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纳米比亚

纳米比亚共和国
收藏
0
0
纳米比亚共和国(英语:The Republic of Namibia),简称纳米比亚,原称西南非洲,北同安哥拉、赞比亚为邻,东、南毗博茨瓦纳南非,西濒大西洋。海岸线长1600公里。全境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000~1500米。西部沿海和东部内陆地区为沙漠,北部为平原,国土面积824269平方公里,人口257万(2022年)[8],88%为黑人,白人和有色人约占总人口的12%。奥万博族是最大的民族,占总人口的50%,首都温得和克,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
15-18世纪,荷兰葡萄牙英国等殖民者先后入侵。1890年被德国占领。1915年7月南非出兵占领西南非洲(今纳米比亚)。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1960年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开始进行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1966年联合国大会根据西南非洲人民的决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1990年3月21日实现独立,成为非洲大陆最后一个获得民族独立的国家。次日,中国与纳米比亚建交。
纳米比亚地广人稀,矿产资源丰富,矿业、渔业、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制造业不发达。纳米比亚是世界贸易组织成员,加入了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国家集团、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自贸园区及非洲大陆自由贸易区[5],2022年纳米比亚国内生产总值126.1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911美元,经济增长率4.6%。[1]
中文名
纳米比亚共和国
外文名
The Republic of Namibia
简    称
纳米比亚
所属洲
非洲
首    都
温得和克
主要城市
鲸湾港斯瓦科普蒙德
国庆日
1990年3月21日
国    歌
《纳米比亚,勇气之地》
国家代码
NAM
官方语言
英语
货    币
纳米比亚元
时    区
UTC+1
政治体制
半总统共和制
人口数量
257 万[8](2022年)
人口密度
3.1 人/平方公里[4](2020年)
主要民族
奥万博族、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须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
主要宗教
基督教
国土面积
824269 km²
水域率
忽略不计
GDP总计
123.49 亿美元[8](2023年)
人均GDP
约 4086 美元[8](2023年)
国际电话区号
264
国际域名缩写
.na
道路通行
靠左驾驶
国家格言
“团结,自由,正义”
最大城市
温得和克
地理最高点
布兰德山
国际组织
WTO不结盟运动
旧    名
西南非洲
主要学府
纳米比亚大学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赫雷罗族女人
在西方殖民者到来之前,纳米比亚当地居民从事渔猎,并出现种植业套故汗。
15世纪,荷兰、燥组乐西班牙、英国等殖民者接踵而至。
1884年,德国占领沿海一带,1890年占领全境。
1915年7月南非出才兆试兵占领西南非洲糊厦洪(今纳米比亚)。
1920年12月17日,国际联盟“委托”南非统治该地。南非1949年吞并该地。
1960年4月,西南非洲人民组织成立,并于1966年8月26日领导人民开始争取民族独立的武装斗争辨遥重汗。
1967年5婚页月联大特别会议决定成立西南非洲理事会(后改称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会)作为该地行政当局,负责结束南非的非法估企占领。
1968年6月12日联合国大会将“西南非洲”更名为“纳米比亚”。
1978年9月29日,联合国通过435号决议,要求终止南非统治,通过联合国监督下的碑整公民投票实现纳米比亚独立。
1989年11月,在联合国监督下进行制宪议会选举,西南非洲人民组织获胜执政。
1990年2月,萨姆·努乔马当选为首届国家元首。
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正式宣布独立,定国名为纳米比亚共和国。同时也标志着殖民时代的终结。
1990年4月,被接受为联合国第160个成员国。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区域位置

纳米比亚地处非洲西南部,西濒大西洋,北和东北面与安哥拉、赞比亚毗邻,东邻博茨瓦纳,南毗南非。纳米比亚的国土面积为82.4万平方公里,居非洲第15位,世界第34位。南北长约1300公里,南窄北宽,东西宽480~930公里,海岸线长约1600公里。[5]

地形地貌

国家地图
纳米比亚沿海有狭长平原;内陆全属高原、山地,一般海拔1,000米以上,最高点2,600米。中部为中央高地;东部为卡拉哈里盆地的一部分;西部沿海一带为沙漠性平原。位于西部偏北的布兰德山海拔2610米,为全境最高点。南部的奥兰治河和北部的库内内河,分别为同南非安哥拉的界河。
大地构造上纳米比亚位于著名的卡拉哈里克拉通的西北部,其境内出露最老地层为下元古界,基岩出露面积约为4600,第三纪一现代沉积(卡拉哈里层)覆盖面积约为54%。区域构造单元组成上,纳米比亚区域地质构造由以下三种单元组成:
地盾区主要分布在纳米比亚西北部和西南部,由基底直接裸露的早中元古代变质岩和侵人其内的古老火成岩组成,变质地层原岩为一套海相地槽型沉积,其内主要的金属矿化有Au、Cu、PbZn等。
裂谷活动带地区在纳米比亚较广泛分布。晚元古代时期,纳米比亚古陆发生大规模裂谷作用,其内发育了巨厚的裂谷型沉积,裂谷后期发生褶皱变形,并伴有火成岩体侵入,其内主要的金属矿化有Cu、Pb、Zn、U、Mo、Fe、Sn、W、稀土、Au等。
纳米比亚的沙漠
地台区在变质基底和裂谷活动带之上发育有未变质的、缺乏构造变动的沉积岩区。
纳米比亚发育的各时代地层有:(1)下中元古界Vaalian系和Mokolian系:为一套中基性火山岩、火山碎屑岩碎屑沉积岩沉积,大部遭受了较强变质,成为变质基底。(2)上元古界Damara系:为一套陆间裂谷型沉积,早期主要为河流相湖泊相碎屑岩沉积和裂谷火山岩沉积,中晚期为海相碎屑岩、碳酸盐沉积。(3)寒武系Nama群:为一套地台盖层型沉积,主要由一套浅海相的碎屑岩碳酸盐岩沉积组成。(4)Karo。层序:为一套地台盖层沉积,由沉积岩和火山岩两套岩系组成,沉积岩系位于下部,主要由砂岩、粉砂岩、页岩组成,含有重要的煤层,时代为石碳纪~三叠纪;火山岩系位于上部,形成于侏罗~白奎纪。
纳米比亚构造线受泛非造山作用影响,主要为北西向和北东向,主要由一系列冲断层和褶皱构造组成,它们不仅控制了晚元古代以来纳米比亚火成岩体的分布,而且也控制了后期沉积盆地的形成和沉积岩的展布。

