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郭店楚墓竹简

战国中期文物
展开2个同名词条
收藏
0
0
同义词郭店楚简(郭店楚简)一般指郭店楚墓竹简(战国中期文物)
郭店楚墓竹简,是1993年10月在湖北省荆门市郭店村,郭店一号楚墓M1发掘出竹简,共804枚,为竹质墨迹。
其中有字简730枚,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所记载的文献大多为首次发现,被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郭店楚简的发现,对于研究中国哲学、思想史、古文字学简册制度和书法艺术等方面,都提供了可贵的资料。
中文名
郭店楚墓竹简
馆藏地点
荆门市博物馆
出土时间
1993年
所属年代
战国中期
出土地点
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
书    体
楚系篆书
材    质
竹质墨迹

竹简资料

播报
编辑

基本资料

【年代】公元前4精格世纪中期至3世纪弃凳乃初
【出土】1993年出土于湖北省荆门市郭店一号楚墓
【规格】分作三类:一类长度在32.5厘米左右;另一类长26.5至30.胶慨境嘱只6厘米;第三类长15至17.5厘米。
【数量】共804枚,有字简计730枚
【字数】共计13000多个楚国文字[1]

发掘资料

郭店楚墓竹简《缁衣》篇[2]
1地付催993年10月18至24日湖北凶签记省荆门市博物馆对郭店一号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挖掘。郭店墓地位于湖北省沙洋区(1998年改为沙洋县纪山镇郭店村一组。南距楚故都纪南城约9公里章旬影。
在一号墓头箱出土竹简804枚(M1:T4)。[3]虽两经盗扰,盗墓者曾打破边箱,盗去一些文物。不过从后来发掘的平面图看,所失不多,特别是简基本得以幸免,仍幸存有八百余枚。[4]其中一少部分为无字简,有字简据整理后的数字统计,共计730枚。大部分完整,未拼合的小碎片数量不多。楚简包含多种古籍,其中三种是道家学派的著作,其余多为儒家学派的著作。
从墓葬形制和器物特征判断,郭店一号墓M1具有战国中期偏晚的特点,其下葬年代当在公元前4世纪中期至3世纪初。[5]郭店一号墓是一座土坑竖穴木椁墓,一棺一椁,椁室内除棺室外,还有边箱、头箱随葬品主要集中在边箱、头箱,渗设狼组在头箱发现了因编线腐朽而散乱无序的竹简,大部分完好,少量残断。之外还遗存有铜铍、龙形玉带钩、七弦琴漆耳杯漆奁等文物。[6]

竹简详述

播报
编辑

形制

《郭店楚墓竹简》二[7]
郭店楚简的形制不尽一致。
就长度而论,可以分作三类:一类长度在32.5厘米左右;另一类长26.5至30.6厘米;第三类长15至17.5厘米。
竹简的形状也有两类。一类竹简的两头平齐,另一类的两头修削成梯形。竹简上都有用以容纳编线的契口。前两类长度的竹简每简有两个契口,上下各一个。最短的一类竹简则有三个契口,上、中、下各一个。抄写同一篇古书所用竹简的长度和形状是一致的,而且上下契口的间距也是相同的。郭店楚简的长度比荆门包山楚简要短许多,前者是传抄的古书,后者是公文、文书、卜筮祭祷记录和遣策。它们的不同应是楚国简册制度的反映。这批古书不同于一般的公文和文书,是由专门的人抄写的。这次发现的分上下两栏抄写的格式和校正补抄文字的插入方式都是在以往楚简中所未见的。[8]

篇题

郭店楚简出土时业已散乱、残损,虽然依据竹简形制、抄手的书体和简文文意进行了分篇、系联,但已无法完全恢复简册原状。各篇原来皆无篇题,篇题是由整理者拟加的。[9]

书体

郭店楚简的文字是典型的楚国文字,具有楚系文字的特点,而且字体典雅、秀丽,是当时的书法精品。[10]丛文俊在《古文蝌斗》一节认为:“这批竹简出自数人手笔,风格颇不相同,而皆娴熟精到,神采飞扬。”“这些简书表明,手写体中锋、侧锋的自然变化,优美飘乎的圆曲笔势”使得古文蝌斗线条,“顿生奇姿逸态”。[11]

