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zhāng]
樟科樟属植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香樟树(樟科常绿乔木)一般指樟(樟科樟属植物)
樟(学名:Camphora officinarumNees ex Wall)是樟科、樟属常绿大乔木,常绿大乔木,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叶互生,卵状椭圆形,圆锥花序腋生,具梗,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鲜和中国。其它各国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区。樟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1]
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是优良的观赏树木。[1]
中文名
拉丁学名
Camphora officinarumNees ex Wall[16]
别    名
香樟芳樟油樟瑶人柴栳樟臭樟乌樟
国际濒危等级
无危(LC)[17]
植物界
木兰纲
分布区域
分布于中国、越南、日本和朝鲜。其它各国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区
命名者及年代
Nees ex Wall,1831[20]
同义学名
Cinnamomum camphoraCamphora officinarum var. glaucescens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赵学敏撰的《本草纲目拾遗》提到樟树的树皮纵裂,像是大有文章的意思,故名为樟。[9-10]
莱康特(Lecomte)认为他命名的种Cinnamomum simondiiLec.与樟相近,但不同在于花及花序被微柔毛,叶较狭而短,芽鳞少数而小。但根据中国植物志编委对樟的野外观察结果,樟常可根据花及花序无毛至近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分出两个类型,此两个类型在同一生长地域内同时并存,此外叶形、叶脉以及芽鳞的情况在同一植株中亦多有变异,所以Cinnamomum simondiiLec.无另立一种的必要。同时科斯特曼(Kostermans)将Cinnamomum simondii Lec.归入黄樟是错误的,后者的圆锥花序无毛,叶下面侧脉脉腋腺窝通常不明显。[1]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常绿大乔木,高可达30米,直径可达3米,树冠广卵形;枝、叶及木材均有樟脑气味;树皮黄褐色,有不规则的纵裂。顶芽广卵形或圆球形,鳞片宽卵形或近圆形,外面略被绢状毛。枝条圆柱形,淡褐色,无毛。[1][18-19]
互生,卵状椭圆形,长6-12厘米,宽2.5-5.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宽楔形至近圆形,边缘全缘,软骨质,有时呈微波状,上面绿色或黄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晦暗,两面无毛或下面幼时略被微柔毛,具离基三出脉,有时过渡到基部具不显的5脉,中脉两面明显,上部每边有侧脉1-3-5(7)条。基生侧脉向叶缘一侧有少数支脉,侧脉及支脉脉腋上面明显隆起下面有明显腺窝,窝内常被柔毛;叶柄纤细,长2-3厘米,腹凹背凸,无毛。[1]
腋生,长3.5-7厘米,具梗,总梗长2.5-4.5厘米,与各级序轴均无毛或被灰白至黄褐色微柔毛,被毛时往往在节上尤为明显。花绿白或带黄色,长约3毫米;花梗长1-2毫米,无毛。花被外面无毛或被微柔毛,内面密被短柔毛,花被筒倒锥形,长约1毫米,花被裂片椭圆形,长约2毫米。能育雄蕊9,长约2毫米,花丝被短柔毛。退化雄蕊3,位于最内轮,箭头形,长约1毫米,被短柔毛。子房球形,长约1毫米,无毛,花柱长约1毫米。[1]
果卵球形或近球形,直径6-8毫米,紫黑色;果托杯状,长约5毫米,顶端截平,宽达4毫米,基部宽约1毫米,具纵向沟纹。花期4-5月,果期8-11月。[1]

主要变种

播报
编辑
芳樟
Cinnamomum camphora var. linaloolifera Fujita):树皮黄色,质薄,裂片少而浅,树身较高,枝桠直上,分枝较疏,叶柄绿色,叶身厚,叶背面灰白色,出叶较早,枝、叶或木材均有清香的芳樟醇气味。[1]

