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

福建省辖地级市
展开5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同义词泉州(福建省辖地级市)一般指泉州市
泉州市,福建省辖地级市,地处福建省东南部,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依山面海,境内山峦起伏,丘陵、河谷、盆地错落其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山地、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五分之四 [68],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光热充足,雨量充沛,土地面积11015平方千米(含金门县),海域面积11360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6月,全市辖4个市辖区、5个县,3个县级市,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海星街266号。 [64]截至2023年末,全市常住人口888.3万人,城镇化率为70.79%。 [66]
泉州市历史悠久,三国吴永安三年(260年),在今南安市丰州镇置东安县治。西晋末年,中原战乱,士族大批入泉。南朝梁天监间(502—519年)置南安郡作郡治,为本地设置县、郡治之始。宋元时期,泉州一度成为世界第一大港。泉州市是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之一、现代化工贸港口城市,是联合国认定的海上丝绸之路起点,列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于2021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泉州市境内有灵山圣墓开元寺洛阳桥安平桥崇武古城等景点,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城市,拥有海丝国际艺术节永久举办权。 [1] [3]是首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4]首届东亚文化之都、是世界遗产城市 [18]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 [34]全国文明城市 [5]国家卫生城市 [6]
2023年,泉州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172.33亿元,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79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 [67]
中文名
泉州市
外文名
Quanzhou
Zaitun
Zayton
Chinchew
别    名
鲤城温陵刺桐城光明之城 [7]
行政区划代码
350500
行政区类别
地级市
所属地区
中国福建省
地理位置
福建省东部沿海
台湾海峡西岸
面    积
11015 km²
下辖地区
4个市辖区、5个县,3个县级市
政府驻地
丰泽区
电话区号
0595
邮政编码
362000
气候条件
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
人口数量
888.3 万 [66](2023年常住人口)
车牌代码
闽C
地区生产总值
12172.33 亿元 [67](2023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上古为百越地,《汉书·地理志》注引臣瓒曰:“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两代,泉州地属扬州
西周时,为七闽地姜讲虹。
春秋末期至战国初厚桨厚期,属越国地。 [8]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立闽中郡,泉地归之,闽越族酋长无诸所领。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无诸因助之功,被封闽越王,领闽中故地,都东冶。泉地属闽越国建元六年(前135年),因闽越国不断举兵侵百越,汉兴师问罪,废除了闽越王封号,并先后封两王(越繇王与东越王)以共领前闽越国地。元封元年(前110年),东越王因叛被杀,汉改封越繇王为东成侯,并命军吏徙闽越民于江、淮间。始元二年(前85年),因遁逃山谷未迁的闽越民繁衍,设立冶县,隶会稽郡。泉地属冶县。冶县建立后,会稽郡增设东部都尉以领之。东部都尉初设冶县,后移浙江东安,只留都尉属下的一员侯官镇守冶县。因冶县为会稽郡东部都尉下侯官所治,东汉称之为东部侯官,或简称为东侯官、侯官,后又以侯官之名为县名。因地域广阔,又增设南部都尉以领之。于是,泉地改属南部都尉的侯官县。建安元年(196年),孙策攻占南部都尉。吴永安三年(260年),会稽南部都尉改为建安郡,析侯官县地置东安县,治所设在今南安市丰州镇,今泉州市鲤城区、石狮市、晋江市、惠安、南安、安溪、永春,厦门市同安县,莆田市以及漳州市部分地等属之。德化属侯官县。 [8]
太康三年(282年),析建安郡置晋安郡,改东安县为晋安县
南朝宋泰始四年(468年),晋安郡、晋安县分别改为晋平郡、晋平县。齐复称晋安郡、晋安县。天监中(502年—519年),析晋安郡置南安郡,下领三县:晋安、龙溪、兰水;郡治设于晋安(今南安丰州)。泉地属南安郡晋安县。南安郡初隶江州,普通六年(532年)改隶东扬州。永定元年(557年),于晋安郡置闽州,南安郡属之。
天嘉六年(565年),闽州罢,仍隶东扬州。光大二年(568年)盼想阀,又于晋安郡置丰州(治所设在闽县,今福州市区),南安郡属之。 [8]
开皇九年(589年),改丰州为泉州(治所在今福州),南安、建安两郡为县,归其管辖。于是,福建历史上首次出现“泉州”之名。大业二年(606年),改泉州为闽州,南安县改属闽州。大业三年(607年),闽州改为建安郡,领南安、建安、闽县、龙溪四县,今泉州市地除德化因侯官县废归属闽县外,均属南安县。 [8]
武德元年(618年),改建安郡为建州。武德五年(622年),析建州南安故郡地置丰州,并分南安地置莆田县。丰州下领南安、莆田二县,治所设今南安丰州镇。武德六年(623年),复于闽县置泉州。武德八年置都督府,辖泉州、建州、丰州。贞观元年(627年),丰州撤销,南安、莆田二县并入泉州。嗣圣初(684年),分泉州之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设今南安丰州。不久州废,三县仍属泉州。垂拱二年(686年),于泉州、潮州间置漳州。圣历二年(699年),复以南安、莆田、龙溪三县置武荣州,治所仍设今南安丰州镇。同时,析莆田县西界置清源县(今仙游县),隶属武荣州。圣历三年州复废,属县仍隶泉州(治所设在今福州)。久视元年(700年),南安县人孙师业诉称赴州遥远,又于县东南15里(今鲤城)置武荣州.下辖四县:南安、莆田、龙溪、清源。景云二年(711年),原闽县所置之泉州改为闽州,武荣州改为泉州,隶属闽州都督府。此后凡称“泉州”,即指今之泉州。开元六年(718年),泉州刺史冯仁知因州治无县,请析南安县东南地置晋江县。至此,泉州领有五县。开元十三年(725年),闽州改名福州,闽州都督府改为福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733年),更置福建经略使,福建之名始此。开元二十九年(741年),龙溪县改隶漳州。天宝元年(742年),泉州改为清源郡,属江南东道;因郡、县同名不便指称,清源县改名仙游县。乾元元年(758年),清源郡复为泉州。上元元年(760),福州都督府升节度使,泉州等六州属之。大历六年(771),罢节度使,置都团练观察处置使.泉州仍属之。贞元年间(785—805年),福州永泰县析归义乡置归德场。贞元十九年(803年)、长庆二年(822年)、咸通五年(864年),先后析南安县地立穴同场、桃林场、小溪场。乾符三年(876年),析南安县武德乡地置武德场。文德元年(888年),场名改为武胜,后又易名武安。乾宁三年(896年),福州升威武军,泉州属之。 [8]
后梁贞明六年(920年),升福州为大都督府,泉州属之,仍领四县:晋江、南安、莆田、仙游。
后唐天成元年(926年),王延翰自立“大闽国”。后唐长兴四年(933年)正月,王延钧正式称帝,国号大闽,泉州归之。升桃林场置桃源县,泉州属县增至五个。同年十二月,升永泰县归德场为德化县,归长乐府。
后晋天福三年(938年),桃源县更名永春县。天福四年(939年),升大同场为同安县,至此,泉州计领六县。天福八年(943年)二月,富沙王延政称帝于建州,国号大
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大殷改国号闽,泉州隶之;八月,闽主降南唐;九月,泉州归属南唐。
后汉乾祐二年(949年),南唐升泉州为清源军,兼领南州(即漳州)。同年,德化划归清源军,增领原属尤溪的常平、进城二乡。
后周显德二年(955年),应詹敦仁之请,清源军节度使留从效升南安小溪场为清溪县。同年,武安场升为长泰县(一说943年升长泰县)。至此,清源军除领有南州(即漳州)外,属县增至九个:晋江、南安、莆田、仙游、永春、同安、德化、清溪、长泰。 [8]
北宋
北宋乾德二年(964),清源军改为平海军。
太平兴国三年(978年),平海军改为泉州,属两浙西南路,仍领九县。太平兴国四年(979年),泉州划出仙游县游洋镇和莆田县百丈镇等地设立兴化县,并于兴化县建太平军,析莆田、仙游二县归其管辖。不久,太平军改为兴化军。太平兴国五年(980年),因地远期会输纳不便,应杨海等之请,长泰县析归漳州。太平兴国六年(981年),析晋江县东北部十六里置惠安县。至此,泉州领七县:南安、晋江、同安、德化、永春、清溪、惠安。雍熙二年(985年),泉州改隶福建路。宣和三年(1121年),清溪县改称安溪县。据史书记载,宋代澎湖已正式划归泉州,隶属晋江县管辖。 [8]
南宋
