:“古者天子一畿,诸侯一国,各守其分,不得相侵。”
分内;本分;过分;恰如其分
指构成事物的各种不同的物质或因素。
content;ingredient
水分;养分;肥分
整体或全数中的一部分。
component;part
《百喻经‧二子分财喻》:“二子随教,于其死后分作二分。”
清·周树槐《宋景公论》:“宋景公之时,荧惑守心。心,宋分也。公忧之。”
名誉;情谊。
三国魏·曹植《王仲宣诔》:“吾与夫子,义贯丹青,好和琴瑟,分过友生。”
唐·李绰《尚书故实》:“此人诟责之曰:‘与人有分,不恤其孤,可乎?’”
情分;分好[1]
身份。
status
《荀子·王制》:“分均则不偏,执(势)齐则不壹,众齐则不使。”
《礼记·礼运》:“故礼达而分定。
分上;分理;分限;分势[1]
缘分;命运;机遇。
lot
《百喻经‧渴见水喻》:“譬如外道,僻取其理,以己不能具持佛戒,遂便不受,致使将来无得道分,流转生死。”
福分
资质。
endowments
晋·袁宏《后汉纪‧灵帝纪》:“古之为士,将以兼政,可则进,不可则止。量分受官,分极则身退矣。”
才分;天分
地分;地域。
唐·贾岛《晚晴见终南诸峰》诗:“秦分积多峰,连巴势不穷。”
部曲,队伍。
《礼记‧乐记》:“分夹而进,事蚤济也。”郑玄注:“分,犹部曲也。”
动词
甘愿;满意。
content
三国魏‧曹植《上责躬应诏诗表》:“自分黄耇,永无执珪之望。”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于法开始与支公争名,后精渐归支,意甚不分,遂遁迹剡下。”
意料;料想。
anticipate
晋·袁宏《后汉纪‧顺帝纪》:“婴虽为大贼起于狂暴,自分必及祸。”
唐·张渐《朗月行》:“去岁草始荣,与君新相知;今年花未落,谁分生别离。”
该;应当。
唐·元稹《酬乐天见忆》:“与君皆直戆,须分老泥沙。”
量词
旧同“份”,用于搭配成组的东西。
《水浒传》第五三回:“那分面却热,老儿低着头,伏桌儿吃。”
《醒世恒言‧两县令竞义婚孤女》:“自明日为始,我教当直的每日另买一分肉菜供给他两口。”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16]《汉语大字典》[17]

近义辨析

播报
编辑
分—份
“分”“份”音近形似,都可以表示整体的一部分,一般来说,“分”的具体内涵比较抽象,而“份”的具体内涵比较具体。
从用字规范的角度上说,应该用“份”的大致有五种情况:一是用作量词,如一份礼物、两份文件、这份材料、那份报纸;二是用在省、县、年、月后面,表示划分的单元,如省份、县份、年份、月份;三是指整体中的一部分,如股份、份额,送礼的“份子”;四是单独使用,意为程度、地步,如“事情闹到了这份上”;五是个别约定俗成的用法,如“身份”。
应该继续用“分”的,大致也有三种情况:一是指成分,即构成事物的因素,可以是自然形态的,如盐分、水分、养分,也可以是人文形态的,如情分、缘分、福分;二是指地位、职责、权利的范围和限度,如分内、分外、安分守己、恰如其分;三是用于“分子”一词,指属于一定阶段、阶层、集团或具有某种特征的人,如知识分子、骨干分子。[11-12]

古籍训释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二】【八部】甫文切(fēn)
别也。从八从刀,刀以分别物也。[6]

说文解字注

“别也。从八刀”注:會意。
“刀以分别物也”注:此釋从刀之意也。甫文切,十三部。[7]

广韵

府文切,平文幫 ‖ 分聲文1部(fēn)
分,賦也。施也。與也。《说文》:“别也。”府文切。六。
扶問切,去問並 ‖ 分聲文1部(fèn)
分,分劑。扶問切。又方文切。五。[8]