生长环境

播报
编辑
樟常生于山坡或沟谷中。一般樟适宜生长在海拔小于1800米的地区,中国的西南及长江以南的地区生长区域分布在平均海拔高度1000米的区域。樟在光照充足、气候温暖、湿润的环境下长势良好,对寒冷的耐性不强。樟对土壤没有严格的要求,以在pH值呈微酸性的土壤中长势最好,其对涝灾的环境具有一定的抗性,在干旱的环境中长势不佳。[2]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分布于越南、日本、朝鲜和中国。其它各国有栽培。在中国分布于南方和西南各省区。[1]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樟具有发达的主根系,在土壤中下扎很深,因此当强风来临时其比一般树种更抗倒伏。樟的生长速度不快,处于中等水平,树高、胸径的年生长量分别为100厘米、2.4厘米。樟的寿命较长,最长的可达到1000年。[2]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樟有种子繁殖、软枝扦插分蘖方法,以种子繁殖为主。[11-13]

播种繁殖

采集种子:采种树应选择生长健康,结果质量较高的母树,在进行采收过程中需要选择成熟期且微微开裂,并且内种皮呈紫红色树种,并且采收应保证适宜的时间,不能过早,应待其充分成熟,采收时间不能选择在种子开裂脱落后。此外,采种后,还需要对种子进行有效挑选,使用较为成熟的种子进行播种,把种子在背阳处平摊开来,在此过程中不能将其堆放,会在一定程度上使种子发芽率降低。100千克樟果能够得到大约40千克的种子,但种子之间的品种有一定的差异性。[3]
种子处理:在对种子进行处理时,一般情况下使用沙藏层积,将湿沙放置于底层约6厘米处,不同层种子的厚度大约在3.5厘米厚,以此交替堆积45-60厘米,最上一层种子厚度应比其他层厚,大约在10厘米左右。此外,底层种子由于缺乏氧气,通气率比较低,需要对各节使用竹筒进行打通,并实施钻孔,再将竹筒插入其中以便通气,若是在露天地堆积沙藏,可以不采用分层方法,可用湿沙堆积在露天或者室内,沙藏用沙应当实施消毒措施,再对其进行湿润,以此对种子进行优质的处理。[3]
播种方法:樟的播种一般选择在秋天或春天,适合播种月份在2-3月中上旬,9月下旬至10月下旬。在进行播种时,土壤应选择沙质土壤,并且应具有一定的排水效果,种子播种间距一般在6-10厘米,每播种50千克种子,能够生长幼苗约2万株。此外,播种前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开沟,深度大约在6厘米左右,播种后使用焦泥灰对其进行覆盖。[3]
苗期管理:幼苗时期进行荫棚的搭建,并且对其进行杂草的清除,一个阶段后拆除荫棚,以提升幼苗抵抗力,使其能够顺利越冬。来年3月上旬对幼苗进行移植,移植过程中树根需要附带一定的土壤,避免使根部受到损伤。[3]

嫁接繁殖

接穗选取:接穗时,一般使用20年龄的樟,并且每年产量应当优质,在接穗选取时,选取部位一般情况下在树冠的中上部对其实施接穗。此外,接穗为2年生枝,枝长在15厘米左右时对其实施切剪,切剪后,保留接穗中的叶片有一定的优点,其中100枝作为1束,并对其进行包裹,主要采用苔藓,同时进行挂牌标明,再使用薄膜对其进行包扎,这较大程度上能够对接穗枝进行大量运输,但是储藏时间有一定的限制,一般情况下最长可保存20 天。[3]
嫁接方法:樟的嫁接时间选择在3月上旬为宜,最为常用的嫁接方法主要采用劈接法,此种方法一般使用2根接穗。此外,樟嫁接采用插皮接法也有一定的优势,存活率相对较高,在不同砧木分别插4根接穗,如果樟在嫁接过程中,想要大量嫁接,就需要采用切接嫁接法,砧木年限一般为3年。由于嫁接部位的樟枝抵抗力比较低下,就需要进行荫棚的搭建,待40天后将嫁接处包扎物进行解除,新长出的枝芽由于有一定的柔弱性,需要对其进行外力扶持,以免因外部不利因素对其造成影响。[3]

