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颐和园

[yí hé yuán]
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展开1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颐和园,中国清朝时期皇家园林,前身为清漪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52][72]其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也是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皇家行宫御苑,被誉为皇家园林博物馆。[55]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18]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52]
颐和园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挪用海军经费等款项开始重建,并于两年后取用今名,作为慈禧太后的颐养之所。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又遭八国联军破坏,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53]
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74]颐和园的园林造景,融合了中国绘画、诗歌和文学的意境,造就出中国皇家园林宏大的气势、辉煌的色彩及其与山水绿化环境的充分协调关系。[75]颐和园藏文物有四万余件,品类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37]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52]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3]
中文名
颐和园
外文名
Summer Palace[55]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52][72]
气候条件
温带季风气候
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开园,19:00停止入园,20:00闭园。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开园,18:00停止入园,19:00闭园[2]
景点级别
AAAAA级[55][67]
门票价格
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优惠门票:15元[2]
占地面积
约 3 km²[18]
著名景点
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批复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32]
文物类别
古建筑[32]
文物编号
1-122-3-75[32]
所处时代
清代[32]
始建时间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29][53]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建园之前

在北京的西北郊,原有一座山,为燕山的余脉,在它的腹心地带,两座小山岗双双平地突起,这就是玉泉山和万寿山。山下有一湖,称为七里澧、大泊湖或西湖。[54][58]
早在辽金时期,香山、玉泉山就有了皇家行宫别苑的建置。[54]
贞元元年(1153年),金主海陵王完颜亮在此设置金山行宫。[58]
元代,万寿山叫做瓮山,以其山形似瓮而得名。山的南面地势低洼的地带汇聚玉泉山、西山诸泉眼的泉水,潴而成为一个大湖名“瓮山泊”,也叫七里泊或大泊湖,这就是昆明湖的前身。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为接济漕运用水需要,水利学家郭守敬开辟上游水源,引昌平白浮村神山泉水及沿途流水注入湖中,使水势增大,成为保障宫廷用水和接济漕运的蓄水库。经过这一番整治之后,通惠河航运畅通,南方的粮船可以直达大都城内的积水潭。瓮山泊也从早先的天然湖泊改造成为具有调节水量作用的天然蓄水库,水位得到控制,环湖一带出现寺庙、园林的建置,逐渐发展成为西北郊的一处风景游览地。元末,瓮山泊改称“西湖”。[54][58]
明初建都南京的一段时期内,大运河停止漕运,恋战朱棣迁都北京,漕运重开,于成化十二年(1476年),改引玉泉山之泉水东流注入西湖,以代替白浮神山泉水作为接济通惠河的上源,同时也兼供大内宫廷用水,西湖在北京供水系统中的地位就更为重要。这时候,玉泉山、瓮山、西湖之间山水联属,三者在景观上互为借资的关系十分密切。[54]
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南方来的移民在西湖以东,今海淀镇以北的多泉眼的丹棱一带开辟水田,贵戚,官僚也纷纷占地造园。众多的私家园林增益了这一带天然风景的人工点染,并与玉泉山、西湖的景观联成一片,所谓“风烟里畔千条柳,十里清阴到玉泉”西北郊风景区的范围更往东扩大。[54]明弘治七年(1494年),明孝宗乳母助圣夫人罗氏在瓮山前建圆静寺。明武宗在湖滨修建行宫,称“好山园”,为皇室园林。明武宗、明神宗都曾在此泛舟游乐。明熹宗时,魏忠贤曾将好山园据为己有。[3][54]
清初,西湖瓮山的情形大致和明代差不多。不过寺庙、园林由于年久失修,有的倾圮,有的处于半荒废状态。康熙时期,瓮山成为宫廷养马的草料场,常有获罪的太监被发配到这里铡草,该做法一直持续到乾隆十四年(1749年)。[54][58]

清朝时期

  • 清漪园时期
乾隆继位以前,在北京西郊一带,已建起了四座大型皇家园林,从海淀到香山这四座园林自成体系,相互间缺乏有机的联系,中间的“瓮山泊”成了一片空旷地带。[55]
清朝乾隆初年,北京西郊海淀一带的园林增多,大量的园林用水使得耗水量与日俱增,当时园林用水除了流量较小的万泉河水系外,多来自玉泉山发源、流入西湖之水,而这也是明代以来通惠河的水源。乾隆十五年(1750年),为了筹备崇庆皇太后(孝圣宪皇后)的60大寿,乾隆帝以治理京西水系为藉口下令拓挖西湖,拦截西山、玉泉山、寿安山来水,并在西湖西边开挖高水湖和养水湖,以此三湖作为蓄水库,保证宫廷园林用水,并为周围农田提供灌溉用水。乾隆帝以汉武帝挖昆明池操练水军的典故将西湖更名为昆明湖,将挖湖土方堆筑於湖北的瓮山,并将瓮山改名为万寿山。[4]
乾隆二十九年(1764年),建成清漪园,耗银480余万两。清漪园内以中国古代神话中“海上三仙山”的构思,在昆明湖及西侧的两湖内建造三个小岛:南湖岛、团城岛、巩嫌埋妹藻鉴堂岛,以比喻海上三山:蓬莱方丈瀛洲。园内的主体建筑为大报恩延寿寺,并有一条长达700多米的长廊,其建筑与装饰绘画都相当精彩具有艺术价值以及众多游赏建筑。颐和园万寿山清漪园园中理政及居住性质的建筑极少,乾隆帝游览清漪园均为当日往返,从未在园中居住。[29]
这是1870年左右在排云殿所在位置拍摄的照片
这是1870年左右在排云殿所在位置拍摄的照片
 1900年,颐和园昆明湖和万寿山全景照片
1900年,颐和园昆明湖和万寿山全景照片
1900年的智慧海和殿前牌楼,牌楼正面门额所书“众香界”
1900年的智慧海和殿前牌楼,牌楼正面门额所书“众香界”
 1900年,从排云殿二宫门拍摄的佛香阁,二宫门面阔三间
1900年,从排云殿二宫门拍摄的佛香阁,二宫门面阔三间
1900年,颐和园昆明湖全景照片
1900年,颐和园昆明湖全景照片
1900年的颐和园智慧海,智慧海是万寿山最高的建筑
1900年的颐和园智慧海,智慧海是万寿山最高的建筑
佛香阁东侧的转轮藏建筑群
佛香阁东侧的转轮藏建筑群
1900年,万寿山主体建筑全景照片
1900年,万寿山主体建筑全景照片
1900年,从排云门处拍摄的佛香阁
1900年,从排云门处拍摄的佛香阁
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两层石舫,长约95米
清晏舫,原名石舫,是一半入水的两层石舫,长约95米
从颐和园万寿山向西远望玉泉山玉峰塔
从颐和园万寿山向西远望玉泉山玉峰塔
昆明湖和湖畔的汉白玉围栏
昆明湖和湖畔的汉白玉围栏
1900年,在十七孔桥边铜牛处站岗的英军锡克族士兵
1900年,在十七孔桥边铜牛处站岗的英军锡克族士兵
 1900年重修后的佛香阁
1900年重修后的佛香阁
1900年,颐和园西堤六桥中的玉带桥
1900年,颐和园西堤六桥中的玉带桥
昆明湖十七孔桥,东侧廊如亭位置所拍
昆明湖十七孔桥,东侧廊如亭位置所拍
  • 颐和园时期
道光年后,由于国力衰弱,宣布撤灶体誉三山陈设,清漪园逐渐荒废。咸丰十年(1860年),清漪园被英法联军大火烧毁。[5][55]
光绪十二年(1886年),奕奏请慈禧“修治清漪园工备操海军”,并提出“创办昆明湖水操学堂”,慈禧太后以筹措海军经费的名义动用银两(据专家考证,应为500至600万两白银),由样式雷的第七代传人雷廷昌主持重建清漪园,作消夏游乐地。[5][52][55]
光绪十四年(1888年),取“颐养冲和”之意,[59]改园名为颐和园。[52]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修复工程结束。[59]颐和园建成后,慈禧太后久居于此,处理军国大事,发号施令,颐和园成为当时的政治中心。[5]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包括圆明园、颐和园在内的“三山五园”再次遭到洗劫,[5]园内建筑及文物遭八国联军破坏。[57]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修复。颐和园尽管大体上全面恢复了清漪园的景观,但很多质量上有所下降。许多高层建筑由于经费的关系被迫减矮,尺度也有所缩小。如文昌阁城楼从三层减为两层,乐寿堂从重檐改为单檐,也有加高的建筑,如大戏楼。苏州街被焚毁后再也没有恢复。由于慈禧偏爱苏式彩画,许多房屋亭廊的彩画也由和玺彩画变为苏式彩画,在细节上改变了清漪园的原貌。[57]