康熙字典

【子集下】【刀部】分;康熙笔画:4;部外笔画:2
(fēn)《唐韵》府文切。《集韵》《韵会》方文切。并音餴。《说文》:别也。从八刀,刀以分别物也。《易·系辞》:物以群分。
又《增韵》:裂也,判也。
又《广韵》:赋也,施也。《增韵》:与也。
又《玉篇》:隔也。
又《前汉·律历志》:一黍之广为一分。分者,自三微而成著,可分别也。
又半也。《公羊传·庄二年》:师丧分焉。《荀子·仲尼篇》:以齐之分,奉之而不足。
又徧也。《左传·哀元年》:熟食者分,而后敢食。
又与纷通。《荀子·儒效篇》:分分乎其有终始也。《淮南子·缪称训》:祸之生也分分。注:犹纷纷。
又《周礼·天官》:以待国之匪颁。注:匪读为分。
(fèn)又《唐韵》扶问切。《集韵》《韵会》符问切。并汾去声。名分也。《礼·礼运》:礼达而分定。
又均也,分剂也。《礼·曲礼》:分毋求多。
又分位也。汉诸葛亮《出师表》: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fèn)又《集韵》方问切,纷去声。均也。《左传·僖元年》:救患分灾。
(fěn)又《正韵》府吻切,音粉。《尔雅·释器》:律谓之分。注:分音粉,律管可以分气。
又《韵补》叶肤容切。音丰。曹植《七启》:太极之初,浑沌未分。万物纷错,与道俱隆。又叶肤眠切,音近徧。班固《西都赋》:九市开场,货别队分。人不得顾,车不得旋。[9]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楷体)

书写提示

分字书写笔顺
“八”宽“刀”窄,“八”罩住“刀”。“八”,顶部撇低捺高,撇尖过横中线,捺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捺脚在横中线。“刀”,㇆(横折钩)的横段在横中线下侧,竖钩段左拐,钩底在竖中线;撇笔从竖中线左侧起笔,撇尖与“八”的撇尖垂直对齐[5]

书法欣赏

音韵集成

播报
编辑

中上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p
i̯wən
王力系统
p
ǐwən
董同龢系统
p
juə̆n
周法高系统
p
jwən
李方桂系统
p
jən
西汉
东汉
jən
jən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文欣
jwen
北魏后期北齐
文欣
jwen
齐梁陈北周隋
jwen
隋唐
拟音/高本汉系统
p
i̯uən
拟音/王力系统
p
ǐuən
拟音/董同龢系统
p
juən
拟音/周法高系统
p
iuən
拟音/李方桂系统
p
juən
拟音/陈新雄系统
pf
ǐuən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14-15]

韵书集成

韵书
字头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平声
上平二十文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府文切/方文切
pjuən
去声
二十三问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扶问切
bʰjuən
集韵
平声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文切
pfiuən
平声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分切
bviuən
去声
合口呼
三等
全清
方问切
pfiuən
去声
合口呼
三等
全浊
符问切
bviuən
去声
开口呼
二等
全浊
皮苋切
bæn
礼部韵略
平声
方文切
去声
扶问切
增韵
平声
敷文切
上声
府吻切
去声
扶问切
中原音韵
阴平
真文
开口呼
全清
fuən
忿
去声
真文
开口呼
全清
fuən
中州音韵
平声
真文
敷奔切
去声
真文
叶分去声
洪武正韵
平声
八真
全清
敷文切
fən
上声
八轸
全清
府吻切
fən
去声
八震
全浊
房问切
vən
分韵撮要
阴平
第八宾禀嫔𤲃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13-14]

方音集成

注意:下表所列为“分开”之“分”训读。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fən
55
阴平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fẽ
213
阴平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fẽ
21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fən
55
阴平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fən
44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fən
212
阴平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fən
21
阴平
晋语
太原
fəŋ
11
平声
吴语
苏州
fən
44
阴平
吴语
温州
faŋ
44
阴平
湘语
长沙
fən
33
阴平
湘语
双峰
xuan
55
阴平
赣语
南昌
fən
42
阴平
客家话
梅县
fun
44
阴平
文读
pun
44
阴平
白读
粤语
广州
fɐn
53/55
阴平
粤语
阳江
fɐn
33
阴平
闽语
厦门
hun
55
阴平
文读
pun
55
阴平
白读
闽语
潮州
huŋ
33
阴平
文读
puŋ
33
阴平
白读
闽语
福州
xuŋ
44
阴平
文读
puɔŋ
44
阴平
白读
xouŋ
44
阴平
白读,为“份”训读,扶问切
闽语
建瓯
xɔŋ
54
平声
文读
pyɪŋ
54
平声
白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