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永昌县

甘肃省金昌市辖县
展开4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永昌县,甘肃省金昌市辖县,位于甘肃省西北部,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境南为祁连山,境北为龙首山,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总面积7439.27平方千米。[15][19][22]截至2023年6月,永昌县辖9个镇、1个乡。[28]截至2023年末,永昌县常住人口17.03万人。[27]
以“永昌”命名的行政区域建制最早见于元至元十五年(1278年),当时称“永昌路”。明洪武十五年(1382年),在金山之阳永昌王署置永昌卫。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卫为县,取“永远昌盛”意而名之。县城位于祁连山系照面山和龙首山系武当山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永昌钟鼓楼和汉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遗留众多的文化遗迹和丰富的人文景观。[23]2016年12月,被命名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22]2018年10月10日,甘肃省政府批准永昌县退出贫困县。[3]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4]
2023年,永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8亿元,比上年增长7.5%。[27]
中文名
永昌县
外文名
Yongchang County
行政区划代码
620321
行政区类别
所属地区
甘肃省金昌市
地理位置
甘肃省西北部
面    积
7439.27 km²
下辖地区
9镇、1乡
政府驻地
城关镇
电话区号
0935
邮政编码
737200
气候条件
温带大陆性气候
人口数量
17.03 万(2023年末常住人口)
著名景点
骊靬城钟鼓楼圣容寺塔等
机    场
金昌机场
火车站
金昌火车站
车牌代码
甘C
地区生产总值
121.18 亿元(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永昌武当山
据境内发掘的石犁和鸳鸯池、毛卜喇、水磨关、二坝、九坝、乱墩子滩、九个井等20多处新石器时代古文化遗址和大量文物考证,在距今万年前到4000盼葛只年前后原始社会晚期至奴隶社会早期,人类就在今永昌县境西大河和东大河流域繁衍生息。商周时为西戎牧地,春秋战国至秦时为月氏诸族陵腊只迎牧地。
西汉文帝四年(公元前176年),冒顿单于遣右贤王逐走月氏,遂为匈奴右地。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万骑出兵河西,逾焉支山,击败匈奴,在河西置武威、酒泉郡。10年后为打通西域,隔绝南羌与匈奴,又将二郡分为武威、酒泉、张掖、敦煌4郡,县地分属武威郡和张掖郡。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全国分为13州,今永昌县境先后置4县,即武威郡所属鸾鸟县,张掖郡所属番禾、骊靬、显美县。
三国魏至西晋,永昌为番禾、显美、骊靬3县地,先分属两郡,后改属武威郡。
西晋永嘉五年(311年),前凉王张轨依焉支山置焉支、新鄣2县,属永宁中新置之武兴郡,番禾、显美、骊靬仍属武威郡。晋太元元年(376年),前秦灭前凉。晋太元十一年(386年)秦将吕光自立凉州牧,定都姑臧,称后凉。隆安元年(397年),秃发乌孤自称西平王,为南凉;同年,段业叛吕光,改元神玺,为北凉,后凉遂灭,今县地属南凉;隆安五年(401年),北凉沮渠蒙逊灭西凉和南凉,置凉、秦、沙3州,番禾属北凉番禾郡。南北朝时期,北魏凉州领10郡,其中番禾郡领彰(鄣)、燕支(即焉支)2县。
骊靬城
西魏时显美属凉州,番禾郡领番禾。
北周时,力乾(即骊靬)、鄣、燕支属凉州总管府武威郡,废显美县,其地入姑臧,番禾废郡置镇。
隋文帝开皇中期(590年左符跨虹右),复置番禾县,属武威郡。大业元年(605年),将力乾、鄣、燕支等县并入番禾县,仍属武威郡。
唐初仍置番禾县。咸亨元年(670年),于县置雄州。调露元年(679年)废州。天宝三年(744年),改番禾县为天宝县,景龙元年(707年)废,先天二年(713年)复置。广德二年(764年)被吐蕃所陷。咸通二年(861年),张义潮逐吐蕃,克凉州,复归唐朝。
五代十国时期,凉州属地均被吐蕃、回鹘、党项诸族占领。
北宋至道二年(996年)归宋领地,隶西凉府。宋景德元年(1004年),党项族李元昊攻占甘、凉2州,于景祜五年(1038年)在兴庆府(今银川)建立西夏政权,番禾置永州,属西凉府。
南宋宝庆二年亦即西夏宝义元年(1226年),成吉思汗出兵灭西夏,重设西凉府。
元世祖至元九年(1272年),“诸王只必贴木耳筑新城成,赐名永昌府”(《整断元史·世祖本纪》)。“至元十五年,以永昌王宫殿所在立永昌路,降西凉府为州立焉”(《元史·地理志》),属甘肃晚陵坑行中书省。永昌之名自此始,沿用至今。
洪武十五年(1382年),置永昌卫,隶陕西行都指挥使司。
愉促套清雍正三年(1725年),改永昌卫为永昌县弃旬辣,隶凉州府。
民国二年(1913年),废州改道,永昌县属甘凉道;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各县直属于省;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划全省为7个行政督察区,永昌属第六行政督察区。同年11月8日,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进驻永昌,建立中华苏维埃永昌区(县)政府,历时40多天。
1949年9月19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永昌。9月23日,成立永昌县人民政府,属武威行政专员公署。
1955年10月,改称永昌县人民委员会,属张掖专署(河西3专署合并)。
1961年又分设武威、张掖、酒泉3专署,永昌又归武威专署所辖。
1968年5月7日,成立永昌县革命委员会,取代原永昌县人民委员会。
1980年,恢复永昌县人民政促纸府。
1981年2月,国务院批准成立金昌市,永昌县划属金昌市。[5]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截至2023年6月,永昌县辖9个镇、1个乡,分别是新城子镇红山窑镇焦家庄镇城关镇东寨镇六坝镇南坝乡水源镇朱王堡镇河西堡镇[28]县政府驻城关镇。[1]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永昌县隶属于甘肃省金昌市,地处河西走廊东部、祁连山北麓、阿拉善台地南缘。东邻武威、北接金川、西迎山丹、南与肃南接壤。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4ˊ至10243ˊ,北纬3747ˊ21〞至3839ˊ58〞。东西最长距离144公里,南北最宽距离114.8公里,总面积7439.27平方公里。县城位于祁连山系照面山和龙首山系武当山之间的狭长平原地带,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26]
永昌县

