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常乐我净

佛教用语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所谓常乐我净,是指去除四颠倒之后的真正的常乐我净,去除四颠倒了的常乐我净,才能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即所谓四德。我们应该努力理解什么是四颠倒,进而远离四颠倒,从而达到真正的常乐我净。
中文名
常乐我净
出    处
涅槃经
别    名
涅槃四德
性    质
佛教术语

颠倒与四德

播报
编辑

颠倒

佛教术语。其义有催乃辨敬杠热民二:
几邀润①四颠倒;佛教认为,世间是生死法,一切有为法(有生、住、变异和消失的事物),都是由众多因缘条件而生灭变化的,它的本性皆是无常、苦、讲朽无我和不净,但“凡夫”不明此理,相反地认为是常、乐、我、净,颠倒妄执,因称之为四颠倒。《俱舍论》卷十九称:“应知颠倒总有四种,一于无常执常颠倒,二于诸苦执乐颠倒,三于不净执净颠倒,四于无我执我颠倒。”[1]

四德

奔组灶危茅②涅槃四泪匙德:大乘佛教认为,一旦证入涅槃,就会具有真正的常乐我净。因涅槃的体性有四种功德。恒常不变而无生灭,名之为常德殃枣院;寂灭永安,名之为乐德;得大自在,是主是依,性不变易,名之为我德;解脱一切垢染,名之为净德。[1]

简介

播报
编辑
所谓四颠倒,“凡夫不知一己与世界之真相本为无常、苦、无我、不净,而生之四种谬误见解。常,以为人将永远存在;乐,以为人生是快乐的;我,以为有自由、自主、可掌握的主体之‘我’;净,以为身心是清净的。此亦即四颠倒。”(《佛学大辞典》)为对治这四种颠倒,佛家教众生修习“观身不净、观受是苦、观心无常、观法无我”等四念处

《佛学大辞典》

播报
编辑
《佛学大辞典》:“【常乐我净】大乘涅盘与如来法身所具足之四德。又称涅盘四德。达涅盘境界之觉悟为永远不变之觉悟,谓之常;其境界无苦而安乐,谓之乐;自由自在,毫无拘束,谓之我;无烦恼之染污,谓之净……”可见,作为涅盘四德的常乐我净是佛的境界,也应该是去除了习气之后的无余涅盘的境界。

《涅盘经》

播报
编辑

原文

涅盘经》:“汝等比丘,当知如来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亦复如是。为大医王出现於世,降伏一切外道邪医,诸王众中唱如是言:我为医王欲伏外道,故唱是言,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比丘当知,是诸外道,所言我者,如虫食木偶成字耳,是故如来於佛法中唱是无我,为调众生故,为知时故说是无我,有因缘故亦说有我,如彼良医善知於乳是药非药,非如凡夫所计吾我。凡夫愚人所计我者,或言大如拇指,或如芥子,或如微尘,如来说我悉不如是,是故说言,诸法无我实非无我,何者是我,是法是实是真是常是主,是依性不变易者,是名为我。”

详细解释

大意是说,佛说,比丘们,你们应当知道,佛也是这样的。佛作为大医王出现于世间,为了调伏外道邪医,针对他们的错误见解而讲无我、无人、众生、寿命、养育知见、作者、受者等内容。为什么呢?因为外道所说的“我”,如虫子吃木,偶然成字,并非自觉、主动地去成字。所以,佛在佛法中讲“无我”,这是为了调伏众生,从而根据时机而对他们讲无我,但又根据众生的接受能力,有因缘时而讲有我。这就像良医对症下药一样。我所说的“有我”不是常人所说的“我”。常人往往认为有人体内有一个固定的有形物质作为“我”而存在(如被称为灵魂、神我、元神等),或者其认为大如拇指,或者认为其大如芥子籽,或如微尘。我不这样认为。这些说法迷失了真正的主人公,执着于非我为我。所以,我说诸法无我,不是真的无我,而是有我。那么什么是“我”呢?那就是不生不灭(常)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真心佛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