分类

郭店楚简校读记(增订本)》,认为“靠字体和形制,而不是内容”来对竹简分类,以五种字体大致划分五个类别:第一种字体:《老子》甲组、《老子》乙组、《老子》丙组、《太一生水》和《语丛四》(《说之道》);第二种字体:《五行》、《缁衣》、《鲁穆公问子思》和《穷达以时》;第三种字体:《唐虞之道》和《忠信之道》;第四种字体:《性自命出》(《性》)、《成之闻之》(《教》)、《六德》(《六位》)和《尊德义》。第五种字体:《语丛三》(《父与恶》)、《语丛一》(《物由望生》)和《语丛二》(《名数》)。
备注:括号内篇题名称为李零拟定。[12]

竹简内容

播报
编辑

文献总览

郭店楚简包括十六篇先秦时期的文献,其中道家典籍三篇,分别为《老子》(甲、乙、丙)、《太一生水》、《语丛四》、《说之道》;儒家典籍为十三篇,分别为《缁衣》、《鲁穆公问子思》、《五行》、《穷达以时》、《唐虞之道》、《忠信之道》、《成之闻之》、《五行》、《尊德义》、《性自命出》、《六德》、《语丛一》、《语丛二》、《语丛三》。这批典籍除《老子》、《缁衣》见诸传世本,《五行》见于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外,其余皆为两千多年前的先秦佚籍。

文献简述

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篇[13]
简本《老子》甲、乙、丙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所见年代最早的《老子》传抄本。它的绝大部分文句与今本《老子》相近或相同,但不分德经道经,而且章次与今本也不相对应。简本《老子》分见于传本《老子》的三一章,其内容有的相当于传本全章,有的只相当于该章的一部或大部。简本存2046字,约为传本的五分之二。由于墓葬数次被盗,竹简有缺失,简本《老子》亦不例外。故无法精确估计简本原有的数量。
太一生水》是一篇佚文。文中的“太一”就是先秦时期所称的“道”。该文主要论述“太一”与天、地、四时、阴阳等的关系,是一篇十分重要的道家著作。
《语丛四》(《说之道》)文中所言多是处世言谈,保身立命之道,是一篇道家阴谋派著作。
《缁衣》的内容与传本《礼记·缁衣》大体相合,但两者的分章及章次却差别较大,文字亦有差别。两相校勘,可以发现传本的若干错误。《五行》曾见于马王堆汉墓帛书,简本文字与之有一些相异之处。有学者论证,郭店简《缁衣》、《五行》出自子思,其它《性自命出》等也与曾子、子思一系有关系,甚至不妨视为《子思子》。[14]马王堆帛书整理者指出,《五行》属于思孟学派。此次两篇著作同出于一墓之中,或暗示当时思孟学派在楚地流传甚广。
《鲁穆公问子思》、《穷达以时》抄写在形制相同的竹简上。前者未见流传,后者的大部分内容见于《韩诗外传》卷七、《说苑·杂言》等书。
《性自命出》、《成之闻之》、《尊德义》和《六德》也抄写形制相同的竹简上,字体亦相近。《唐虞之道》与《忠信之道》两篇,简的形制也基本相同。
《语丛》各篇都抄写在长度最短的那种简上,内容都由类似格言的文句组成,其体例与《说苑·谈丛》、《淮南子·说林》相似。[15]

竹简书风

播报
编辑
丛文俊在《古文蝌斗》一节评析《郭店楚墓竹简》:“如《成之闻之》篇简,其笔势圆融,正欹变化空灵有致,充分显示长锋笔的风格美感,是楚系墨迹中惟一可以揭示虫书秘奥的作品。”《语丛三》简,“其字体势皆纵,挺拔雄媚,泱然大度,有廊庙气象”。《性自命出》简,“逸逸草草,无拘无束,笔道流媚,意态天然,非精熟至极,无以臻此境界”。《语丛四》简,“用笔清劲圆美,秀润婉转,简虽狭窄,却能纵横洒落,流光溢彩,与《楚帛书》面目极近,可谓精品”。[16]

出版研究

播报
编辑

竹简出版

1998年,文物出版社出版荆门市博物馆编写的《郭店楚墓竹简》一书。书中前言记录参加郭店楚简释文工作的有彭浩荆州博物馆)、刘祖信及王传富,竹简的缀连和注释由彭浩、刘祖信承担,全书的编写工作由彭浩负责,承担竹简保护工作的是方北松(荆州博物馆)、刘雄,整理工作照片由金陵(荆州博物馆)、周光杰摄制,《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图版所用照片由郝勤建湖北省博物馆)拍摄。
古文字学家裘锡圭对书稿进行了审定,缀合了一些残简,对《缁衣》、《五行》、《鲁穆公问子思》以外各篇简文排列的次序作了调整,并对简文的分篇进行了调整;对释文和注释,除对技术性问题径直改正外,还提出了许多修订建议和供参考的看法。编写者并以“裘按”的形式收在注释中。[17]