地形地貌

永昌县地形复杂。境南祁连山层峦叠嶂,境北龙首山巍峨绵延,断续渐没于戈壁之中,两山南北对峙;大黄山、武当山夹居其间。形成县境内三个隆起带、两个狭长走廊平川和一块残丘戈壁荒漠区。地势西南高东北低。西南部冷龙岭主峰海拔4442米,为县内最高峰;东部朱王堡镇的董家堡海拔1454米,为县内最低处,县城所在地海拔1978米。县内大致可分为三种地貌。
南部中、高山山地位于永昌县境南部,均属祁连山系,西北—东南走向,东西长99公里。以冷龙岭为主体,包括冷龙岭、北松林、火松林、盖掌大坂等一系列平缓山脉和山间盆地,海拔在2500米至4000米以上。阴坡有成片天然乔、灌林覆盖,阳坡为山地草场,是县内主要的林区和牧区。大黄山为走廊南北两山间的独立山体,地处永昌县西与山丹县交界,是河西走廊石羊河、黑河分水岭。因盛产大黄而得名,古称焉支山,东西延伸约36公里,南北宽约21公里。除终年积雪的磨磨山(海拔3978米)、白露掌(海拔3060米)陡峻外,一般山体浑圆,坡度平缓。山前冲积扇发育,尤以南麓大马营滩、大河坝滩最为广阔。加之气候湿润,水源较充沛,构成境内主要林牧业区,亦为有名的天然牧场。有“祁连雪皑皑,焉支草茵茵”的美誉。
北部低山丘陵位于永昌县北部,以龙首山为主体,包括栒子山、武当山、风门山和龙口山等山岭及山间盆地。一般海拔1600~2500米。龙首山的成山掌、前山,营盘顶和栒子山为中部山系高峰。围绕山峰和山脉切割较深、地形陡峻处,形成山地,其余高差不大,山体剥蚀切割深度较小(小于500米)处,呈现石质岗地地貌,属干旱山地荒漠草场。大、小青羊口滩、花草滩、露泉滩(亦称河西堡盆地)等山间盆地,主要为冲洪积砂砾层和沙土覆盖。地势开阔平坦,植被较繁茂,属半荒漠类草场。局部水源充足处可耕作。
中部绿洲平原主要分布于祁连山、龙首山之间,呈狭长带状。地面多冲洪积覆盖,地势较平坦,海拔1400~2500米,为县内主要的粮、油、果、菜产区。1.山前冲积扇平原。分布于西大河、东大河和祁连山各沟谷水系的沟口处,即红山窑、新城子、东寨、六坝、南坝一带。由南向北倾斜,坡度3~10度不等,坡降1.25~5,为典型的扇状倾斜平原。2.洪积戈壁平原。分布于六坝至九坝一带,系东大河、武威市西营河洪积而成,平坦广阔。大部分呈砾石戈壁。3.冲、淤积沙土平原。分布于东大河、西营河洪积戈壁平原以北的水源、朱王堡一带。地势平坦,风化剥蚀缓慢,沟谷宽浅呈蛇曲状,局部呈牛轭湖泊,少数地段因地下水潜蚀形成湖沼,20世纪80年代后,地下水位下降湖沼干涸,但仍可见湖沼地貌痕迹。[26]

气候

永昌县地处中纬度,深居内陆,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常年干燥多风,光照充足,温差悬殊,四季中春暖回缓,夏无酷暑,秋温骤降,冬无严寒。受地形影响,县境内分三个气候区:川区温和极干旱及温凉干旱气候区,浅山区温寒干旱及寒冷半干旱气候区,山区寒冷湿润及高寒很湿润气候区。惯称川区气候,浅山区气候,山区气候。
川区包括朱王堡镇、水源镇和河西堡镇、六坝镇团庄等地,海拔在1400~17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6.8℃~7.6℃,最热月(7月)为19.5℃~24.6℃,最冷月(1月)为-10.6℃~-10.4℃。无霜期136天至150天,年平均降水量145毫米~180毫米,年日照时数2959~2962.7小时。
浅山区包括城关镇、焦家庄镇、东寨镇、六坝镇部分地区和新城子镇、红山窑镇的农业种植区,海拔在1700~25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1.5℃~7.0℃,最热月(7月)为14.5℃~19.5℃,最冷月(1月)为-13.1℃~-10.4℃。无霜期115天至145天。年平均降水量170毫米至320毫米,年日照时数2285.5~2959小时。
山区海拔在2500米至4000米之间。年平均气温0℃~1.2℃,无霜期小于110天,年平均降水量320毫米至400毫米,年日照时数小于2285小时。无夏季,冬季长272天,春秋二季相连。雨量丰富,气候湿润。[26]
2023年,永昌县日照时数2895.1小时,年极端最高气温32℃,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25.7℃,年平均气温7℃,大风日35天,年总降水量183.2毫米。[27]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水资源