气候特征

纳米比亚属亚热带干旱、半干旱气候,年均300天为晴天,是撒哈拉以南最干旱的国家之一。年均降雨量为270mm,年降雨量地区差别比较大,从沿海的不足50mm、中部地区的350mm到东北部的700mm不等,除最南部在冬季(6-9月)降雨外,全国70%的降雨集中在11月到次年的3月。
因地势较高,气温略低于世界上同纬度的其他地区,终年温和,昼夜温差较大。一年分四季:9月初春,12月入夏,3月秋来,6月冬至。内地夏季白天平均气温20-34°C,偏远的北部和南部地区气温经常高于40°C。内地冬季白天平均气温18-25°C,夜间气温经常低于0°C,并常有地雾。沿海地区受本格拉寒流影响,气温常年保持在15-25°C,夜间常有浓雾。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纳米比亚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素有“战略金属储备库”之称。现已开采30余种矿产,其中最有价值的是钻石、铀、铜、铅、锌和金,矿产品90%出口。
纳米比亚的海洋渔业资源极为丰富,为非洲第三大捕鱼国家,是继采矿业和旅游业之后的第三大收入来源,渔业出口约占出口总额的15%。主要产品有鳕鱼、金枪鱼、沙丁鱼、竹荚鱼、龙虾、蟹等,其中90%供出口。在纳米比亚注册的捕捞船只有300余艘,年捕捞量50万至80万吨,年均产值约4.8亿美元,直接提供1.68万个就业岗位。[1]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

纳米比亚全国划分为14个行政区(省),分别为:赞比西(Zambezi)、埃龙戈(Erongo)、哈达普(Hardap)、卡拉斯(Karas)、霍马斯(Khomas)、库内内(Kunene)、奥汉圭纳(Ohangwena)、东卡万戈(Okavango East)、西卡万戈(Okavango West)、奥马赫科(Omaheke)、奥穆萨蒂(Omusati)、奥沙纳(Oshana)、奥希科托(Oshikoto)和奥乔宗朱帕(Otjozondjupa)。首都为温得和克(Windhoek)。[1]

主要城市

首都温得和克地处中部高原,海拔1650米,人口40.5万,年最高气温30℃,最低气温7℃。是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工商业、旅游业繁荣,有国际机场和方便的公路网和铁路线。
其他重要城市还有:北部边界商业、交通中心奥沙卡蒂,这也是人口第二多的城市。楚梅布是北部采矿和冶炼中心,盛产铜、金、铅、锌等,交通方便,文娱、体育设施较齐全。吕德里茨港是西南海岸主要渔港,是著名旅游点和钻石开采区。斯瓦科普蒙德是著名海滨城市(距鲸湾30公里),城市整洁凉爽,商业、旅游业兴旺,是避暑度假胜地。卡里比布为中西部半宝石、工业矿石基地,畜牧业兴旺。奥奇瓦龙戈为中北部农牧业中心,交通便利,附近有野生动物园。基特曼斯胡普是南部交通重镇和紫羔羊养殖中心。奥兰治蒙德是钻石加工中心。[5]

国家象征

播报
编辑

国旗

纳米比亚国徽
启用于1990年3月21日。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旗面为左上方和右下方为蓝色和绿色两个相等的直角三角形,一条两侧有白色细边的红色宽带从左下角斜贯至右上角。旗面左上角有一个放射12道光芒的金色太阳。太阳象征生命和能力,金黄色代表温暖和该国的平原、沙漠;蓝色象征天空、大西洋、海洋资源和水及其重要性;红色象征人民的英雄主义,表达人民决心建设一个平等、美好的未来;绿色代表该国的植物和农业;白色象征和平与统一。

国徽

纳米比亚国徽是在中央上绘有一面国旗图案的盾微,盾微底部的黄色代表辽阔的纳米布沙漠;沙漠下面嵌有一条白色饰带,上面用英语刻着国家的宪法原则:“团结、自由、公正”。盾徽上方展翅的鱼鹰代表水资源,鹰爪下绘有国家主要的矿产资源钻石;两侧分别立着两只纳米比亚特有的非洲直角羚羊,是丰富的自然资源的缩影。

国歌

《纳米比亚,勇敢之地》
歌词大意:纳米比亚,勇敢的大地,我们在争取自由的斗争中赢得胜利,光荣归于那些为自由浴血奋战的勇士。我们奉献爱心与忠诚,团结在一起,建设美丽的纳米比亚,我们的国家纳米比亚。可爱的大平原上高举起自由的旌旗。我们的国家纳米比亚,祖国纳米比亚,我们热爱你。

国花

千年兰

国鸟

红胸黑鵙

人口民族

播报
编辑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
根据纳米比亚统计局发布的2018年劳动力调查报告,纳米比亚全国人口为241.4万。农村地区人口占50.1%,城市人口占49.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不到3人,是世界人口密度最低的国家之一。劳动力占全国人口的45.2%,其中0.07%的劳动力接受过大学及以上教育。2021年,人口259万人。
在纳米比亚14个省中,中部霍马斯省人口最多,占全国人口的18.5%。北部奥汉圭纳区占比10.8%,奥穆萨蒂占比10.5%。南部卡拉斯省、哈达普省、西北部库内内省和东部奥马赫科省人口较少。
奥万博族是纳米比亚最大的部族,人口占全国人口的50%。其他主要部族有:卡万戈、达马拉、赫雷罗,以及卡普里维、纳马、布什曼、雷霍伯特和茨瓦纳族。[5]

政治

播报
编辑

政体

1990年通过的宪法规定:纳米比亚是一个主权、独立、统一和世俗的共和国;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理内阁制。纳独立后,政局一直保持稳定。人组党政府重视教育、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等,注重人民生活的改善,经济社会事业不断发展。2009年11月,纳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人组党获胜,该党候选人希菲凯普涅·波汉巴再次当选总统。之后,波汉巴总统任命根哥布为总理。2014年11月,纳举行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根哥布作为人组党总统候选人参加竞选,以87%的得票率当选总统,于2015年3月21日就职。2019年11月,纳举行独立后第六次总统和国民议会选举,根哥布总统以56.3%的得票率胜选连任,并于2020年3月21日就职。2024年2月4日,根哥布总统因病逝世。副总统姆本巴根据宪法规定接任总统职位,任期至2025年3月纳米比亚新当选总统就职。[8]