建炎元年(1127年)七月,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并归转运使。建炎二年(1128年)五月,复置福建(泉州)提举市舶司。建炎三年(1129年)十二月,南外宗正司镇江迁置泉州。绍兴二年(1132年),福建提举茶盐官兼领福建市舶司。十月,移司泉州。乾道七年(1171年),泉州知州汪大猷在澎湖建造房屋200间,派水军长期驻守,并编管台湾户籍。乾道八年(1172年),毗舍耶人再犯晋江沿海,始置水澳寨(官称永宁寨),驻扎水军60名,以为防御。嘉定年间,真德秀知泉州整修,增驻水军50名,并于永宁石湖新造军房50所,额定兵员325人。淳熙十三年(1186年),泉州城南置宝林寨,城东置法石寨,分兵守卫。嘉定十一年(1218年),在晋江县围头澳置宝盖寨,由宝林移120名士兵来此守卫,节制建平、清石诸屯,加强海防景炎元年(1276年)底,泉州提举市舶使蒲寿庚投降元朝,并对泉州的宋朝宗室展开屠杀。
元朝
元世祖至元十四年(1277年),立行宣慰司于泉州,兼领行征南元帅府事。至元十五年(1278年),改行宣慰司为行中书省,升泉州为泉州路总管府隶之。泉州路于七县之外,增领南、北二录事司。至元十六年(1279年),南、北二录事司合而为一。至元十七年(1280年)五月,福建行省并入泉州行省。同年七月,徙泉州行省于隆兴。至元十八年(1281年)十月前,泉州又立行省。至元二十年(1283年)三月,并入福建行省。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二月,再设行省于泉州。同年九月,并入江淮行省。至元二十七年(1290年)前后,开始在澎湖设巡检司,管辖澎湖、台湾等岛屿,隶属泉州路同安县。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复设福建行省。大德元年(1297年),为图琉求(今台湾),改福建行省为福建平海行中书省,徙治泉州。大德二年(1298年),泉州路总管府改为泉宁府。不久,罢福建平海行中书省,泉宁府复为泉州路,隶江浙行省。至正十六年(1356年),复立福建行中书省,泉州路隶之。至正十八年(1358年),设立泉州分省。 [8]
洪武二年(1369年),改泉州路为泉州府,隶福建行省;罢录事司,仍领七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德化。洪武九年(1376年),福建行省改为福建等处承宣布政使司,泉州府隶之。洪武二十年(1387年),曾一度撤销澎湖巡检司。明代中叶,台湾属泉州府辖地。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又在澎湖设巡检司,派兵长期驻防。清初仍置泉州府,上隶福建行省,领县同明。 [8]
清代
跨海大桥、洛阳桥、崇武古城、黄金海岸
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永春县为永春直隶州,划德化县并延平府大田县归其辖理,隶福建行省。
乾隆四十年(1775年),析同安县部分地设马巷厅。至此,泉州府即领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五县及马巷厅。 [8]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取消府、州、厅,实行省、道、县三级地方政制,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民国二年3月,废州立县)、德化归属南路道(址设厦门)。民国二年(1913年)11月,析同安县地置思明县。民国三年(1914年),南路道改称厦门道。民国三年(1914年)7月,金门自思明县析出置县,隶属厦门道。民国八年(1919年)10月12日,晋江民军(靖国军许卓然部)以安海为政治中心,设立安海县。其辖区东至海,西至南安溪尾双溪,南至水头返头乡,北至泉州顺洲桥。民国十一年(1923年)民军改编后取消。民国十六年(1927年),废道,实行省、县二级地方政制,泉属七县直隶福建省。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11月20日,“福建事变”发生,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即福建人民政府)。12月11日,分福建为闽海、闽上、泉海、龙漳四省并设立两个特别市。12月13日,四省分别更名为闽海、延建、兴泉、龙汀。兴泉省辖莆田、仙游、晋江、南安、安溪、惠安、同安、金门、永春、德化、大田、思明十二县,治设晋江(今泉州市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1月3日,兴泉省政府正式成立。同月,福建人民政府失败,所划四省取消,泉属七县重隶福建省。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7月,全省设立十个行政督察区,永春、德化、惠安属第四行政督察区(专署驻仙游),晋江、南安、安溪、金门属第五行政督察区(专署驻同安)。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10月,全省改为7个行政督察区、1市。惠安、晋江、南安、金门、安溪、永春、德化属第四区(专署驻同安)。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4月,南安县治徙溪美。10月,日本侵略军攻陷金门岛及烈屿,金门县政府迁到大嶝乡。12月,行政督察专员改制,但行政督察区未变,泉属七县仍归第四区。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5月21日,第四区专署由同安移驻永春。同年8月,金门县政务由南安县兼摄。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16日,第四区专署由永春迁驻德化,于永春、德化、永泰、仙游四县边境设立凤顶特种区,归属第四区,6月28日仍迁回永春;10月裁撤。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9月,全省调整为8个行政督察区、2个市。第四区专署仍驻永春,下辖永春、安溪、金门、南安、晋江、惠安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龙岩)。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月,全省划为9个行政督察区、2市。第四区仍旧,德化改属第九区(专署驻永安)。同年9月,第四区专署迁驻晋江。民国三十六年(1948年)4月,全省调整为七个行政督察区。第四区专署仍驻晋江,辖有晋江、莆田、仙游、同安、南安、惠安、安溪、永春、金门等九县。德化改属第六区(专署驻永安)。 [8]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8月24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成立。8、9月间,南安、永春、惠安、晋江、安溪相继解放。9月,全省划为八个行政督察区。9月9日,第五行政督察枣体柜专员公署成立(晋江专区),辖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等九县。公署设晋江县城(今泉州市区)。10月9日,金门县大嶝岛、小嶝岛及角屿解放。11月24日,德化解放,归入第七行政督察区(专署驻永安县)。
1950年3月14日,第五专署改称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4月1日起实行。9月,泉州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为晋江区专员公署。10月17日,政务院批准德化县划归晋江区专员公署管辖。
1950年11堡订月1日,以晋江县城区和城郊八个乡设立泉州市永宙(县级),隶属晋江区。
1951年1月1日,泉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1多户订狱年4月17日,晋江县人民政府直属机关迁往青阳。
1955年3月12日,晋江区专员公署改称晋江专员公署,4月1日正式实行。同年5月,省人民政府宣布成立金门县政府。
1956年3月26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闽侯专区和永安专区。同年5月,原属闽侯专区的福清、平潭、永泰和永安专区的大田划归晋江专区,晋江专区计领1市(泉州)、14县(晋江、南安、同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德化、福清、平潭、永泰、大田)。
1958年8月,福建省人民委员会批准同安县改由厦门市管辖。
1959年8月,国务院批准恢复闽侯专区建制,福清平潭永泰三县仍归之。
1963年5月27日,省人民委员会通知,大田县划归三明专区管辖。晋江专区领1市(泉州)、9县(晋江、南安、惠安、安溪、永春、仙游、莆田、金门(待统一)、德化)。
1967年6月13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批示,晋江专区实行军事管制;6月30日,晋江专区军事管制委员会成立,领导全区工作。
1968年9月23日,经福州军区党委、福建省革命委员会批准,成立晋江专区革命委员会,取代军管会,作为全区1市、9县党政合一的领导机构。
1970年2月,国务院批准莆田仙游县划归闽侯专区,闽侯专区机关迁驻莆田;厦门市管辖的同安县仍归晋江专区。6月18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决定实行。同年12月25日,划金门县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
1971年6月17日,省革委会通知,晋江专区更称晋江地区,7月1日实行。
1973年6月5日,国务院批准,同安县划归厦门市管辖。同年7月23日,福建省革命委员会通知实行乘汽欠。
1978年3月20日,中共福建省委决定,晋江地区革委会更称晋江地区行政公署,1980年1月1日正式实行。
1985年5月14日,国务院批准撤销晋江地区,泉州市升为地级市。
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65]

