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金陵菜

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收藏
0
0
金陵菜是指以南京(别称金陵)为中心,一直延伸到江西九江的菜系,是苏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又称“京苏菜”、“京苏大菜”、“南京菜”。金陵菜起源于先秦,战国末期屈原在《楚辞》记载有当时的金陵菜肴,隋唐已负盛名,至明清成流派,民国时期发展至顶峰,民国时期的金陵菜享有极高的声誉,有“京苏大菜”之称,受到上层名流显贵的喜爱,名门望族设宴无不以“京苏盛宴”为傲。
金陵菜原料多以水产为主,注重鲜活,刀功精细,善用炖、焖 、烤、煨等烹调方法,口味平和,鲜香酥嫩。菜品细致精美,格调高雅。讲究刀工,擅长火功,富于变化的技法以及南北皆宜的口味特色,同时兼取四方特色,适应八方之味。
金陵菜讲究七滋七味,鲜、烂、酥、嫩、脆、浓、肥,酸、甜、苦、辣、咸、香、臭。以咸为主,咸甜适宜、酸而不涩、苦而清香、辣而不烈、脆而不生、浓而香醇、肥而不腻、淡而不薄,代表了名贵、典雅、华美、大气的古都风范。[1]
中文名
金陵菜[2]
外文名
Nanjing Cuisine
别    名
南京菜,京苏大菜
所属菜系
苏菜
口味特点
鲜、香、酥、嫩
特色菜品
凤尾虾美人肝盐水鸭金陵烤鸭
所属地
南京
发源时间
先秦时期

