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图南

曾任暨大云大教授
收藏
0有用+1
0
楚图南(1899年8月18日—1994年4月11日),云南文山人。曾任暨南大学云南大学上海法学院教授。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北京师大教授、西南文教委员会主任、对外文化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等职。
中文名
楚图南
别    名
介青高素高寒
国    籍
中国
民    族
[1]
出生日期
1899年8月18日(己亥年)
逝世日期
1994年(甲戌年)4月11日
毕业院校
北京高等师范学院
职    业
作家、翻译家、书法家
出生地
云南文山
代表作品
《楚图南集》《难忘三迤》
政    党
中国共产党

人物简介

播报
编辑
楚图南1899年8月18日 [2]降生文山县城上条街的一间老屋里。他6岁丧母,14岁离开文山,辗转到昆明。15岁时,考入昆明私立联合中学。
1919年,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楚图南就在校办的《史地丛刊》《教育新刊》等刊物上发表文章,内容涉及了美学、心理学、教育学、民族学等。当时正值“五·四”运动时期,楚图南有机会读到李大钊陈独秀胡适的文章,并直接接触了李大钊。以后,就在李大钊的指导下,办起了《劳动文化》小报,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熏陶。楚图南是由云南考入的官费生,按规定毕业后必须回到云南敬恭桑梓。
1923年的秋天,他带着李大钊先生“一要尽可能多地接触学生,多组织读书会,阅读进步书刊;二要适当地宣传马列主义和十月革命的胜利,为建立党团组织准备条件”的嘱托,回到了阔别4年的昆明,并在省立一中任教。楚图南以其博学多识,使许多学生后来成了名人、大家。一位从香港回到昆明,考插班生进省一中的李生萱同学,就是楚图南的得意弟子。在楚老的教诲下,李生萱成了著名哲学家。当年的李生萱,就是我们今天早已熟知的哲学家艾思奇 [1]
1926年春,在李大钊的指导下,楚图南从云南又到了北京,迅即转到哈尔滨,先后在哈尔滨三中、六中、省立女中、吉林六中等中学及长春二师等校任教。这年春天,楚图南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29年,楚图南受党组织的指派,先后到山东泰安省立第三中学、曲阜山东省立第二师范、济南省立第一中学任教。楚图南经常给自己的学生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讲解鲁迅诗文和柯仲平诗歌,给学生以革命的启蒙,培养同学们努力思考社会问题的兴趣和能力。在他的引导下,柯仲平长诗《风火山》的“一个朋友下监牢,千个朋友杀火冒!一个朋友枪决了,万个朋友滴血誓战刀”之类悲壮、慷慨的诗句深深打动了青年的心,鼓舞青年学生的革命斗志。
在战争时期,金德宝先生曾经保护过楚图南先生,而且曾因此一度被学校开除。希望历史也能够记住金德宝先生,记住他的伟大与无私。

1930年

楚图南
1930年,楚图南因为震惊东北的“吉林五中共产党案”被反动当局逮捕入狱。在狱中,31岁的楚图南并没有失去生活和斗争的勇气,而是“扪着铁的严肃,在死的战栗,也是在死的大宁静中”给青年朋友们讲历史、讲文学,并译完了长达20万字的《查拉斯图拉如是说》一书。接着又翻译了尼采的《看哪,这人》,1932年还写完了小说集《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
1934年6月,伪满溥仪“执政”大赦,楚图南提前结束了原判为9年零11个月的监禁生涯。出狱后,到河南开封北仓女中任教。那时在北仓女中任教的,还有出生在文山广南的享誉诗坛的柯仲平。

1935年

1935年春天,楚图南到达上海,改名楚曾,进入暨南大学史地系任教。1936年至1941年,楚图南进行了大量的翻译工作,并将他翻译的德国陀劳尔、德米尔、贝赫尔,俄国的莱蒙托夫、尼克拉索夫,美国的惠特曼、匈牙利的沙罗西、欧特瓦士等进步诗人的16首诗作结集为《枫叶集》。1944年由昆明北门出版社出版。
“七·七”卢沟桥事变爆发后,楚图南从上海回到云南。整整抗战八年,楚图南始终以云南大学教授的公开身份,积极投身于昆明的抗日救亡运动,成为云南省民盟的重要领导人和云南文化教育界抗日救亡活动以及昆明民主运动的重要组织者、领导者之一。
云大给楚图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93岁时,楚图南还题书赠与云大附中同学“读好书,交好友,行远路,做大事”。