行政区划

播报
编辑

区划沿革

1985年5月14日,泉州市升为地级市,实行市管县的行政体制,原泉州市的建制改设鲤城区。泉州市辖鲤城区惠安县晋江县南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
1985年12月31日,鲤城区人民政府成立。
1986年1月,泉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87年12月17日,析晋江县石狮、永宁、蚶江三镇和祥芝乡为石狮市(县级市);1988年9月30日,石狮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1992年3月6日,国务院批准,晋江撤县设市,领原晋江县行政区域,由泉州代管;1992年5月1日,晋江市人民政府成立。
1996年4月21日,经省政府批准,成立肖厝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肖厝管委会),为泉州市人民政府派出的正县级行政机构,析原惠安县所辖的涂岭、后龙、南埔、山腰和埭港5个镇及国营山腰盐场归其所辖。1996年7月11日,肖厝管委会正式挂牌办公。
1996年6月30日,泉州市政府投资开发市本级开发区——泉州市清濛科技工业区。1998年清濛科技工业区升格为福建省级开发区,规划面积12.5平方千米。
1997年6月3日,国务院批准泉州市区增设丰泽区、洛江区,从鲤城区析出丰泽区洛江区。1997年9月29日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三个区正式挂牌成立。
2000年4月12日,国务院批准肖厝经济开发区改制为泉港区
2003年9月3日,开发区更名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2010年6月,泉州开发区正式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也是泉州首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0年3月8日,福建省人民政府正式批准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省政府的派出机构,并赋予设区市的部分行政管理权限和先行先试的特殊政策,委托泉州市委、市政府管理。2010年3月25日,泉州台商投资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挂牌成立。2010年6月1日,惠安县洛阳镇、东园镇、张坂镇、百崎回族乡4个乡镇和省级惠南工业园区正式委托泉州台商投资区管理。2012年1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复设立泉州台商投资区,实行现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政策。 [65]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泉州市共辖12个县级行政区,包括4个市辖区、5个县,代管3个县级市,分别是鲤城区丰泽区洛江区泉港区石狮市晋江市南安市惠安县安溪县永春县德化县金门县(待统一) [15] [17];另有1个开发区、1个投资区: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泉州台商投资区 [19]泉州市人民政府驻丰泽区海星街266号。
区划详情
政区名称
驻地
下辖区划

地理环境

播报
编辑

位置境域

泉州市位于东经117°25′—119°05′,北纬24°30′—25°56′,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台湾海峡西岸,离台湾最近处仅距97海里,距金门最近处仅5.61海里,东西宽153千米,南北长157千米,全市土地总面积11015平方千米。 [1]
泉州市

地形地貌

泉州市大地构造位于华南褶皱系的东南部,闽东火山断拗带的中南段。构造带均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境内五分之四以上的面积分布为中生代火山岩系和侵入岩,两者出露面积约各占一半,从西北往东南侵入岩分布面积增多成为主体。闽中大山带中段戴云山脉主干呈北东—南西方向展布,横卧西北部德化境内,规模庞大,主峰海拔1856米,为福建省第二高峰。其支脉和余脉向东南、南部绵延,地势西北高,往东南呈阶梯状下降,构成由中低山向丘陵、台地至平原递变的多层状地形地貌景观。

气候

泉州市地处低纬度,东临海洋,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气候条件优越,气候资源丰富。泉州市气候有3个基本特征:一是气温高,光热丰富。年太阳辐射总量为120—140千卡/平方厘米,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为19.5—21.0℃(仅西北部的山区低于18℃),最热月平均气温达26—29℃,最冷月也有9—13℃。全年无霜期长,沿海地区基本无霜。≥10℃的有效积温为5610—7250℃。年日照时数为1800—2200小时。二是降水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匀。全市年降水量为1000—1800毫米,自东南部向西北部递增,内陆地区比沿海地区多一倍左右。干、湿季甚为分明:3—9月降水量占全年的80%,为湿季;10—2月仅占全年的20%,为干季。降水量年际间变化率大,少雨年份降水量不及多雨年份的一半。三是季风气候显著。冬半年主要受蒙古冷高压楔控制,盛行偏北风,气温低,干燥少雨;夏半年主要受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气温高,湿润多雨。 [9]

水文

泉州市境内溪流密布,发源于本市境内流域面积100平方千米以上的河流有34条,总长度1549千米,其中晋江水系15条,九龙江水系5条,闽江水系9条,单独入海5条;流域面积50平方千米及以上河流81条,总长度为2156千米。晋江、洛阳江为泉州市主要河流。 [10]

自然资源

播报
编辑

矿产资源

泉州市已发现各类矿产46种,地质勘查探明资源储量的矿种29种,其中:能源矿产2种,金属矿产8种,非金属矿产18种,水气矿产1种。主要矿产包括:硫铁矿、水泥用灰岩大理岩)、叶蜡石硅灰石明矾石萤石(普通)、石墨长石高岭土、陶瓷土(瓷石)、伊利石、水泥用粘土、建筑用花岗岩凝灰岩)、饰面用及雕刻用辉绿岩(花岗岩、闪长岩)、冶金用石英、玻璃用、铸型用砂、建筑用砂、地热矿泉水等。 [10]

植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植物种类繁多,记录有野生维管束植物212科903属2201种(包括逸生和归化种),其中蕨类植物42科84属199种,裸子植物8科15属20种,被子植物162科804属1982种。 [10]
在这些植物中,珍稀濒危植物有35种,即属于国家级保护植物有18种:一级保护有桫椤1种,二级保护有福建柏水松短萼黄连鹅掌楸观光木钟萼木等6种,三级保护有油杉长苞铁杉穗花杉吊皮锥白桂木黄山木兰乐东拟单性木兰闽楠沉水樟半枫荷珊瑚菜等11种;属林业部保护植物有3种:一级保护有南方红豆杉1种,二级保护有花榈木等2种;属福建省级药材保护植物有天门冬单叶蔓荆、花叶开唇兰等3种;属福建省级保护植物有黑锥、鳞苞锥、福建青冈刺叶栎细柄半枫荷青钱柳福建悬钩子刺果毒漆树密花梭罗、多花羊奶子短柱树参等11种。 [11]

动物资源

泉州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约有4000多种,其中无脊椎动物主要有软体动物的腹足纲32科76种、双壳(瓣鳃)纲18科80种左右、头足纲5科24种,节肢动物的虾蟹类20科80种左右、昆虫类130科258属1000多种,棘皮动物15种;脊椎动物较重要的有鱼类78科135属368种左右 [11],两栖类2目7科32种,爬行类3目13科61种,鸟类19目51科260种,哺乳类6目14科32种;其它动物约有2000多种。 [10]
根据1988年国务院颁布的250多种国家重点保护的珍稀动物中,泉州市就有31种,其中一级保护的有云豹蟒蛇金斑喙凤蝶红珊瑚等6种;二级保护的有猕猴穿山甲黑熊金猫大灵猫小灵猫水獭鬣羚白腹隼雕蛇雕乌雕松雀鹰凤头鹃隼草鸮雕鸮斑头鸺鹠领鸺鹠白鹇赤腹鹰鹰雕鹈鹕、虎斑蛙等25种。 [11]2022年11月,泉州鸟类新记录再添4员,红喉鹨北灰鹟鸲姬鹟灰雁正式成为泉州新记录鸟类第344种、345种、346种和347种。 [38]