宪法

现行宪法于1990年2月制定,后经过数次修订。宪法规定:纳实行三权分立、两院议会和总统内阁制,总统为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兼武装部队总司令,任期5年,不得超过两任;经内阁建议,总统可以宣布解散国民议会并举行全国大选;同时总统应辞职并在议会解散后的90天内选举新的总统;修改宪法须经议会两院各2/3多数通过等。[1]

议会

由国民议会(National Assembly)和全国委员会(National Council)组成。国民议会每届任期5年。本届国民议会于2020年3月组成,共104个议席,在96个直选议席中,人组党占63席,另有总统提名议员8名,任期至2025年3月。本届国民议会议长彼得·卡贾维维(Peter Katjavivi),2015年3月就职,并于2020年3月连任。
全国委员会由全国14个区委员会选举42名代表组成。每年至少举行两次会议。总统无权解散全国委员会。第六届全国委员会于2020年12月成立,任期至2025年12月。主席卢卡斯·西宁博·穆哈(Hon. Lukas Sinimbo Muha)。[1]

政党

有大小政党40多个,其中10个政党在本届国民议会有席位。主要政党有:
(1)西南非洲人民组织(South West African People's Organization-SWAPO-PARTY):简称人组党,执政党。1960年4月19日成立,前身是1958年成立的奥万博兰人民组织,得到纳最大民族奥万博族及其他社会阶层的广泛支持,1966年8月开始武装斗争,1989年11月在制宪议会选举中获胜,成为执政党。1991年12月举行了纳米比亚独立后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决定从民族解放组织转变为群众性政党。2022年11月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哈格·根哥布、内通博·南迪-恩代特瓦分别当选连任主席和副主席,索菲娅·沙宁瓦(Sophia Shaningwa)当选连任总书记。2024年3月举行中央委员会会议,决定于2025年4月召开特别党代会选举新任党主席。
(2)大众民主运动(Popular Democratic Movement):原称特恩哈尔民主联盟,2018年1月改称现名。由白人共和党联合10个民族集团于1977年11月成立,1989年经重新组合后包括12个政党和派别,宣称“既反对共产主义,也反对种族主义”。2003年,其重要成员共和党和全国团结民主组织相继宣布退盟。现任主席麦克亨利·韦纳尼(McHenry Venaani)。该党在2019年大选中获得16个议席。
(3)民主与进步大会(Rally for Democracy and Progress):2007年11月,由前外交部部长希迪波·哈穆滕尼亚和前矿业与能源部部长杰萨亚·恩亚穆共同组建。在2009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首次参选并在国民议会中获8个席位。主张进一步巩固民主、尊重人权,反对独裁和威权体制,反对个人崇拜;加大减贫力度,积极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该党在2019年大选中获得1个议席。
(4)无地人民运动(Landless People Movement):成立于2016年,主张激进的土地改革政策。现任主席伯纳德斯·斯瓦特布伊(Bernadus Swartbooi)。该党目前是纳国民议会第三大党,拥有4个议席。
(5)独立爱国者变革党(Independent Patriots for Change):成立于2020年8月,关注民生、追求变革。现任主席潘杜勒尼·依图拉(Panduleni Itula)。[1][8]

政府

届政府于2020年3月组成。2024年2月根哥布总统病逝后,内阁成员进行了部分调整。现主要成员有:总统南戈洛·姆本巴,副总统内通博·南迪-恩代特瓦(Netumbo Nandi-Ndaitwah,女),总理莎拉·库贡盖卢瓦-阿马蒂拉(Saara Kuugongelwa-Amadhila,女),副总理兼工程与交通运输部部长约翰·穆托尔瓦(JohnMutorwa),国际关系与合作部部长佩亚·穆舍伦加(Peya Mushelenga),总统事务部部长克里斯蒂娜·赫贝斯(Christine Hoebes,女),国防和老兵事务部部长弗兰斯·卡波菲(Frans Kapofi),内政、移民与安全保卫部部长艾伯特·卡瓦纳(Albert Kawana),工业化与贸易部部长露西亚·伊蓬布(Lucia Iipumbu,女),财政与公共企业部部长利蓬布·希米(Lipumbu Shiimi),教育、艺术与文化部部长安娜·恩吉蓬多卡(Anna Nghipondoka,女),体育、青年与国家服务部部长阿格尼丝·琼加雷罗(Agnes Tjongarero,女),信息化与通讯技术部部长艾玛·特奥费卢斯(Emma Theofelus,女),性别平等、减贫与社会福利部部长多琳·西奥卡(Doreen Sioka,女),农业、水资源和土地改革部部长卡勒·舍尔特魏因(Calle Schelttwein),城乡发展部部长埃拉萨图斯·乌托尼(Erastus Uutoni),卫生与社会服务部部长卡伦比·尚古拉(Kalumbi Shangula),高等教育、培训与创新部部长伊塔·坎吉—穆兰吉(Itath Kandjii-Murangi,女),环境、林业与旅游部部长波汉巴·希费塔(Pohamba Shifeta),渔业与海洋资源部部长德里克·克拉曾(Derek Klazen),司法部部长伊冯娜·道萨布(Yvonne Dausab,女),劳工、劳资关系与就业创造部部长乌托尼·努乔马(Utoni Nujoma),矿业与能源部部长托马斯·阿尔温多(Thomas Alweendo)等。[8]

司法

由最高法院、区法院和地方法院组成。最高法院大法官和总检察长由总统商内阁和司法咨询委员会后任命。区和地方法院法官由司法部长任命。最高法院大法官彼得·希武特(Peter Shivute)。[1]

