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畅

[cài chàng]
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有用+1
0
蔡畅(1900年5月14日-1990年9月11日),女,汉族,原名蔡咸熙,湖南湘乡(今双峰县)人,中国共产党最早的党员之一,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者、国际进步妇女运动的著名活动家,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
曾任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 [4-5]
中文名
蔡畅
别    名
蔡咸熙
性    别
国    籍
中国
民    族
汉族
籍    贯
湖南湘乡(今双峰县)
出生日期
1900年5月14日
逝世日期
1990年9月11日
政治面貌
中共党员

人物生平

播报
编辑
1915年入长沙周南女子师范学校求学,1916年毕业留校任教,1919年与向警予共同发起组织周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和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同年赴法国勤工俭学。
1920年参加新民学会和工学世界社,1922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1923年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
1924年去莫斯科东方大学学习。翌年回国,任中共两广区委妇女委员会副书记,并在何香凝领导下任国民党中央妇女部干事兼妇女运动讲习所教务主任。
北伐时期,先后任中共江西省委妇女部部长兼北伐军政治部宣传科科长、中共湖北省委妇女部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先后在上海、香港任中共中央妇委委员,在广东省委妇女部工作。
1928年出席中共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1931年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任中共江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白区工作部部长兼妇女部部长,江西省工农检察委员会主席。
1934年1月,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
1934年10月,参加了举世闻名二万五千里长征,是长征中年龄最大的女红军。
1935年到达陕北后,任中共陕甘省委委员,统战部部长,组织部部长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妇女部部长。
1941年任中共中央妇委代理书记,后任书记。
1943年为中共中央起草《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各抗日根据地目前妇女工作方针的决定》,提出妇女工作以生产为中心的新方向,纠正了王明在妇女工作领域的主观主义、形式主义错误,开辟了妇女运动的崭新局面。
1945年出席中共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委员。
1946年筹建东北解放区妇女联合会,指导东北土地改革中的妇女工作,任中共中央东北局委员书记。同年被选为国际民主妇联理事。
1948年在第六次全国劳动大会上,被选为全国总工会第六届执行委员、常委、女工部部长。同年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
1949年春,主持召开第一次全国妇女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妇联主席。同年,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建国后,历任全国妇联第一、二、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

担任职务

播报
编辑
1925年回国,历任中共广东区委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江西省委妇女部长、湖北省委妇女部长、江苏省委妇委书记、江西省委组织部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共中央妇女运动委员会书记、全国妇联第一至三届主席、第四届名誉主席等职。 [6]
中共第七、八、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委,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6] [10]

家庭情况

播报
编辑
母亲:葛健豪
丈夫:李富春 [8]
女儿:李特特 [9]
1990年蔡畅90岁寿诞与家乡人合影 [2]

