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敖陶孙

南宋学者、诗人兼诗论家
本词条缺少概述图,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编辑吧!
敖陶孙(1154年—1227年),字器之,号臞翁,一号臞庵,自称福清“东塘人”。南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年),敖陶孙乡荐第一,后客居江苏昆山,“律赋传海内为式”,“钜家名族卒虚讲席竞迎致”,不久入太学。为宁宗庆元五年(1199年)曾从龙榜进士。历任海门主簿、漳州教授、广东转运司、平海节度判官、温陵佥判等。理宗即位(1125年),转奉议郎,赐绯鱼袋,主管莘州西岳庙。宝庆三年(1227年)去世,享年74岁,葬福清永东里东皋山。[2]
别    名
东塘人臞翁臞庵
民族族群
汉族
出生地
福清
出生日期
1154年
逝世日期
1227年
主要作品
《臞翁诗集》
本    名
敖陶孙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敖陶孙原籍江西。宁殃腊辩宗年间(1195年)付再热,理学家朱熹被朝中当权者贬谪。因敖陶试渗凳孙尊重朱熹奔龙的学问,有一次去探望他,并赠诗表达自己的心迹,不想得罪了白组宰相韩侂胄乃喇颈。
敖陶孙是性情中人,一喝酒就要谈国事,还像宋江一样在酒楼慷慨题诗,惹下诗祸。1195年,权臣韩侂胄放逐右相赵汝愚。据同和棵微榜时代叶绍翁《四朝劝辨闻见录》记载,时为太学生的敖陶孙在临安三元楼喝酒,趁酒兴在壁板上挥笔写道:“左手旋乾右转坤,如何群小恣流言。狼狐无地居姬旦,鱼腹终天吊屈原。一死固知公所欠,孤忠幸有史长存。九原若遇韩忠献,休说渠家末世孙。”末联意思是有一天韩侂胄死了,九泉之下千万吧别说是北宋名臣韩琦后人,免得让祖宗蒙羞。这无疑是与韩侂胄开了个大玩笑。韩侂胄心想:“听任一个文人诽谤、侮辱,我日后何以为官?”下令拘捕。
敖陶孙闻讯,乔装打扮一番,逃回福清隐居。1199年,韩侂胄倒台后,他才恢复姓名,登进士第,做过海门主簿、漳州教授等小官。[2]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据说,敖氏在早期历史上表现得比较沉寂。直到南宋宁宗时,才因敖陶孙而名满天下。史载,敖陶孙“少倜傥有大志气,为文援笔立就”。他“内负摩云冲斗之气,而外自蟠屈寝趋平夷然。长身庞眉、轩昂惊俗……知者以为质,不知者以为亢”。敖陶孙志向远大,人格高尚,是一位“胸蟠二万卷,笔落五千言”的人物。据记载,敖陶孙“奉亲孝,拊弟有恩意。娶昆山沈氏,夫妇相敬如宾。室无妾媵,躬执炊寡,其清苦如此,晚稍有俸钱,即出故山筑宅一区,买田百亩……”晚年深居谢绝宾客,惟与同乡林公遇、连江李韶、莆田刘克庄相过从。

主要影响

播报
编辑
敖陶孙以诗闻名于世,后人对其多有研究。敖陶孙的诗作多为古体,往往放意而行,风格雄浑深厚。如《秋日杂兴》说:“阵云起西北,中原暗黄尘。岂无康时算?无路不得陈!书发亦过计,夜夜占天文。匣剑似识时,中宵哑然鸣。我亦发悲歌,沾衣涕纵横!”他在《寄福清翅山舅陈梦寔》中说:“路岐引人不作长,野梅官柳野风光。看山看水入诗眼,岁月不觉须眉苍。请从丈人开肺肠,身非石人忘故乡。五年江湖枕书睡,梦随南云落翁堂……”其他如《中夜叹》《一日复一日》等,忧国伤时、激奋之情溢于言表。但他也有一些古体诗失之粗率,或过于苦涩。近体诗偶有佳句,罕见浑成之作。
敖陶孙兼擅诗评,其《臞翁诗评》用象征手法来形象地说明魏晋唐宋诗人风格,很受后人推许。如说“魏武帝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曹子建如三河少年,风流自赏”等,鉴裁精致、造语隽妙。

主要作品

播报
编辑
敖陶孙著有《江湖集》《江湖后集》《臞翁诗集》《臞翁诗评》等。另有《敖器之诗话》1卷(今存五则,有研究者疑为伪作)。[1]

人际关系

播报
编辑
明洪武时(1368—1398),其后裔建敖氏宗祠(今已圯)于东塘,尊称敖陶孙为始祖。敖氏后人有的分迁海口、龙江、音西、上郑及江西省新喻县等地。

史料索引

播报
编辑
其事迹见于《后村先生大全集》《臞庵敖先生墓志铭》等。

历史评价

播报
编辑
吾邑福清自唐宋以来,诗家辈出,敖陶孙、林希逸等人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敖陶孙的诗作深受清初名人、礼部尚书王士祯的赞誉,说敖陶孙虽不是江西诗派中人,而诗作深得江西之体,其诗评最为确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