政要

前总统哈格·根哥布。1941年8月3日出生于纳北部奥特宗朱帕省,达马拉族。1964-1974年在美国期间获得政治学学士、硕士学位,2004年获英国利兹大学政治学博士学位。青年时代投身纳解放运动,参与创建人组党,系纳独立宪法起草人之一。1975年至2002年担任人组党政治局委员。1990年3月纳独立后出任总理,并连任至2002年。2002年8月退出纳政坛,2003年移居美国,受邀请担任政府间国际组织“非洲事务全球联盟”(GCA)执行书记。2004年重返政坛。2007年重新当选人组党政治局委员,出任人组党副主席、国民议会党团领袖。2008年4月任贸易与工业部部长。2012年再次出任总理。在2014年11月举行的大选中当选总统,2015年3月就职。2017年11月,当选人组党主席。在2019年11月大选中获胜连任总统,2020年3月就职。当地时间2024年2月4日,哈格·根哥布逝世。[1][6]
南戈洛·姆本巴:总统。1941年8月15日出生于纳北部奥希科托区,获美国南康涅狄格州立学院理学学士学位和康涅狄格大学生物学硕士学位。早年即加入人组党。1993-1996年,任农业、水资源与农村发展部部长;1996-2003年,任财政部部长;2003-2005年,任信息和广播部部长;2005-2010年,任教育部部长;2010-2012年,任安全与保卫部部长;1998-2022年,任人组党中央政治局委员;2012年当选人组党总书记,2017年卸任;2018年2月被任命为副总统,2020年3月连任;2024年2月接替因病逝世的根哥布担任总统,任期至2025年3月。[7-8]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世界上海洋渔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铀、钻石等矿产资源和产量居非洲前列。矿业、渔业和农牧业为三大传统支柱产业,种植业、制造业较落后。独立后,人组党政府先后制订了5个五年经济发展计划(第五个国家发展计划为2017-2022年)及2030年远景规划,大力吸引外资发展制造业、矿产品加工业、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扶持黑人企业发展,同时注意维护白人合法权益,纳经济保持平稳增长。2014年和201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6.4%和6.0%。2016年初以来,受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低迷和国内旱灾、基础设施薄弱等影响,经济陷入技术性衰退,为扭转困境,政府削减预算、减少开支,努力推动农牧产品出口和旅游创汇,积极发展工业园区。新冠疫情暴发后,纳旅游业等支柱产业遭受重创,经济发展较为困难。2022年7月,纳政府宣布成功遏制疫情,全面取消防疫措施,各项经济社会活动逐步重回正轨。在采矿业、农牧渔业、旅游业持续复苏带动下,纳经济逐步回升。
2023年纳主要经济数据如下(数据来源:纳米比亚统计局、《伦敦经济季评》、世界银行报告等):
国内生产总值:123.49亿美元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约4086美元
经济增长率:4.2%
通货膨胀率:5.9%
外债总额:83亿美元
外汇储备:27.8亿美元
汇率:1美元≈18.45纳元[1][8]

工矿业

制造业不发达,80%的市场由南非控制。制造企业约300家,90%以上为小规模私人企业,主要行业有食品饮料、纺织服装、皮革加工、木材加工和建材化工等。矿业是纳传统支柱产业,90%的矿产品出口,主要生产氧化铀、钻石、黄金等。2020年,纳米比亚铀产量5413吨。纳是重要钻石供应国。近年来,纳钻石销售市场扩大,除美国外,还销往中东和日本等地。
纳米比亚的矿产主要有:
(1)钻石。钻石为纳米比亚最重要的矿产品,产量居世界第六位,原钻或半加工钻石几乎全部出口。2016年至2019年,钻石产量分别为157万克拉、180万克拉、202.8万克拉和171.3万克拉。根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钻石产量为146.1万克拉,同比下降14.7%,出口额71亿纳元,下降24.5%。纳米比亚德比尔海洋钻石公司成立于2001年1月,是纳米比亚最大的海钻企业,De Beers公司占股70%,纳米比亚钻石公司占股30%。近年来,纳米比亚近海钻石产量不断增加,甚至超过陆地钻石产量。
(2)铀。纳米比亚全国已发现8处铀矿,主要集中在埃龙戈省大西洋沿岸的纳米布沙漠中。铀储量约28万吨,占世界储量的5%,为纳米比亚重要程度排名第二的矿产品。目前产量约占世界产量的10%,居非洲首位,世界第四位。2012年,纳米比亚的铀矿生产获得显著增长,达5514吨,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30.4%。此后受国际市场铀价下跌影响,铀产量持续下降,2015年产量达到低点,仅为2947吨。根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铀产品产量6382吨,同比下降2.2%,但由于汇率贬值,加之国际铀价升高,出口收入增加25%,达114亿纳元。
(3)铜。纳米比亚的铜储量约为200万吨。独立以来,铜产量不断下降。已有100年历史的楚梅布铜矿为最大的矿山,2020年,纳米比亚铜出口量为46356吨。
(4)铅。纳米比亚铅储量约为100万吨,为非洲第一大铅生产国。铅主要产于楚梅布矿、科姆巴特矿和罗什皮纳矿。
(5)锌。纳米比亚的锌储量约为1180万吨,为非洲第三大锌生产国。锌主要产于罗什皮纳地区,位于罗什皮纳以北25公里的蝎子锌矿是最主要的锌矿山,为露天矿,已探明锌储量2480万吨,平均品位10.96%,年产15万吨高品位锌,由英美基本金属公司在纳米比亚独资的蝎子锌矿公司经营。根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锌出口量为103218吨。
(6)黄金。纳米比亚黄金储量约为1万吨,主要分布在楚梅布以西和中西部卡里比布到西海岸之间。根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黄金出口量为6399千克。

农牧渔业

捕鱼和鱼制品是除矿业外,纳米比亚的另一重要产业,2019年增长6.1%,占GDP的2.8%。纳米比亚渔业部大力发展水产养殖业,号召新的各种鱼类捕捞权持有人积极参与,从事海产品捕捞、加工和营销。2014年,纳米比亚渔业部宣布,政府将不再禁止外国投资者获取在纳米比亚的捕鱼权,但不允许纳米比亚本国公司将捕鱼权转售予外国投资者。纳米比亚渔业企业多为西班牙公司控制,另有少数合资公司和当地公司,主要集中在沃尔维斯湾港和吕德里茨港,共雇用约1.4万人,约有300艘捕鱼船。最大捕捞品种是鳕鱼和竹荚鱼。纳米比亚是向欧盟供应鳕鱼最多的国家,出口至欧洲的水产品约占全部水产品出口收入的30%。纳米比亚年均海洋捕捞量达55万吨,价值约70亿纳元(约合5.4亿美元),在非洲居第三位,在全球居第30位。纳米比亚渔业及海洋资源部决定根据各渔业公司的业绩分配捕捞配额,无业绩的公司将被注销或受到处罚,捕捞配额分配新机制于2016年1月启用。2020年,纳米比亚渔业出口收入101.18亿纳元,同比下降3.8%。
农业是纳米比亚主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畜牧业收入占农牧业总收入的50%以上,以养殖牛、羊为主。2020年,全年出口肉类和畜产品价值为9.54亿纳元,同比下降37.1%。大部分畜产品出口南非和欧洲,遍及全球22个国家。纳米比亚产的紫羔羊皮以Swakara品牌驰名世界。纳米比亚农牧业受气候影响较大。纳米比亚国有土地约占全国土地的15%,各部族占有的村社公地占41%,私有土地占44%。全国共有26个农业区,全国可耕地面积690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产于北部地区,楚梅布—赫鲁特方丹—奥塔维地区是玉米生产主要基地,称为“产粮金三角”。卡普里维省是潜在的粮食产区,主要粮食作物有玉米、高粱和小麦等。由于全国大部分地区雨量稀少,良田面积小,大部分土地贫瘠,农业不发达,农作物产出低且不稳定,全国70%的粮食依赖进口,91%的进口粮食来自南非,有44万人仍处于粮食不安全状态,占全国人口的18.3%。自2010年以来,储备谷物7.3万吨,估价为3.285亿纳元。其中3.6万吨用于政府的粮食救济计划,这增加了自然灾害情况下的粮食供应。[5]