民国时期

宣统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1912年2月12日),[31]隆裕太后偕宣统帝溥仪在乾清宫颁布退位诏书。“溥仪退位后,颐和园也作为逊清皇室的私产,归清室内务府管理。在帝制已被废除的形势下,社会各界强烈要求将颐和园对外开放。[5][56]
民国二年(1913年)四月二十四日,步军统领衙门制定了《瞻仰颐和园简章》,根据该简章的规定,所有参观者必须经外交部批准,发给门照后并通知清室内务府,才能入园参观。[56]由于皇家经费逐年短欠,清室财源日趋枯竭,为补贴园林的财政,民国三年(1914年)1月14日,清室内务府将颐和园改为售票参观。4月外交部、内务部、步军统领衙门和清室内务府商定:“于开放游览之中、寓存筹款之意”,提出《颐和园等处售券试办章程》。规定从5月6日开始正式对社会售票。[6][19][56][59]
民国十七年(1928年)7月1日,南京国民政府内政部接管颐和园,使其成为国家公园对外开放;同年8月15日,交北平特别市政府进行管理。[69]民国政府接收颐和园后,曾开展了一些修整与保护工作,但因国家内忧外患的大环境,颐和园衰败的园林景观和维护管理并没有根本改观。[56][59]
民国十八年(1929年),颐和园管理事务所将全园存量房屋加以整修,开始向个人提供租住服务,并把园内出租房屋定位为“高尚休憩之所”。事务所将房屋分为甲、乙、丙三等,到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共有60余处房屋出租。[56]同时先后将万寿山周围的殿阁出租为饭店、仁寿阁外包为照相馆,并在清宴舫等处设茶座,丰富了公园内的娱乐设施,引来了大量游人。[64]
民国十九年(1930年),颐和园首次将排云殿、德辉殿、玉华殿、云锦殿、紫霄殿、芳辉殿六处辟为陈列室;同年7月10日,颐和园陈列馆、图书馆正式售票开放。[62]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为避战乱将颐和园古物南迁,后多地辗转,直到解放战争胜利文物才返回北京。[60-61]
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七七事变”后的7月31日,颐和园因日军入园一度停止开放四月余。在敌伪政权期间,为粉饰太平,虽整修油饰长廊、益寿堂少数建筑,但对百余处需修古建筑均未整修。而大事宣传“中日亲善”。接受日本赠送的樱花,将已沉入湖底的日本国赠送慈禧太后的永和轮打捞整修,陈列于樱花树下。又将御用人力车及宝座、书案、掌扇等或赠或“借”给日本。[27][62]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8月,在日本投降前夕,为“大东亚圣战”献铜,将铜亭内的铜桌及殿堂前的铜缸、铜香炉等运往天津,供给日军制造军火,所幸铜件尚未出海而日本投降。自敌伪政权末期,货币开始贬值,抗战胜利后,物价飞涨,公园经济入不敷出,公园阀龙巴管理更入困境。以致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底,颐和园一片荒芜,古建破旧,文物残损,花木凋零。转轮藏、画中游、敷华亭等古建筑因有倒塌危险而禁止游览。[27]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颐和园管理事务所大力整顿公园北面的景区,修缮了后山破败多时的智慧海和香岩宗印之阁,并对游人免费开放。不久,颐和园管理事务所又将北宫门对面的土山铲平,从圆明园挪来一樽底座,将其增建为一座大影壁。于是,封闭多年的北宫门,在这一年挂上了书法家张伯英题写的匾额“清漪园宫门”,重新对外开放。[64]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底,平津战役打响,平津前线部队对北平实施战略包围。傅作义的“华北总部”驻军颐和园,有2个步兵营和1个炮兵营驻扎。他们利用园内的地形和建筑,挖战壕、架大炮、设军营,准备负隅顽抗。毛泽东专门发来指示:“要留下这一片安全的绿洲。”到这一命令后,平津前线司令部紧急叫停战斗,转变策略,让部队改攻颐和园西北的红山口,并从西山脚下迂回前进,绕道石景山,迫使颐和园守敌不战自退。由于没有遭遇强攻,颐和园避免了战火损伤,得以完整保存下来。[68][70]1949年1月19日,人民解放军与傅作义的“华北总部”签订《关于北平和平解放问题的决议书》,[71]同月21日,北平军管会正式页碑接管颐和园。[68][70]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颐和园在中央领导的亲自指示下,得以完好无损地保留下来,[64]颐和园真正收归国有,成为重点管理保护的对象。管理作为公园的首要工作,不断完善和发展。同年4月,成立颐和园管理处,由北平市人民政府建设局领导。[62][70]同时,颐和园恢复对外开放,一张门票卖40元(旧币)。[35]同年5月,颐和园管理处又改归市政府直接领导。[70]
建国后,颐和园的修复工作不间断地进行着,聂荣臻在中央呼吁各大行政区资助整修颐和园,得到东北人民政府和西南、西北、东南各军政委员会捐助木材、水泥、桐油、杉槁、麻、布、赤金、颜料等物资,作价为颐和园整修专款。同时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批给颐和园修缮费小米15万斤。北京市人民政府亦尽力拨款支持。[27]直到“文化大革命”开始。[35]
1950年开始,相关部门对于颐和园又进行了详细周密的规划。榜龙润首先分类清点抗战前南运的古物,将其中原属于颐和园的书画、钟表等文物归还,进而商议协调其展品的布置情况。相比故宫博物院,颐和园所藏文物不多,陈列较为空虚,相关部门决定以恢复其历史风貌,保存清时期的陈列特点并配合园林设计进行规划。[64]
1951年,文物北返,回归的文物用来充实殿堂的陈列。并用了5年时间,将殿堂内装修、匾联和一切陈设进行修整,增加了解说,进行爱国主义的宣传和教育。利用颐和园古建筑,供大众休养和举办各种活动。
1954年,完成以全园中心建筑佛香阁为主的整修油饰。
1959年,完成以长廊为主的前山、前湖区各古建筑的整修油饰。[27]
1960年,市政府派出“北京号”挖泥船清挖淤泥,又将西墙外的湖泥堆放场拨予颐和园。清淤工作不仅调整了颐和园的水位,便于养鱼、行船与卫生,也对于湖泊和下游水源的供养起到了延续的作用。[64]
1962年,完成谐趣园等处整修油饰,使全园的古建筑基本达到慈禧主修颐和园时的面貌。同时,全面加强绿化养护,增植花木,延续颐和园春花、夏荷、秋叶、冬松的植物特色。全面整饬园容卫生,改变之前垃圾不出园掩埋于山坡的旧习惯,清除积存的垃圾,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使全园卫生如光绪七弟载涛先所讲“比西太后住园时还干净”。[27]
文化大革命”初期,颐和园遭到破坏,还被改名为“人民公园”。[27]文革”中,颐和园被列为“四旧”,红卫兵跑到颐和园,“要横扫一切,彻底砸烂”,还提出“挖掉万寿山,填平昆明湖”。最先被毁掉的,是颐和园著名的长廊彩画。穿绿军装扎皮带的红卫兵们拿着大白水粉,去涂盖长廊等各处彩画中的人物画面,还拆除了佛香阁的三座佛像。在颐和园东宫门,红卫兵们搭起脚手架,准备拆除东宫门外的牌楼。周恩来得知后,立即叫停,东宫门外这座古建才保留下来。“文革”中,园内到处挂满了毛泽东画像。政治标语悬挂其中,仁寿堂、乐寿堂成为“文革”大字报室。广播站里,用近乎吼的声音播放着毛泽东语录。直到1969年,周恩来指示“佛香阁、排云殿前牌楼不必搞毛主席像了”,“把长廊内的语录牌去掉”。不过,对颐和园的破坏并没有停止。1970年,东宫门前圆形山石花台被拆除。[34-35]
1971年5月17日,颐和园恢复原名。每年“五一”“十一”举办游园会,颐和园开始恢复对古建筑的整修油饰。
1972年,成立中国共产党颐和园委员会;同年5月1日,遵照周恩来总理指示,恢复殿堂文物陈列,同时开始擦除古建筑苏式彩画上的涂盖,逐步恢复匾联,也恢复养花;并结合清仓核资工作,全面加强对文物的管理。[27]
20世纪80年代,在古建筑修复工作中,贯彻科学保护与合理使用相结合的方针,丰富了公园活动。公园利用一部分外资修复了已经荒废多年的东八所群体院落,并将这组附属古建筑群辟为皇家园林宾馆,还重点进行了西堤玉带桥、东堤二龙闸和南堤凤凰墩、绣椅桥三片景区的建设。
1984年,对园内的德和园(俗称大戏台)进行整修油饰,在殿内陈设了慈禧和光绪的蜡像及有关文物,院内布置了仪仗,由身着清廷服装的服务人员讲解、导游。同年9月10日正式开放。
1986年,开始修复苏州街(又称买卖街)。在充分发掘历史资料、勘察现场遗址、广泛征求专家意见的基础上,本着“不增不减,不移不挪,不放不缩”的方针,共有建筑面积2870平方米,房屋232间,牌楼、牌坊19处,亭子4座,垂花门3间,各式行桥7架,廊子12间。1990年9月15日正式开放。[28]
颐和园是北京园林系统和国保单位中编制规划较早的公园,最早于1989年编制了第一部《颐和园总体保护规划》,并按照国家五年计划的要求,在遵循总体规划原则的基础上,每隔5年及时细化并完善规划项目,本次规划指导了颐和园十年的发展,先后恢复了苏州街(1990年)、景明楼(1992年)、澹宁堂(1997年),建设了现代化的文昌院文物库馆(2000年)。[73]
1989年12月,颐和园昆明湖进行清淤工程,清淤工程持续了一百多天,到1990年3月2日,清淤后的昆明湖枣凶采重新放水。[35]
2000年,编制了《2000-2020年颐和园公园发展保护规划》,并逐步实施了部分规划项目,如收回失地,恢复了清漪园时期的重要历史景区耕织图(2004年),完成颐和园小学搬迁及清外务公所的规划设计,修缮听鹂馆、大船坞、排云殿、佛香阁、长廊、仁寿殿等景区,进行了治镜阁景区恢复的规划方案报批等。[73]
2006年9月23日,佛香阁、排云殿、长廊三大标志性建筑修缮工程竣工,并正式向游客开放。本次大修是北京市实施“人文奥运”文物保护项目中的一项重点工程,总投资6000余万元,修缮古建面积9390平方米。[66]
2010年的10月17日至2012年4月25日,颐和园的四大部洲建筑群进行了30年来首次大规模的修缮,面向游客开放。经过修缮,这一组藏式宗教建筑区基本完整恢复到清光绪时期的历史风貌。[65]
2011年2月10日凌晨,颐和园霁清轩南侧,一段光绪时期修筑的老园墙发生坍塌,墙体坍塌长近6米,高近5米,其邻近墙体也存在安全隐患。事件发生后,颐和园基建队对坍塌墙体开展封闭性应急抢修,并于次年2月完工。
2014年,颐和园启动建国后最大的修缮工整页淋程——园墙修缮。[67]
2018年5月23日,颐和园万寿山阙毕台附近起火,着火建筑为平房,砖木结构,属于文物附属建筑。[100]
2022年1月23日,颐和园在藻鉴堂湖首次开放2万平方米区域,设置雪圈滑道、冰雪迷宫、雪上滑梯、雪地悠波球、雪地坦克、电动狗拉雪橇等雪上娱乐项目。[21]
2024年1月10日,曾流失海外的宝云阁铜窗芯入藏颐和园。[30]
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建筑颐和园颐和园颐和园长廊北宫门
颐和园建筑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颐和园全园占地3.009平方千米(其中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区面积是2.97平方千米),水面约占四分之三,由万寿山昆明湖组成。[18]园中分布着点景建筑物百余座、大小院落二十余处,古建筑三千余间,面积近7万平方米。古树名木一千六百余株。[52]
颐和园设计图初稿
颐和园的总体布局按照使用性质分成宫廷区和风景区两大部分。宫廷区主要分布在万寿山东南麓一带,按照宫殿建筑的形制,分为前朝和后寝两个部分。前朝部分以仁寿殿为中心,后寝部分则以乐寿堂为中心,次要建筑对称分布在中心建筑两旁。风景区按山水地貌的结构,大致又可以划分为三个区:前山区、昆明湖区和后山后湖区。前山区是颐和园建筑分布最为密集的地方,这里有颐和园标志性的建筑——佛香阁,以它为轴线,东西两旁分布着一座座庭院和殿堂。昆明湖区有十七孔桥和西堤,是展现江南风情的最佳之处。后山后湖区的建筑也极具特色,后山中部矗立着汉藏混合式宗教建筑群——须弥灵境,其东西两侧绵延起伏的山坡间散落着各色小园和点景建筑;而后溪河两岸的买卖街却将民间集市的情景移植到了皇家园林。[76]
同样的,园中也可分为三个区域:以庄重威严的仁寿殿为代表的政治活动区,是清朝末期慈禧太后与光绪帝从事内政、外交政治活动的主要场所;以乐寿堂、玉澜堂、宜芸馆等庭院为代表的生活区,是慈禧太后、光绪帝及后妃居住的地方;以万寿山、昆明湖、后溪河组成的游览区,分布着宫殿、寺庙、亭台楼阁,可尽览湖光山色。
万寿山南麓的中轴线上,是金黄色琉璃瓦顶的排云殿建筑群,这组建筑自湖岸边的云辉玉宇牌楼起,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终至山巅的智慧海,重廊复殿,层叠上升,贯穿青琐,气势磅礴。巍峨高耸的佛香阁八面三层,踞山面湖,统领全园。沿万寿山南麓而建的长廊,全长728米,是中国古建筑中最长的廊。蜿蜒曲折的西堤犹如一条翠绿的飘带,萦带南北,横绝天汉。堤上六桥形态互异,阿娜多姿。烟波浩渺的昆明湖中,宏大的十七孔桥如长虹偃月倒映水面,涵虚堂、藻鉴堂、治镜阁三座水中岛屿鼎足而立,寓意神话传说中的“海上三仙山”。在湖畔岸边,还建有著名的石舫、惟妙惟肖的镇水铜牛、赏春观景的知春亭等景点建筑。
万寿山北麓,地势起伏,花木扶疏,道路幽邃,松柏参天。仿西藏寺庙建造的四大部洲建筑群层台耸翠,雄伟庄严。后溪河中游,模拟江南水肆建造的买卖街铺面房,鳞次栉比,错落有致,钱庄、当铺招幌临风;茶楼、酒馆画旗斜矗。沿河东游,水尽处,有小园环池而筑,游廊相连,厅堂楼榭,精致典雅,是著名的“园中之园”谐趣园。[52]

