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来他明是毒品吗?怎么判刑?

华律自媒体 2023年10月08日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

      目前我国尚未将替来他明列入管制麻醉、精神药品目录,所以替来他明并不属于被管制的毒品。

      但替来他明作为一种兽用麻醉药品,其化学结构式与毒品K粉(氯胺酮)相似,形态及服用效果都有一定相似效果,所以会有人将替来他明冒充K粉销售的。也有人明知该物品是替来他明,但为了规避法律风险而将其作为毒品替代品滥用、吸食。

      虽然替来他明不属于被列管的毒品,但仍可能构成犯罪。

      若明知是替来他明而冒充K粉或其他毒品贩卖,可定诈骗罪;如果是误以为卖的是真毒品,结果经鉴定是假毒品,定贩卖毒品罪(未遂);即便不存在前两种情形,亦可能构成妨害药品管理罪

      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冒充毒品销售的行为,以诈骗论处,目前各地对诈骗罪的定罪量刑的金额标准不一致,以广州为例,诈骗金额6000元至10万元之间,判处3年以下刑罚;诈骗金额10-50万元,判处3-10年有期徒刑;诈骗金额50万元以上,判处10-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

      如果是误以为卖的是真毒品,结果经鉴定是假毒品,定贩卖毒品罪(未遂),可按照误以为的真实毒品从轻、减轻处罚。目前氯胺酮与海洛因的折算比是10:1,贩卖氯胺酮100克以下判7年以下刑罚,贩卖100-500克判7-15年,贩卖500克以上判15年有期徒刑或无期徒刑或死刑。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的基本规则,减轻处罚只能在下一个量刑幅度减轻处罚,也即贩卖超过500克替来他明的,即便减轻处罚也至少要在7年以上量刑。

      本文作者系邓凯律师

      合作、咨询请联系微信:18998498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