旅游业

旅游业较发达,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左右。海滩、自然保护区等旅游景点集中在北部和南部地区,其中北部的艾淘沙公园闻名世界。1997年,纳成为世界旅游组织成员。近年来,赴纳国际游客逐年递增,2016年共有147万外国游客赴纳观光。纳发展旅游业条件优越,主要有地形地貌丰富多彩,生物多样化特点突出,注重生态保护以及交通基础设施相对完善等。2014—2019年,旅游业发展迅速,逐渐成为纳米比亚第四大支柱产业。国际机构彭博社将纳米比亚列为全球最受欢迎的20个旅游目的地之一,《福布斯》杂志将纳米比亚列为非洲最实惠的旅游目的地。2019年,根据世界经济论坛旅游竞争力指数排名,纳米比亚在撒哈拉以南国家中排名第四位,仅次于毛里求斯、南非和塞舌尔。预计到2029年,纳米比亚旅游业将创造12.2万个直接就业岗位,占全国就业总人数的15.7%。外国游客主要来自南共体成员国。访问纳米比亚的中国游客人数迅速增加。
新冠疫情之前,旅游业外汇收入在纳米比亚各产业中列第三位,仅次于矿业和渔业。2012—2018年,旅游业年平均增长率为7.2%。受疫情影响,2020年旅游业对纳米比亚GDP贡献率降至2%,创造外汇收入19亿纳元,同比下降37.3%。纳米比亚央行2020年年报显示,旅游业创造就业数量锐减30%。[5]

财政金融

纳是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兰特货币区成员国。财政金融大权集中于中央,90%财政收入源于税收。从南部非洲关税同盟所得收入占每年财政收入的20%~30%。纳65%的银行为外国资本掌握。
纳米比亚元正面
纳米比亚银行(Bank of Namibia)是纳米比亚的中央银行。纳米比亚有4家商业银行:纳米比亚第一国民银行(FirstNational Bank of Namibia Limited)、纳米比亚标准银行(Standard BankNamibia limited)、纳米比亚耐德银行(Nedbank Bank Namibia Limited)和温得和克银行(Bank Windhoek Ltd)。前三家银行均是南非银行在纳米比亚的子公司。此外,纳米比亚还有四家国有专业银行机构、一家中小企业银行和一家微型金融银行。
1992年9月30日, 纳米比亚证券交易所(Nambian Stock Exchange,NSX)正式成立,2005年纳米比亚证交所曾是非洲市值第二大证券交易所、非洲交易量第五大证券交易所。纳米比亚证券市场发展较快,但是以两地上市公司(Dual Listing)为主,主要是在约翰内斯堡证券交易所(JSE)一级市场发行(Primary list),本地上市公司规模较小。纳米比亚证券交易所分为主板(Main Board)、创业板(Development Capital Board)。[5]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矿产品、渔产品、畜牧产品及初级加工产品,其中矿产品出口(除钻石)占出口额的36%,钻石占16%。经济对进口依赖性强,绝大部分生产、生活资料需要进口。接近90%的进口商品来自南非。主要出口市场为南非、英国、美国等。
根据纳米比亚统计局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出口额为887亿纳元(约合54.6亿美元),同比下降3.8%;进口额为1083亿纳元(约合66.6亿美元),同比下降3.5%。贸易逆差达195.6亿纳元(约合13.4亿美元),较2019年略有减少。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20年中国与纳米比亚进出口贸易总额为7.81亿美元,同比增长10.1%。其中,中国向纳米比亚出口2.23亿美元,同比增长12.6%,中国自纳米比亚进口5.58亿美元,同比增长9.1%。
纳米比亚最大的贸易伙伴是南非,双方贸易额占纳米比亚贸易总额的27.8%。2020年,纳米比亚最大的出口国仍然是中国,占纳米比亚出口总额的36%,较上一年度扩大10.1个百分点。[5]

外资

纳米比亚实行自由市场经济,对外资持欢迎态度。据联合国贸发会议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2020年纳米比亚吸收外资流量为-7500万美元;截至2020年底,纳米比亚吸收外资存量为60.7亿美元。
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显示,2020年纳米比亚直接吸收外资流量为-8200万美元;截至2020年底,纳米比亚吸收外资存量为60.7亿美元。根据纳米比亚央行数据,2020年纳米比亚吸收外国直接投资主要来源地依次为南非(37.8%)、中国(31.7%)、毛里求斯(9.5%)、英国(5.7%)、加拿大(2.8%)、英属维尔京群岛(2.5%)、德国(1.8%)、马来西亚(1.5%)、西班牙(1.3%)、荷兰(1.2%)。[5]

外国援助

1990~1998年共获外援约47.88亿纳元,主要援助国有德国(占外援的30%)、瑞典(占外援的23%)、挪威、美国等。援款主要用于创造就业机会、减少收入分配不公和扶贫。2010年,纳共获得20亿纳元的发展援助,主要用于艾滋病防治、教育、农业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1]

文化

播报
编辑
格言
团结,自由,正义(Unity, liberty, justice)

语言

英语为官方语言,当地语言中以奥万博语和纳马语使用最为普及,其他语言还有阿非利卡语、德语、葡萄牙语等。人们通常讲2~3种语言。小学阶段包含本地语言,中学以上阶段的授课语言为英语。[5]

宗教

纳米比亚90%的居民信仰基督教,其余信奉原始宗教。[5]

习俗

纳米比亚的风俗习惯既带有非洲土著人的突出特点,又具有欧洲人的鲜明色彩。纳米比亚人注重礼貌,讲究礼节,认为得体的称谓是知识、文化和修养的体现。
在社会交往活动中,纳米比亚人十分重视见面礼节,讲究社会交往活动的着装,流行“尊老敬长”、“女士先行”的风气。应邀到纳米比亚朋友家中做客,应当按照约定的时间赴约,这是对主人的尊重。[5]