建筑特色

播报
编辑

选址

颐和园利用昆明湖、万寿山为基址,[55]选址于山水之间,承袭于中国古典园林自古以来崇尚的自然山水之美。[63]

建筑融合

  • 综述
颐和园以杭州西湖风景为蓝本,汲取江南园林的某些设计手法和意境而建成的一座大型天然山水园,[55]继承了中国历代皇家园林的传统,又大量汲取了江南私家园林的造园艺术精华,兼有北方山川宏阔的气势和江南水乡婉约清丽的风韵,并蕃帝王宫室的富丽堂皇、民间宅居的精巧别致和宗教庙宇的庄严肃穆,气象万千而又与自然环境浑然一体。典型地反映了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代表了中国皇家园林修造的最高水平。[52]
  • 自然融合建筑
颐和园最突出的特色在于山环水抱的自然景观和皇家气派的宫苑建筑的完美结合。它以中国传统文化为依托,撷取大自然的良辰美景,遵从“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原则,在真山、真水中进行景点设计,既突出皇家的气派,又体现了园林与山、水的和谐统一;既师法自然又高于自然,将自然美与人工雕琢巧妙地融于一体。
尤其是主景点佛香阁在西山和玉泉山的衬托下,在大片湖水的倒映中,显得金碧辉煌、巍峨壮丽,形成颐和园标志性的景观。[74]
  • 模仿江南建筑
对江南园林的大量模仿也是颐和园建造上的一个特色。颐和园景观建筑设计大多数是仿江南名景,例如昆明湖的景观设计,是以杭州西湖风景作为摹本。虽然昆明湖的面积比杭州西湖略小一些,但昆明湖的尺度与周围山峦的比例、环湖和湖中景点的布局都神似杭州西湖。[74]诸如此类的还有:凤凰墩仿太湖、景明楼仿岳阳楼、望蟾阁仿黄鹤楼、后溪湖买卖街仿苏州水街、西所买卖街仿扬州二十四桥等等。[29]

