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玉器时代

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
展开2个同名词条
玉器时代指距今约四千至六千年之间的这段历史时期。玉器时代包括了仰韶中晚期、大溪中晚期文化 ,以及大汶口、红山、屈家岭、龙山、良渚等相应时期的其它文化并存的共生代。这期间父系氏族公社的瓦解、部族大联盟的形成促使奴隶制社会的提前。我国玉器时代正是有巢氏、太昊氏、神农氏等氏族大联盟从形成走向消亡和三皇五帝相继登上历史舞台的时期。[1]
中文名
玉器时代
类    别
文化

玉器时代简介

播报
编辑
玉器时代中国大陆考古学者所命名的一个时代,为中国寒组讲协捉谅迎所独有,介于邀润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翻嫌之间. 境旬旋确切的说,玉器时代是在新石器时代劝颂担中晚期出现的,它并不是棵姜捉按照石器时代再纹元和青铜时代以人类制造和使用的主要工具来命名的,而是玉器代表着王权、神权,出现了大量的玉礼器。当然,也可能存在以玉为兵的时期,古书上曾有记载,但是不详细,提到的书籍也不多,现代考古还没有印证。个别的实用玉兵器还是有的,因为玉器比石器耐用,在新石器时代以石为兵的时候很可能使用个别的玉制兵器。玉器时代延续到青铜时代以后还存在了很长时间。

使用历史

播报
编辑
玉在中国人心目中是相当神圣重要的,从周礼中特别使用玉制的礼器“六瑞” 来礼拜神明,许多朝代的帝王皆以玉制其印玺,可以看出玉的地位和其受欢迎的程度。自新石器时代,各不同文明即有大量不同的玉器出土。玉器是稀有而珍贵的资源,特权阶级垄断此资源造就了玉的神化;玉的神话,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重要现象。当时,由玉制装饰品发展出礼器中的璧与琮;由玉制工具、武器发展出礼器中的圭,广存于新石器时代晚期的许多区域性文化中。玉的用途除了礼器和装饰品之外,还有一项就是兵器。

主要出现时代

播报
编辑
玉制兵器主要是出现在商代和周代,春秋战国已经渐渐减少,其后的年代除了仿古玉器中有少量的这种作品之外,几乎见不到这种器物了。大概是因为新石器时代已经过去了,人们发现用金属制造兵器比用石头制造的杀伤力更强大,也更耐用,所以玉制兵器渐渐转为装饰品类或礼器类。

用途

播报
编辑
至少有十八个新石器文化区出现过玉质的武器或是工具〈例如良渚文化即为一出土大量玉器并且以其玉器作工精美而闻名的新石器时代文明〉,这一点可以理解,因为古人对玉的定义是“石之美者",也就是所有美丽的石头,都称为玉,因此新石器时代制作工具很有可能是以坚硬的玉石为原料打磨而成。一开始玉制的兵器和工具应该有其实用价值在──因为部份出土文物上可见使用后的伤痕,还有就是传说商汤讨伐夏桀时,就是亲自拿着钺〈《史记》说:夏桀暴虐,商汤于是亲自把钺,讨伐暴桀。〉──但是后来渐渐发展成摆排场用的仪仗兵器或是殉葬用的丧葬器物,例如钺〈宽大的斧〉,似乎是军功越高地位越高死了之后墓里能放的钺会比较精美、比较大把;接着,玉制兵器发展为礼器,如古文献中所称的「戚」,就是祭典中乐舞者拿的一种特殊的斧。根据研究礼器中的“圭"即是由玉制兵器发展而来,因为古文献中形容圭的型态:中 ,(木予)上终葵首,上圆下方等,大致上符合斧的型态。较晚期发现的玉制兵器,刃线都不适合杀伐或是砍割,上面的花纹装饰也相对华丽许多,所以可以肯定它们的象徵意义大于实用意义。

种类

播报
编辑
玉质工具包括斧、钺、锄、矛、戈等许多种类,依其刃线可分为三类,端刃器、边刃器和双刃器;较晚期到了周代,则有玉臂甲这种明显装饰性胜于实用性的东西出现,兵器的名目种类也越来越多,但是似乎都渐渐不往实用方面发展,例如臂甲应该已经不算是兵器了,只是让将领佩带来彰显身份或是做于战功的赏赐。
(一)端刃器种类较多,可分为斧、钺、锄、凿和刀形端刃器等。斧为劈砍的工具;铲较宽扁,应该不太算是兵器,比较偏向农具类的。刀形端刃器比较特殊,可能源自某种农具。
(二)边刃器主要是刀,育刀最早见于商代初期,可以做为礼仪用。商代中晚期的玉刀其刀背刀面通常都会有华丽的纹饰,用途已经变成装饰品了。商代之后玉刀就很少见了。看图录上的玉刀都是制作很简单,大概是比较偏于收割用的农具而非武器。
(三)双刃器出现年代最晚,主要为戈、矛、锐、箭头等。台湾的新石器时代出文物也有此种类文物。玉戈是重要的玉兵器,由“援"〈刃部〉和“内"〈类似柄,有孔能穿系〉两部分组成。玉箭簇和玉锐也是属于实用类型的兵器,玉锐是类似锥形的兵器,尾端有孔,可以系穗,让它掷向目标时有力而准确。