1939年

楚图南与其弟子
1939年,为积极配合抗战救亡,文协云南分会召开第四次会员大会,选举了朱自清、沈从文等为当然理事,楚图南等为分会理事。分会先后邀请了茅盾、巴金、陶行知等作宣讲、作讲座。楚图南经常以东道主的名义主持演讲或座谈会。为了“抗拒前方的敌人,更要警惕后方的黑夜”,1942年深秋,楚图南把他自抗战初期回到云南后写作的杂文作了选择编辑,命名《刁斗集》。

1943年

1943年,楚图南、闻一多吴晗费孝通等先后加入了云南民盟。

1945年

1945年12月,楚图南被选为云南民盟主委,闻一多任宣传部长兼青年委员会主任,吴晗任《民主周刊》社社长。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为庆贺这一伟大胜利,不剃胡须的闻一多剃了胡须,不抽烟的华罗庚也开戒抽烟;不喝酒的熊庆来也饮了酒;楚图南也用着异样的方式庆祝着这个伟大的胜利!

抗战胜利

播报
编辑
楚图南
抗战胜利了,内战的阴云又笼罩在全国的上空。1946年7月,李公朴遇害后,楚图南悲痛地写下这样一副挽联“时局多艰,思国士,争民主,求和平,与奸邪搏斗,不惜一死;风雨如晦,怀故人,同忧患,共肝胆,遽朋侪摧抑,如何勿伤”。李公朴、闻一多相继遇害之后,白色恐怖阴云密布,楚图南、吴晗等受党的指派转移上海。楚图南在上海担任了上海法学院的教授。1947年11月6日,楚图南听从沈钧儒意见,把家属留在上海,秘密启程到香港。1948年后,再从香港先后转到上海、天津、北平,1949年10月1日,楚图南和全体参加新政协的代表一起,登上了庄严的天安门城楼,参加隆重的开国大典。1949年岁末,遵照邓小平指示,楚图南又南下重庆负责大西南文化教育工作。1953年,调回北京,担任中央人民政府扫除文盲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1954年5月,楚图南担任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会长。

文革期间

播报
编辑
“文革”期间,楚图南遭到了迫害,被下放到河南南部明港“五七干校”。那时,他已是70岁的古稀老人了。当“四人帮”被粉碎之后,楚图南当众朗诵他的“急就章”:“一声霹雳,清除四害。举国欢腾,万姓称快。”这还不够,楚图南接着又在家中挥毫一条幅:“莫道长年亦多难,太平望到眼底来。”1978年4月,楚图南被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和五届全国政协常委。

改革开放

播报
编辑
楚图南还是一位世界语爱好者和积极推动者,“世语通声气,天下成一家。齐心勤耕作,和平友谊花。”便是楚图南对世界语的推广和追求世界和平的思想之真实印证。1986年1月,楚图南被推选为民盟中央代主席。4月,被补选为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盟五届三中全会上又当选为民盟中央主席。“忧患催人更坚强”,楚图南终于在他坎坷征途上,成了一位备受世人所爱戴的中国国家领导人。楚图南的一生,是风雨兼程的一生,是治学严谨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革命的一生。楚图南,经历了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八年“抗战”,可以说,读着楚图南,我们就读着一部真实的中国近代史和当代史。他是伟人,他是学者,他是中国走向世界的和平使者。他随时这样说:“居身青云上,植根泥土中”、“纵有凌云志,不忘菜根香。”他生在文山,他沿着文山的山路走出去,把文山这块红土地的古老芳香带到了昆明,带到了全国各地,成就了他伟人之大器。1992年11月13日,住在北京医院的楚图南,与病魔抗争的同时,以《冬云》为题,顽强地写就了他人生最后一首诗:“凄风苦雨日已斜,冻云如墨冷天涯;此身安得化灰烬,爝火传薪暖万家。”七乡儿女将永远怀念着这位伟人,永远弘扬他的革命风范!楚图南早年受到李大钊等先辈的启蒙,接触马克思主义,并成为其终身的信念。在70余年的革命活动中,笔耕不辍。其作品涉及多方面的内容,既有历史、地理的专门论述,还有民族及民俗的研究,写过教育学、心理学的论文,翻译过国外的著名哲学著作,又翻译出版了美国诗人惠特曼的《草叶集》等在世界文坛上有声誉的作品;由他翻译的《希腊神话与传说》等作品,从初版到现在,经历了半个世纪,至今仍有相当影响。
楚图南雕像
楚图南于1988年辞去领导职务。在退出领导岗位后,仍关心国家的经济发展,政治民主和社会进步,尤其关心青年、教育、知识分子问题。曾撰文并发表谈话,呼吁全社会重视教育,关心人才。他鼓励和支持青年对中国和世界前途的探索,并寄希望于青年。
楚图南于1994年4月11日逝世,享年95岁。