文化意境

颐和园的园林造景,融合了中国绘画、诗歌和文学的意境,成功造就出中国皇家园林宏大的气势、辉煌的色彩及其与山水绿化环境的充分协调关系。中国古代封建秩序、哲学思想、宗教信仰渗透于全园之中,典型地反映出中国皇家园林特有的精神追求。首先是中国哲理阴阳虚实的对比关系,通过山水对比的布局,达到高度的和谐统一。同时,全园宫殿建筑的组合排列,遵循了儒家学说所规定的纲常伦理,而昆明湖上三座仙岛的设置,又是道家希求长生不老思想的体现;构筑于万寿山上的寺庙佛阁,又显示了祈求佛陀庇护的祝愿。这一切均倾注于充满诗情画意的湖光山色之中,并且了无痕迹,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颐和园不但再现了清漪园的景物,而且继承和再现了自秦汉以来皇家园林的规制和内容。它是中国园林利用自然山水,本于自然而又高于自然,集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实现建筑美与自然美融糅一体的成功范例。其极为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又是研究中国皇家园林和中国近代历史、建筑、美学、宗教、人文、环保等多种学科最好的实物素材。[75]

建筑形式

颐和园的建筑形式几乎罗列了中国古代园林建筑的所有类型,殿堂厅馆、亭桥廊榭、塔台楼阁、轩舫肆关。可贵的是,它们都基本符合清代营造则例的一般规范,同属一个历史时期的风格。虽然建筑规模庞大,但全园整体统一和谐,建筑风格有着强烈的个性特征;有着那个时代的历史烙印。不但和同类性质的北海中的清代早、中期建筑有着可辨的差异,即使在颐和园中和仅存个别清漪园的建筑相比较,也能感觉到尺度、比例的区别,特别是在斗拱的细部,装饰纹样、石雕手法上更加明显。[75]

苏式彩画

苏式彩画在颐和园内随处可见,长728米的长廊作为颐和园标志性的建筑,共绘有1.4万余幅内涵丰富的彩画。主要以包袱式苏画为主,大多绘制于建筑檐步之上,是古建筑彩画中的精美之作。历经时代变迁,颐和园苏式彩画的构图、色彩以及装饰纹样都与江南地区苏式彩画有所差异,逐渐形成了严格的构图比例和设色规律。有些处于公共空间的区域甚至施以金色,来彰显皇家建筑的富丽华贵。[98]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植物资源

颐和园常见野生维管束植物计有59科130属167种5变种,其中木本植物13种,草本植物159种。[101]

动物资源

颐和园共发现鱼类14种,分属于3目7科13属。其中,鲤形目11种,占调查所得鱼类种数的78.57%;鲈形目2种,占14.29%;鲇形目1种,占7.14%。从科级水平看,鲤科鱼类11种,比重最大,占鱼类种数的78.57%。其中鮈亚科和鲌亚科种类最多,分别为3种,占鲤科鱼类的27.27%;鱊亚科2种,占18.18%;鱼丹亚科、雅罗鱼亚科和鲤亚科各1种,分别占9.09%。其次,鲿科、塘鳢科和鰕虎鱼科各1种,占鱼类种数的7.149%。[102]
颐和园共记录到鸟类168种,隶属于15目44科,占北京市有记录鸟类种数351种的47.86%。灰喜鹊、喜鹊、灰椋鸟、麻雀为优势种。小䴙䴘、凤头䴙䴘、鸳鸯、绿头鸭、普通秋沙鸭、珠颈斑鸠、普通雨燕、普通翠鸟、戴胜、大斑啄木鸟、家燕、白头鹎、八哥、大嘴乌鸦、乌鸫、燕雀和金翅雀是常见种。留鸟34种,占本次调查鸟类种数的20.24%;夏候鸟44种,占26.19%;冬候鸟18种,占10.71%;旅鸟72种,占42.86%。另外观察到黑领椋鸟、白腰文鸟、领雀嘴鹎、画眉和黑天鹅,确定此5种为逃逸鸟。食虫鸟类92种,占本次调查鸟类种数的54.76%。食果鸟类40种,占本次调查鸟类种数的23.81%。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鸟类1种:金雕;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鸟类20种,为角䴙䴘、大天鹅、鸳鸯、鹗、赤腹鹰、日本松雀鹰、雀鹰、苍鹰、白尾鹞、黑鸢、大鵟、普通鵟、红隼、红脚隼、燕隼、猎隼、游隼、红角鸮、纵纹腹小鸮和日本鹰鸮。CITES附录Ⅰ鸟类1种:游隼,CITES附录Ⅱ物种有花脸鸭等18种。按地理分布型划分,古北型105种,占62.50%;东洋型24种,占14.29%;广布型39种,占23.21%,可以看出古北型占绝对优势,符合颐和园所在古北界的动物地理区系特征。[103]