形成背景

播报
编辑
南京
南京是中国著名的四大古都之一,曾有十代王朝在此建都,长期是中国南方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水陆交通发达,是长江流域的中心城市,其整殃润己烹饪发达自然在情理之中。南京自古以欢颂局来由于其地理位置寒尝白台决定了南京的饮食是南北杂汇、东西参糅。
南京地处长江中下游地带,气候温润,土壤肥沃,物产富饶,交通便利,经济强盛,市场繁华,大大地促进了餐饮业的发达。不仅有许多和外地相同的烹饪原料,还有许多为本地所特有的烹饪资源,如:头小、背黑、肉厚的龙池鲫鱼;茎短,叶肥的矮脚黄青菜;肉质细嫩府料拳的湖熟麻鸭乌龙潭青鱼;钟山的云雾茶;南乃影担乡的薄皮猪;长江的刀鱼、鲥鱼……这些资源有的产于近郊,有的就在市内,为制作京苏大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说催腿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键雄一带。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战国末期,屈原在《楚辞》中记载过几道菜:烩牛筋、炖甲鱼、焖乌龟、煮天鹅,可见其饮食标准。南京人善食鸭,“筑地养鸭”同出自春秋时期。
三国时期,东吴孙权定都建业(今南京)后,作为当时中国最大的城市,南京经济繁荣,金陵富豪“珠服玉馔”,秦淮两岸,炊烟袅袅,酒醇肴香。讲究饮食,“钩饵纵横,网置接绪”(《吴都赋》)说明其渔业发达,淡水产品丰富。
六朝时期,天厨之代表南齐的虞悰,他善于调味,所制之杂味菜肴非常鲜美,胜过宫中大官膳食,号称天厨当之无愧。
南唐时期,皇帝李煜派顾问中考察韩熙载的夜宴,画了著名的长卷《韩熙载夜宴图》是当时金陵家宴的真实写照。“建康七妙”云:“有七妙:齑可照面,馄饨汤可注砚,饼可映字,饭可打擦擦台,湿面可穿结带,醋可作劝盏,寒具嚼者惊动十里人”。即切碎捣烂的腌酸菜,均匀清洁得像镜子一样可以照出人面;馄饨汤清得可以入砚磨墨;饼薄如蝉翼可以透过它看出下面的字;饭煮得颗粒分明,柔韧有劲;调和好的面,筋韧如裙带,打结也不断;醋味醇美得可以当酒馓子香脆,嚼起来清脆打声,可惊动十里以内的人。
唐宋时期,金陵饮食市场繁荣,杜牧泊秦淮》诗中云:“烟笼寒水夜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说明不仅有日间闹市也有夜市酒家。北宋陶谷所著《清异录》记的“建康七妙”中云“金陵,士大夫渊薮,家家事鼎铛”。
明朝时期,朱元璋定都南京,南京食肆振兴,明洪武二十七年八月在京师(即南京)新建酒楼15座国营酒楼,以招待四方之客,可见饮食市场繁荣。明朝南京城有大小酒楼六七百座,茶社一千,夜里灯火通明。烤鸭即当时明成祖迁都北京时由南京带去的。
清朝时期,南京就已经出现京苏大菜。所谓“京”,是指南京乃六朝和明初的京都;“苏”是指清代南京乃江苏省会之意。“大菜”是形容金陵菜的名贵、典雅、华美、大方。正是大江南北鱼米之乡丰盛的物产,水陆交通商贸的交流,人文荟萃的文化熏陶,精致细腻的民风民俗,孕育了南京的美食文化。清代江南才子袁枚,赋诗论文,于南京小仓山撰写了一部烹饪巨著《随园食单》,该书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出版,均以京苏大菜为原型。曹雪芹更以《红楼梦》巨著中名菜佳宴的实录为京苏大菜鼎立于全国提供了雄辩的依据。
陈作霖所撰《金陵琐志》中记有:“鸭非金陵所产也。率于邰伯、高邮间取之。么凫稚骛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阑池塘以畜之。约以十旬肥美可食。杀而去其毛,生鬻诸市,谓之‘水晶鸭’;举叉火炙,皮红不焦,谓之‘烧鸭’;涂酱于肤,煮使味透,谓之‘酱鸭’;而皆不及‘盐水鸭’之为无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浓;至冬则盐渍,日久呼为板鸭,远方人喜购之,以为馈献。市肆诸鸭,除‘水晶鸭’外,皆截其翼足,探其肫,肝零售之,名为‘四件’”。由此看出,早在清代盐水鸭以“淡而旨,肥而不浓”的“无上品”著称,为南京鸭馔之佼佼者。
民国时期,金陵菜发展至巅峰,南京作为首都,官宦达人,华盖云集,商贾店家,物阜货丰,各类“显贵”,趋之若鹜。南京城里人口倍增。尽管连年战争不断,但都市依然歌舞升平,醉生梦死,使南京的小吃异乎寻常地发展起来,并留下了许多名人与小吃的佳话。蒋介石、戴季陶、孔祥熙、蒋经国、张学良等都是金陵菜的忠实粉丝。值得一提的是,1934年少帅张学良在金陵春菜馆宴请社会名流:林森(民国著名政治家,曾任国民政府主席),邵力子(报人,政治家,建国后曾最早提出计划生育),于右任(书法成就大于政治,一杆笔抵一万把毛瑟说的就是他),年仅23岁的胡长龄作为总厨主理四桌雁翅双烤席,深得褒奖,受到张学良的专门接见。他曾回忆道:“那天,五辆黑色小轿车停在‘金陵春’门口,大门外接着走进九人,一色的黑大氅、黑礼帽、黑皮靴,个头一般高矮,模样十分相似,分辨不出谁是少帅,谁是随从,但走进店内,其中八人立即自动分成两边,列队恭立,走在最后的少帅昂首步入,威武雄壮,令人肃然起敬。”
民国时期,南京本帮的菜馆集聚在夫子庙周边一带。第一春、海洞春、共和春、老万全、长松东号、嘉宾楼、大集成、老宝新、金陵春等都打出京苏大菜的招幌,以招徕食客,显示和外地菜肴有所区别,南京本地厨师皆自称是“京苏帮”。据统计,600年以上历史的有蒸鲥鱼、酥鲫鱼、凤鱼、凤菜心;200年历史的有镶丝豆腐、葵花圆子火腿黄芽菜等。传统的名菜有罐罐肉、炖生敲、素什锦菜、炖菜核、八宝一棵松、松子熏肉扁大肉酥等。
金陵饭店
解放后,邵复兴(现江苏酒家)、马祥兴华乐园、六华春、绿柳居永和园等菜馆也推出近代的京苏大菜,如:黄澄澄的“桂花虾饼”,玩偶似的“双尾虾托”,精细的“苹果鸡”,艳丽的“兰花肉卷”,高雅的“彩色鱼夹”,清鲜爽口的“瓢儿鸭舌”、洁白芙蓉镶嵌翡翠的“火茸豆瓣”、酥皮原盅汤汁里的“清炖鸡孚”、鲜透肌理的“蟹粉扒白菜”等。
改革开放后,京苏大菜在吸收外帮菜精髓的基础上,不断地推出新派的王府鸡包翅、双味葫芦鸭、火筒大排翅、蟹粉炖鸡孚、金牛鸭子、雨花凤尾虾、芦蒿烤鸭卷、荷叶夹锅烧肉蒿香炖母鸡鲍汁浸油藤、红透龙虾等名菜。金陵饭店、狮王府、东郊宾馆、金鹰大酒楼、马祥兴、绿柳居、安乐园、金陵人、名满天下大酒店等,传承正宗的京苏大菜,还研制出南京民俗风味宴、秦淮风情宴、金陵全鸭宴、芦蒿席、江南水乡席、固城湖蟹席、金牛湖湖鲜宴、民国精品宴。京苏大菜在众多烹饪流派中,使历史悠久的南京,越来越显示出“天下美食之都”的辉煌。
2011年10月16日,在南京举行了首届“京苏大菜文化高峰论坛”旨在发展、推广南京本帮的京苏大菜。
2012年4月,江苏酒家举行了中国·南京‘’民国‘’大菜实验基地揭牌仪式,同时‘’民国‘’大菜展销月正式启动。2012年南京‘’民国‘’大菜实验基地将研发推出20道“改良版”标准化的‘’民国大菜‘’,这些洋溢着历史和文化的味道的美味佳肴,将成为南京一张新的名片。