永昌县水资源以地表水为主,地下水和泉水为辅。全县水资源可利用多年平均总量5.2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多年平均量4.37亿立方米(东大河2.74亿立方米、西大河1.42亿立方米、18条小沟小河0.217万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0.371亿立方米,重复利用量0.46亿立方米。2020水利年度东、西大河来水量58425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增加2850万立方米。至12月31日,三大水库蓄水总量14700万立方米。[26]
2023年,永昌县水利年度,东、西两大河流来水量37768.81万立方米,比上年同期减少9703.39万立方米。其中,东大河来水量25118.38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6571.42万立方米;西大河来水量12650.43万立方米,较上年减少3131.97万立方米。截至2023年12月31日,四大水库蓄水总量8252.87万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减少36.8%。全年引硫济金工程引水2882.59万立方米。[27]

土地资源

永昌县土地总面积450919.2公顷,其中湿地4265.6公顷,耕地94791.8公顷,种植园用地274.68公顷,商业服务业用地577.6公顷,工矿用地2212.6公顷,住宅用地4678公顷,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587.7公顷,特殊用地376.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6151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5289.3公顷,其他土地331714.12公顷(2020年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26]

植物资源

永昌县林地总面积102046.4公顷,其中有林地面积4762.81公顷,灌木林地面积73523.57公顷,疏林地面积204.71公顷,未成林地面积1176.83公顷,苗圃地面积231.76公顷,无立木林地面积4312.64公顷,宜林地面积17669.65公顷,林业辅助生产用地面积164.43公顷。全县森林覆盖率为19.12%,森林蓄积量为11.39万立方米。祁连山林区形成群落的主要树种有青海云杉、松柏、串地柏、高山杜鹃等15种;北部荒漠区形成群落的树种有梭梭、白梭梭、花棒沙拐枣、宁条等;绿洲栽培树种有油松、侧柏、杨树、柳、核桃、榆、沙枣、梨杏、苹果等。
永昌县草原面积294906.7公顷,其中草甸草场36606.7公顷、温性草原51426.7公顷、温性荒漠206873.3公顷。草场类型分为五类,分别为温性荒漠类、温性荒漠化草原类、温性草原类、山地草甸类、灌丛草甸类。根据2020年草原监测结果显示,全县草原综合植被盖度为37.97%,草群自然平均高度为8.3厘米。
永昌县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荞麦、豌豆、黄豆、糜子、谷子、莜麦、青稞等。经济作物有大麦、胡麻、菜籽、麻籽、葵花、甜菜、籽瓜等。蔬菜瓜类有豇豆、白菜、芹菜、菠菜、韭菜、大葱、小葱、蒜、芫荽、油菜、菜花、西红柿、茄子、辣椒、萝卜、胡萝卜、芥菜、苦苣、葫芦、洋葱、百合、苦瓜、生菜、莴笋、甘兰、茼蒿、油麦菜、架豆、人参果、飞蝶瓜、黄瓜、菜瓜、窝瓜、甜瓜、西瓜等。种植药材品种有黄芪、红芪、甘草、大黄、板蓝根、防风、党参、柴胡、小茴香等。
永昌县野生植物种类繁多,分布广泛。共290多种,53科,167属,其中常见的优良牧草38种。野生灌木有爬地柏、高山柳、鬼简锦鸡儿、短叶锦鸡儿、小叶锦鸡儿、沙棘、白梭梭、梭梭、珍珠、高山绣仙菊、金露梅、银露梅、小蘖、白刺、泡泡刺、霸王、红砂、高山杜鹃、天山花楸、单籽麻黄、栒子、珍珠、盐爪爪等。野生半灌木有木紫苑、驼绒蒿、优若藜、合头草、铁线莲、短叶假木贼等。野生草本植物有披碱草、鹅观草、早熟禾、洽草、老芒麦、赖草、吐兰、紫花针茅、克氏针茅、短花针茅、本氏针茅、扁穗冰草、矮嵩草、线叶嵩草、高山嵩草、异穗苔、红粽苔草、珠芽蓼、花苜蓿、驴驴蒿、芨芨草、鸢尾、萎陵菜、红花岩黄芪、苦豆子、龙胆、马先蒿、车前子、猪毛菜、冷蒿、茵陈、蒲公英、多根葱、独根葱、碱韭、甘青韭、独行菜、阿尔泰紫苑、白藜、滨藜、骆驼蓬、念念、田旋花、青豆、香薷、刺儿菜、香青、火绒草、苦卖菜、凤毛菊、戈壁菊等。野生药用植物主要有草参、枸杞、甘草、麻黄、益母草、黄芪、大黄、羌活、独活、防风、柴胡、锁阳、桔梗、土茯苓、赤芍、荆芥等,其中以麻黄、甘草为多,利用价值较高。[26]

