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校书郎

[jiào shū láng]
中国古代官名
收藏
0
0
校书郎,读音为jiào shū lánɡ,汉语词语,官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东汉朝廷藏书于东观,置校书郎中。北魏秘书省始置校书郎,唐秘书省与弘文馆皆置,宋属秘书省,辽属秘书监著作局,金、元属秘书监。元并掌鉴定书画。明清废。
中文名
校书郎
拼    音
jiào shū lánɡ
释    义
官名,掌校雠典籍,订正讹误
朝    代
东汉
出    处
后汉书·杨终传》

目录

解释

播报
编辑
东少罪寒汉时,征召学士至兰台或东观轿户宫中藏书糊符享处校勘典籍,其职为郎中者,称校书郞中(亦喇连欢省称校书郎);其职为民体谅郎者,则称校书郎。三国魏始置校书郎官职,台懂霸司校勘宫中所藏典籍诸事。 唐以后历少罪茅和代因之盛艰。 明以后不置。[1]

出处

播报
编辑
《后汉书·梁慬传》:“校书郎 马融上书讼 慬 与护羌校尉庞参。” 王先谦 集解“盖中郎、侍郎、郎中,通谓之三署郎,校书郎中本可省称校书郎,犹尚书仆射之省称尚书耳。”《后汉书·杨终传》:“ 显宗 时,徵诣 兰台 ,拜校书郎。”《魏书·律历志上》:“中坚将军、屯骑校尉张洪,故太史令张明豫 息汤寇将军 龙祥 ,校书郎 李业兴 等三家并上新历,各求申用。” 唐 元稹 《赠三吕校书》诗:“同年同拜校书郎,触处潜行烂熳狂。”《宣和遗事》后集:“遣校书郎 卫肤敏 为贺生辰使。”

地位

播报
编辑
唐代
唐代秘书省、集贤殿、司经局、弘文馆、崇文馆5馆,皆有校书郎之职。校书郎是唐代中央基层文官之一,官阶自从九品下阶到正九品上阶,品阶虽低,任职要求却高,除授校书郎官职的一般都是及第进士中的佼佼者或制举登科的“非常之才”。校书郎属于清官序列,职务清闲,待遇优厚,升迁快速,前途光明,被唐人视为“文士起家之良选”,社会地位和认可度都很高,“非贡举高第,或书判超绝,或志行清洁的不轻授”[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