菜系特色

播报
编辑
金陵菜(南京菜)以精细的刀工以及咸鲜润甜的口感而保有口碑,金陵烹饪天厨美名始自六朝,擅长炖、焖等烹调方法,口味以醇和为主,素以鸭馔驰名,淡水产品制作的菜品也同样丰富多彩,花色菜品玲珑细巧。金陵菜也因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脑,枸杞头,马兰头)和“早春四野”(芥菜,马兰头,芦篙野蒜)驰名。
金陵菜在民国时期作为官菜,做得很“大”,这个“大”指的是正,拿得上台面。同时兼取四方特色,适应八方之味,讲究七滋七味,鲜、烂、酥、嫩、脆、浓、肥,酸、甜、苦、辣、咸、香、臭。以咸为主,咸甜适宜,酸而不涩,苦而清香,辣而不烈,脆而不生,浓而香醇,肥而不腻,淡而不薄。[1]
以“炖生敲”为例,“大鳝,活杀,净血,剔骨,在砧板上摊平,以木棒击之,凡数百击之后,敲至肉面起毛时,鳝之肌肉纤维、经络组织尽被敲散,其动机和目的,是为以下这一步做准备:使鳝肉充分吸收用酒、盐、糖、葱姜、香料等调和而成的卤汁。饱吸卤汁后,改刀成长方块,入油锅炸至黄金色‘芝麻花’盛放后即捞出,再同葱姜、料酒和咸肉片一起爆炒三分钟成银炭色,再捞出,入肉汤煮至回软,加肉皮、肉片、笋片、葱、姜、蒜头等,以砂锅用文火炖上一个时辰,上桌。”不要小看这一敲,敲得好,黄鳝能变海参,敲的不好黄鳝就变海绵体了。“炖生敲”炖字当头,炖工是精髓,靠火,“火过一分肉老,少一分汤寡”,上桌时,鳝鱼应该色泽金黄,入口酥烂,鲜香可口。
其特点是选料严谨、制作精细、讲究刀工,考究原汁原味,注重季节分明,咸而不淡,淡而不薄,辣而不烈,肥而不腻,酥烂脱骨不失其形,滑嫩爽脆不失其生。在制作上,擅长野菜和缔子菜(即花色菜);烹调方法上,一年四季炖、焖交替更换,叉烤肥鸭、叉烤鮰鱼、叉烤酥方组合成“金陵三叉”。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是鸭类菜肴和全鸭席、燕翅烤鸭席、鱼翅烤鸭席,享有“金陵鸭馔甲天下”之美誉。