艺术

《纳米比亚舞蹈速写》 陈玉先
纳米比亚的舞蹈的节奏强烈,它的动作特征,主要是强调了人体每个部位,如头、颈、肩、胸、腰、胯和四肢的表现力,其中最突出的是头部的甩动、胸部的起伏、腰部的屈伸、胯部的摆动和旋转。在赤道以南布须曼人居住区的岩洞上的壁画表明,早在6000多年以前,这里就有了舞蹈。舞蹈动作并无严格的规定,只有比较统一的律动和节奏。舞蹈服饰十分简陋,舞者大多全身赤裸,仅在腰际系一遮体物。随着生产和文明的发展,贝壳、羽毛、上了颜色的种子、小珠子、各种金属制品、植物纤维的编织物以及各种兽皮都被精心地加工美化用作舞蹈装饰。

节日

纳米比亚法定节假日包括:新年(1月1日),独立日(3月21日),受难节(复活节前的星期五),复活节(春分月圆后的第一个周一,3月21日至4月25日之间),国际劳动节(5月1日),卡辛加节(5月4日),非洲日(5月25日),升天节(复活节后第四十日,5月1日到6月4日之间),英雄日(8月26日,纪念1966年人组开始武装斗争),人权日(12月10日),圣诞节(12月25日),家庭日(12月26日)。纳米比亚企业和商店一般每周工作5天,周六、周日休息。节假日期间,企业和商店一般不营业,现在有部分商店在周六、周日营业半天。[5]

军事

播报
编辑
纳米比亚独立后,政府在整编前纳米比亚解放军和前西南非洲地方军的基础上,建立起一支统一的国防军,总兵力1.9万人,其中陆军1.67万人,空军1100人,海军1200人,另有警察部队1.4万人。[1]

交通

播报
编辑

铁路

纳米比亚拥有超过百年的铁路历史,在1894—1915年德国殖民统治期间,已建成一些铁路,其中部分铁路今天仍在使用。纳米比亚铁路由国营公司TransNamib独家管理。目纳米比亚铁路总长度约2687公里,都是窄轨铁路,轨距是1067mm。其中有48%的铁路符合SDAC铁路18.5吨轴重标准,其余轴重为16.5~17.5吨,时速基本在60公里/小时。
纳米比亚现有铁路状况不佳,大部分年久失修,主要以农产品、矿产品、建筑材料等散装货物运输为主,其余为集装箱运输、观光路线和首都至其他城镇的长途客运路线。[5]

公路

河南国际公司承建的北部公路
根据纳米比亚公路局最新数据,纳米比亚公路总长度约为48875.27公里,其中B级沥青路7892.7公里、沙石路26046.5公里,土路13315.6公里,盐泥路299.9公里,多数路况良好。年平均旅客运输量5万人次,货运量18万吨。
根据世界经济论坛《2020年竞争力报告》,纳米比亚公路基础设施质量居世界前列,全球排第23位,非洲排名第一。[5]

水运

纳米比亚海岸线长1600公里,有沃尔维斯港(又称鲸湾港)和吕德里茨2个港口。
鲸湾港是南部非洲第五大港,由Namport公司负责运营,行使港务局职能。鲸湾港有11个泊位,长度500米,最大吃水10~12.8米。有散货、集装箱、油轮和渔船码头,装卸仓储设施完备,年吞吐量530万吨散杂货,集装箱量约25万标箱。每年运送货物最多可达800万吨,平均装卸效率为每天8000吨。中港湾公司承建的集装箱码头竣工后,吞吐量增加一倍,至每年处理75万个标准集装箱。2020/2021财年(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鲸湾港和吕德里茨货物吞吐量增长11%,净增63.3万吨。其中,标准集装箱吞吐量增长5%,增加7338个标箱。
纳米比亚无内河运输。[5]

空运

纳米比亚国内各主要城市均有机场,有注册机场27个,小型简易机场360个。全国有2个国际机场,分别是位于首都的Hosea Kutako国际机场和位于港口城市沃尔维斯湾的Walvis Bay机场。Hosea Kutako国际机场能降落所有大型客货飞机。[5]

社会

播报
编辑

电力

纳米比亚供电系统属于南部非洲电力库(SAPP)组织,目前每年全国耗电600MW,其中约一半电力从南非进口。北部水电站卢阿卡纳瀑布电站装机容量347MW,每年有一半时间可以发电;首都备用煤电厂一座,装机容量90MW,建成于1968年;鲸湾建有重油发电机组,装机容量22.5MW,正在扩容到150MW;其余不足部分从南非、津巴布韦进口,建有220MW输电线路。全国有输电线路11709公里,149个变电站。2020年,总装机容量为760MW,总入网电力为4702GWh,其中本地发电量约为2000GWh。[5]

教育

纳米比亚独立后,建立普及教育制度,2012年实现小学免费义务教育。全国拥有1500所中小学校和特种学校。主要高等学府有纳米比亚大学和纳米比亚科技大学,另有十多所中等技术学校和师范学校。纳米比亚大学是全国唯一的综合性大学,建于1993年,有学生4000多人。近年来,纳米比亚的教育投入持续增加,根据纳米比亚2021/22年度预算报告,基础教育获批138亿纳元,高等教育获批31亿纳元,分别占预算总额的23.2%和5.3%,总量较上一年度略有缩减,占比提高。目前,初等教育入学率达93.6%,高中入学率为49.5%,高等教育普及率为24%。
纳米比亚全国识字率从独立时不到75%上升至目前的90%。纳米比亚还分别与南非、德国、中国等签署联合研究和科技合作文件,但教育事业发展仍面临辍学率和不及格率过高、教室严重缺乏和教学质量不尽人意等挑战。[5]

媒体

纳米比亚全国有192家新闻机构和组织。
全国有报刊10余种。五大日报为《纳米比亚人报》(TheNamibian)、《新时代报》(New Era)、《纳米比亚太阳报》(NamibianSun)、《共和者报》(The Republikein,南非荷兰语)和《文汇报》(德语)。其他还有《纳米比亚经济学家报》(The Namibian Economist)、《南方时报》(Southern Times)、《今日纳米比亚》(Namibia Today)和《温得和克观察家报》(Windhoek Observer)等周报。另外还有《洞察纳米比亚》(Insight Namibia)、《纳米比亚大事》(Big Issue Namibia)等杂志。
纳米比亚广播公司(Namibian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NBC)为国有全国性广播电视机构,成立于1990年,资金来源64%靠政府拨款。在纳米比亚开播10个电台频道,用13种语言广播,包括英、德、南非荷兰语,以及多种地方语言,听众占全国人口的90%。有1个电视频道,以英语节目为主,观众占全国人口的45%。1998年7月,NBC开始与中国进行电视节目合作。此外,还有一家私营电视台(One Africa TV)和数家私营电台。
纳米比亚通讯社(Namibia Press Agency,Nampa)依靠政府拨款运营,是半官方通讯社,总部在温得和克,与世界多家通讯社保持信息共享。南非在纳米比亚设有电视转播站。[5]