出版图书

播报
编辑
  • 作者名称 楚图南
    作品时间1999-9
    《楚图南集》是1999年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楚图南。
  • 作者名称 楚图南
    作品时间2008-9-1
    本书是“七七事变”后楚图南回到他故乡写故乡的一本书。这一时段,结合抗战的形势,他有许多有关文化、民主的文论和演讲,但体裁属于散文的篇什,应该都已汇集在这个集子之内了。他在狱中写的,北平人文出版社出的,是本小说、散文、随笔的合集;一九四三年冬,昆明天野出版社出版的《刁斗集》,则集散文、杂文、政治...

艺术成就

播报
编辑
楚图南
楚图南著有散文集《刁斗集》、《荷戈集》,译有(美)惠特曼诗集《草叶集选》、(德)威斯布《希腊的神话和传说》、(俄)涅克拉索夫长诗《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等。他出版小说《没有仇恨和虚伪的国度》,散文《悲剧及其他》、《刁斗集》、《荷戈集》、《枫叶集》等著作,翻译了美国惠特曼诗选《草叶集选》、惠特曼诗集《大路之歌》、俄国诗人涅克拉索夫的诗选《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幸福》、德国哲学家尼采语录体式名著《查拉斯图如是说》以及自传体的《看哪,这人》、《希腊神话与传说》等。
其他如《玉溪市聂耳公园》、《闻一多纪念馆铜像基座》、《昆明盘龙寺灵境坊》、《云南笔架山崖刻》、《慕田峪长城》、《天水伏羲庙》、《屈原碑林》、《崂山刻石题刻》、《岳飞庙》、《黄帝陵》、《桂林伏波山》、《岳麓书院》等都留下了他的墨宝。楚图南先生的书法——千山闻鸟语,万壑走松风,镌刻在泰山的岩石上。墨水河在泰山见楚图南书法石刻,搜素他的事迹,顿生敬仰之情,2013年9月30日,
写《赞楚图南》——
泰山初晓楚图南,今日百度才识君。
学贯中西经风雨,翰墨清香启后昆。

著作

播报
编辑
《楚图南集》云南教育出版社1991年1月
楚图南作品
第一卷辑录作者早年创作的小说、诗歌以及大量的抗战时期的杂文。写作时间多为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之间。有相当一部分作品是作者多年难以忘怀,晚年曾多次提及而一直没有找到的作品,如“吉普赛人追风曲”、“铁的龙”。第二卷辑录作者二十年代到九十年代在各种不同地点、不同境遇中写作的各种不同体霰的文章,其领域涉及历史、地理、哲学、社会、宗教乃至自然科学的某些领域。这些是作者“读万卷书”的某种映射。
第三卷收录译者在一九三零至一九三七年间的译著三部:《地理学发达史》、《看哪,这人》、《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其中《查拉斯图拉如是说》及《看哪,这人》,是译者一九三零至一九三四年因“宣传与三民主义不相容之主义及不利于国民革命之主张”获罪,被当时吉林省军阀判处重刑(九年零十一年月)时,在狱中完成的译作。
第四卷《希腊的神话和传说》是译者在四十年代末译成的作品。一九四六年七月,李公朴、闻一多在昆明遇害后,译者到了上海,由沈钧儒先生介绍任教于上海法学院,并为去解放区积极进行准备。于是译者开始了这部卷帙浩繁的作品的翻译工作。
第五卷收录楚图南在三十年代至四十年代所译的外国诗歌。其中《在俄罗斯谁能快乐而自由》是根据一九一七年牛津大学出版社的梭斯基(J.M.Soskice)的英译本转译的。楚图南翻译这首长诗的时间是一九三五年至一九三六年。
《难忘三迤》云南出版集团公司,云南人民出版社2008年9月
《难忘三迤》是“七七事变”后楚图南回到他故乡写故乡的书。《难忘三迤》为“旧版书系:之一。尽管过去的一切,随流逝的时光流远了与今日的差距,但它毕竟还是今日的历史与文化之根。于是,编者从现代、近代,云南的、西部的,到更广远之天地的有关文化、历史、民族等等的有识之士的札记、掌故、田野调查、佚文旧稿中,选出一批当时和今日依然有其影响与价值的专著和篇什,编辑为书系,以介绍给读者和关心、研究它的朋友们。 [3]