人口

播报
编辑

人口数量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常住人口888.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4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628.8万人,占总人口比重(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0.79%,比上年末提高0.75个百分点。全年人口出生率为7.43‰,自然增长率为0.11‰。年末户籍人口775.7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7万人。 [67]
泉州市常住人口(2018年~2023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14] [16] [44-46] [67]

民族构成

泉州市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除汉族外,还有53个少数民族,这53个少数民族是回、蒙、藏、维吾尔、苗等。汉族占总人口的97.8%,少数民族占2.2%,主要以回族畲族苗族蒙古族居多。回族主要分布在晋江陈埭、惠安白崎和鲤城近郊等地;畲族主要分布在德化、安溪和惠安等地;蒙古族主要居住在泉港涂岭等地。 [12]

政治

播报
编辑
泉州市现任主要领导
职务
姓名
市委书记
市委副书记、市长
市人大常委会主任
市政协主席
仅列党政主要领导,不列副职,领导信息截止2024年2月 [23] [40] [42]

经济

播报
编辑

综述

2023年,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12172.33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8%。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4.1%;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5.7%。三次产业比例为2.1:53.2:44.7 [49]
泉州市地区生产总值(2018年~2023年)变化
参考资料来源: [14] [16] [44-46] [67]
财政
2023年,泉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101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580.79亿元,增长10.3%。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50.27亿元,增长5.3%。其中,教育支出214亿元,增长4.3%。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370.71亿元,政府性基金预算支出518.82亿元。税务部门组织的各项收入1548.5亿元,增长11.2%,其中,税收收入880.6亿元,增长12.4%。海关代征税收收入177亿元,增长2.1%。 [67]
固定资产投资
2023年,泉州市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11.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56.3%;第二产业投资增长19.4%,其中,工业投资增长19.5%;第三产业投资增长6.6%。分领域看,项目投资增长23.4%,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3%,民间投资下降0.5%。 [67]

第一产业

2023年,泉州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74.20亿元,比上年增长3.9%。粮食播种面积131.54万亩,比上年增加0.18万亩。其中,稻谷播种面积82.55万亩,减少0.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23.38万亩,增加0.76万亩;蔬菜种植面积87.32万亩,增加2.46万亩。粮食产量51.12万吨,比上年增加0.28万吨,增产0.5%。其中,稻谷产量34.03万吨,增产0.1%。全年商品材产量62.99万立方米,比上年增长21.9%。
2023年,泉州市肉蛋奶总产量30.46万吨,比上年增长3.4%。猪牛羊禽肉产量20.63万吨,增长2.9%,其中,猪肉产量12.12万吨,增长4.4%,禽肉产量7.67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8.98万吨,增长4.9%。年末生猪存栏89.73万头,比上年末增长2.7%,全年生猪出栏153.12万头,比上年增长4.7%;年末家禽存栏2012.45万只,增长0.3%,全年家禽出栏4814.19万只,增长0.2%。
2023年,泉州市水产品总产量110.13万吨,比上年增长3.1%。其中,淡水产品产量1.77万吨,增长6.9%;海水产品产量108.36万吨,增长3.1%,其中,近海捕捞59.44万吨,增长2.3%,远洋捕捞5.31万吨,下降34.9%,海水养殖43.61万吨,增长12.2%。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国家级、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分别为9家和157家;有效期内无公害农产品158个,绿色食品117个,有机食品1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19个;福建十大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8个,有效期内福建名牌农产品23个。 [67]

第二产业

工业
2023年,泉州市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3.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3%。在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增长1.5%,重工业增长5.7%。分门类看,采矿业增长34.0%,制造业增长3.2%,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9%。工业产品产销率94.5%。
2023年,泉州市规模以上工业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5个行业增加值实现正增长。其中,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增长35.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27.9%,石油、煤炭及其他燃料加工业增长23.3%,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增长12.0%,食品制造业增长11.9%,造纸和纸制品业增长10.8%,专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0.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比上年下降10.0%。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每百元营业收入中的成本为86.97元,比上年增加1.04元;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8%,下降0.5个百分点。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0.4%,比上年末提高2.6个百分点。 [67]
建筑业
2023年,泉州市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7%。具有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2455.13亿元,增长4.7%。 [67]

第三产业

国内贸易
2023年,泉州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1.3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其中,限额以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6%;限额以下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6.0%。在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日用品类增长22.0%,烟酒类增长18.9%,智能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增长13.7%,化妆品类增长12.3%,衣着类增长5.9%,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4.6%,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6%。 全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互联网实现商品零售额469.3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
2023年,泉州市新登记经营主体25.59万家,其中,企业6.72万家,个体工商户18.84万家。年末经营主体总数达152.77万家,其中,企业45.50万家,个体工商户106.78万家。 [67]
对外经济
2023年,泉州市货物进出口总额2599.29亿元,比上年下降4.0%。其中,出口额1885.52亿元,下降5.3%;进口额713.77亿元,下降0.5%。进出口顺差1171.75亿元,比上年减少105.54亿元。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额1729.52亿元,比上年下降2.0%。对《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其他成员国进出口额845.41亿元,比上年下降13.4%。
2023年,泉州市新设外商直接投资企业764家,比上年增长30.2%。投资总额22.6亿美元,增长50.4%;合同外资17.4亿美元,增长20.2%;实际使用外资8.5亿美元,下降12.8%。新批外商投资超千万美元(含增资)的企业39家。在新签使用外资合同中,投向第二产业的合同金额5.4亿美元,增长11.4%,投向第三产业的合同金额11.7亿美元,增长25.1%。外商投资企业当年累计开业投产34家。
2023年,泉州市共签订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合同金额523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8.9%;完成营业额12351万美元,增长4.9%。全年派出劳务人员7205人,年末在外劳务人员共有5707人。全年批准境外投资企业13家,境外投资金额15371万美元。 [67]
金融保险业
2023年,泉州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1969.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8%。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1674.58亿元,增长9.8%。本外币贷款中,个人消费贷款余额3915.87亿元,当年新增98.49亿元,其中住房贷款余额2298.02亿元,当年减少96.77亿元。
2023年,泉州市通过证券市场新发行2只股票,筹集资金10.26亿元,其中,新发行A股1只,筹集资金8.56亿元;新发行美股1只,筹集资金1.70亿元。新增发行境内外债券117只,规模730.67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5.9%;年末私募基金及管理人530家,资金规模1497.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0.0%。
2023年,泉州市保险公司保费收入294.20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72.36亿元,增长7.6%;人寿保险保费收入221.85亿元,增长10.1%。赔款及给付支出98.76亿元,增长26.5%。其中,财产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47.92亿元,增长24.3%;人寿保险赔款及给付支出50.84亿元,增长28.7%。 [67]
服务业
2023年,泉州市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806.66亿元,比上年增长7.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478.69亿元,增长5.2%;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184.38亿元,增长7.4%;金融业增加值686.56亿元,增长7.0%;房地产业增加值615.16亿元,下降3.7%。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2.6%。 [67]
旅游业
2023年,泉州市共接待国内外游客8652.9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53.9%。其中,国内游客8622.20万人次,增长53.6%;境外游客30.77万人次,增长454.2%。全年旅游总收入1002.40亿元,增长68.9%。其中,国内旅游收入974.69亿元,增长64.9%;旅游创汇3.93亿美元,增长1051%。 [67]
房地产业
2023年,泉州市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比上年下降10.6%,其中,住宅投资下降12.1%。商品房销售面积下降14.1%,其中,住宅销售面积下降6.4%。全年各类棚户区改造开工9364套(户),基本建成4407套(户)。新开工建设保障性租赁住房项目11260套(间),累计竣工2711套(间),已投用1488套(间)。 [67]
邮电通信业
2023年,泉州市邮政业务总量218.85亿标准量,比上年增长15.3%。邮政业全年完成邮政函件业务723.84万件,包裹业务12.84万件,快递业务量21.78亿件,快递业务收入140.34亿元。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110.33亿元,增长10.3%。年末移动电话基站数8.59万个,其中4G基站4.68万个,5G基站2.24万个。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电话用户总数1195.43万户,其中,固定电话用户132.60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062.82万户。固定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501.39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7.02万户,固定宽带家庭普及率为139.56部/百户;移动互联网用户954.16万户,增加19.64万户。物联网终端用户1929万户,比上年末增长28.8%。 [67]