医疗

独立之初,政府对殖民时期的医疗和社会服务机构进行改革,建立基本医疗保障制度(Primary Health Care)。现有医院34所、诊所267个,保健中心44个;共有6435张床位,平均每千人拥有3.6张。此外还有许多私人诊所。纳米比亚政府重视提高人民的医疗卫生条件,根据20201/22年度预算报告,医疗卫生经费占财政总预算的13.6%左右,但据纳米比亚金融机构监管局粗略估计,医疗保险目前覆盖人口约为41万,仅占全国人口的17%(其余人口受制于公共医疗体系中关键药物、医护人员和医疗设备的缺乏)。
纳米比亚的辛巴族
经过多年努力,纳米比亚的艾滋病感染率趋于稳定。艾滋病母婴传播比例从2005年的20%降至2013年的4%,新增病例降低了50%。同时,实现85%的治疗覆盖率。但北部地区仍存在少量疟疾病例。纳米比亚卫生部确认,自2020年2月10日至4月5日,纳米比亚霍马斯省和埃龙戈省出现戊肝疫情,共有182例戊肝患者。据纳米比亚《新时代报》报道,纳奥姆沙蒂省2020年确认有200头猪感染非洲猪瘟,61头猪死亡。此外,由于2020年降水量增加,纳米比亚卡万戈地区疟疾病例激增。2020年7月2日,纳米比亚《新时代报》报道,卡万戈地区出现7000例疟疾病例,2019年同期为1582例。据纳米比亚农业、水资源和土地改革部发布的消息,纳赞比西省Kasiku区Kasenu村2021年6月3日发现口蹄疫疫情,已将该村庄30公里半径以内地区划为控制区,禁止所有偶蹄目动物离开或经过控制区,并开始实施积极监控和牲畜疫苗接种等措施。
根据中纳两国政府合作协定,中国在纳米比亚派驻有医疗队。援纳米比亚医疗队主要在纳米比亚首都温得和克的国立卡图图拉医院从事针灸和推拿工作,弘扬传统中医文化。援纳米比亚医疗队从1996年开始派驻,每批任期2年,2018年改为每批任期18个月。医疗队共有4名队员,医生和护士各2名,由浙江省卫健委从三级甲等中医院选派,医生来自针灸科和推拿科,护士无特殊专业要求。第13批援纳米比亚医疗队自2020年1月开始在纳米比亚提供服务。[5]

体育

从1992年奥运会开始,纳米比亚均派运动员参加,当年即获2银。1996年再获2枚银牌。2004年和2008年两届奥运会均无奖牌收入。伦敦奥运会田径将是他们有利的竞争项目。

外交

播报
编辑

外交政策

纳政府迄今,已与150个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奉行不结盟、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强调外交为经济建设服务,支持加强非洲国家间的合作,主张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加强南南合作、南北对话。注重周边外交。加强同周边国家、亚洲国家的经贸往来。[1]
国际事件态度
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指其为殖民主义的新形式,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认为全球化必须使所有人受益,而不应仅导致有选择性的繁荣,不应使第三世界进一步贫穷或边缘化,否则将危及世界和平与稳定。然而在现存国际秩序下,发展中国家因经济落后,无法同西方发达国家竞争,在全球化进程中处于被掠夺的地位。发展中国家应加强合作,在经济全球化中求生存。联合国应帮助发展中国家最大限度地从全球化中受益,促进各国分享经济增长和繁荣。
主张非洲国家团结合作,非洲人必须掌握自己的命运,非洲问题应首先由非洲人自己解决。
支持非统关于联合国改革的立场,认为联合国应在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发展、解决地区冲突等问题上发挥更大作用,非洲在未来安理会中应有两个常任理事国代表。主张逐步限制并最终取消否决权。
认为“9·11事件”影响巨大,如何铲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却值得深思。主张只有全世界各国领导人共同致力于建立公平的社会,以消除贫困、愚昧、疾病和饥饿,才能根本解决反恐问题。
认为解决伊拉克问题的最终决定权在联合国,而不是取决于某几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对此类问题采取单边主义的做法不可取,国家无论强弱都应当遵循多边主义准则。