主要景点

播报
编辑
名称
图片
介绍
苏州街
苏州街[24]
苏州街原称万寿买卖街,是乾隆皇帝命人仿江南水乡而建的,是专供清代帝后逛市游览的一条水街,店铺中的店员都是太监、宫女妆扮。皇帝游行时开始“营业”。后湖岸边的数十处店铺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列强焚毁,于1990年在遗址上复建,是中国古代宫市的唯一孤本。
苏州街位于苏州河中段,街全长300余米,一水两街,沿岸作市,共设各式铺面64座,牌楼14座,小桥八座。两边有茶馆、酒楼、钱庄、药店、当铺、绸布店、印书局等建筑。
万寿山
万寿山
万寿山属燕山余脉,高58.59米。建筑群依山而筑,万寿山前山,以八面三层四重檐的佛香阁为中心,组成巨大的主体建筑群。从山脚的“云辉玉宇”牌楼,经排云门、二宫门、排云殿、德辉殿、佛香阁,直至山顶的智慧海,形成了一条层层上升的中轴线。东侧有“转轮藏”和“万寿山昆明湖”石碑。西侧有五方阁和铜铸的宝云阁。后山有西藏佛教建筑和五彩琉璃多宝塔。山上有景福阁、重翠亭、写秋轩、画中游等楼台亭阁。在居中部位建置一组体量大而形象丰富的中央建筑群。这组大建筑群包括园内主体建筑物──帝、后举行庆典朝会的“排云殿”和佛寺“佛香阁”。与中央建筑群的纵向轴线相呼应的是横贯山麓、沿湖北岸东西逶迤的“长廊”。
四大部洲
四大部洲[24]
四大部州在万寿山后山中部,是汉藏式的建筑群。占地2万平方米,因山顺势,就地起阁。前有须弥灵境(现改为平台),两侧有3米高的经幢,后有寺庙群主体建筑香岩宗印之阁。四周是象徵佛教世界的四大部洲——东胜神洲西牛货洲南赡部洲北俱芦洲和用不同形式的塔台修建成的八小部洲。南、西南、东北、西北还有代表佛经“四智”的红、白、黑、绿四座喇嘛塔。塔上有十三层环状“相轮”,表示佛经“十三天”。塔型别致,造型端庄美观。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中间有两个凹凸不平的台殿,一个代表月台,一个代表日台,象征着日月环绕佛身。
智慧海
智慧海[24]
智慧海是万寿山顶最高处一座宗教建筑,是一座完全由砖石砌成的无梁佛殿,由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智慧海”一词为佛教用语,本意是赞扬佛的智慧如海,佛法无边。该建筑虽极像木结构,但实际上没有一根木料,全部用石砖发券砌成的,没有枋檩承重,所以称为“无梁殿”。又因殿内供奉了无量寿佛,所以也称它为“无量殿”。
佛香阁
佛香阁[24]
佛香阁位于在万寿山前山中央部位的山腰,建筑在一个高21米的方形台基上,是一座八面三层四重檐的建筑;阁高41米,阁内有8根巨大铁梨木擎天柱,结构复杂,为古典建筑精品。原阁于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后,光绪十七年(1891年)花了78万两银子重建,光绪二十年(1894年)竣工,是颐和园里最大的工程。阁内供奉着“接引佛”,供皇室在此烧香。
宝云阁
宝云阁
宝云阁(铜亭)是中国尚存的工艺最精致、体量最大的铜铸品之一。建在佛香阁西侧的五方阁院中一座高4米的汉白玉石座上始建于乾隆年间,高7.5米,重207吨。四面有菱花扇。虽为铜制,但完全按照木构架结构而做。东、南、西三面有门,门为四扇格扇门,北面是八扇格扇窗。门窗格扇均有菱花格扇心,帘架上部也有格扇心,所有格扇心均为内外二层。
排云殿
排云殿
排云殿在万寿山前建筑的中心部位,原是乾隆为他母亲60寿辰而建的大报恩延寿寺,慈禧重建时改为排云殿,是慈禧在园内居住和过生日时接受朝拜的地方。“排云”二字取自郭璞诗神仙排云出,但见金银台”,比喻似在云雾缭绕的仙山琼阁中,神仙即将露面。从远处望去,排云殿与牌楼、排云门、金水桥、二宫门连成了层层升高的一条直线。排云殿这组建筑是颐和园最为壮观的建筑群体。
长廊
长廊
长廊位于万寿山南麓,面向昆明湖,北依万寿山,东起邀月门,西止石丈亭,全长728米,共273间,是中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1992年被认定为世界上最长的长廊,列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廊上的每根枋梁上都有彩绘,共有图画14000余幅,内容包括山水风景、花鸟鱼虫、人物典故等。画中的人物画均取材于中国古典名著。[7]
昆明湖
昆明湖[24]
昆明湖是颐和园的主要水面,是清代皇家诸园中最大的湖泊,占全园面积的四分之三,约220公顷。南部的前湖区碧波荡漾,烟波淼淼,西望起伏、北望楼阁成群;十七孔桥横卧湖上,湖中仿照杭州西湖的苏堤修建成西堤,西堤及其支堤把湖面划分为三个大小不等的水域,每个水域各有一个湖心岛,形成中国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理水方式,在湖内建有“南湖岛”“治镜阁岛”和“藻鉴堂岛”三个中心岛屿,湖中三岛上有形式各异的古典建筑。20世纪90年代经多学科分析研究证明,该湖已有3500年的历史。
画中游
画中游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重要的一组点景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为“爱山”和“借秋”。中为八角两层楼阁,东西配置两亭两楼,后有白石牌坊和一座三间小殿,各有爬山廊沟通。由于建筑倚山而筑,视野开阔,循廊观景,仿佛置身画中,故名“画中游”。
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彩,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山水画。
听鹂馆
听鹂馆
听鹂馆是园内十三处主要建筑之一。前隔长廊,面临昆明湖,背靠万寿山上的“画中游”。因凭借黄鹂鸟的叫声比喻戏曲音乐的优美动听而得名。听鹂馆占地5000多平方米,共有寿膳厅、福寿厅、药膳厅等6个餐厅和古建戏台。可同时容纳400人用餐。
听鹂馆古建戏台占地面积120平米,共有两层,坐南朝北,位于听鹂馆院落正中央。戏台背景为五福捧寿的红色喜庆图案,戏台屋顶绘有鸡、鱼、玉如意、牡丹、玉兰等国画图案,表达吉祥如意、年年有余、花开富贵的美好寓意。听鹂馆餐厅内装修高雅华丽,处处烘托出宫廷寿宴的皇家气氛。
谐趣园
谐趣园
谐趣园在万寿山东麓,是一个独立成区、具有南方园林风格的园中之园。清漪园时名叫惠山园”,是仿无锡惠山寄畅园而建。嘉庆十六年(1811年)重修后,取“以物外之静趣,谐寸田之中和”和乾隆皇帝的诗句“一亭一径,足谐奇趣”的意思,改名为“谐趣园”。园内共有亭、台、堂、榭十三处,并用百间游廊和五座形式不同的桥相沟通。园内东南角有一石桥,桥头石坊上有乾隆题写的“知鱼桥”三字额,是引用了庄子惠子在“秋水濠上”的争论而来的。
乐寿堂
乐寿堂[24]
乐寿堂是颐和园居住生活区中的主建筑,原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毁,光绪十三年(1887年)重建。乐寿堂面临昆明湖,背倚万寿山,东达仁寿殿,西接长廊,是园内位置最好的居住和游乐的地方。堂前有慈禧乘船的码头“乐寿堂”黑底金字横匾为光绪手书。乐寿堂庭院内陈列着铜鹿、铜鹤和铜花瓶,取意为“六合太平”。院内花卉植有玉兰、海棠、牡丹等,名花满院,寓“玉堂富贵”之意。
宜芸馆
宜芸馆
宜芸馆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宜芸”寓藏书之意,清漪园时为乾隆皇帝的书库,陈设精雅,颐和园时为光绪皇后隆裕的寝宫,由于建筑功能和主人身份的不同,陈设的布置有了很大变化。1979年,古建维修后,室内仅陈放家具。1992年,根据清漪园时的陈设档案布置陈设,整组院内陈列文物百余件。
大戏楼
大戏楼
大戏楼德和园内,与承德避暑山庄里的清音阁、紫禁城内的畅音阁,合称清代三大戏台。德和园大戏楼是为慈禧60岁生日修建,专供慈禧看戏。高21米,在颐和园中仅次于最高的佛香阁。戏楼共三层,后台化妆楼二层。顶板上有七个“天井”,地板中有“地井”。舞台底部有水井和五个方池。演神鬼戏时,可从“天”而降,也可从“地”而出,还可引水上台。
玉澜堂
玉澜堂
玉澜堂在仁寿殿西南临昆明湖畔而建,是一座三合院式的建筑。正殿玉澜堂坐北朝南,东配殿霞芬室,西配殿藕香榭。东殿可到仁寿殿,西殿可到湖畔码头,正殿后门直对宜芸馆。后檐及两配殿均砌砖墙与外界隔绝,是颐和园中一处重要的历史遗迹。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慈禧发动宫廷政变后,曾把主张变法的光绪皇帝囚禁于此,是光绪皇帝的寝宫。
仁寿殿
仁寿殿[24]
仁寿殿(清漪园时名勤政殿)始建于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十二年(1886年)重建,在颐和园大门东宫门内,其取《论语》中“仁者寿”之意,改名仁寿殿。在乾隆与光绪两个历史时期均为皇帝临朝理政之所,其陈设主体布局大致相同,均为皇家宫殿特定的陈设形式。但陈设的物品各异,颐和园时期较清漪园时期陈设豪华很多。现殿内陈设中心部分沿续了光绪时期的原样,其余陈设略有变化,原殿内的文物、图书、家具,除在殿内展出外,大部分收入文物库房保存。
东宫门
东宫门
东宫门现为颐和园的正门,坐西朝东,门楣檐下全部用油彩描绘着绚丽的图案,六扇朱红色大门上嵌着整齐的黄色门钉,中间檐下挂着九龙金字大匾,上书“颐和园”三个大字,为光绪皇帝御笔亲题。门前御道丹陛上的云龙石雕刻着二龙戏珠,为乾隆年代所刻,是从圆明园废墟(安佑宫)上移来的,它是皇帝尊严的象征。东宫门当年只供清朝帝后出入。
清晏舫
清晏舫