人物评价

播报
编辑
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妇女界有一位几乎人人都以“大姐”相称的英杰,那就是蔡畅。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她就是全国妇女运动的主要领导者,解放后又担任全国妇联主席近30年,其光辉的一生成为妇女解放运动的旗帜和骄傲。 [3]
著名美国进步作家尼姆·韦尔斯(斯诺夫人)在所著《续西行漫记》中,这样评价早期革命的蔡畅:自从向警予牺牲后,她就是“中国最前导的女共产党员”,“最活跃的女革命家”。“世界上再没有一个国家能够产生一个比她更优秀的女革命家和比她更美丽的个性。” [2]
1949年蔡畅当选为第一届全国妇联主席,成为公认的新中国妇女领袖,在第一届政协会议上,当选为第一届中央人民政府委员。国民党元老柳亚子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早在大革命时期共过事,友谊很深,在政协会上与蔡畅相逢,感叹万千,当即赋诗一首赠蔡畅夫妇:“革命夫妻有几人,当时蔡向各成仁,和森流血警予死,浩气巍然并世尊。死生流转各天涯,今日新都奠众华。记取铁肩担道义,双飞李蔡两名家。 [2]
诗词缅怀了死难的先烈,又赞颂了蔡畅的革命功绩。新中国成立后,蔡畅领导全国妇联为发展中国妇女与世界各国妇女的友谊和团结,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从1949年至1966年,蔡畅先后接待会见来自亚欧40多个国家的妇女代表团,以及国际妇女界许多知名人士,周恩来曾称赞说:“我们的蔡大姐,她是最敢于同外国朋友交往的人,她为中国妇女和各国妇女的友好往来做出了重要贡献。”蔡畅毕生致力于中国妇女的解放事业,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妇运先驱和卓越的领袖。 [2]
毛泽东对蔡畅的思想品德、工作能力、性格特点都非常了解。他对蔡畅十分尊重爱护,早在中央苏区,他就和大家一起尊称蔡畅为“蔡大姐”,文化大革命中,天安门出现“打倒蔡畅”的标语,毛泽东听后恼火地说:“蔡畅是老实人,连蔡畅也要打倒,那就‘洪洞县里没好人’了。” [7]
邓小平是蔡畅当年留法勤工俭学时寻求真理的同志战友,邓小平说:“我在年轻时就认识蔡大姐,和蔡大姐是几十年的老战友,我很敬重蔡大姐。”蔡畅晚年赞同老战友邓小平提出的废除党和国家领导职务终身制的倡议,于1982年辞去在党中央的一切职务,以保证党和国家的事业后继有人。十一届七中全会致信蔡畅,表达了全党对蔡大姐的崇高敬意。蔡畅的崇高品德教育着千千万万的党员和人民。 [2]
蔡畅在长征时以《马赛曲》的歌声鼓励指战员前进,曾被国际民主妇联主席称为“伟大的女英雄”。对于长征,蔡畅没有任何怨言。那时,她身材纤瘦,但意志坚强,给她备了一匹马,但她很少骑。而是让给伤病员骑,她认为他们更需要马。《军事与泥巴》一书的作者哈里森·索尔兹伯里这样写道:“如果说长征有什么圣徒的话,那么,这个圣徒便是她(蔡畅)。”
蔡畅在世界上也享有很高的威望。1948年11月,她到布达佩斯参加国际民主妇联大会时,曾以端庄、娴雅的风度和充满激情的演说感动了几千与会代表,在会上当选为国际民主妇联副主席。主席戈登夫人还盛赞她是“一位伟大的女英雄”,“她代表新中国”。

后世纪念

播报
编辑

纪念活动

2000年5月20日,百余名新老妇女干部聚会中国妇女活动中心,纪念中国妇女运动杰出领袖蔡畅同志诞辰100周年。出席座谈会的有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雷洁琼,延安时期中央妇委在京干部,延安女大校友会领导,原陕甘宁边区妇联领导,在京部分知名老大姐,全国妇联历届副主席、书记,蔡畅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及身边工作人员等。大家在会上缅怀了蔡畅同志不平凡的一生,同时重温了中国妇女争取解放的光辉历程,再一次受到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 [12]
2020年5月14日,“中华女杰之乡”、蔡畅故里双峰县举办蔡畅同志生平思想研讨会,纪念蔡畅诞辰120周年。湖南省委党史研究院、省妇联等部门有关负责人、专家及蔡畅家属等参加研讨会。 [11]
蔡畅图书馆

人物故居

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位于湖南省双峰县井字镇杨球村。光甲堂建于清朝末年,砖木结构,总面积550余平方米。是蔡和森、蔡畅同志青少年时期的故居。1900年5月14日中国妇女运动卓越领导人蔡畅诞生在这里,并与哥哥蔡和森在这里度过了8年多的童稚时光。
故居为一栋一纵三横的清末湘中山区普通农舍,四周群山环绕,座东朝西,平面布局呈倒“凹”字形。总建筑面积500余平方米,砖木结构,穿斗式梁架结构。由正厅,左右厢房及天井和杂物间组成。
1985年邓小平题写的“蔡和森故居“金字红木匾悬挂于故居大门。2003年6月甲堂被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1年1月,湖南省政府公布为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5月,蔡和森、蔡畅故居光甲堂入选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3-14]

生平展览

为了怀念蔡畅同志,中共双峰县委和县人民政府在蔡和森纪念馆增建了“蔡畅同志生平事迹陈列室”,室名为原国家主席杨尚昆题写。陈列室的300多幅展品,除我多次赴京从蔡畅同志及其亲属处收集来的以外,还有原蔡畅办公室根据蔡畅同志生前的遗愿转赠家乡的遗物。在陈列室里还复原了着她的中南海云庆堂一号办公室,故居光甲堂的模型及蔡畅诞生时睡过的一张旧式架子床。 [15]

纪念雕像

双峰县女杰广场雕像
蔡畅同志一生不忘家乡,家乡人民也永远深切地怀念着蔡畅同志。2000年5月,蔡畅诞辰100周年之际,双峰县委、县政府在蔡和森广场建立蔡和森、蔡畅、葛健豪、向警予、蔡麓仙群体铜像一尊。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