社会事业

播报
编辑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拥有省创新实验室2个、省级重点实验室10个。建设国家备案众创空间11家、省级众创空间83家,市级众创空间114家。市级及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23家,在孵企业563家。年末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60家,福建省科技小巨人企业716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528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27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126家。全年共实施省、市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328项,其中省级121项、市级207项。全年专利授权3751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3618件。年末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7400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9.6件。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814项,合同金额14.74亿元。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检验检测机构330个,其中国家检测中心6个。共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8个,全年强制检定计量器具31.7万台(件),非强检计量器具2.82万台(件)。全年省级监督抽查泉州市工业产品生产企业2081批次产品,合格1971批次,抽样合格率94.71%。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累计拥有全国驰名商标159件,中国质量奖提名奖1个、省政府质量奖4个、市政府质量奖33个(含9个提名奖),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区项目11个、福建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26个。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56.93万人,其中高级职称4.18万人,中级职称23.09万人,初级职称29.66万人。共设立了27个企事业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比上年末新增2个,累计引进博士后研究人员282人次,目前在站博士后56人。 [67]

教育事业

截至2023年,泉州市拥有全日制高校18所(不含泉州开放大学),其中,普通本科6所,职业本科1所,高职高专11所。另有福建农林大学安溪茶学院、福州大学石化学院和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在泉办学(相关数据不纳入本市统计)。研究生招生2595人,在校生8046人,毕业生2152人。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7.82万人,在校生22.65万人,毕业生5.80万人。普通高中133所,中等职业学校39所(含技工学校8所)。高中阶段招生10.68万人,其中普通高中6.8万人、中等职业学校3.26万人、技工学校0.67万人;在校生29.07万人。普通初中203所,初中招生12.49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3.37万人,在校生37.44万人。小学1228所,招生15.12万人,其中招收随迁子女3.28万人,在校生87.59万人。幼儿园1667所,招生9.08万人,在园幼儿31.78万人,学前三年入园率99.44%。特殊教育学校10所,特殊教育在校生2969人(另有3260名小学、初中随班就读、送教上门学生已计入小学、初中在校生数)。在泉就读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校生33.03万人。 [67]
截至2024年初,泉州市共有省级示范性高中及建设学校12所、一级达标高中35所 [57-58]。泉州市确立泉州五中作为全市拔尖创新人才早期培养试点基地,并深化优质高中联合体项目,加强市G20普通高中联盟学校和市普通高中强基计划学科教学联盟建设,着力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方面取得新突破。 [56]
1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及建设学校:(首批)泉州五中泉州七中晋江一中南安一中、晋江养正中学德化一中安溪一中。(第二批)泉州培元中学泉州一中泉州城东中学惠安一中 [56]
35所一级达标高中 [59-61] [63]
市直:泉州第五中学、泉州第一中学、泉州培元中学
鲤城区:泉州第七中学、福建师范大学泉州附属中学
丰泽区:泉州城东中学、泉州第九中学
洛江区:泉州第十一中学、泉州奕聪中学
泉港区:泉港第一中学
台商投资区:泉州第十六中学(惠南中学)
石狮市:石狮石光中学、石狮第一中学
晋江市:晋江第一中学、晋江养正中学、晋江季延中学、晋江侨声中学、晋江南侨中学、晋江毓英中学、晋江英林中学、晋江第二中学、晋江陈埭民族中学
南安市:南安第一中学、南安国光中学、南安侨光中学、南安南星中学、南安第三中学、南安华侨中学
惠安县:惠安第一中学、惠安荷山中学、惠安高级中学
安溪县:安溪第一中学、安溪铭选中学
永春县:永春第一中学
德化县:德化第一中学
G20普通高中联盟学校: [62]
鲤城区:泉州七中
丰泽区:泉州城东中学
惠安县:惠安一中
泉港区:泉港一中
安溪县:安溪一中
永春县:永春一中
德化县:德化一中
台商投资区:泉州第十六中学(惠南中学)
全日制高校:
泉州市现有高校名单
院校名称
层次
性质
创办时间
简介
本科一批
公办
1960
华侨大学是中央统战部(国务院侨务办公室)直属高校。学校是国家华文教育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国家语言服务领域特色服务出口基地,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高校教师考核评价改革示范校,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52]
晋江校区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公办
2015
福州大学晋江校区实行“两院两园”布局,“两院”即福州大学先进制造学院、福州大学海洋学院,“两园”即福州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晋江分园、福州大学大学生创业教育园。 [50]
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211工程”建设高校
公办
2016
福州大学石油化工学院是由福州大学、泉港区人民政府、福建石化集团公司共同建设,学院分设旗山校区和泉港校区,采用“2+2”的培养模式,石油化工学院将在泉港校区建立石化研究院、技术转移中心、孵化基地,联合其他高等院校共同组建协同创新联盟。 [51]
本科一批
公办
2012
福建农林大学与安溪县签约合作创办安溪茶学院,安溪茶学院(数字经济学院)系福建农林大学直属二级学院,在本科一批次面向全国招生。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秉承“明德、诚智、博学、创新”的校训,传承农林大人“五种品格”,将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发展贯穿学院事业发展全过程。 [53]
本科
公办
1958
学校前身为创建于1958年的泉州大学师范学院,此后曾几度变迁,历经更名、停办、复办等发展历程。2000年,经教育部批准建立泉州师范学院,系福建省第一所新建地方性省属本科高校,由创办于1923年的泉州师范学校、1939年的南安师范学校、1951年的泉州教育学院和1958年的泉州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学校现有泉州主校区(校本部)和南安、鲤城2个分校区,共占地1815亩。下设二级学院18个,本科招生专业58个。全日制在校本科生、研究生共18000多人。 [54]
本科
民办
1987
仰恩大学由爱国华侨吴庆星先生及其家族设立的仰恩基金会于1987年创办,是新中国第一所具有颁发国家本科学历证书和授予学士学位资格的民办大学。2008年以良好的成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成为福建省第一所通过此项评估的民办高校。学校现有10个学院,3个直属系部,25个本科专业,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法学、工学、教育学六大学科门类。 [55]
本科
民办
1998
以光电技术为优势、具有独立颁发高等学历文凭资格的全日制民办本科高等学校。
本科
民办
2001
原为福建师范大学闽南科技学院,由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建东方实业公司联合办学,2018年成为独立设置的高等院校。
本科
民办
2007
2014年成为本科院校。
本科
民办
1987
2018年成为本科院校。
专科
公办
1984
前身为黎明高中。
专科
公办
2004
前身为由英国教会驻泉代表创办的惠世高级护校。
专科
公办
2005
前身是泉州培英女校,在1981年复校。
专科
公办
1984
由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举办,福建省教育厅和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共同管理。
专科
公办
2001
由1964年创办的泉州商校和1979年创办的泉州供校合并。
专科
公办
2001
原名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
专科
民办
2006
由安踏、恒安、金龙、浔兴、艾派五大集团出资创办。
专科
民办
2008
原泉州泰山航海职业学院。
专科
民办
2005
福建唯一具有颁发国家高等教育大专文凭的纺织服装专业院校。
专科
民办
2002
中国第一所摄影艺术高校。
专科
民办
2013
引进台湾高等职业教育模式。