清晏舫俗称石舫,在长廊西端湖边,是一条大石船,寓“海清河晏”之意,是颐和园唯一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它的前身是明朝圆静寺的放生台。乾隆修清漪园时,改台为船,更名为“石舫”。石舫长36米,船用大理石雕刻堆砌而成。船身上建有两层船楼,船底花砖铺地,窗户为彩色玻璃,顶部砖雕装饰。下雨时,落在船顶的雨水通过四角的空心柱子,由船身的四个龙头口排入湖中。
文昌院
文昌院
文昌院位于颐和园内文昌阁之东,是中国古典园林中规模最大、品级最高的文物陈列馆。馆内设有六个专题展厅,陈展了上自商周、下迄晚清数以千计的颐和园精品文物,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金银器、竹木牙角器、漆器、家具、书画、古籍、珐琅、钟表、杂项等,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诸多门类。由于颐和园特定的皇家环境,这些艺术品代表了当时最好的工艺水平,许多珍品在当时即为国之重器;馆中还陈展了部分清代宫廷生活用品,它们与帝后生活密切相关,具有突出的历史价值,是中国皇家文化最具真实性的物证。
文昌阁
文昌阁
文昌阁原本是一座城关,是颐和园内六座城关(紫气东来城关、宿云檐城关、寅辉城关、通云城关、千峰彩翠城关、文昌阁城关)建筑中最大的一座。在建造清漪园的时候,被改造为清漪园的园门之一,始建于乾隆十五年(1750年),咸丰十年(1860年)被英法联军烧毁,光绪时重建。文昌阁主阁两层,内供铜铸的文昌帝君和仙童、铜骡。文昌阁与昆明湖西供武圣的宿云檐象征“文武辅弼”。城头四隅角廊的平面呈“人”字形,中间为三层楼阁。中层供奉文昌帝君铜铸像及仙童塑像,旁有铜骡一个,极富特色。
铜牛
铜牛
铜牛在昆明湖东岸,十七孔桥东桥头北侧,为镇压水患而设。乾隆二十年1755年用铜铸造,称为“金牛”。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
十七孔桥坐落在昆明湖上,位于东堤和南湖岛之间,用以连接堤岛,为园中最大石桥。石桥宽8米,长150米,由17个桥洞组成。石桥两边栏杆上雕有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石狮500多只。
参考资料:[7-8][77][78-79][80-81][82][83][84-90][91][92-94]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颐和园园藏文物,在有清一代被称为“陈设”,园藏文物阅尽世变,其增减损益正可折射近代中国的兴衰历程。
清漪园时期,清王朝国势鼎盛,国库充裕,乾隆皇帝又精于鉴赏,对文玩多有搜罗,商周之铜器、唐宋元明之瓷玉及书画在所不少,加之专门制作和臣子进贡,当时著录的陈设多达四万余件,清廷内务府专门设立《陈设清册》,建档管理。鸦片战争后,由于清朝国力转衰,清漪园陈设有所裁撤,至咸丰五年(1855年)时实有陈设三万七千五百八十三件。咸丰十年(1860年),包括清漪园在内的北京西北郊的五座大型皇家园林即所谓的“三山五园”,皆遭英法联军野蛮焚掠,百余年之经营,化为焦土。据英法联军劫掠后的清册载,清漪园各处陈设物品只剩有五百三十件,而且多残破不整。光绪十二年(1886年),清廷开始重建清漪园,两年后改名颐和园,作为慈禧太后归政光绪后的“颐养冲和”之所。权倾天下、穷奢极侈的慈禧极力经营自己的安乐窝,八方珍宝源源流入颐和园。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颐和园再遭浩劫,园藏文物又被毁掠一空。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慈禧回銮北京,她不顾国势阽危,再次修复颐和园并大力充实园内陈设,以为常驻之地。当时颐和园文物陈设的来源主要有三:1、由宫苑各处调来;2、借举办慈禧万寿庆典专门制造;3、王公大臣敬献慈禧的寿礼。颐和园文物陈设又极一时之盛,是为现今园藏文物之基础。
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后,颐和园文物得到了较为妥善的保护。目前,颐和园园藏文物计有四万余件,品类涉及铜器、玉器、瓷器、木器、漆器、书画、古籍、珐琅、钟表、竹器、乐器、根雕、杂项等,几乎涵盖了中国传世文物的所有门类,并有不少外国文物;从价值上看,国家级文物有二万余件,其中包括虢宣公子白鼎、三牺尊、缂丝长轴佛像图等国宝级珍品。[37]
颐和园主要藏品
名称
介绍
图片
铜器
粣方鼎
西周年代,浅腹方体鸟足式,两方耳直立微外撇,方口折沿,浅腹下敛,圜底,腹部外壁饰两两对称的弯角鸟纹,鸟纹被扉棱相隔;腹内有“粣作宝尊彝”五字铭文;四足扁平,为长尾鸟形,头朝上,尾在下,尾部外撇并向上卷起。[38]
粣方鼎
莲花纹壶
隋至唐年代,青铜质地,侈口,束颈,溜肩,圆腹,圈足。颈部饰数道弦纹,肩部两侧饰兽面衔环耳。腹部圆鼓,底足外撇,饰双层莲瓣纹,形似莲花宝座,典雅大方,充满了隋唐时代独特的古香佛韵。此件为《颐和园万寿山内露天陈设添安石座样图》中“万字”号青铜器,为慈禧太后过万寿庆典时陈设用品。[39]
莲花纹壶
丙父己方鼎
商年代,此器青铜质地,鼎身呈长方形,折沿,深腹,双立耳,四柱足。四角出棱脊,口沿下饰云雷纹,云雷纹上饰夔纹。器身四壁饰有乳丁纹,内壁铸“丙父己”铭文。足饰立体浮雕兽面纹。[40]
丙父己方鼎
玉器
白玉鹿
宋年代,白玉质。整料圆雕,卧鹿形,通身光素,臣字形大眼,大耳,短尾,曲颈回首呈卧状带钩形,曲线优美流畅,神态安详自然,体态丰韵。该器玉质温润洁白,线条简洁,雕工精细,抛光极佳。下配木座。[41]
白玉鹿
白玉鳌鱼瓶
乾隆时代,白玉质。整料雕琢。瓶身雕琢为鳌鱼形,鱼头雕饰独角,瓶身内挖膛,大鱼翻身跃起,迎浪直上,口张目瞪,摇须摆尾。小鱼紧随其后,浮浪而出。鳞、鳍自然逼真,生动写实,雕工细腻,富有动感。鳌鱼是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动物。相传在远古时代,金、银色的鲤鱼想跳过龙门,飞入云端升天化为龙,但是它们偷吞了海里的龙珠,只能变成龙头鱼身,称之谓鳌鱼。雄性鳌鱼金鳞葫芦尾,雌性鳌鱼银鳞芙蓉尾,终日遨游大海嬉戏。底座木质,呈波浪形态,与玉鱼相配得宜。[42]
白玉鳌鱼瓶
白玉兽面纹双环瓶
乾隆时代,白玉质。瓶体扁圆,由器盖和器身组成。小口,丰肩,鼓腹,下腹内收。颈部对称雕饰龙耳一对,口衔活环。中、下腹部以减地阳起的技法琢制兽面纹、蝙蝠纹。整器玉质纯净莹润,雕磨精细周到,可谓良材良工,相得益彰。[43]
白玉兽面纹双环瓶
瓷器
蓝釉白龙纹梅瓶
元年代,梅瓶小口,圆肩,收腹,圈足轻微外撇,造型挺拔。胎体较厚,胎质坚细;通体施蓝釉,釉色浓翠艳丽,釉质莹润光洁。瓶身刻游龙,刀笔流畅自如,气象豪迈奔放又不失精到,龙鳞须发毕显。底足露胎处光滑细腻,修胎工整。此蓝釉白龙纹梅瓶为高温钴蓝釉瓷,是元代景德镇创烧的新品种。[44]
蓝釉白龙纹梅瓶
青花云龙纹壶
光绪年代,壶由壶盖和壶身两部分组成,壶身直口、短颈、圆肩、鼓腹、圈足,肩部前后立耳有孔洞,便于穿柄,腹接曲流,流嘴上端与口沿齐平,壶盖内凹式无纽。胎体较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亮。壶身肩颈部装饰菱花纹和如意云头,底足处泛起海水江崖,中间绘一对赶珠龙在流云火焰中游曳;盖面口沿装饰锦地,内心绘流云火焰与壶身纹样照应;壶嘴书长寿字,寓意吉祥。底款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45]
青花云龙纹壶
仿嘉庆青花御题诗三清图盖碗
光绪年代,盖碗敞口,斜壁,深弧腹,圈足;盖沿小于口沿,轻扣于碗上。胎体轻薄,胎质洁白细腻;釉面光亮匀净。盖面与外壁上所书诗句,出自嘉庆皇帝的同一首诗:“佳茗头纲贡,浇诗必月团。竹炉添活火,石铫沸惊湍。鱼蟹眼徐扬,旗枪影细攒。一瓯清兴足,春盎避轻寒。”,加识“嘉庆丁巳小春月之中澣御制”。盖内与碗心所绘梅花、松树、佛手,源于乾隆皇帝甚为喜爱的三清茶,曾作诗赞曰:“梅花色不妖,佛手香切洁,松实味芳腴,三品殊清绝。”底、盖青花楷书“大清光绪年制”款。[46]
仿嘉庆青花御题诗三清图盖碗
书画
钱维城西湖名胜图册
乾隆年代,此图册共四册,描绘了浙江海宁、杭州一带名胜风光。每幅书、画对开,右边绘山水风景,左边配以文字介绍,记录位置、由来,以及康熙御笔题字建碑亭和乾隆作御制诗情况。其中一册册面黄签墨笔篆书题“钱维城画西湖名胜图”。画中楼阁、树木等景致错落,层次分明。作者以中锋行笔,细笔、淡墨勾勒线条,青绿、赭石设色。画风秀逸,笔墨精工,真实描绘出江南名胜的秀丽景象。[47]
钱维城西湖名胜图册
张照《御制烹茶诗》轴
清年代,此幅书法收录于《石渠宝笈续编》,其内容抄录清高宗乾隆所作御制诗《烹茶》,此诗收录在《乐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九中。款署:御制烹茶诗。臣张照敬书。钤印:张照之印、瀛海仙琴、石渠宝笈、乾隆御览之宝、乾隆鉴赏、嘉庆御览之宝、三希堂精鉴玺、宜子孙、重华宫鉴藏宝、石渠定鉴、宝笈重编。诗文:梧砌烹云坐月明,砂瓷吹雨透烟轻。跳珠入夜难分点,沸蟹临窗觉有声。静浣尘根心地润,闲寻绮思道芽生。谁能识得壶中趣,好听松风泻处鸣。[48]
张照《御制烹茶诗》轴
珐琅器
铜胎画珐琅缠枝番莲蝠纹瓜楞捧盒
清年代,此捧盒整体呈圆形,边缘呈瓜楞状,有圈足。通体以粉色珐琅釉为地,盖顶部彩绘莲花,四周环绕以蝙蝠;器身与器盖的莲瓣内,彩绘黄色蝙蝠,以缠枝番莲环绕;器内书红彩团寿,寓意福寿吉祥。捧盒内设有浅盘,盘上有莲瓣形小盘组成的攒盘,用以盛放各式干果。此捧盒设计独特,结构精巧。纹饰丰满和谐,高雅富丽,是晚清画珐琅器中的的精细之作。[49]
铜胎画珐琅缠枝番莲蝠纹瓜楞捧盒
七宝烧花卉纹长方盒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年代,此盒为铜胎,长方形。白底先绘制出花卉的图案再填入釉料。此种类型的器物较难制作,因为在烧制过程中会出现膨胀,盖子不易合拢。[50]
七宝烧花卉纹长方盒