动物资源

永昌县畜禽主要有牛、马、驴、骡、骆驼、绵羊、山羊、猪、野猪、鸡、鸵鸟、鹿等。牛有黄牛、奶牛、牦牛、犏牛4个品种;马为蒙古马;驴为凉州驴;骡分马骡和驴骡;骆驼分布红山窑镇、焦家庄镇;绵羊有10个品种,本地品种有蒙古羊、藏羊、高山细毛羊,引进国外品种有无角陶赛特、波德代、白头萨福克、特克赛尔、杜泊羊、东佛里生,引进国内品种有小尾寒羊、湖羊;奶绵羊品种主要为东弗里生;猪主要有长白猪、约克夏、杜洛克、野猪;鸡主要有海兰褐蛋鸡、三黄肉鸡;鸵鸟由永昌勤奋养殖场从兰州引进;鹿有梅花鹿和马鹿2种。
永昌县境内野生动物种类繁多,被国家列入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雪豹、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等;列入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麝、岩羊、黄羊、盘羊、鹅喉羚、马鹿、狼、石貂、猞猁、草原斑猫、荒漠猫、暗腹雪鸡、蓝马鸡、血雉、草原雕、白尾雕、灰鹤、天鹅、各种野鸡等。此外有狍子、狐狸、旱獭、野兔、黄鼠狼等。
永昌县鸟类品种繁多。海拔2700米以上有暗腹雪鸡、蓝马鸡、草原雕、白尾鹞、金雕、白肩雕、玉带海雕、白尾海雕、胡兀鹫、褐背鸦、红嘴山鸦、灰背雀、朱雀、红眉朱雀、白眉朱雀、普通朱雀、白光鹞、凤头雀莺、戴菊、黑头䴓、族木雀等;海拔2700米以下有灰鹤、天鹅、红瓦兔鸽、沙鸡、漠鸡、白顶鸡、小沙百灵、角百灵、凤头百灵、岩鸽、石鸡、血雉、褐岩鹨、红隼、游隼、斑翅山鹑、戴胜鸟、啄木鸟、喜鹊、灰喜鹊、乌鸦、寒鸭、赤麻鸭、绿翅鸭、琵嘴鸭、鸱鸮、小黄雀、小雀、麻雀、大山雀、黄鹰等。[26]

矿产资源

永昌县矿产资源较丰富,重要和优势矿产有煤、铁、长石、萤石(普通萤石)、石灰岩(熔剂用灰岩、水泥用灰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等。至2015年底,永昌县发现矿产23种,分别为煤、铁、铜、铅、锌、铝、镍、钨、金、石墨、水晶、滑石、长石、萤石(普通萤石)、玛瑙、石灰岩(水泥用灰岩)、白云岩(冶金用白云岩)、石英岩(冶金用石英岩)、天然石英砂(建筑用砂)、陶瓷土、其它粘土(砖瓦用粘土、水泥配料用黄土)、花岗岩(建筑用花岗岩)和矿泉水。查明资源储量矿产11种,其中能源矿产1种,黑色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9种;有资源远景矿产12种,其中有色金属矿产6种,贵金属矿产1种,非金属矿产4种,水气矿产1种。至2015年底,永昌县发现矿产地及矿(化)点共计100处。按矿产类别分,能源矿产8处,金属矿产27处,非金属矿产64处,水气矿产1处;按矿床规模分,大型矿床1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65处,矿(化)点32处。[26]

人口

播报
编辑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永昌县常住人口为177641人。[14]
截至2023年末,永昌县户籍总人口23.26万人,总户数8.88万户。其中,城镇户籍人口9.2万人,乡村户籍人口14.06万人。全县常住人口17.03万人,比上年末减少0.26万人。其中,男性人口8.78万人,女性人口8.25万人,人口性别比为106.41(以女性为100)。全年出生人口0.1万人,出生率5.92‰;死亡人口0.23万人,死亡率13.4‰;人口自然增长率-7.49‰。0-15岁人口2.29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3.45%;16-59岁人口10.65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62.52%;60岁及以上人口4.09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24.0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2.98万人,占全县常住人口的17.5%。从城乡构成看,城镇常住人口10.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6万人;乡村常住人口6.5万人,减少0.42万人,城镇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61.81%,比上年末提高1.86个百分点。[27]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蒙古族、回族、番族等。[2]

