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网易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m.163.com提供.

宏观经济,经不起第二次伤害

罗sir职话
罗sir职话
2024-05-21 19:32·四川
0

迟来好过不来,已经在等待中被消耗大半的市场信心,经不起第二次伤害。

经济要不要刺激,以及应该怎么刺激,这可能是过去一直悬而未决的问题,否则我们不会到今天,才等到刺激经济措施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

从数字上看,去年我国杠杆率已经攀升至287%,创下历史新高,这个比例放在全球来看,也是名列前茅的,叠加地方债务的居高不下,杠杆过高,这的确是很多人担忧的一方面。

这或许也能够解释,为什么过去一段时间,预期中的经济刺激措施一直没有出台的根本原因。

但眼下市场信心如此低迷,消费者有限需求不足之际,再不刺激经济,恐怕会产生更为恶劣的后果,届时可能我们需要面临的麻烦,还不仅仅是杠杆过高。

因此,我们看到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各个领域的经济刺激措施层出不穷,力度也远超预期。

长期来看,刺激力度太大,不利于经济的长远发展,但如果眼下的市场信心都没有恢复,我们也就没有必要去谈长期规划。

所以刺激经济要趁早,因为疲弱的宏观经济已经经不起第二次伤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看,在过去的两周时间里,首先是两个一线城市北京和深圳在五一长假前后相继放宽限购措施,热点二线城市杭州、成都和西安更是全面解除限购,带动新一波楼市松绑潮。

到了本周,又有消息称地方将出资收购存量住宅,帮助房企消化库存量。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可以说是史上最强刺激楼市力度,之所以会有如此强的刺激力度,更大原因还是4月份的房地产数据表现并不亮眼。

其中新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都大幅下滑20%以上,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更是跌了差不多10%,10%的跌幅,在一线城市动辄几百万一套房的行情面前,那就是一二十万的差值。

因此,在房地产市场行情面临急速下跌之际,急需强有力的措施去稳住楼市,去提振消费者的信心,不说让房价重新上涨,但起码需要做到让房价止跌企稳。

这一轮针对房地产的刺激效果如何,恐怕还需要等到五月份的楼市数据出炉,但可以预见的是,不管房地产后续如何走势,我们关于房地产的底牌几乎已经亮完了,接下来不管房地产如何走,我们也很难有更进一步的刺激力度。

限购取消完了,首付比例降低了,公积金贷款、房贷利率等等,工具箱里留给我们的工具,的确已经不多了。

从今天的眼光来看,房地产的刺激措施,来的或许还是有些许晚了,其中一个原因可能是包括一些专家学者在内,恐怕都没有料到市场是如此的低迷。

观望本身,也是需要成本的。

除了房地产之外,提振汽车消费的“以旧换新”补贴细则也在4月底出炉,该细则明确报废旧车并购买新车的消费者,最高可以获得1万元补贴,另外50多个城市也宣布支持住宅以旧换新,鼓励居民将二手房出售给国资平台,并换购指定新房。

另外还有1万亿元的超长期特别国债,也敲定了发行计划,首批发行400亿元债券,澳新银行策略师预计,这次发债将提振GDP一个百分点。

考虑到我国GDP总量百万亿,哪怕是1个百分点,那也是十几万亿的庞大体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的刺激经济措施来得如此密集,很难说这是好还是更好的消息。

事实上从去年底开始,就不断有经济学家和学者呼吁加大经济刺激力度,尤其是针对持续疲弱的消费端和严重拖累经济的房地产行业。

年底召开的经济工作中也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

但从去年底开始,此后的几个月时间里,相关的经济刺激具体措施都是只闻其声,从措施生效时间到落地执行细节均不甚明确,这也导致市场情绪一度变得更趋于消极,存款越来越多,消费越来越保守。

宏观经济来说,观望也是有成本的。

尤其是叠加内需疲软,一天等待就是一天损耗,宏观经济已经经不起第二次伤害了。

近期这一连串的经济刺激措施,可以说是千呼万唤始出来,谈及发债时,要求及早发行并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在扩大内需方面,明确要落实好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

针对房地产,更首次提出“消化存量房产和优化增量住房”。

这些表述,既是为了各个领域的刺激发力方向做出更清晰的指引,也可能暗含未来的经济形势复杂多变。

在宏观经济面对内外交困之际,我们的决策层显然也需要更多时间研判局势、梳理思路,就未来5-10年的经济发展路线和方向达成共识。

而近期我们的刺激经济措施开始密集出炉,也说明我们的未来经济走势已经取得了一部分共识。

有共识,有清晰的路线,这当然是最好的事情,因为市场最害怕的就是不确定性,如果刺激措施还不出台,再让市场情绪受到不确定性的毒害,那么对我们的宏观经济来说,可能危害只会更大。

重病还需要下猛药,如今我们的宏观经济结构性问题如此突出、密集、困难,现在最怕的就是继续拖下去,什么药管用还是不管用,现在不是应该讨论的,现在最应该讨论的一件事,就是先把药给吃下去。

这是很重要的问题。

一旦药方开的晚了,或是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那么这个药的效力,可能会大打折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房地产为例,这个持续恶化的行业去年对宏观经济的拖累已经显露无疑,但是,二线城市一直到今年第一季度后才大幅放开限购。

如果我们设想一下,二线城市如果在去年就开始放开限购,那么今天我国的房地产行业,是否又会不一样?

到了今年,消费者对房地产的观望情绪已经进一步加强了,人们对房子的价格下跌预期也更强了,这个时候放开限购,就可能像杭州放开限购第二天一样,二手房挂牌量暴涨91%。

这个时候放开限购不像是刺激人们买房,更像是刺激人们抛售的信号。

到今年4月份,我国房地产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同比暴跌20%以上,一线城市的二手房价更是下跌近10%,种种迹象都表明,市场对房地产的信心再也回不去了。

当然,好消息是我们刺激工具箱里还有弹药尚未用出来;例如“灵活运用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等等,这说明还有降准降息的空间;而”深入实施地方债务风险化解方案,确保债务高风险省份和市县既真正降债务、又能稳定发展“,则预示着还会加强对地方偿债的支持。

此前我们的表态是要让地方债务自救,但随着债务问题的不断突出,真正到了要救的时候,必然会出手。

这些都是好消息。

但是市场更担心的可能是,随着经济表现趋于稳定,决策层可能不再加码刺激,甚至还会回收一部分经济刺激措施,这也会让刚刚恢复的市场信心,再度低迷下去。

眼下的市场,其实就是到了不得不刺激的地步,一旦停下刺激,就极有可能再度反弹。

上周出炉的4月狭义货币M1余额同比下滑1.4%,社会融资规模更是首次出现环比下降,这些都凸显了市场商业信心低迷和需求疲软。

迟来的经济刺激措施,效果当然会大打折扣,但对市场来说,迟来当然好过不来,就怕迟来了还要早退,不落实彻底。

今天的宏观经济,最需要的一味药无疑是稳定、确定性和持久性,稳定的政策方针和市场走向,以及强有力的经济刺激措施,才是宏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最终路径。

end.

作者:罗sir,关心经济、社会和我们这个世界的一切,好奇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乐观的悲观主义者。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打开网易新闻体验更佳
分享

热搜

热门跟贴

打开APP发贴
0条跟贴

相关推荐

回到顶部回到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