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手术导致截瘫的医疗纠纷如何处理?

华律自媒体

      林楚伟湖南-长沙

      脊柱手术导致截瘫并发症的医疗纠纷很多,患者损害后果严重,这类案件专业性也很强,我们团队每年处理这类案件达10个之多,今天给患方朋友分享一下这类案件的处理经验。

      一、脊柱手术容易出现截瘫的原因。

      脊柱既是人体的承重器官,又是中枢神经脊髓的保护性器官,脊髓走行在狭窄的髓腔中耐受性比较差,所以因长期承重出现脊柱劳损退变、因外伤导致脊柱骨折、因脊柱肿瘤压迫神经,容易损伤髓腔内脆弱的脊髓,而脊柱柱手术并发症更加容易导致脊髓损伤而出现截瘫,例如操作不当直接损害、缺血再灌注损伤、术后血肿压迫、骨水泥渗漏、椎管减压不到位等等,容易引起截瘫,发生截瘫后,相应层面以下支配的肢体就会出现运动、感觉功能异常,例如瘫痪、大小便失禁。

      二、医院常见的诊疗过错。

      1.超指征手术。

      脊柱手术都是收费比较昂贵的治疗,医生的治疗积极性很高,很多明明可以保守治疗或者行微创手术的患者,医院还是积极引导患者外科手术。常见的情况是一些没有压迫症状的脊髓良性肿瘤、颈腰椎退行性病变、损伤较轻的椎体骨折,根据指南或专家共识,本可以先观察或微创手术的,医院给做了开放性手术,导致脊髓损伤并发症发生。

      2.术中未进行神经电生理监测。

      根据《脊髓脊柱手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专家共识》,脊髓脊柱相关手术中如存在脊髓、脊神经损伤风险,均建议行神经电生理监测。脊髓脊柱相关手术包括髓内肿瘤切除术、脊髓血管畸形切除术、脊髓减压术、脊髓拴系松解术、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和脊髓电刺激术等。实施神经电生理监测后,当医生的操作靠近或碰触到神经根的时候,监测仪就会报警,同时术中还可以使用神经探针了解肿瘤周围神经的走行,可以起到三个方面的作用:一是反馈术中神经功能完整性的变化情况;二是采取措施以避免不可逆的损害;三是降低术后神经功能缺损的风险。临床上,很多外科医生并非不知道神经电生理监测的重要性,他们要么是过分自信手术操作不会损伤神经,要么就是偷懒,术中不予患者进行监测,最终导致损伤神经而出现截瘫。

      3.手上操作不当。

      前面提到髓腔狭小,在这个空间内手术操作难度很大,特别是使用显微镜手术时,虽然看得更清楚,但视野更小,这就导致容易发生操作不当而损伤脊髓,例如手术器械直接贯穿脊髓、碎骨片进入髓腔损伤、脊髓供血动脉被损伤、注射骨水泥过多或压力过大进入髓腔,等等。但这类过错不易举证,手术记录一般不会有关于操作不当的记载。

      4.出现并发症未及时处理。

      有一类脊柱手术出现并发症后必须紧急处理,例如术后血肿压迫、脊髓水肿、骨水泥渗漏、脊髓缺血等等,如果不在数小时内行急诊手术,就会导致不可逆损害发生。但临床上很多医生都有惰性思维,即使患者出现了比较明显的神经功能障碍的症状,也喜欢拖延,启动应急预案过晚,最终导致损害发生。

      三、患方维权注意事项。

      1.保管好术前术后的影像学片。

      不管是有没有手术指征,还是手术操作不当,还是发生了可预防可处理的并发症,都需要术前术后的影像学片作对比、做分析,可以说影像学片是这一类纠纷最关键的证据,患方朋友一定要保管好,如果不慎丢失而医院又拒绝再次提供,容易导致举证不能而败诉。

      2.尽量走法律程序。

      截瘫患者一般不影响预期寿命,也不涉及尸检问题,医院过错明显的情况下走法律程序鉴定机构都会受理,如果患方执着于协商解决,会因为预期赔偿较高而和医院难以达成协议、浪费时间;如果不愿意垫付较高鉴定费而走医疗事故鉴定,很容易定性为不可避免的并发症而鉴定为不构成医疗事故。根据林律师的经验,这类案件基本上都需要走法律程序才能获得合理赔偿,而且后续康复治疗费用高昂,法院判决可以保留后续主张的机会。

      3.长期滞留医院的可以考虑协商解决。

      有一些患者因为术后出现严重并发症,一直滞留在纠纷医院做康复治疗,拖欠了巨额医疗费,导致走法律程序失去性价比,即最终的赔偿有可能抵不上欠费,这种情况建议患方协商解决,因为脊柱手术固有的风险会使鉴定机构很难出具医院承担主要或全部责任的结论,打官司没有性价比,但协商解决医院能自己消化欠费,一般还可以获得部分赔偿出院。

      综上所述,脊柱手术导致截瘫并发症的医疗纠纷非常需要专业知识及办案经验,同时这类案件损害后果严重、预期赔偿高,建议有条件的患方朋友尽量委托专业的医疗律师比较好。

投诉/纠错
声明:本文由入驻华律自媒体作者撰写发表,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平台立场。凡注明原创的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