政治

播报
编辑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县委副书记、县长
仅列党政主要领导,不列副职,统计截至2024年5月[24]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2年,永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53亿元,增长6.2%;第二产业增加值39.73亿元,增长9.6%;第三产业增加值49.58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0.9:35.2:43.9。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65001元(折合9664美元),比上年增长8.8%。[25]
2023年,永昌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18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36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4.45亿元,增长10.6%;第三产业增加值53.37亿元,增长7.3%。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9.3:36.7:44.0。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70616元(折合10021美元),比上年增长8.8%。[27]
2023年,永昌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0.7%,比上年上涨0.7%。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1.4%,衣着类价格上涨0.4%,居住类价格上涨0.8%,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和通信价格下降1.7%,教育文化及娱乐类价格上涨0.3%,医疗保健类价格上涨3.1%,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价格上涨2.1%。[2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永昌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32%。按三次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55.6%;第二产业投资下降1.6%,其中工业投资下降1.6%;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37.7%,拉动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7.9%。民间投资下降6.6%。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0.8%。
2023年,永昌县施工项目76项,完成投资同比增长32.3%。新开工项目38项,本年投产项目18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123.2%;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1.6%;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投资增长487.1%;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投资下降29.7%。
2023年,永昌县房地产开发投资0.14亿元,比上年下降27.8%。其中,住宅投资0.14亿元,下降27.9%。商品房销售面积1.28万平方米,增长37.8%,其中,住宅面积1.25万平方米,增长41.5%。商品房销售额0.41亿元,增长0.5%,其中,住宅销售额0.39亿元,增长1.5%。[27]
财政
2023年,永昌县实现大口径财政收入8.84亿元,比上年增长74.6%。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58亿元,增长45.9%。其中,税收收入3.1亿元,增长58%,非税收入1.48亿元,增长82.5%。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3.57亿元,增长12.8%。[27]
居民收支
2023年,永昌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8640元,比上年增加2133元,增长5.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794元,比上年增加1491元,增长8.1%。
2023年,永昌县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5217元,增长7.2%,恩格尔系数为27.2%,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35.9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514元,增长10.7%,恩格尔系数为32.5%,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48.4平方米。[27]

第一产业

2023年,永昌县新增设施农业8万平方米、蔬菜冷链20万立方米;新建开工高标准农田14.5万亩、占补平衡5600亩,推广土地托管、浅埋滴灌各10万亩,入选全国首批整流域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试点区;高原夏菜、优质饲草稳定在22万亩以上,新认定国家级示范社2家、市级以上示范社15家、“三品一标”农产品10个,“永昌胡萝卜”获评中国绿博会金奖,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55亿元,比上年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2亿元,增长8%。
2023年,永昌县农作物播种面积109.89万亩,较上年增加2.17万亩,同比增长2%。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2.7万亩,较上年增加0.08万亩,增长0.1%。小麦播种面积33.67万亩,减少1.26万亩;大麦播种面积0.37万亩,增加0.14万亩;玉米播种面积27.6万亩,增加0.65万亩;薯类播种面积11万亩,增加0.49万亩。油料播种面积2.89万亩,减少0.01万亩。中药材播种面积0.8万亩,增加0.08万亩。蔬菜播种面积22.69万亩,增加2.04万亩。其他作物播种面积10.81万亩,增加0.05万亩。
2023年,永昌县畜禽总饲养量达到184.25万头(只),同比增长9%,其中,羊饲养量117.36万只,增长7.6%;猪饲养量15.43万头,增长44.9%;牛饲养量3.65万头,增长4%;家禽饲养量47.81万只,增长4.6%。
2023年,永昌县完成造林面积1778亩,其中人工造林面积1778亩。森林抚育1870亩。
2023年,永昌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04.2万千瓦,比上年增加5.1%;年机耕面积达109.8万亩,比上年增长2.8%;机播面积99.39万亩;机收面积95.92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作业水平达到93.3%。全年渔业养殖面积73.2亩,渔业产品452吨,同比下降4%。[27]

第二产业

2023年,永昌县实现工业增加值38.51亿元,比上年增长7.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1%。在规模以上工业中,省市属工业增加值增长0.1%;县属工业增加值增长30.1%。
2023年,永昌县51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4.05亿元,比上年下降6.3%;产销率99.4%,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亏损13.38亿元;利润总额亏损15.59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倍。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25户,比上年增加4户,亏损面达49%;亏损企业亏损额17.92亿元,比上年增加14.14亿元。
2023年,永昌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6.0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年末全县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商和专业承包建筑业企业10户,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9亿元,同比增长52.8%;签订合同金额11.83亿元,同比增长49.7%;本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0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51万平方米,增长231.4%;房屋竣工面积2.87万平方米,较上年增加1.52万平方米,增长112.4%。[27]

