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噶哈巫族

播报上传视频
居住在台湾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
噶哈巫族为台湾少数民族平埔族之一支、使用噶哈巫语。主要居住在台湾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仑),在仁爱乡南丰村、大同村、及雾社地区也有少数族人,仍保有族语及传统文化。
中文名
噶哈巫族
外文名
Kaxabu
主要居住在
台湾中部埔里盆地眉溪四庄
类    型
族群

民族来源

播报
编辑
从耆老的口述,从历代文献,从现在还活着的族裔,仍可举证族群的真实存在,仍可重溯两百年来的迁移与变迁。据廖汉臣在1950年向总土官阿黄的第九代裔孙的调查报告记载:丰原以东五社自称「 Kaxabu 」,丰原以西则自称曰「 Pazeh 」。但这两大社群因邻近而关系密切,以致长期以来噶哈巫被归类为巴宰族。

分布地区

播报
编辑
噶哈巫族
噶哈巫族原本分布于台中丰原、神冈、后里附近较靠内陆的区域,约略位置是以丰原为中心,北至大甲溪河岸,东到东势角(今东势),南至潭仔墘(今潭子),西则到达大肚山山麓的横冈一带。16世纪中,主要部落有岸里社、乌牛栏社、朴仔篱社及阿里史社等四至五个社。1699年,岸里社还曾协助清朝“平定”吞霄社叛乱(吞霄社事件)。19世纪,因郭百年事件迁入南投埔里。

历史变革

播报
编辑
至今眉溪上游仁爱乡境内的“原住民”大多知道早期住在守城份、蜈蚣仑与大湳是噶哈巫,且曾听闻「有蛮厉害的法术」、「会飞的番婆鬼」﹝是巫师,不是鬼﹞,但较少知道有巴宰人,这是因为四庄位置邻近雾社山区,早期的“原住民”难以越过四庄的防线,进入大埔城与盆地西边巴宰族居住的乌牛栏台地。
虽历经百馀年的变迁与异族通婚,四庄的族裔仍流着祖先的血液,许多耆老仍清楚知道祖先是噶哈巫人。遭逢九二一大地震,古老的土角厝多已毁坏,村庄旧貌不存,然而噶哈巫族裔努力从废墟站起,不仅重建家园,更要重建文化、追溯历史的轨迹。
噶哈巫族
迁移埔里一百八十年后的今日,噶哈巫族裔将请出奉祀久远的「番太祖」凋像,引领族裔重新踏上先人翻山越岭的迢遥迁移路,将首度重返原居地溯源祭祖、吟唱母语歌谣、祝祷代代兴盛,让后代子孙记取前人的艰辛的生存历程,也向台湾当局与社会宣告族群的存在意义。
在汉人逐渐成为近代埔里的主要人口,此四庄仍保留许多平埔族群的社会文化特色。 随着社会经济的演变,眉溪四庄虽然已不再是过去「守护」埔里盆地的角色,但由于眉溪流域充沛的水源和四庄周围宽阔的田园,四庄便成为埔里农业花卉等重要产业的原产地,辛勤的村民、四季的农作,提供埔里重要的产业经济发展。简言之,四庄聚落的形成历史与后期的社区发展,与埔里地区的开发拓垦关系密切,影响埔里地区社会发展相当深远,有其重要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文化意义。

族群正名

播报
编辑
噶哈巫族
噶哈巫族人在近年也发起正名运动,希望获得官方承认。个别族群身份的认定,基本上可以直接去户籍所在地的户政事务所调阅日据时期所遗交下来的户籍资料,在日据时期户籍誊本上“种族”一栏有登录种族别。

族群迁移

播报
编辑
噶哈巫族属平埔族群其中一族。原朴仔篱社属于噶哈巫族。最早荷兰户口表记载之Poal
噶哈巫族
y,即为清代文献记载的“朴仔篱社”,分布于大甲溪河岸流域,在今之台中县东势镇、石冈乡、新社乡等地区。以地区分类而言,丰原以西为巴宰本族,以东五社为噶哈巫族。居住于眉溪流域旁之眉溪四庄(牛眠山、守城份、大湳、蜈蚣仑)则为噶哈巫族。眉溪四庄祖噶哈巫族先来自今台中县新社乡大甲溪沿岸的台阶地,居住地分别叫做“山顶社”、“大湳社”、“水底寮社”、“马历埔”等地。于清末道光三年(1823年)起因耕地狭小、生活不易、粤籍移民开垦逐渐逼近,而开始移民、陆续迁移到埔里盆地。落居在盆地东北角眉溪流域的南北岸,其聚落分别叫做“蜈蚣”、“大湳”、“守城”、“牛眠山”四个村庄,当时人俗称“四庄番”。

民族习俗

播报
编辑

民族语言

噶哈巫族使用噶哈巫语因为族语及文化与巴宰族相近,故依据伊能嘉矩之分类仍把它归为同一族。至今会讲噶哈巫语为眉溪四庄则为已故之潘郡乃先生之后裔潘永历先生。他甚至仍会唱噶哈巫古调"忆祖之歌"(ayan; 艾烟)。巴宰语部份则为爱兰地区的潘金玉女士,她仍会流利使用巴宰语。

民族节庆

从前噶哈巫人在岁末农田收割后,举行「收获祭」和「祖灵祭」,后来逐渐演变,
噶哈巫族
各社祭典集中在农历11月 15日举行,俗称「番仔过年」,不同于汉人,除了做「阿拉粿」宴飨,主要活动有「走标」(赛跑竞技夺标旗)、「牵田」(族人在田间围火唱Ai-ian母语曲调歌谣),纪念祖先、祈祷平安,凝聚族人感情。该族的过年称为“番仔过年”或“姓潘的人过年”为农历十一月十五左右举行,除制作传统食物“阿拉粿”外,也进行“牵田”、“抓大鱼”、“走标”(maazazuah)等之活动。

民族音乐

风潮唱片所出的噶哈巫族音乐〈巴宰族(噶哈巫族)Ayan之歌〉,即是音乐学者吴荣顺从四庄采集得到。噶哈巫族在埔里俗称“眉溪四庄番”,正因为当地人承袭祖先骁勇善战的精神。日据时期多为义勇军,能与邻近的泰雅族抗衡。故
也在埔里流传一句话“四庄正是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