机构设置

播报
编辑
部门
介绍
行政办公室
负责全园政务工作,公文处理、接待联络和计划生育等工作
党委办公室
负责全园党务建设工作
文物管理科
按照国家有关文物保护方针政策法规做好全园文物保护管理工作
研究室
负责搜集整理历史档案、研究颐和园发展战略规划工作
园林科
负责全园绿化养护管理和节日花坛展摆工作
财务科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各项财政法规和规章制度以及全园财务管理工作
资产科
负责对全园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和指导
古建工程科
负责贯彻落实国家文物、建设法规和全园工程建设管理工作
管理经营科
负责全园服务设施、商业网点、有价票证以及特色商品开发经营管理工作
人事科
负责全园劳资管理工作
保卫科
负责全园消防、内部治安防范和安全保卫管理工作
宣教科
负责对外宣传、科普教育、全园影像资料和网络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工作
遗产监测中心
负责全园世界文化遗产的监测、保护与管理工作
工会共青团
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围绕本园各项中心工作,带领团员青年积极投身公园的建设与发展
参考资料:[9]

科研成果

播报
编辑
日期
课题名称
成果
2016年-2018年
基于景观梳理的大型乔木整形修剪模式的建立——以颐和园为例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5年-2017年
颐和园(清漪园)拈香祈雨历史文化研究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5年-2017年
中华裸角天牛(薄翅锯天牛)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
2013年-2015年
颐和园寿文化体系之初步研究
北京市公园管理中心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4年-2005年
颐和园建筑彩画历史信息的研究与保护
园林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出版图书《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
2001年-2005年
中关村海淀科学城建设中的世界遗产——颐和园保护问题研究
园林局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2003年-2006年
城市绿地地被植物开发应用
-
2003年-2004年
颐和园供配电及煤改电工
园林局科技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
2002年-2003年
古柳新型树体保护和修补技术
园林局科技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
1999年-2001年
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保护的研究
园林局科技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
1999年-2001年
特殊条件下大规格苗木栽植及养护技术的探讨
园林局科技技术成果推广奖二等奖
1999年
颐和园德和园大戏楼与听鹂馆戏台声学测量及分析
园林局科技技术成果推广奖一等奖
1994年-1999年
皇家园林建筑装饰纹样的研究(包括砖雕纹样、彩画纹样、石雕、木雕、木装修)
砖雕纹样获园林局科技进步一等奖,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出版图书《颐和园砖雕艺术》
1996年-1998年
颐和园冷季型草坪建植管理模式研究
园林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6年-1998年
关于恢复清漪园时期绿化布局的探讨
园林局科技进步三等奖
1997年
昆明湖3500年历史变迁
园林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1997年
关于古树濒危原因的初探
园林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5年-1997年
颐和园持久性高质量草坪的建植与维护模式的研究
园林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5年-1996年
颐和园计算机网络与图文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
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3年-1995年
北京地区桂花露地越冬的研究
园林局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1年-1995年
以昆明湖底沉积物探讨北京西山地区气候变化和环境变迁
地矿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出版图书《颐和园昆明湖3500余年沉积物研究》
参考资料:[10]

文化活动

播报
编辑

神话传说

“颐和园传说”中的故事主要产生于清朝乾隆和光绪年间,伴随着历史的发展,内容也不断丰富,情节里有不同程度的虚构性,但它反映了劳动大众的真实情感。经过世代相传,故事情节更富有传奇性、趣味性和知识性,具有较高的历史和文学艺术价值。[104]2007年6月20日,颐和园传说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二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5]

艺文

游西山诗十二首 其十二 西湖
明·文徵明
春湖落日水拖蓝,天影楼台上下涵。
十里青山行画里,双飞白鸟似江南。
思家忽动扁舟兴,顾影深怀短绶惭。
不尽平生淹恋意,绿阴深处更停骖。[99]

相关人物

慈禧:清道光十五年—光绪三十四年(1835—1908年),清穆宗生母,姓叶赫那拉,满洲镶黄旗人。咸丰二年被咸丰皇帝选入宫,封兰贵人,咸丰七年封为贵妃。穆宗立,尊为圣母皇太后,尊号为慈禧。于穆宗、德宗两朝先后垂帘听政计47年。历经大事,能识人,有果断,晚年耽逸乐,宠佞幸,纲政遂紊。戊戌政变、庚子拳乱,后为祸首。卒谥孝钦。因与慈安太后所住的宫院分东西二宫,故世称西太后。[106]
乾隆:即爱新觉罗·弘历,满族。清世宗第四子,清高宗皇帝,年号乾隆。雍正十三年至嘉庆元年(1735—1796年)在位。在位期间,用兵平定准噶尔部叛乱,消灭天山南麓大小和卓木的势力,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部地区的管理。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严词拒绝英国特使马嘎尔提出的侵略性要求,打击了英国殖民者的野心。开博学宏词科,收罗大批人才,完成《明史》和“清三通”(《清朝通典》《清朝通志》《清朝文献通考》)等书籍的编纂。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开办四库全书馆,十年后编成我国最大的一部丛书《四库全书》。屡兴文字狱,销毁对清朝不利的书籍,以加强思想统治。并到处巡游,挥霍无度。后期统治阶级贪污成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不断引起各族人民反抗。嘉庆元年(1796年)禅位给皇太子(即仁宗颙琰),自称太上皇帝。谥纯。[107]

书籍出版

时间
出版物
1986年
1994年
《名人情系颐和园》
2000年
《颐和园建园250周年纪念文集》《颐和园文物菁华》《颐和园文化研究》《颐和园砖雕艺术
2002年
《颐和园》杂志第一期
2003年
《颐和园》杂志第二期
2004年
《颐和园》杂志第三期、《北京志·世界文化遗产卷·颐和园志》
2005年
《颐和园》杂志第四期、《颐和园建筑彩画艺术
2006年
《颐和园排云殿-佛香阁-长廊大修实录》《颐和园志
2007年
《颐和园》杂志第五期
2008年
《颐和园》杂志第六期、《颐和园导览
2010年
《颐和园》杂志第七期、《颐和园研究论文集》《胡博·华士绘慈禧油画像:历史与修复》《清代皇帝咏万寿山清漪园风景诗》
2011年
《颐和园》杂志第八期、《颐和园藏明清家具》《仁和万寿——乾隆诞辰三百年颐和园珍宝展》
2012年
《无双风月——图鉴乾隆颐和园生活》
2019年
参考资料:[11]

举办活动

  • “颐和秋韵”桂花文化展
颐和园 桂花
颐和园的桂花来源于清朝宫廷,经过几代人的养育,不断探索、扩展和创新,盆栽桂花已发展成为颐和园的品牌花卉。从2002年开始,颐和园每年均举办“颐和秋韵”桂花文化节,以容器古朴、花香浓郁、花期应时、树形完美为特点,最大限度地展示了颐和园品牌花卉的艺术精品文化。同时,又以盆栽的形式,参加了中国首届和第二届桂花文化展览以及中国花卉博览会、园博会等赛事,均获得了最高奖项。[12]
  • “傲骨幽香”梅花、蜡梅迎春文化展
2012年正月初一到正月二十,颐和园谐趣园涵远堂会举办首届梅花腊梅“两梅”盆景艺术展,集中展示梅花、腊梅、迎春、黑松、五针松、紫竹等13个品种52盆盆景。[13]此后,“两梅展”每年均有举办。2017年期间总共展出近200盆以梅花与腊梅为主的花卉盆景,其中约70盆是古桩梅花,桩龄达到近百年。[14]