文化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国有艺术表演团体12个,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11个,博物馆(纪念馆)18个(含民营博物馆),乡镇文化站163个,公共图书馆13个。图书馆藏书总量1202万册,电子图书(含电子期刊)423万册。全年文化系统专业艺术表演团体艺术演出2190场,观众90.8万人次。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实际营业影院80家,银幕431块,年度电影票房3.56亿元。广播电视台9座,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9座。广播节目12套,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电视节目12套,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9.96%。有线广播电视覆盖用户266.46万户,实际用户137.6万户,有线广播电视传输干线总长49197千米。 [67]

医疗卫生

截止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5610个,其中医院128个,含公立医院41个、民营医院87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5423个,其中乡镇卫生院12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1个、卫生服务站185个,门诊部361个,诊所(医务室)1712个,村卫生室299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44个,其中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3个、妇幼保健院(所)13个,卫生监督所(执法支队)12个。年末共有卫生技术人员57032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2125人、注册护士24627人。医疗卫生机构拥有编制床位数43996张,实有床位数48824张,其中医院实有床位数34920张、乡镇卫生院实有床位数10099张。全年总诊疗人次4854.70万人次,出院人数124.27万人次。全市村卫生室拥有执业(助理)医师1604人、注册护士266人、乡村医生2509人,实现村级医疗卫生服务全覆盖。 [67]

体育事业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体育场地27630个,体育场地面积2565.7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2.89平方米。积极推进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工程,全市新建65座足球场、110座口袋健身公园、2座智慧体育公园和10座村级老人体育中心,在建2座智慧体育公园。全年全市运动员取得2项3人次世界冠军(世界举重锦标赛2项冠军、苏迪曼杯羽毛球比赛1项冠军)。在杭州第十九届亚运会上,泉州籍运动员获得7金6银2铜,实现历史突破。在广西学青会上,泉州籍运动员获得7金4银3铜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泉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全年通过线上、线下、云端等方式,先后组织举办了各类全民健身活动630多项,参加人数100多万人次。成功举办全国首届和美乡村篮球赛(村BA)福建赛区和东南赛区赛事、晋江马拉松,积极引进承办国际大体联足球世界杯、全国皮划艇激流回旋锦标赛、全国电子竞技大赛(NEST)等近30项国际国内重大赛事。全年销售体育彩票28.92亿元。 [67]

人民生活

2023年,泉州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486元,比上年增长6.0%;人均消费支出31638元,增长6.5%。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697元,增长5.1%,人均消费支出37116元,增长6.2%;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96元,增长7.3%,人均消费支出21920元,增长6.6%。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05,比上年缩小0.04。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1.0%和37.8%。 [67]

社会保障

2023年,泉州市参加养老保险人数628.51万人,比上年末新增14.64万人。其中,参加企业养老保险人数231.63万人,增加13.97万人;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人数21.20万人(含退休),增加0.54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75.68万人,增加0.13万人。年末企业离退休人员领取基本养老保险金人数14.15万人,全部实现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年末参加失业保险人数99.82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1.72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169.26万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97.93万人;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22.17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604.11万人。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共有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128个,其中,儿童收养性福利机构3个,床位235张;城镇老年收养性福利机构124个。年末养老服务床位55074张。社区服务机构和设施268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48个,社区服务站2537个。年末有10206人纳入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末增加1122人;有81684人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助,比上年末增加5149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6.05亿元。全年直接接受社会捐赠款8807.22万元。全年拓展创建73个乡村振兴试点村。
2023年,泉州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员9.32万人,有1.71万名城镇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年培训各类劳动者6万人次。 [67]

交通运输

播报
编辑
数据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879千米,比上年末增加1003千米。其中,二级及二级以上高等级公路里程3060千米,高速公路里程684千米。公路密度达180.7千米/百平方千米。铁路总里程541.39千米,其中高铁里程188.36千米。全年货物运输总量39383.00万吨,比上年增长7.8%;旅客运输总量4279.49万人次,增长86.8%。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2428.60万吨,比上年下降10.8%,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4309.18万吨,增长17.1%。港口集装箱吞吐量191.93万标箱,下降8.2%。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民用汽车保有量206.4万辆(含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比上年末增长5.2%,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84.6万辆,增长5.7%。民用轿车保有量130.4万辆,增长4.7%,其中私人轿车保有量121.7万辆,增长5.3%。共有营运汽车41382辆(不含4.5吨以下货车)。其中,客运车辆7125辆(含客运班车530辆,旅游包车客车1361辆,公交车3266辆,出租车2457辆),货运汽车34257辆(含4.5吨以上普通货车19253辆,牵引车6524辆,挂车8480辆)。拥有省际运输船舶277艘,总载重507.33万吨。公交运营线路长度7753千米,全年公交客运量11049.96万人次。 [67]
交通
类别
介绍
航空
机场位于泉州市晋江市,北距泉州中心市区12千米,与周围的火车站、汽车站、港口相衔接。机场于1996年12月12日正式通航,2012年,年度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200万人次,2015年泉州晋江国际机场完成旅客吞吐量363.56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3万吨,换算吞吐量411.38万人次。
陆路
公路
泉州—南宁高速公路(G72):泉州段原名泉三高速公路,2010年规范为现名,途经晋江、泉州经济技术开发区、鲤城、南安、永春。
沈阳—海口高速公路(G15):泉州段原名福厦高速公路,以丰泽区城东街道西福社区泉州收费站以北约300米为界,又分福泉高速公路和泉厦高速公路,2010年规范为现名,泉州段途经泉港、惠安、泉州台商投资区、洛江、丰泽、晋江、南安。
沙县—厦门高速公路(G2517):原闽高速S30厦沙高速公路,2013年升格为国家高速,泉州段途经安溪、永春、德化。
宁波—东莞高速公路(G1523):原闽高速35福诏高速公路,又称“沈海高速复线”,2013年升格为国家高速,泉州段途经洛江、南安、安溪。
福州—厦门高速公路(闽高速S11):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国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环线G1502泉州环城高速公路惠安锦水—南安石井段和原闽高速S1516泉厦漳城市联盟高速泉州段,2019年4月,根据《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917—2017)关于绕城高速公路的编号新规定及《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状,泉州段途经惠安、石狮、晋江,拟经过泉港、南安。
政和—永定高速公路(闽高速S21):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原闽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永春—永定段,2019年4月,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状,泉州段途经永春、安溪,拟途经德化。
秀屿—永春高速公路(闽高速S55):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原闽高速S10莆永高速公路秀屿—永春段,2019年4月,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状,泉州段途经永春
南安—惠安高速公路(闽高速S56):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原国家高速福建省城市环线G1502泉州环城高速公路南安石井至惠安锦水段以及原闽高速S1572斗尾疏港高速公路,2019年4月,根据《公路路线标识规则和国道编号》(GB917—2017)关于绕城高速公路的编号新规定及《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状。
安溪支线高速(闽高速S57):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原闽高速S7221安溪连接线,2019年4月,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名,途经安溪、南安。
晋江—长泰高速公路(闽高速S58):福建省级高速公路,其泉州段包括原闽高速S1573围头疏港高速公路,2019年4月,根据《福建省高速公路网规划》(2016—2030年)的新规划调整为现状。
说明:2019年4月以前,福建省的省级高速公路命名编号执行《海峡西岸经济区高速公路网布局规划(修编)》(2008—2020年)
铁路
鹰厦铁路漳泉线:漳泉肖铁路福厦铁路湄州湾南岸支线(在建)、兴泉铁路 [39]
站点
泉州地区:泉州站泉州西站泉州东站晋江站泉州南站 [47]格口站小舟站福德站感德站剑斗站长基站(天湖山线至下洋)、湖头站金谷站安溪站、仑仓站、南安站石砻站、(泉肖线)原惠安站(惠安南站)、前黄站、肖厝站、施厝站、新惠安站等火车站。
港口
泉州港海岸线总长541千米,是福建省三大港口之一。泉州港辖有四湾五个港区十六个个作业区:
湄洲湾的:西岸肖厝港区,南岸斗尾港区等;
海上丝绸之路起点——泉州
泉州湾的:崇武港秀涂港蚶江港石湖港、内港港、后渚港、华锦港等;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民俗