体系构成

播报
编辑
历史上,京苏大菜由官府菜市肆菜民间菜清真菜、素菜、船菜构成。民国大菜指从1912年中华民国在南京建立之初到1949年这样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以本帮京苏大菜为主体,外帮菜肴为辅,包含浙绍、广东、广西、湖南并融入了清真等一些在民国期间流行于南京的风味菜肴。同时民国大菜与京苏大菜等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以选料严谨、制作精细、做工考究、费时费工、玲珑细巧、色泽艳丽、味美时尚、雍容华贵而著称,并按时令四季有别合理搭配,其高档烹饪原料所制菜肴往往作为精制宴席的头菜,甚至连餐桌的摆台造型、上菜的时机顺序、服务员的服务技巧都有一定的规矩。

菜品谱系

播报
编辑
金陵菜善用蔬菜,以“金陵三草”(菊花脑,枸杞头,马兰头)和“早春四野”(芥菜,马兰头,芦蒿野蒜)驰名。
风格特色:兼取四方之美,适应八方之需,
四大名菜:松鼠鱼蛋烧卖美人肝凤尾虾
其他著名饮食:盐水鸭卤鸭胗肝鸭血汤
另一特点是各种野菜大受欢迎,包括芦蒿、菊花脑、马兰头、枸杞头、荠菜、马齿苋、鹅儿肠、香椿头(又称为旱八鲜)
此外还有所谓水八鲜,是指鱼、菱、藕、茭瓜、茨鸡头果莲蓬水芹
其他菜肴:金陵三草菜、胡先生豆腐、炖菜核、炖生敲、扁大枯酥冬瓜虾肉粉丝汤、鸭馔、盐水鸭、桂花鸭、烧鸭卤鸭肫肝叉烤鸭、黄焖鸭