重要事件

播报
编辑
颐和园是晚清最高统治者在紫禁城之外最重要的政治和外交活动中心,是中国近代历史的重要见证与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发生地。[95]
光绪十六年(1890年),在颐和园东宫门外右侧建一小型发电厂,称“颐和园电灯公所”,供给颐和园电灯照明。该所与城内“西苑电灯公所”同为北京最早的发电设施。[15]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西苑、颐和园电灯公所两套发电机组及电灯设备均被毁坏。1902年,清政府筹银12.49万两重修西苑与颐和园两处电力设施。光绪三十年(1904年),西苑电灯公所恢复发电;同年五月,电灯重新在颐和园亮了起来。[96]
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二十八日(6月16日),光绪帝在颐和园仁寿殿召见康有为,命康在总署章京上行走,并许其专折奏事。自四月二十三日宣布变法后,光绪帝曾连赴颐和园12次,召见维新派人士,筹划变法事宜。八月初四日(9月19日),慈禧太后自颐和园回宫。两天后,她发动政变,囚禁光绪帝,逮捕杀害维新派人士,戊戌变法失败。在变法期间(6月至9月间),慈禧一直住在颐和园。颐和园成为守旧派反对变法、准备政变的中枢。[15]变法失败后,光绪被长期幽禁在园中的玉澜堂。[95]
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七月二十一日(8月15日),八国联军侵占北京。[97]慈禧太后和光绪帝经颐和园出逃。七月二十五日(8月19日),俄国军队首先侵占颐和园。以后,日、英、意军又相继占据。颐和园在被占期间,虽然没有烧毁建筑物,但各殿宇的陈设家具都被劫掠一空,内外装修也遭到很大的破坏。[54]
民国十六年(1927年)6月2日,中国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自沉于颐和园昆明湖,终年50岁。[16]
2022年2月4日,北京冬奥会火炬在颐和园传递,传递距离共6.182千米,由97名火炬手接力完成。[22]

价值意义

播报
编辑

艺术价值

颐和园有着杰出的园林成就和艺术价值。颐和园的前身为万寿山清漪园,是清代分布在北京西北郊皇家园林区“三山五园”中最后兴建的一座。它的建成,填充、丰富了从畅春园圆明园到玉泉山静明园、香山静宜园数十里空间的山水楼台点缀,最终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庞大皇家园林景观群体的建设。从平面布局看:“三山五园”中,唯一以改造自然水体为主景的清漪园,实际成为“三山五园”的景物构图中心。万寿山佛香阁和园内主体建筑以及湖上点景构成的中轴线,东至圆明园西至静明园,经过潜心的规划,设计出大致相等的空间距离。以清漪园建成为标志的“三山五园”总体规模的实现,是清王朝建立100年以后达到极盛时期,其综合国力在皇家园林建设中的集中反映,是中国封建社会有限的几个强盛的高峰之一,也是在皇权统治下,都城、宫殿、苑囿等营造建设中屈指可数的高峰之一。[75]

建筑价值

颐和园的古代建筑价值在中国屈指可数。现存清代档案内,完整保留着修建颐和园的工程清单,记录了光绪十六年(1890年)底至光绪二十年(1894年)颐和园工程每5天一次所呈报的工程进度,按旧历初一至初五、初六至初十、十一至十五、十六至二十、二十一至二十五、二十六至三十(或二十九)每月6份。其工作内容,均按建筑物名称开具清楚。若摘编某建筑物专项,则该建筑从刨槽至彩绘竣工,不但工序清楚,而且工艺做法用料情况也十分清楚。其中还反映了建筑名称的改变、雨季停工、春节前后休工等等细节,以及包工木厂(施工厂家)都有明确记载。除工程清单外,档案材料还有工程拨款数额、来源;建筑材料的价格、运输费用,以及不同工种的日工资种种在销算簿册中所反映出的具体资料。分散收藏在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国家图书馆和各高等院校图书馆及资料室中有关清代样式雷和算房高家族绘制的建筑图纸和工程销算档案,则形象全面地反映了颐和园修建过程的规划设计程序和工程有关数字测量等大量信息。由此可以认定:颐和园是以中国传统的规划设计程序;传统的建筑形式;传统的建筑材料;传统的工艺流程做法;传统的大型工程管理体系和传统的匠作组织所完成的一座规模浩大的古代园林建筑群。这一切集中在光绪十二年(1886年)至二十年(1894年)(工程清单延续至1895年年初)近10年的时间内完成。颐和园现存那个时期的古建筑66759.9平方米,计算民国时期拆除、塌毁的建筑和景区以外的附属建筑,全部建筑面积不低于70000平方米。接近明、清两代400余年所营构紫禁城建筑面积的二分之一。在10年中,成就出如此规模的建筑,是中国古代园林建筑史上所罕见的。[75]

后世影响

颐和园是中国几千年南北各地园林景观艺术融会贯通的集成大作,对东方园林艺术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33]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政策

1957年,颐和园被北京市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2]
1961年3月4日,颐和园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1][52]
1998年12月,颐和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53]
2022年12月27日,颐和园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名录。[25]

保护范围

颐和园的保护范围总面积335.5公顷,包括大墙以内部分、荷花池、养花园、昇平署、颐和园小学、军机处、玉河船坞、东宫门广场。
四至边界:东至东宫门外的涵虚牌坊以东3.5米;东北包括颐和园升平署和中央党校南校区的东墙边界向东拓展3.5米;东南以二炮家属区东边界为参照、昆明湖路规划红线为边界;西面、南面、北面分别以颐和园大墙向外拓展3.5米为边界;西北面以京密引水渠的西边界向西拓展3.5米为边界;其中玉河船坞部分南到玉河南岸,东北至颐春垂钓公司西北边界;北至苗圃南边界,西至颐和园小学(原清外务部公所)西院墙。面积约335.5公顷。[73]

所获荣誉

播报
编辑
时间
荣誉
2007年5月14日(一说8日[55]
颐和园被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批准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67]
2009年
颐和园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园林[1]
2012年11月8日
颐和园被列为第一批全国智慧旅游景区试点单位[67]
2020年6月
颐和园位列“2019年度5A级景区品牌100强榜单”第3位[1]
2021年8月
颐和园被中国侨联确认为第九批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1]
2021年11月
颐和园被全国旅游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评定为第一批国家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1]
2022年12月
颐和园入选2022年11月AAAAA级景区品牌影响力100强榜单[1]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郊海淀区新建宫门路19号。[52][72]
开放时间
公园开放时间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6:00开园,19:00停止入园,20:00闭园。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6:30开园,18:00停止入园,19:00闭园。
景点院落开放时间
(一)佛香阁、德和园、颐和园博物馆、苏州街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开门,17:30停止进入,18:00关门。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开门,16:30停止进入,17:00关门。
以上景点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
(二)霁清轩、谐趣园、益寿堂、清华轩、玉澜堂、耕织图水操学堂、南湖岛内院落
旺季(4月1日-10月31日):8:00开门,18:00关门。
淡季(11月1日-3月31日):8:30开门,17:00关门。
益寿堂、霁清轩、南湖岛内院落、耕织图水操学堂景点逢周一关闭(法定节假日除外)。[2]
2018年9月28日起,公园“满员”后将停止售票。颐和园由2015年的8万人分别下调至5.6万人和5万人。“下调人数主要是出于游园的安全性和舒适度考虑的,同时也要考虑文物的承受力,比如噪音、灯光都会对古建文物造成影响。”当入园人数达到当日最大承载量时,公园停止当日售票,关闭所有售票窗口;当景区游人达到瞬时最大承载量时,公园将暂停售票、暂缓入园。[17][23]
2024年7月14日,颐和园官方发布公告,即日起至8月31日,取消园中园周一闭园(馆)规定,全面开放接待市民游客。[36]
水运航线
2023年4月1日,“皇家御河游船”北京动物园至颐和园的水运航线正式开航[26]
门票信息
颐和园门票:30元/张(旺季),20元/张(淡季)。
颐和园联票:60元/张(旺季),50元/张(淡季)。
园中园:德和园5元/张;颐和园博物馆20元/张;佛香阁10元/张;苏州街10元/张
1、联票包括门票和园中园门票(园中园包括文昌院、德和园、佛香阁和苏州街)。
2、门票和联票均有优惠票,优惠门票:15元,优惠联票30元,园中园优惠票半价。[2]
2021年12月15日开始至2022年1月15日,2022年公园游览年票正式发售。[20]
交通路线
东宫门
地铁线路:4号线西苑站
公交线路:331、332、346、303、584、夜8路
北宫门
地铁线路:4号线北宫门站
公交线路:303、331、332、346、384、394、563、584、594、601、夜8、观光3线
新建宫门
公交线路:74、374、437路
南如意门
有停车场
公交线路:374、74、437路
颐和园西门
有停车场
地铁线路:西郊线
公交线路:469、539路
北如意门
暂无公交、地铁、停车场[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