扦插繁殖

嫩枝扦插:嫩枝扦插方法也是樟的繁殖方法中较为重要的方法,扦插方法一般选择在6月为宜,选择30年健壮树龄的母树,并选择当年抽生的充实的嫩梢,长约15-20厘米,剪下做插穗,同时把除去插穗下部的叶片,这在较大程度上有利于下部顺利插入,上部插入时可带叶片,插入土中约3厘米。此外,由于嫩枝不宜在向阳的环境中生长,需要对其进行荫棚的搭建,时刻观察生长状态,保证有充足的养分。[3]
硬枝扦插:硬枝扦插方法一般选择在3月下旬,选择树中的粗壮枝,一般长约15厘米,其中此扦插方法与嫩枝扦插方法相同,在对其管理过程中不但要保证生长养分,而且还需要有较高的生长环境,在此情况下成活率能够达到70%,如果是在温室中进行插床的设立,其生长环境与必须的养分能够通过人工有效控制,能够在较大程度上满足其生长要求,存活率更高。[3]

胚芽插接

胚芽插接时间主要是在2月上中旬,砧木的选择尤为重要,该插接方法主要采用胚芽种子作为砧木,使用竹签插入胚乳裂缝处,深度大约1厘米,并把裂缝通过一定方法放大成孔,再将竹签拔出,同时在孔内插入接穗,此步骤完成了嫁接。此外,使用湿布包裹,保证嫁接部位的湿润,将嫁接苗移植在室内湿沙中40天,将嫁接苗移植到苗床中,进行荫棚的搭建,并保持周围环境的湿润。待8-9月份会有一批新根生长,采用良好的管理方法能够大大提升新根的存活率,在室内对新根进行培育,能够有效避免恶劣天气的不利影响,可对嫁接时间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延长,在较大程度上减少了砧木与接穗的使用数量。[3]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造林方法

混交林内形成的环境可为林木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学者们进行了相关研究,如何红娟等研究表明,樟与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混交后,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林地的土壤明显更为疏松,土壤中的养分含量更高。因此,可结合实际需要,合理地进行混交。樟根系很深,因此造林地要选择土壤肥力水平良好、背风向阳、土层深厚的岗地或丘陵等。在移栽前的1个月进行整地,挖好规格为50厘米×50厘米×40厘米的定植穴,然后施入基肥200克/穴,并将1/2的土回填到穴内。移栽造林的时间以未进入雨季的3月(阴雨天)为最佳。造林应选择长势健壮、没有病虫害发生、顶芽长势良好、地径超过0.5厘米、高度超过0.5米的1年以上的苗木。起苗时先浇足够的水,确保土壤湿润,然后用铁铲等工具沿根部的外延以45°的角度铲下,将主根截断,以促使侧根快速生长。樟要随起随栽,若需要运送到较远的地方,则将根部包扎好,以确保水分适宜。栽植时要先将烂根、枯根等剪掉且去除树冠1/3-1/2的枝叶后在放入定植穴中,以减少水分散失过多,然后将樟苗扶正,填种植土和营养土至穴的顶部,要保证根系与土壤紧密接触,然后将土用脚踩实,并在周围做拦水沟。栽植时根部要带部分土球,尽可能多携带心土。若栽植的时间为反季节,则根部的土球体积要适当增大。栽好后,在距离地面10厘米的位置将幼苗的杆部截断,切记动作要迅速,不可对树干产生较大的损伤。一旦发生,要及时用塑料膜包扎或者涂抹树木专用保护剂,以减少水分散失、降低伤口感染的几率。对于一些经常发生大风天气的地区,造林结束后要搭好支架,以将苗木固定住,可有效地预防倒伏。[2]

造林密度

造林的目的不同,定植的密度也有所差异。对于经济林,密度可控制在2500-2800株/公顷,株行距约为1.8米×2米;对于生态公益林,适宜的定植密度为1500-1800株/公顷,株行距为2米×3米。[2]