泉州素有“海滨邹鲁”“光明之城”的美誉。
泉州,周为七闽地,历年来出土的西周礼乐器和原始壁画,反映了二三千年前泉州原住民古闽越族人的原始舞蹈风貌。唐朝中期以来,中原人南迁入泉;唐、五代时,不但城郊东湖常有游宴歌舞的记载,南安云台山下还建有常设性歌舞院馆。
宋、元时代,泉州成为“市井十洲人”的“富洲”“乐州”。官府甚至不得不出榜喻民“莫贪浪游,莫看百戏”。
泉州保留的戏曲文化遗产,有梨园戏高甲戏打城戏、“嘉礼”戏等剧种,其中较为出名的有:南音北管、梨园戏和“提线木偶”。

方言

泉州市以闽南话为主要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方言 [2]。通用语言为普通话闽南话为主要地方方言,并存莆仙话客家话等多种地方方言 [2]。泉州方言是泉州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泉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史上的泉州方言曾是闽南方言代表。泉州当地的语言是闽南语。

非遗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入选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726项,其中,世界级6项,国家级36项,省级128项,市级262项。 [67]

古建筑

截至2023年末,泉州市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 [67]
古民居
泉州古建筑中最有地方特色的是泉州民居建筑,尤其是贵族、官僚、富豪、士大夫阶层中的文人、画家,他们的宅第规模可观,形式讲究,其造型、格局、技艺、用材等都蕴含着某个特定时代的文化气质。
千百年来,民风民俗的传承衍化,使泉州民居建筑自成一派天然风韵。有三开间或五开间红砖白石双坡曲燕尾脊的汉式古大厝,有“手巾寮”的纵向住宅,有骑楼式的商住合一的建筑,还有一种是外围护有高大坚固防御墙体,适应大家族集居特殊形式的土楼建筑中西合璧的住宅称“洋楼、番仔楼”。
古寺庙
泉州人文地图
泉州有“泉南佛国”、“闽南蓬莱”之名。这些宗教既在泉州建造了大量宗教活动场所,还造就了许多的宗教人士和专家学者,不少高僧、高道受到朝廷的荣誉封号,许多著作成为珍贵的宗教典籍。同时,又留有大量胜迹、文物,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珍贵的学术研究资料。
代表地:开元寺承天寺清净寺天后宫草庵等。
古街巷
代表地:中山路南俊巷状元街西街等。

文物古迹

2022年,“福建安溪铁观音茶文化”列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名录。年末拥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945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4处,市、县(市、区)级文物保护单位797处。 [14]
泉州境内有包括中国闽台缘博物馆泉州博物馆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泉州华侨历史博物馆、泉州伊斯兰教博物馆、泉州市南建筑博物馆在内的多家博物馆。
此外,泉州境内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别是安平桥(五里桥)、清净寺、开元寺、郑成功墓崇武城墙、洛阳桥、泉州天后宫清源山石造像九日山摩崖石刻屈斗宫德化窑遗址伊斯兰教圣墓草庵石刻蔡氏古民居建筑群泉州府文庙磁灶窑址德济门遗址泉州港古建筑陈埭丁氏宗祠安溪文庙、施琅宅、祠和墓、庵山沙丘遗址五塔岩石塔惠安青山宫安海龙山寺清水岩寺、亭店杨氏民居、南安林氏民居、南安中宪第、李光地宅和祠、西资寺石佛造像、南天寺石佛造像和摩崖石刻。
泉州历史文物(部分列出)
名称
年代
地址
丰泽区灵山
千年古桑
鲤城区开元寺
鲤城区涂门街
南安丰州九日山
惠安洛阳
鲤城区天后路
安海、水头交界
鲤城区开元寺
晋江罗山华表山
清源山碧霄岩
惠安崇武
现代
丰泽区东湖街

风景名胜

播报
编辑
涂门街
涂门街位于泉州市区中心地带,东起温陵路,西至中山路,全长1005米,是集商贸、旅游、文化等为一体的繁荣地段。在这条长仅1000余米的街道上,分布着13处宋元文化遗存——清净寺、孔子文庙、通淮关岳庙、东观西台、祖闾苏、世家大厝棋盘园、东鲁巷、三十二间巷等。
泉州东湖公园
泉州东湖公园位于泉州城区东北隅,北望清源山,东眺灵山圣墓,南邻城郊村舍,西联商业大街,是号称“鲤鱼城”之鲤珠所在地,又是原泉州十大胜景之“星湖荷香”的遗址。
安平桥
安平桥享有“天下无桥长此桥”之誉。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中国福建省晋江安海镇南安市水头镇之间的海湾上。因安海镇古称安平道,由此得名;又因桥长约5华里,俗称五里桥。安平桥属于中国古代连梁式石板平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历时十四年告成。明清两代曾多次重修。1961年,安平桥成为第一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
蔡氏古民居位于福建省泉州南安市官桥镇漳里村,蔡氏古民居建筑群主要由蔡启昌及其子蔡资深于清同治年间(1862年至1874年)至宣统三年(1911年)兴建。现存较为完整的宅第共16座,是第五批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府文庙
府文庙位于福建省泉州市鲤城区百源川池畔,又名府学,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唐开元末,北宋太平兴国初(976年至981年)移建今址。其历史悠久,规模宏大,殿宇壮丽,是集宋、元、明、清四朝代的建筑形式的孔庙建筑群。
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该寺创建于唐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为大开元万寿禅寺。
崇武古城地处福建省东南沿海的突出部、泉州湾湄洲湾之间、惠安县境东南24千米的崇武半岛南端,濒临台湾海峡,亦称“莲岛”,始建于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是一处集滨海风光、历史文物、民俗风情、雕刻艺术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被誉为“天然影棚”、“南方北戴河”。
洛阳桥
洛阳桥原名万安桥,中国四大古桥之一,在洛阳江口,距泉州城5千米,北宋皇祐五年至嘉祐四年(1053—1059年),由泉州知州蔡襄主持修造。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桥长834米,宽7米。其“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法”,是中国乃至世界造桥技术创举,被称为:“北有赵州桥,南有洛阳桥。”
永春牛姆林,被誉为闽南西双版纳的生态旅游区,坐落在福建省泉州市西部永春县下洋镇境内,距县城70千米。
清水岩位于安溪县城西北的蓬莱山,始建于北宋,内奉中国百仙之一清水祖师。
清源山
清源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北郊,俗称“北山”;又因峰峦之间常有云霞缭绕,亦称“齐云山”。面积62平方千米,主景区距泉州城市区3千米。
清源山是闽中戴云山余脉,峰峦起伏,岩石遍布,盎然成趣,是天然胜景。清源山海拔572米,山脉绵延20千米,象形岩石,千姿百态。
泉州天后宫位于泉州市区南门天后路一号,始建宋庆元二年(1196年),地处城南晋江之滨,“蕃舶客航聚集之地”。该宫是中国东南沿海莆田湄洲妈祖祖庙分灵庙宇中现存较早、规模较大的一座妈祖庙。
黄金海岸度假村位于台湾海峡西岸石狮市永宁镇海滨,占地6000亩,海岸线12千米,与台湾隔海相望。
西湖公园
西湖公园位于泉州市区西北部,紧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清源山,总占地面积100公顷,水域面积82.28公顷,陆地面积17.72公顷。1999年以来,市政府先后投资2.3亿元人民币,建成市区西北片区滞洪排涝工程。
深沪湾
深沪湾,一座风光旖旎的晋江小镇,泉州十八景之一。深沪湾全长6千米,位于晋江东南海滨,从石狮的永宁到晋江的衙口深沪形成一个秀丽的海湾,犹如一条银色的项链镶嵌在蓝天碧海之间。
仙公山
仙公山,又名“双髻山”“丰山”,位于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马甲镇,距泉州中心市区约25千米。南北朝时期,因祀“何氏九仙”而得名“仙公山”。其主峰海拔758.5米,总面积25平方千米。是集宗教朝圣、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修学度假于一体的风景名胜区。
岱仙瀑布
岱仙瀑布,位于福建省泉州市德化县水口镇榜上村水尾的赤石口。溪水从山峰的缺口直下139米,站在瀑布下可以看到飞流直下,水雾形成的虹霓霞雾,使你感到山岚袭人。岱仙瀑布号称“华东第一瀑”,它发源于石牛山的赤石溪,途经山势雄伟的飞仙山峰,落差139米,分两股飞泻而下,东为岱仙瀑布,西为油漏瀑布。两处交相辉映,格外壮观。
雪山岩
永春雪山岩始建于唐代启光年间(885年—888年),坐落于永春群山之宗——雪山上,因山顶凹一湖宽舒平坦,古火山口凹地四周有五个由火山集块堆积而凸起的山包,外形似五瓣莲花座而得名。
戴云山
戴云山,又名迎雪山,海拔1856米,雄奇险峻,气势磅礴,有“闽中屋脊”之称,与台湾阿里山遥遥相望。也是戴云山脉的主峰,在福建泉州市德化县赤水镇戴云村
九仙山
九仙山风景区位于德化县西北部的赤水、上涌、大铭三地的交界处。年平均雾日、相对湿度和平均风速均列全国第二位。山中有奇石怪洞等12胜景,风景区内有灵鹫岩、永安岩、莲花岩等7座岩寺。
石牛山
石牛山保留了原生态的风貌,因山上巨石似牛而得名,具有“峰险、石怪、树奇、洞幽”之美。由中生代火山形成的山峰,高1782米,是我国两处古火山放射状爆发口之一;特别是火山口内,堪称天然火山立体模型活标本。景区拥有石牛山潜火山岩地貌等丰富的地质遗迹资源,构成丰富多彩、奇妙无穷的岩石山洞,记录了火山爆发、塌陷、复活隆起的完整地质演化过程,是研究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学、火山构造学等学科的天然博物馆。