第三产业

服务业
2023年,永昌县批发和零售业实现增加值7.42亿元,比上年增长8.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3.25亿元,增长16.7%;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2%;金融业增加值8.24亿元,增长18.5%;房地产业增加值3.97亿元,增长8.2%;其他服务业增加值27.93亿元,增长2.8%。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实现增加值0.25亿元,增长0.8%;营业收入2.16亿元,增长85.9%。
2023年,永昌县完成邮政行业业务收入3446.78万元,比上年增长19.4%,其中快递业务收入793.46万元。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0.34万件,增长1.6%;包裹业务量0.13万件,增长1.7%;快递业务量541.9万件,增长48.5%。全年订阅报纸246.7万份,杂志7.03万份。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1.53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1.39万户,乡村固定电话用户0.1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20.94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22.96部/百人,比上年减少1.3部/百人。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4.47万户,普及率26.25部/百人;移动宽带用户8.25万户,普及率48.44部/百人。
2023年,永昌县《青春丰碑》获批国家重大理论文献片,整县纳入全省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名单。“四月八”历时七年重启获得好评,“臻品甘肃”入驻永昌,邮政快递、农村物流全面覆盖,被列为全省客货邮融合发展示范县。1360户农村户厕配套建设,打造乡村建设示范点24个、和美乡村10个,金川西村纳入国家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名单、西庄子村通过省级复核,确定为全国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创建县、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创建县。公交3号线启动运行,41公里自然村组道路建成通车,新建停车场3个、公厕7个,规划便民摊点31处,城市管理更加精细。[27]
国内贸易
2023年,永昌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亿元,比上年增长7%。按经营地统计,城镇消费品零售额25.8亿元,增长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8亿元,增长1.9%。按消费形态统计,商品零售33.2亿元,增长6.6%;餐饮收入4.4亿元,增长10.3%。按行业类型统计,批发业销售额24.1亿元,增长5.1%;零售业销售额30.8亿元,增长11.1%;住宿业营业额0.69亿元,增长6.9%;餐饮业营业额4.76亿元,增长15.6%。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烟酒类增长58.8%,粮油、食品类增长32.7%,家具类增长31.1%,日用品类增长11.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5.8%,饮料类增长0.9%;石油及制品类下降3.2%,化妆品类下降3.4%,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下降4%。
截至2023年末,永昌县共登记注册各类市场主体累计19610户,同比增长10.8%,注册资金315.39亿元,增长10%。其中企业4606户,增长11.9%,注册资金259.91亿元,增长10.5%;个体工商户13992户,增长11.2%,注册资金23.93亿元,增长17.9%;农民专业合作社1012户,增长1.7%,注册资金31.55亿元,增长1.5%。全年新增各类市场主体2951户,增长21.2%。其中企业649户,增长33.3%;个体工商户2258户,增长23.5%;农民专业合作社44户,下降63.8%。
2023年,永昌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61.44亿元,占全县生产总值的50.7%,较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27]
金融和保险
截至2023年末,永昌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76.0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7.17亿元,增长10.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41.0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4.52亿元,增长11.5%。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56.8亿元,比上年末增加38.47亿元,增长32.5%。
2023年,永昌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4.34亿元,比上年增长6.7%。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27亿元,增长22.9%;寿险保费收入3.07亿元,增长1.1%。
旅游
2023年,永昌县共有国家3A级旅游景区3个、2A级景区1个,旅行社2家、旅行社营业部6家、星级宾馆7家,旅游商品研发企业20家,建成省级乡村旅游示范村7个,省级文旅振兴乡村样板村2个。全年接待游客477.1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5.92亿元。[27]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学技术

2023年,永昌县科技创新指数达到96.27%,立项实施省市县科技项目170项,向上争取科技资金1608.7万元,兑现县级科技奖补资金100万元;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5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复审认定7家,认定省级科技创新型企业11家;推荐4名企业家评选为全市高质量发展贡献奖,推荐仟甲田蔬菜育苗农业科技园区、华宇现代农业科技园区2家园区认定为市级农业科技示范园区;配合完成15家市级农业园区考核评估,其中5家获得优秀,挂牌成立“国家牧草金昌综合试验站”,并支持杨柳青、赛良饲草、元生农牧联合兰大、甘肃农业大学联合打造3个苜蓿科技小院;联合省农科院开展蔬菜品种引进筛选、菜田连作土壤改良、黄萎病综合防治等技术研究6项,引进高品质蔬菜新品种76个,建立科技示范点4个,加快建设“校企联合实验室”“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引进科技创新人才43人。
2023年,永昌县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增加值1.02亿元,同比下降8.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3%,同比下降0.2个百分点。[27]

教育事业

2023年,永昌县有普通中小学20所,教学点1个,职业中专1所。在校中小学生18015人,其中,普通高中生3728人、职业中专学生1435人、初中生5070人、小学生7782人;中小学专任教师1810人。全县现有幼儿园22所,其中公办13所、民办9所,在园幼儿3674人。全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学率达到99.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9.8%;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9.76%;普通高考专科以上上线率达到99.9%。[27]

文化事业

2023年,永昌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发射台5座,全县数字电视入户率达到98.2%,乡镇、村(社区)文化服务场所实现全覆盖,已报批国家级非遗项目1项、省级8项、市级42项、县级21项;建成乡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7个;“历史再现”博物馆3个;已建成“农家书屋”133个;全年图书馆共借阅图书11万余册,接待读者17万余人次。[27]

医疗卫生

2023年,永昌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328个,其中,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3个(市医院河西院区、县人民医院、县中医院)、公共卫生专业机构2个(县疾控中心、县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10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0个(2个中心8个站)、村卫生室111个,民营医院2个(永昌天颐医养康复医院、永昌高鑫风湿骨病专科医院)、个体诊所189个、血浆站1个。县域内统计医疗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877人,每千常住人口10.8人;共有执业(助理)医师718人,每千常住人口4.1人;共注册护士878人,每千常住人口5人;医学技术类217人、药学专业64人;共有全科医生64人、每万常住人口3.7人。县域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妇幼保健院、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民营医院,共核定床位1250张、实际开放床位1426张,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床位8.27张。婴儿和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分别为6.5‰和8.13‰,无孕产妇死亡;孕产妇住院分娩率保持在100%;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平均保持在95%以上。全县餐饮业《食品经营许可证》持证率达100%,从业人员健康证持证率达到99%。餐饮单位风险分级评定A级285家,B级540家,C级196家,D级39家;全县风险分级管理率达到100%;学校食堂(含托幼机构)风险分级评定A级0家,B级0家,C级10家,D级21家,风险分级管理率达到100%。[27]