对外关系

同中国的关系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纳米比亚共和国于1990年3月22日建交。建交以来,两国关系发展顺利,高层交往频繁,江泽民主席(1996年)、胡锦涛主席(2007年)曾访纳。2018年3月,两国建立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14年4月8日,纳米比亚总理根哥布访问中国,并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根哥布表示,中国长期以来为纳米比亚提供了宝贵支持和帮助,是纳米比亚的老朋友、好朋友。纳方正努力加快国家建设,希望深化对华友好合作关系。纳方愿为中国企业投资创造良好条件。
中纳建交以来,中国完成了打井、经济住房、儿童活动中心、农村小学、青年培训中心、灌溉工程、水产养殖中心、毛泽东中学等援助项目。
1994年,两国签订贸易协定。2004年,两国建立经贸联委会机制,2007年4月举行第二次会议,2018年3月举行第三次会议。
2023年,双边贸易额13.1亿美元,同比增长16.5%,其中我国出口5.6亿美元,同比增长5.9%,进口7.5亿美元、同比增长25.9%。中国主要向纳出口机电产品、纺织品、家具等,进口天然铀、矿产品(铅、锰、铜矿砂)等。
两国政府签有文化、教育合作协定。中方派遣了多名教授和讲师赴纳米比亚任教。自1994年至2017年底,我共接受纳米比亚奖学金留学生262名。目前共有近500名纳米比亚留学生在华就读。中方在纳米比亚派有医疗队,共派遣15批60人次,目前在纳有中国医疗专家4人。中方于2005年12月宣布纳米比亚为中国公民出境旅游目的地国。中纳还签署了引渡条约和司法协助条约。迄今,两国共有13对友好省(市)。2018年6月,在重庆举行的2018中国足协中国之队国际足球赛上,中纳两国U23国家男子足球队进行了友谊赛。2019年8月,中国航天员代表团访纳。[9]
中国在纳米比亚拥有几个大型的基础设施发展项目和资源开采项目,中国在斯瓦科普蒙德(Swakopmund)附近还有一个卫星跟踪站。文章还提及,中国在重要的会议中决定,为满足中国的安全和发展利益,符合现有国际地位,要强化国防力量。纳米比亚国防部发言人莫尼卡-舍亚(Monica Sheya)中校确认说,已看到相关报道,“相信此事正在较高级别进行商讨,一旦做出决定,国防部将通知国民;只能说这么多”。
2020年3月18日,中国驻纳米比亚大使张益明向纳米比亚卫生部捐赠了1000套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2]
应纳米比亚国民议会邀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蔡达峰5月30日至6月2日率团访纳,分别同纳副总统恩代特瓦、国民议会议长卡贾维维、全国委员会主席穆哈等会见会谈。[10]
同非洲国家的关系
重视发展同非洲国家、特别是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邻国的关系。主张南共体国家建立促进贸易、投资、地区经济发展的共同机制,支持南共体政治、防务与安全机构的工作。支持非盟主导非洲事务。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纳担任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轮值主席。2022年9月,根哥布总统赴安哥拉出席洛伦索总统连任就职仪式。2023年8月,根哥布总统赴安哥拉出席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第43届峰会。2024年3月,姆本巴总统访问安哥拉和博茨瓦纳。[1][8]
同西、北欧国家
同西、北欧国家有密切的经贸联系,德国、瑞典、挪威、法国是纳主要的援助国。纳独立后即加入洛美协定并与西、北欧国家签有多项经贸、文化和技术合作协定。欧盟向纳提供主要援助领域包括教育、乡村发展、能力和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管理和非政府组织活动等,旨在帮助纳促进减贫和实现可持续增长。纳与德国关系特殊,目前在纳有近4万德裔白人,有30所学校教授德语。2014年同欧盟就《经济伙伴协定》(EPA)达成共识。2021年,与德国就种族屠杀达成和解协议。2022年11月,根哥布总统在埃及举行的联合国气候气候变化大会期间,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签订纳欧战略伙伴关系协议。2023年10月,根哥布总统赴布鲁塞尔出席欧盟首届“全球门户”论坛和首届纳米比亚-欧盟重要原材料和绿氢商业论坛,并同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举行会谈。[1][8]
同美国的关系
美是纳主要援助国之一,每年向纳提供1000万~1500万美元的双边和地区发展基金。美国公司占外国在纳公司的1/3以上。美和平队青年志愿者计划自纳独立伊始即开始实施,目前约有100名青年志愿者在纳政府机构、中小企业、诊所、学校和社区组织开展志愿服务。2001年,纳获得美《非洲增长与机会法》受益国待遇。2006年,美接受纳为“千年挑战账户”受惠国。2019年6月,根哥布总统赴莫桑比克出席美非商业峰会。2023年7月,姆本巴副总统赴博茨瓦纳出席美非商业峰会。[1][8]
同亚洲等国家的关系
近年来,纳积极推行“东向”政策,加强同亚洲国家的合作。在高度重视对华关系的同时,积极加强同日本、印尼、印度、泰国、越南、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在天然气开发、公务员培训、远程教育、农业、海洋渔业、港口建设、人力资源、旅游等领域的合作,扩大经贸往来。2019年8月,根哥布总统赴日本出席东京非洲发展国际会议(TICAD)横滨峰会。[1]
同俄罗斯的关系
2019年10月,根哥布总统赴俄罗斯出席首届俄非峰会。2023年7月,姆本巴副总统、恩代特瓦副总理兼外长赴俄罗斯出席第二届俄非峰会。[1][8]

旅游

播报
编辑
鸟瞰首都温得和克
首都温得和克,海拔1680米,位于整个纳米比亚的中心位置,人口31万,四分之一是欧人后裔(1992年统计)。市内有行政机关大楼、国家博物馆、中等学校和非洲奥古斯丁高等中学。温得和克附近的卡图拉和科马斯达尔是非洲人聚居的城镇。
从温得和克市往北可到达伊多夏国家公园。该园建于1907年,面积达22270平方公里,动物种类繁多。园中还有伊多夏盐池。特有的大洼地在该市北部工业区。
港市渥尔维斯湾,也译作鲸湾港,曾经是南非的飞地,位于纳国西海岸,是重要的港口和旅游城市。这里有繁忙的货港,也有旖旎的海滨风光,还有生猛海鲜。游客既能观看到巨大的盐场,火列鸟遍布的堰湖,还可乘游艇畅游海上,与海豚嬉戏,去探访令人难忘的海豹岛,更可乘滑翔机或骑沙滩车饱览沙漠风光,体验大自然的神奇。
野生动物园埃托沙
纳米比亚传统舞蹈
位于纳米比亚北部,面积约2.3万平方公里,是撒哈拉以南非洲最大、著名的野生动物园。早在1907年,当时的德国总督宣布该园为动物保护区,此后公园面积不断变化,1956年达近10万平方公里,一度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园。独立后,纳十分重视环境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将可持续利用野生资源写入宪法。全国约15.5%的土地被列为国家公园或自然保护区,各种珍稀和濒危动物因此得以保护。1999年,纳环境与旅游部成立“纳野生动物娱乐有限公司”,时所有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实行企业化管理,以更好地开发、利用和保护野生资源。作为纳最著名的旅游胜地之一的埃托沙公园,纳政府一直付该园实行专业化管理,采取各种措施保护园内动物和环境,并严格控制园内旅馆的数量和规模,因而使公园至今仍保持着原始风貌。纳政府已为该园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3]
波帕瀑布景观
英文名称:Popa Falls,由于卡凡古(Kavango River)河水在进入博茨瓦纳奥卡万戈三角洲的途中流经波帕瀑布,流速极快,水流冲刷地层是底层陷落而形成高仅2-4公尺,但宽却长达1.2公里的波帕瀑布。波帕瀑布由此得名。然而名字为波帕瀑布其实是不太准确的,因为它只是非洲南部第三长河奥卡万多河段上一系列的急流。称不上瀑布。但是波帕瀑布及其周围的风景是很美丽的。
波帕瀑布还是mahango国家动物园的一部分,因此,可以在此地观赏带许多鸟类,如:鹦鹉、雨燕、犀鸟、黑山雀、短趾画眉、猫头鹰等。还可以观赏此地的各种湿地植物,其中两栖、爬行动物类主要有青蛙、龟、蜥蜴、 壁虎和蛇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