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明轩

百度百科

      播报上传视频

      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原主席

      展开9个同名词条

      杨明轩(1891年-1967年),男,原名荃骏,字明轩,后以字行,汉族,1891年6月出生于陕西省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中共党员。曾任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常委。

中文名
杨明轩
外文名
Yang Ming Xuan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出生地
西安市鄠邑区
出生日期
1891年
逝世日期
1967年
毕业院校
北平高等师范学校
原    名
荃骏

目录

  1.       1简介
  2.       2人物生平

简介

播报

      编辑

      杨明轩(1891-1967)原名荃骏, 字明轩,后以字行。陕西户县(今西安市鄠邑区)人。7岁入私塾,清宣统元年(1909)起,先后在西安府中学堂、陕西法政学堂、秦省第一中学、三秦公学读书。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队,在西安街头维持秩序。

      1913年秋,杨明轩被推荐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不久,日本乘欧战之机侵占中国青岛等地,他于次年夏愤而归国,参加反对侵略者的斗争。1915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继续学习,受陈独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思潮的影响,曾与匡互生等组织成立少年中国会和同言社,出版《工学》期刊,创办平民学校,宣传教育救国。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早年就读于西安陕西法政学堂、省立第一中学, 接受孙中山革命主张。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参加学生革命活动。1913年秋公费留学日本,入东京同文书院学习。1914年夏因不满日本侵占青岛等地愤而回国。1915年夏考入国立北京高等师范学校数理部攻读。1918年参与组织少年中国会。1919年参加北京五四运动的游行示威 是被捕学生中的一个。同年秋毕业回陕西,任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教员兼附小主任。后去三原渭北中学任教务主任。

      1921年5月起任省立第二中学教务主任、第一师范学校校长,积极提倡新文化、新思想。1923年6月赴上海大学任教并兼任附中部主任,结识邓中夏、瞿秋白、蔡和森等,开始学习马克思主义。

      1924年7月返陕任省立绥德第四师范学校教务主任,支持学生革命活动。1925年夏赴西安,不久加入中国国民党。8月同共产党员魏野畴、刘含初等组织国民党同志俱乐部,任书记。9月,国民党陕西临时省党部成立,被选为执行委员。随后他回绥德第四师范任职并兼国民党陕西二十三县特派员,领导开展陕北地区反帝反封建的斗争。

      1926年冬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初在西安任国民党西北政治分会委员、国民联军驻陕总司令部教育厅厅长, 积极推进教育改革。4月西安平民教育会成立, 被推选为主任委员。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5月被免职并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受到国民党反动当局的通缉。7月赴武汉。大革命失败后返回家乡养病。

      1928年初被捕,在狱中严守党的秘密。1929年8月经教育界保释出狱,同党组织失去联系。同年冬赴上海,曾在立达学园任教,拒绝国民党当局聘用。1931年冬回西安省立师范和中山中学任数理教员。1933年秋继续到上海立达学园任教。1936年7月回到西安,主动和中共党组织取得联系,积极参加抗日救亡运动。不久任西北各界抗日救国会交际部部长,农民训练班主任。

      1936年,“西安事变”后在群众大会上号召各界人士拥护张、杨八项主张。1937年1月西北教育界抗日救国大同盟成立, 被选为主席。同年夏被南京国民政府委为教育专员,派赴欧洲各国考察教育,年底回国。

      1938年春恢复中共党的组织关系。此后以学者和爱国民主人士身份在西安从事抗日民主运动。1942年参与中国民主政团同盟西北地方组织筹备工作。

      1946年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正式成立,任组织委员,在陕甘宁等省发展组织。同年8月转去延安。

      1948年2月任陕甘宁边区政府副主席,12月任民主同盟西北临时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积极推动西北地区民主爱国运动。

      1949年9月出席第一届全国政协会议。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主任,西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光明日报》社社长,中国民主同盟副主席,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等职。

      1963年被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主席。是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中国民主同盟西北总支部负责人等。

      1967年8月22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