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史馆

[shǐ guǎn]
历史机构
史馆,指负责编修史书机构[1]
中文名
史馆
机构职能
负责编修史书机构
注    音
ㄕㄧˇ ㄍㄨㄢˇ
出    处
书博鸡者事
拼    音
shǐ guǎn

机构职责

播报
编辑
官修史书的机构。历代史官,隶秘书省著作局,由著作郎掌修国史。[2]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唐初因隋旧制。贞观三年(公元629年)置史馆于门下省,由宰相监修国史,自是著作郎始罢史职。开元二十年(公元732年)以史馆移属于中书省。[2]

部门设置

播报
编辑
置修撰四人,令史二人,楷书十二人,写国史楷书十八人,楷书手二十五人,典书二人,亭长二人,掌固四人,熟纸匠六人等。[2]

史料记载

播报
编辑
余在史馆,闻翰芝旬堡林天台陶先生言博鸡者之事。——明·高启《书堡采婚颂博鸡者祖阀耻事》
新唐书.卷四七.键茅百官志二》:“史馆,修撰四人,掌修国史。”
金瓶梅.第四九回》:“不想被懂束曹禾论劾,匪渗危将学生敝同年一十四人之在史馆著,一时皆黜授外职。”
史馆置在禁中,初在西内太极宫太极殿东侧门下内省之北。及大明宫初成,置史馆于宣政殿东侧日华门外门下外省之南。开元二十五年(公元737年)三榆拘地月,徙史馆于中书内省北,以旧尚药院故奔恋充馆。[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