体育事业

2023年,永昌县共举办“庆三八”毽球比赛、“三月三”风筝比赛、社区运动会、“村BA”等大型体育活动十余次,成功申报国家大型体育场馆免费低收费场馆1个、省级全民健身场地设施项目5个(永昌县水云山健身步道项目1个、五里沙沟人工草坪项目1个、行政村(社区)健身路径项目3个),累计争取项目资金168万元。社会体育指导员达1667人(国家级15名、一级40名、二级720名、三级892名)。现有各类体育场地878个,总面积60.23万平方米,人均占有体育场地面积3.39平方米。全县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39平方米以上,每周参加1次及以上体育锻炼人数达5.32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达7.7万人。[27]

社会保障

2023年,永昌县城镇新增就业3354人,失业人员再就业2965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798人,城镇年末登记失业人员115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18%。全县登记应届高校毕业生753人,实现就业701人,就业率为93%,通过实施引导高校毕业生到基层企业服务项目,成功引导200名普通高校毕业生到33家企业服务。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28人,输转富余劳动力62134人(次),实现劳务收入18.26亿元。全县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16043人,参加失业保险17322人,参加工伤保险19075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13210人,参保率98%,待遇享受3676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28089人,参加城镇职工生育保险1635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174695人,全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7.81%。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统一政策口径,统一筹资标准,统一报销比例、统一基金管理、统一报销流程。
2023年,永昌县城市低保标准人均每月757元,年末全县城市低保对象1813户3017人,共发放低保金2303.49万元;农村低保标准由5528元/年·人提高到5580元/年·人,年末全县农村低保对象3143户6034人,共发放低保金3274.33万元。城市特困供养标准为11808元/年·人,农村特困供养标准为11808元/年·人,年末全县特困供养对象638户665人,共发放特困供养金804.93万元。发放残疾人补贴503.08万元。建成乡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1个,互助老人幸福院10个。[27]

环境保护

2023年,永昌县完成环境治理项目2项,投入资金2970万元。全县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895.599吨,化学需氧量排放总量3.27吨,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204.6908万吨,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39.2%。城区环境空气质量良好,县城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达到81.6%。生活饮用水地表水、地下水达标率均达到100%。城市污水处理率9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城市建成区绿地率31.69%,建成省级和美乡村1个。[27]