价值判断方法

播报
编辑
1.成本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所评估玉器是可替代的,或可以重新制作的。这种方法是将玉器生产的各个环节的成本累计起来得出的结果。这里讲的成本也有几种含义,一是玉器加工厂或生产者的制作成本,包括原料费用、设计费用、加工费用、税收、工人工资、管理费用等等。二是这件玉器的市场成本(市场价值),市场成本已包含了加工厂或生产者的合理利润和经营者的经营成本和利润。因为对不同的场合和对象来说,对成本的解释是不一样的,所以说,利用成本法可以评估出一件玉器的重新制作的重置价值,也可以计算出市场价值,后者应加上该行业、该地区的普遍利润水平和经营成本。
利用成本法评估玉器多数只适合于现代玉器。现代玉器的材料、工艺往往是可以仿造的,是可以复制的。这种方法的不足之处是没有考虑到玉器的其它附加价值,例如大师制作的会比一般雕刻工人制作的价值更高些。但是,可以在准确知道该玉器的出处后,考虑到制作人的贡献,更加准确地确定其价值。另外,利用成本法是很难对古代玉器进行评估的,因为古代玉器历史价值、文物价值是无法仿制的。
利用成本法对现代玉器进行评估是最直接和容易实现的。首先要确定玉料的质量好坏,估计原料的重量和价值,计算出玉器的设计成本、加工成本、装璜成本,以及与之有关的其它劳动力的有关成本,然后将几项累计,就是所评估玉器的制作成本价值。如果要确定其市场价值,还需加上经营成本、税收和一般销售同类玉器的同等商场级别中的加价率,就可以确定玉器的市场价值。
2.市场比较法
采用这种方法就要求评估师对相似玉器在相似市场中或最普通市场中的实际销售情况很熟悉,并有系统的资料可以模拟。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古玉、名家设计制作的玉器和特殊类型的玉器。
在进行市场比较过程中,评估师一定要考虑到销售量、销售时期和销售市场、社会经济状况等影响玉器购买力的各种社会因素,以及与相似玉器之间的可比性问题。人们考虑得越全面,得出的结论也会越准确。
正如大家所知道的,世界上无法找到两件完全一样的玉器,每件玉器都会有它自己的特点,这就要求评估师能找出影响玉器价值的最主要的几个因素,然后与相似物进行对比。同样是玛瑙玉器,北京玉器厂老艺人雕刻的“虾盘”、“龙盘”、“五鹅图”等一大批非常杰出的作品,与市场上看到的多数玛瑙作品是不可以进行市场模拟的。只有找到相当质量的玉器进行市场模拟,才会得出合适的价值评估。
对一位称职的评估师来说,不仅要考虑到决定一件玉器价值的因素,例如稀有程度、实用性、观赏性、工艺性、流通性和社会需求等,还要了解影响一件玉器价值的其它因素,包括社会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因素。只有在全面了解这些因素之后,在利用市场比较法时才会更准确地把握各种导致价值升贬的变化因素。在挑选市场上可对比的类似物时,应该做到:所挑选玉器应尽可能多地与评估玉器相似,尤其是构成玉器价值的决定性因素要尽量一致;所挑选的玉器的销售时间、地点、市场类型等与被评估玉器尽可能地接近;应考虑足够多的可比物,根据评估玉器及其背景情况,多选几个相似的销售记录;综合研究分析,摆出令人信服的证据来支持评估结论。
总之,市场比较法就是根据以往各种类型市场的销售情况,找出可以比较的相似物品进行模拟,得出评估结论的一种方法。
3.收入法
这种方法是基于玉器本身不出售,靠租赁、展览等形式的收入进行评估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是以计算预测可能的收入为基础的,还要考虑预测收入同期应支出的费用。
以上是玉器评估的三种基本方法。在运用这三种评估方法的过程中,应该重视资料的重要性。对于一个合格、称职的玉器评估师来说,对市场的熟悉掌握,对资料的系统收集和对玉器质量的准确评判是十分重要的。

史料

播报
编辑
东汉袁康撰《越绝书》,书中记风胡子语,将人类使用的工具分为石、玉、铜、铁四个阶段,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实际发展的程序。当前,已有人根据考古中的玉器遗存,认为距今约四千至五千年的“铜石并用时代”,玉器已彻底脱离石器,不仅是当时人们财富与权力的象征,而且还是人们制造生产工具、生活用具、兵器乃至宗教礼器的主要材料品种之一,因而提出了“玉器时代”的命题。当时的玉簪、玉环、玉璜、玉块一类是装饰用玉,为人所共知;而玉龙、玉鸟等可能为图腾神物,玉琮、玉璧等为宗庙礼器,具有宗教或权力的象征意义。在良渚文化遗址中,随葬玉璧、玉琮等礼器的墓主,应是有特殊地位的人物。红山文化的动物群玉雕,有龙、鸟、虎、龟、蝉、狗、蚕、鱼等,与商代玉器的主要题材相同,而与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如玉琮、玉璧、玉璜、玉块等,显系两个系统。但良渚文化的玉器群,同样在商、周得到继承和发展。如前面提到的玉璧、玉琮等,亦属商、周宗庙的礼器。春秋、战国迄秦、汉时期的玉器,礼玉渐少,而佩玉增多。春秋、战国是中国古代玉器发展的高峰时期,镂空、浮雕等手法普遍应用。当时,带有政治、道德与迷信色彩的成组佩配列玉器盛行,称为组玉,玉璧、玉环、玉龙、玉璜、玉管等皆 成为组玉的一部分。根据考古发掘,关于各类组玉的组合形式与《三礼》所记的玉器制度,多有不符,因此,尚须从古代社会礼仪制度、习俗规范等方面,探索有关组玉的种种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