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宗庙

[zōng miào]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
收藏
0
0
宗庙,是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祖先崇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中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3]。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
人们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概述图为"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祖先的太庙",来源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官网。[5]
中文名
宗庙
拼    音
zōng miào
注    音
ㄗㄨㄙ ㄇㄧㄠˋ
释    义
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场所

基本解释

播报
编辑
1、[ancestral temple of a ruling house]∶天子或诸侯龙察堡祭祀祖先的场所。
宗庙之祟。乌朽请——《战国策茅键·齐策四》
2、又。先王之宗庙。
3、又。立纸轿台肯宗庙于薛。
4、[sta希泪榜te]∶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拒枣页设民》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多旬纹》
5、又。宗庙会同。[1]

引证解释

播报
编辑
1、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太庙在夏朝时称为“世室”,殷商时称为“重屋”,周称为“明堂”,秦汉时起称为“太庙”。最早太庙只是供奉皇帝先祖的地方。后来皇后和功臣的神位在皇帝的批准下也可以被供奉在太庙。辛亥革命以后,太庙一度仍归清室所有,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改为现名“劳动人民文化宫”。1988年1月太庙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
史记·魏公子列传》:“今秦攻魏,魏急而公子不恤,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韩愈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唐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三回:“遂先期出榜示谕百姓,如愿随驾东迁者,作速准备,一齐起程。祝史作文,先将迁都缘由,祭告宗庙。”
叶恩 《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宗庙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
后汉书·伏湛传》:“猾臣王莽,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莽,故羣下推立圣公,以主宗庙。”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汉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2]
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七回:“那时郑国扰乱,公孙获病死,许叔方才与百里用计,乘机潜入许都,复整宗庙。”

各国发展

播报
编辑

中国

位置:宗庙的位置,天子、诸侯设于门中左侧,大夫则庙左而右寝。庶民则是寝室中灶堂旁设祖宗神位。祭祀时还要卜筮选尸。尸一般由孙辈小儿充当。庙中的神主是木制的长方体,祭祀时才摆放,祭品不能直呼其名。祭祀时行九拜礼:“稽首”、“顿首”、“空首”、“振动”、“吉拜”、“凶拜”、“奇拜”、“褒拜”、“肃拜”。宗庙祭祀还有对先代帝王的祭祀,据《礼记·曲礼》记述,凡于民有功的先帝如帝喾、尧、舜、禹、黄帝、文王、武王等都要祭祀。自汉代起始修陵园立祠祭祀先代帝王。明太祖则始创在京都总立历代帝王庙。嘉靖时在北京阜成门内建立历代帝王庙,祭祀先王三十六帝。
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是中国商朝京畿附近的一个殷商帝王宗庙,原宗庙距今约3300余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市西北郊的小屯村,原址为盘庚迁殷后中国商朝的首都附近。有大量殷商同时期的文献与器具在此宗庙遗址中被发现,著名的如司母辛鼎殷墟2006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
北京太庙:太庙位于北京天安门东侧,是中国明清两代皇帝的宗庙。1924年辟为和平公园,1950年5月1日改名为北京市劳动人民文化宫。北京太庙已被列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代帝王庙:历代帝王庙是中国明朝、清朝皇家祭祀三皇五帝和历代帝王的场所,初设于金陵(今南京),后移至北京,现坐落在北京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

韩国

宗庙制度朝鲜半岛最早由新罗从中国引进。韩国首尔的宗庙1394年由朝鲜太祖李成桂下令修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