应急管理

2023年,永昌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起,死亡8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119.6万元。其中,工矿商贸及其他事故发生2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65万元,采矿业发生的安全事故2起,死亡2人,直接经济损失49万元;交通运输业发生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4人,受伤1人,直接经济损失5.6万元;火灾引起的生产安全事故0起;农林牧渔业发生的农业机械事故0起;建筑施工业发生的安全事故0起。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7人,同比减少0.006人。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0.77人,同比减少0.06人。[27]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2023年,永昌县道路交通货运量549.3万吨,下降23.8%;货运周转量189131万吨公里,下降28.9%。道路交通客运量94.6万人次,增长46.5%;客运周转量8523.47万人公里,增长178.1%。年末全县公路总里程3079.265公里。全年完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9047万元(公路建设投资8870万元,公交站亭投资177万元),新建农村公路41公里。
截至2023年末,永昌县共注册机动车总量65016辆,其中,摩托车13242辆,汽车51774辆;在汽车中,公路客运车127辆,货运车4592辆,出租车78辆,小汽车46977辆。本年新增注册机动车1643辆。[27]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早在4000年前,就有人类在今永昌县境内西大河、东大河和金川河流域繁衍生息。位于河西堡镇的新石器时代鸳鸯池文化遗址于1973年、1974年共出土各类文物3500多件,属马家窑文化半山类型和马场类型。该遗址是20世纪70年代全国最重要的考古发掘之一,其中部分珍贵文物被选调进北京历史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展出或收藏。出土于永昌的一件新石器时代石犁现收藏于酒泉市博物馆。自汉至今,历鸾鸟、番和、骊靬、显美、焉支、嘉麟、天宝、永昌等县,遗留众多的文化遗迹和丰富的人文景观。永昌县先后对鸳鸯池遗址、西夏千佛阁遗址、沙井文化遗址、水泉子墓群等进行专业考古发掘,共清理各类墓葬382座、建筑遗址1处、城址1处,出土文物11553件。其中甘肃省博物馆、甘肃省考古研究所、武威市博物馆、金昌市博物馆收藏10991件。永昌县博物馆馆藏文物近2000件,有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6处,其中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有永昌钟鼓楼和汉明长城及沿线城障、烽燧。[26]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永昌钟鼓楼
永昌钟鼓楼又名声教楼,位于永昌县城中心。建于明神宗万历十五年(1587年)。东西宽22米,南北长23米。分楼阁和楼台两部分。台基边宽22米,高7.2米,通高24.5米;楼阁重檐庑殿顶共二层三檐,下层面宽三间,进深三间,四面置格扇门,门左右置楹窗,斗拱为双翘无昂,共五踩,卷刹弧线。上层屋檐及檐柱向内紧收,面阔仍同下层。最上层为屋顶,上置宝顶。楼台以夯土板筑,四周包砖,两道拱门纵横其中,通达四街。楼体四面各悬巨匾三块,匾文为“丽日摩云”“民淳俗美”“金阙迎恩”(东上、中、下);“文运天开”“魁壁联辉”“云锦天香”(南上、中、下);“中天一柱”“怀柔西域”“玉关通道”(西上、中、下);“声闻四达”“保障金川”“威宣沙漠”(北上、中、下)。台基拱门上镌有:东“大观”,南“迎熏”,西“宁远”,北“镇朔”。一层楼台上置大铁钟一口,内置大鼓一面。整个建筑结构谨严,造艺精湛,高耸挺拔,雄伟壮观。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圣容寺
圣容寺全名御山峡圣容寺,又名感通寺,位于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金川峡谷,始建于北周保定元年(561年)。寺院正殿的石壁上,挺立着一尊始雕于北魏正光元年(520年)的圣容石佛瑞像,敦煌莫高窟里有它大量壁画和丰富文字记载。隋大业五年(609年),隋炀帝西巡,驾临此寺,改名感通寺。贞观十年,唐玄奘取经回归途中在该寺坐禅诵经,香火鼎盛时,住僧数千之众。[26]
圣容寺塔
圣容寺塔是甘肃省境内唯一保存完整的唐代佛塔建筑,位于甘肃金昌市永昌县城关镇金川西村。有大小二塔,隔山谷相望。大塔平面呈方形,塔基边长10.8米,为方形七级密檐式空心砖塔,通高16.2米,第一层南面辟门,密檐用砖砌迭涩,挑出13层,第4、第8层挑出菱角牙子。小塔造型同大塔,通高4.9米,为实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北海子公园
北海子公园位于永昌县县城北1里许,始建于唐代,以后历代都有增建,现存古建筑20多个,主体有明、清建筑金川寺塔、五佛寺、洁音殿、湖心亭、雷台、药王洞、火神宫等,以及现代建筑腾飞塔、一宇观、人工湖、游泳池、骊靬亭、马踏泉亭等。[26]
金川峡水库
金川峡水库是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石羊河的一座水库,位于县城北12公里的金川河峡谷中,东靠红光园艺场,建于1959年。水库正常库容为6500万立方米,集雨面积为1987平方千米,海拔1872.2米。其景区有汉明长城、古金吕城、圣容寺、圣容寺塔、西夏六体文石刻、花大门石刻、北山岩画、高昌王墓等众多景点。[26]
长城
永昌境内现存长城连绵起伏、雄伟壮观,保存较好。全长224.1千米。其中明长城129.7千米,汉长城94.4千米,包括墙体、壕堑、山险、山险墙、城堡、关隘、要塞、烽火台、敌台等,主要分布在朱王堡镇的喇叭泉、铧尖滩,水源镇的新沟、西沟、方沟农场、华家沟农场,河西堡镇的青山堡、四洼、鸳鸯池、沙窝,城关镇的金川西,红山窑镇的王信堡、水泉子等五个乡镇的北部沙漠戈壁,此外六坝镇、南坝乡、东寨镇、焦家庄镇、新城子镇等五个乡镇的南侧,祁连山北麓的各个山口均设置有烽火台。[26]
北海子塔
北海子塔始建于明代,又名观河楼塔,原北海子古建筑群标志性“佛塔”。位于永昌县城北侧的北海子公园内,南临金川河,北对公园大门,东为游泳池,西为公园戏台。形制为七级八角实心砖塔,通高33米,由塔基、塔身、塔刹三部分组成。塔基平面呈长方形,南北长25米,东西宽15米,高3.06米,占地面积375平方米,立面呈覆斗形,南壁修供人上下的台阶,内部黄土夯筑,外包青砖。塔基东西两壁原镶嵌有“光东阙”“定西戎”的砖制阳刻浮雕匾额,置于塔座两面上方中间,1988年维修时取下,每字一转,“西”字残缺,现收藏于永昌县博物馆。塔身为八面棱柱状,八棱八面,共七级,高29.96米,每层檐砖迭涩挑出,飞檐上翘,塔脚外展,每层塔脊琉璃兽头作饰,角下悬挂风铃,塔身相邻各面一至三级交错开龛,龛内原彩塑佛像,现已无存。塔刹为圆柱形倒瓶状,绿釉,瓷制,至顶冠为圆壮铁刹覆顶。2019年,永昌北海子塔晋升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6]

地方特产

播报
编辑
永昌县特产有:虹鳟鱼发菜、蘑菇、甜菜麻黄、胡萝卜、啤酒大麦、长寿面(灰面)、皇参、羊肉垫卷子等。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永昌名人马三立
马三立(1914~2003),男,回族,甘肃省永昌县人,中共党员,著名相声表演大师,曾任中国曲艺家协会顾问、天津市曲艺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
胡执礼(1539-1589),字汝立,号雅斋,明代永昌人,祖籍兰州。前后担任过刑部主事,兵部主事,吏部文选郎中,通政司右通政提督誉黄,太仆寺卿,光禄寺卿,太常寺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等职。万历十七年(1589),卒于就邸。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2016年11月,永昌县被认定为首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之一。[21]
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避暑名县榜”。[6]
2020年5月,入选由《小康》杂志发布的“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排行榜。[7]
2020中国净水百佳县市。[8]
2020年6月30日,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9]
2020年7月29日,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命名名单。[4]
2020年11月,入选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10]
2020年12月22日,入选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区)名单。[11]
2021年,入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名单。[12]
2021年9月8日,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13]
2021年11月15日,被农业农村部办公厅确定为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16]
2022年1月,入选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典型单位名单。[17]
2022年3月,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18]
2022年8月,入选2022年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