名优特产

播报
编辑
类别
特产
特色主食
咸饭萝卜饭芥菜饭、花菜饭、卤肉饭,芋仔饭、壶仔饭、泉州炒饭、鱼仔粥鸭仔粥卤面面线糊湖头米粉豆签浮果粉团、豆粽、甜粽肉粽、番薯粉粿条、澳茄粿、酸菜鸡丝面、浮粿。
特色汤类
贡丸鱼丸(深沪水丸)、元宵丸、永春白鸭汤、黑豆龙骨汤、苦菜大肠汤、马鲛羹、墨鱼羹、香菇豆猪舌汤、灌肠仔汤、石狮牛肉羹、藕段排骨汤、萝卜排骨汤玉米排骨汤水豆腐汤七彩干贝汤肉燕汤猪血汤
特色包子
水晶包肉夹包、东方包、菜包水煎包
特色素菜
安溪水瓮菜、润饼菜窖菜德化淮山凉拌苦瓜、辣油笋菜、蒜泥茄子、香油拌海带。
特色荤菜
洪濑鸡爪崇武鱼卷、西街田螺、姜母鸭、鳗鱼干炖猪脚、焖猪肘烘猪脚、牛排(有别于西餐牛排)、水门巷炖羊肉、猪血小肠、蚝(东石蚝)(浔埔蚝)、清蒸金枪鱼文蛤蒸蛋、酱香花蛤、蒸油蛤、炒泥蚶、蒸苦螺、炒竹蛏、炒大头螺、沙鱼冻、芥菜炒虾皮、十香全鸭、香芋焖鸭
特色甜品
石花膏、茜草粿(仙草密)、桔红糕绿豆饼、粕丸、麻糍(麻吉)、榜舍龟碗糕花生汤豆沙饼、石狮塘头甜粿、石狮芋圆、芋饼、芋蓉(芋泥)、土笋冻柿饼菜头酸糖醋莲藕片贡糖椰子饼、雪拉膏、四果汤等。

著名人物

播报
编辑
古代
人物名称
生活年代
朝代
籍贯
主要成就
备注
755—800年
晋江潘湖欧厝人
国子监四门助教
906—962年
五代
十国
泉州永春人
晋江王、清源军节度使
建立闽南割据政权
1503—1580年
泉州河市人
爱国将领
抗倭民族英雄
1527—1602年
泉州晋江人
杰出思想家和进步史学家
温陵居士
1522—1573年
德化县隆泰乡人
雕塑艺术家
擅木雕、彩塑,精瓷塑
1557—1633年
晋江人
明末史学家
1593—1665年
明末
清初
南安英都人
清朝定鼎中原的重臣
原明朝重臣
1624—1662年
明末
清初
南安石井
收复台湾
民族英雄
1621—1697年
明末
清初
晋江衙口人
维护国家统一收复台湾
爱国将领
1642—1718年 [41]
清初
安溪湖头人
平定“三藩”、收复台湾
治理河患政绩显著,贡献巨大
1659—1719年
清朝
南安乐峰人
清朝总兵,台湾海防军事层级最高武将
康熙帝浩赠龙袍,加封“四代一品”
近现代
人物名称
生活年代
籍贯
主要成就
备注
1894—1962年
泉州鲤城人
化学家
中科院学部委员
1893—1967年
南安梅山镇人
新加坡华侨实业家、慈善家、教育家
1910—1992年
泉州惠安人
原子核物理学家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1910—1942年
晋江永宁人
爱国烈士
1916—1968年
泉州鲤城东街人
文学家
1914—1999年
泉州南安人
军事家、政治家
上将军衔
1921—2000年
泉州人
物理学家、教育学家
1933—2012年
泉州南安人
抗癌专家
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专业委员会秘书长
1938—2012年
泉州永春县人
中国爆炸力学与核试验工程领域专家
国防科技事业奋斗终身的科技工作者模范
1954年—
泉州晋江人
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院长
上将军衔
1946年11月 [27]
泉州晋江人
曾任 [25]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副书记 [26]
中共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 [28]
1963年8月 [30]
泉州安溪人 [29]
现任中华人民共和国退役军人事务部部长 [31] [33]、党组书记 [31]、中央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兼) [31]
中共第十九届中央候补委员 [32]

荣誉称号

播报
编辑
时间
荣誉
2021年2月
入选2020年河长制湖长制工作拟激励市县名单。 [22]
2021年10月
入选“2020中国外贸百强城市”榜单。
2021年10月
入选第二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1年11月
拟通报表扬为“四好农村路”市域示范创建突出单位。
2021年11月
入选“2021数字化转型百强城市名单”,位居34名。
2021年12月2日
平安中国建设协调小组办公室公示为2017—2020年度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县拟授牌命名对象。
2021年12月3日
泉州市获评“2021年度活力城市”。
2022年2月
荣获“国家卫生城市”称号。创新实践案例入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的2021城市营商环境创新报告。 [20]
2022年3月
入选“2022中国活力城市百强榜”,排名第25名。 [21]
2022年6月
获选“2021—2025年中国建筑学会科普教育基地”。 [24]
2022年8月
泉州入选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建设重点城市名单。 [35-36]
2022年9月
入选2022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首批名单。 [37]
2023年3月
入选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创建名单。 [43]
2023年12月
被命名为首批全国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示范城市。 [48]

对外交流

播报
编辑
友好城市
城市
国家
结好日期
印度
2020年
怡郎
菲律宾
2019年
俄罗斯
2018年
古晋南
马来西亚
2017年
丹麦
2016年
法国
201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