经典菜式

播报
编辑
1、少帅坛子肉;2、八宝黄焖鸭;3、面包大明虾;4、瓢儿鸽蛋;5、贡淡海参;6、彩色鱼夹;7、酒凝金腿;8、金钱鱼肚;9、百花春满园;10、宫灯凤尾虾;11、竹笼蛋烧卖;12、葫芦美人肝;13、祥兴松鼠鱼;14、一品牛头;15、大汉烤羊腿;16、清汤炖鸡孚;17、复兴炖生敲;18、鸡汁煮干丝蟹壳黄烧饼;19、矮脚黄菜核;20、知了白菜;21、灌汤蟹虾球;22、庆丰松子鱼米;23、古水木秦淮;24、碧波素鱼圆;25、奉化芋艿果;26、明月素海参;27、莲花素鸽蛋;28、素菜包;29、蝴蝶蒸饺
代表菜有“金陵十二钗”中的系列菜,包括金牌煎饺、招牌盐水鸭、瑕黄豆腐酒酿赤豆元宵古法糖芋苗江米扣肉、天王烤鸭包、金牌蜜汁藕、老牌阳春面、清卤大蹄髈清炖狮子头、王府泡椒鸡
少帅坛子肉
少帅坛子肉
张学良每逢宴请必点坛子肉是江苏酒家的拿手菜之一,系精选五花肉,采用炖焖的方式,精制而成。张学良特别喜爱这道菜,每逢宴请,必点此菜。江苏酒家特地将这道菜定名为“少帅坛子肉”。
瓢儿鸽蛋
瓢儿鸽蛋
1927年,宋美龄女士与蒋介石结婚后,常住在南京汤山温泉别墅内。一次,宋美龄请美国马歇尔将军到“六华春”用餐,专门点了特色菜“嫩鸽蛋”。菜一上桌,马歇尔急忙品尝,味道极为鲜美,连声赞道:“真好,真好!宋女士的脸蛋也像鸽蛋一样嫩白!”说得宋美龄满脸通红。
百花春满园
张治中宴请周恩来的头道菜国共和谈期间,张治中将军有一次在马祥兴宴请中共代表团团长周恩来,酒席的头道菜就是“百花春满园”大冷盘。千姿百态、形象逼真、娇艳欲滴的百花造型一下子就吸引了大家的眼球,张治中将军连称“不忍下箸”。
瓢儿鸽蛋
酒凝金腿
鲁迅在南京求学时最爱,其口味特点是:色红白,香醇厚,味甜咸,形素雅,诱人食欲,食后经久不忘。鲁迅先生在南京求学时曾品尝过,从此念念不忘,时常与友人提起。
葫芦美人肝
葫芦美人肝
于右任请客诞生了这道菜,一日,辛亥革命元老于右任在马祥兴请客,由于当日客人很多,备料不足,配菜时缺少一个菜,名厨马定松急中生智,用鸭胰子配上鸡脯用鸭油爆炒。上桌后,客人吃得赞不绝口,大呼真乃人间美味。问这道菜叫什么名字?马定松脱口而出“美人肝”。
盐水鸭
盐水鸭四季皆有,但以秋季桂花开时最肥美,此时新鸭上市皮白肉细,鲜嫩异常、品质极优,俗称桂花鸭。盐水鸭选料讲究,程序严格,要经盐腌、复卤、吊坯、汤锅等工序。有口诀:“热盐擦、清卤复、吹得干、焐得透,皮白肉嫩香味足。”
南京制鸭,除上述外又发展到一鸭多吃,品种繁多。如盐水鸭肫鲜美柔韧,愈嚼愈出味;炒鸭腰鲜嫩异常;烩鸭掌别有滋味、鸭心鸭血等均可入馔。以鸭胰为主料制作的“美味肝”一菜为清真名菜,又名“美人肝”,成菜后鸭胰柔软鲜嫩,冬笋冬菇味美爽口,此菜为南京百年清真老店马祥兴菜馆四大名菜(美味肝、松鼠鱼蛋烧麦凤尾虾)之一。该菜的制作发扬了中国烹饪物尽其用的优良传统。
雨花凤尾虾
南京菜中的河虾菜品也很著名,除去以长江四大名旦(鱼、鮰鱼刀鱼鲅鱼)为代表的江鲜鱼类,南京厨师用虾制成各种形象菜品如凤尾虾、宫灯大玉等,尤其善用河虾制成茸泥(南京俗称为虾缔,可分为硬缔、软缔、嫩缔),制出形态各异、风味独特的菜品也属一种特色代表。如形象逼真的桂花虾饼苹果虾炸虾球等。
凤尾虾属金陵菜,在南京文献《白门食谱》中就有它的记载。其主料为河虾,并以鸡蛋清和豌豆做辅。不仅营养丰富,养血固精,而且能够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功能
芦蒿
金陵草
去往金陵,不得不吃的竟然是草。没错,这里的草指的正是金陵菜中又一道蔬菜代表--芦蒿芦蒿炒香干是南京的一道名菜,其实产芦蒿的地方多了去,但都没有南京人对待素菜的那份精细。南京人吃芦蒿,一斤要掐掉8两,单剩下一段干干净净、青青脆脆的芦蒿杆儿尖。炒香干也是“素”炒,除了一点油、盐,几乎不加别的佐料,要的就是芦蒿杆儿尖和香干相混的那份自然清香,食后唇颊格外清爽。
金陵十三菜
1、菜头;2、马兰头;3、香椿头;4、枸杞头;5、苜蓿头;6、小蒜头;7、豌豆头;8、菊花脑;9、马齿苋;10、芦蒿;11、茭白;12、地皮菜;13、二月兰(诸葛菜

特色小吃

播报
编辑
金陵菜除了菜品,还有着各种特色小吃。金陵小吃又叫南京小吃,是中国四大小吃之一。代表有小笼包汤包)、赤豆酒酿元宵鸭血粉丝汤梅花糕薄饼豆腐脑、酥油烧饼、甜豆沙包、鸡面干丝牛肉锅贴糖粥藕桂花糖芋苗等。
金陵梅花糕在继承了传统制作方法的同时,又加入小元宵、青红果松子仁、五彩米等,使其味道更加鲜美,外焦里嫩,而且有豆沙果酱果仁等十几种配料,用面粉、豆沙、白砂糖等十几种原料经特制炉具烘烤而成。上面的元宵“很糯”,葡萄干“很香”,里面的豆沙“很细”,熔化后白砂糖的焦香,再加上五颜六色的点缀,那有点韧劲儿的外壳包裹着赤豆沙(或果酱),软绵的口感,浓缩的甜香味,热乎乎的夹馅愉悦口中所有待放的味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