抚育管理

水分:樟造林结束后要及时浇定根水,要浇透,但切记不可将拦水沟冲坏,保证沟中集满水,浇水时要适当地加入一定浓度的如萘乙酸等生长素,以激发长出新根,提高成活率。造林用的樟苗由于剪除了大部分的树冠,根系也或多或少地存在一定的损伤,导致其对水分的吸收能力较弱。水分管理上,只要保证土壤处于湿润状态即可,不可过多,以免对土壤中的透气性产生影响,不利于根系的呼吸,导致沤根现象。除了浇第1次的定根水以外,其他要结合天气、苗木长势谨慎浇水。[2]
修剪:移栽后幼苗的芽长达到约10厘米时,选择1个长势健壮的枝条作为主干,并将其余的枝条或者芽剪除。[2]
施肥:5-6月樟的长势旺盛,要结合土壤的肥力水平施入复合肥、磷酸二氢钾等速效性肥料,为其快速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2]
补植:对于枯死的幼苗,要及时做好补植工作,可选择树干笔直、长势健壮、树皮颜色新鲜的大苗,为了确保成活率,可提前3个月进行假植。[2]
防寒:苗木移栽后,对寒冷的抗性不强,要采取合适的保温措施,如在冬季用稻草等覆盖物包裹住樟的分枝及主干等,切记因塑料膜不透气,水汽不易散发除去,可能回导致树干发生渍烂,不可选择塑料膜。[2]

病虫防治

播报
编辑

病害

樟的病害主要有白粉病黑斑病[4]
  • 白粉病
危害:此病多发生在圃地幼苗上。在气温高、湿度大,苗木过密时,通气不良的条件下最易发生。嫩叶背面主脉其附近出现灰褐色斑点,以后蔓延整个叶背,并出现一层白粉,严重的嫩枝和干上也有白粉。[4]
防治方法:要经常注意苗圃环境卫生,适当疏苗,或发现少数病株时应立即拔除或烧毁。可用波美度0.3-0.5的石硫合剂预防,每隔15天喷洒1次,连续2-3次。[4]
  • 黑斑病
危害:黑斑病在樟种子发芽出苗后长出1-4片叶时,容易发生此病。从苗尖向根部变成黑褐色而死亡。
防治方法:播种时做好种子、土壤及覆盖物等消毒工作。在发病时,先拔除烧毁病苗,并用0.5%的高锰酸钾或福尔马林喷射1-2次,即可防止蔓延。

虫害

虫害主要有樟叶蜂、樟梢卷叶蛾[4]
  • 樟叶蜂
危害:樟叶蜂一年中经常发生数代,为害期长,严重死导致枯死。有的苗木染病造林,使造林后树木的树冠上部嫩叶常被吃光,严重影响树木生长。[4]
防治方法:可用90%敌百虫或50%马拉松乳剂各2000倍液喷杀,喷杀1-2次基本死亡。[4]
  • 樟梢卷叶蛾
危害:樟梢卷叶蛾一年发生数代,幼虫蛀食枝梢,影响樟苗木生长,致使苗木干形弯曲。[4]
防治方法:1-3月樟新梢抽出后,第一代幼虫孵化时可用90%敌百虫、或50%二溴磷乳剂、50%马拉松乳剂10000倍液进行喷射,每隔7天一次,连续1-2次,能杀死幼虫。如果幼虫已蛀入新梢,也可喷洒40%乐果乳剂200-300倍液。[4]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经济:木材及根、枝、叶可提取樟脑和樟油,樟脑和樟油供医药及香料工业用。果核含脂肪,含油量约40%,油供工业用。
药用:根、果、枝和叶入药,有祛风散寒、强心镇痉和杀虫等功能。[1]据《分类草药性》记载,樟有祛风散寒,理气活血,止痛止痒的功效;根可用于治疗感冒头痛,风湿骨痛,跌打损伤等症;皮、叶适用于吐泻;果能用于胃腹冷痛,食滞,腹胀,胃肠炎。[9][14-15]
木材:木材又为造船、橱箱和建筑等用材。[1]
观赏:樟是中国南方最常见的绿化树种,广泛用作庭荫树、行道树。[4]樟因全株散发出特有的清香气息,故在民间多称其为香樟。科学研究证明,樟所散发出的化学物质,沁人心脾,因此它是城市绿化的优良树种,长沙市的市树就是樟树。樟的寿命很长,树龄可达1000年以上。[9][14-15]

保护现状

播报
编辑
  • 保护级别
列入《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无危(LC)。[6]
曾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名录(第一批)》——Ⅱ级[7];2021年版《名录》中已删除。[8]

植物文化

播报
编辑
樟是中国安庆、池州、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娄底、张家界、鄂州、黄石、德阳、贵阳等市的市树。[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