故居

播报
编辑
楚图南故居
2006年4月12日,整修一新的云南省文山县楚图南故居正式开放,文山人以楚图南为骄傲,前往参观的群众川流不息。楚图南1899年生于云南省文山县。1919年,他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高师,随后结识李大钊、蔡和森等,成为我国最早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之一。楚图南生前曾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会长,民盟中央主席、名誉主席,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外交家社会活动家。故居陈列着记载楚图南人生轨迹的100余幅珍贵历史照片和日记信函著作、生活用品等生前部分遗物。楚图南故居自1998年被列为云南省文物保护单位,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由于年久失修,故居部分屋架糟朽倾斜,在当地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经过近一年的修缮,楚图南故居在保护原貌的基础上焕然一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民盟、当地党政领导及楚图南亲属等参加了楚图南故居修复揭牌仪式。

评价

播报
编辑
楚图南
楚图南是一位严谨治学并颇有成就的文学家、书法家、学者。他的书法,字如其人。书法成为他生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海内外的机构或友人索求书作,几乎是有求必应,他认为这是他力所能及、为人民服务的一个方面,而且从不求回报。楚图南在旧体诗词和书法上造诣很深,楚图南书法俱有庙堂气象,写正书,取势中正,体格近颜而直逼汉人。楚老曾应邀为所黄帝陵作五言诗《临黄河赞祖国》——
临黄河赞祖国
荡荡黄河水,蜿蜒似龙翔。
华夏发祥地,文明启曙光。
三皇辟草莱,五帝德弥彰。
轩辕创基业,百代颂炎黄。
嫘祖始衣帛,养蚕复植桑。
尧舜公天下,推位让贤良。
大禹疏九河,万姓始安康。
殷商始建国,文物灿辉煌。
岐原兴周伯,地跨东南疆。
春秋与战国,百家美名扬。
赢秦大统一,书轨同四方。
汉唐相继起,威武震八荒。
宋元明清世,国势递驰张。
辛亥建共和,外寇逞豪强。
工农大起义,四九立新邦。
全民齐声颂,宏猷庆永昌。
前程灿如锦,国运万年长。
这首长诗从三皇五帝写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洋洋洒洒概括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史。楚老书写这幅书法作品时,已是90高龄,他伏案挥毫3个多小时,笔下的二百余字诗篇,楷书字字完美,敛神藏锋,端庄凝重。楚老一生热爱书法,他有诗作:“先有风骨俊,始能翰墨香”。他把做人的情操放在书法的技艺之上,是这两句诗词忠实的执行者。
职称
姓名
始任期
卸任期
备注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黄炎培
1941年3月
1941年10月
1941年10月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
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张澜
1941年10月
1944年9月
黄炎培辞去主席职务后,推选张澜担任主席。
中国民主同盟中央执行委员会主席
张澜
1944年9月
1945年10月
1944年9月,中国民主政团同盟改名为中国民主同盟
中央委员会主席
张澜
1945年10月
1955年2月
第一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55年2月去世。
中央委员会主席
1955年2月
1963年6月
张澜去世后,任代理主席。第二、三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63年6月逝世。
中央委员会主席
1963年12月
1967年8月
沈钧儒去世后,任民盟中央主席。
中央委员会主席
史良
1979年10月
1985年9月
第四、五届中央委员会主席,史良主席于1985年9月逝世。
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
1985年9月
1986年1月
1985年9月,民盟五届中常会第八次会议决定胡愈之副主席为代理主席,1986年1月胡愈之代主席逝世。
中央委员会主席
楚图南
1986年1月
1987年11月
1986年1月,民盟五届中常会第九次会议推选楚图南副主席为民盟中央委员会代理主席,1986年12月,民盟五届三中全会选举楚图南为民盟中央主席,1987年1月,民盟五届四中全会选举其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
中央委员会主席
1987年11月
1996年11月
1987年1月,民盟五届四中全会选举费孝通担任民盟中央主席。第六、七届中央委员会主席。1996年11月,民盟七届五中全会接受费孝通辞去民盟中央主席职务。
中央委员会主席
1996年11月
2005年12月
1996年11月,民盟七届五中全会选举丁石孙为民盟中央主席。第八、九届中央委员会主席。民盟九届四中全会接受丁石孙同志辞去民盟中央主席的请求,推举丁石孙同志为民盟中央名誉主席。第九届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为费孝通、钱伟长谈家桢苏步青、丁石孙。
中央委员会主席
2005年12月,民盟九届四中全会选举蒋树声同志为民盟中央主席。第十届中央委员会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