学术会议

《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封面[18]
1994年底,《湖北日报》刊载了《我国考古史上的又一重大发现——最早竹简〈老子〉等典籍在荆门出土》一文,首次披露了郭店竹简相关情况;1997年7月,郭店一号墓的发掘报告正式发表;1998年5月,《郭店楚墓竹简》一书在文物出版社正式出版。这批材料一经公布,立刻引起了学界的高度重视,各地纷纷举办学术研讨会、座谈会,就郭店竹简相关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1998年5月,美国达慕思大学举行了世界首次“郭店《老子》学术讨论会”,会议以《老子》与《太一生水》篇研究为主,部分论文收入《郭店老子——东西方学者的对话》一书。
1999 年10月,“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召开,会议对简文的释读、编连、文本对勘等问题做了集中讨论,相关成果结集为《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于2000年5月由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
2000 年8月在北京大学举行的“新出简帛国际学术研讨会”,是“1998年会议的直接扩大和延续”。
2001年1月,陕西师范大学组织召开了“郭店楚简与历史文化座谈会”。
2003年12月,即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之际,荆门博物馆组织召开了一次“郭店楚简国际研讨会”,会议结集为《古墓新知——纪念郭店楚简出土十周年论文专辑》,于2003年11月由香港国际炎黄文化出版社出版。
此外,在其它的一些简帛学会议上,郭店简仍是学界争相讨论的焦点。[19]

研究文献

廖名春编《郭店楚简论著目录(修订版)》所辑研究文献(截止至2000年)专著(专辑)17篇,论文345篇。限于篇幅,词条仅录专著(专辑)部分文献。
1. 荆门市博物馆编:《郭店楚墓竹简》,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年5月。
2. 郭店老子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美国达慕思大学,1998年5月。
3. 崔仁义:《荆门郭店楚简〈老子〉研究》,北京:科学出版社,1998年10月。
4. 丁原植:《郭店竹简〈老子〉释析与研究》,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8年9月。
5. 姜广辉主编:《郭店楚简研究》(《中国哲学》第20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9年1月。
6.刘信芳:《郭店楚简〈老子〉解诂》,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月。
8.张光裕主编:《郭店楚简研究》第一卷《文字编》,台北:艺文印书馆,1999年1月。
9. 陈福滨主编:《本世纪出土思想文献与中国古典哲学论文集》(上、下册),台北:辅仁大学出版社,1999年4月。
10. 魏启鹏:《楚简〈老子〉柬释》,台北:万卷楼图书有限公司,1999年8月。
11.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17辑(“郭店楚简”专号),北京:三联书店,1999年8月。
12. 高定彝:《老子道德经研究》,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1999年6月。
13. 《郭店楚简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第一、二册,武汉大学中国文化研究院等,1999年10月。
14.侯才:《郭店楚墓竹简〈老子〉校读》,大连出版社,1999年9月。
15. 彭浩:《郭店楚简老子校读》,湖北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
16.东京大学郭店楚简研究会编:《郭店楚简思想史的研究》第一卷,1999年11月。
17. 《中国哲学》编辑部、国际儒联学术委员会合编:《郭店简与儒学研究》(《中国哲学》第21辑),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0年1月。

意义价值

播报
编辑

竹简学术价值

郭店楚简具有重要的学术研究价值,被誉为“改写中国思想史的典籍”。郭店楚简上记有道家文献2篇,儒家文献14篇,其中以道家文献《老子》最为有名。《老子》为春秋战国时期思想家,老子和其弟子的著作。但《老子》一书的原始面貌及其形成过程,历史上没有流传下来,一直不清楚。郭店楚简《老子》利用竹简由长到短的变化显示着形成时代上的由早到晚的先后顺序,它是截止到二十世纪所发现的时代最早、文字最原始的道家著作。另外,郭店楚简的儒学著作,在儒学思想家孔子孟子之间起到了承接的作用。因为孔子和孟子这两位儒学大师相距近200年,儒学研究者一直认为这200年间的儒学没有发展和传承。而郭店楚简中首次面世的14篇儒学著作正是孔、孟儒学思想的“纽带”。
郭店楚简的出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竹简内容的思想性、学术性引起国内外学者关注和重视,在国内外掀起了一股郭店楚简的研究热潮,美国、日本、加拿大、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纷纷成立了研究郭店楚简的机构,多次召开了郭店楚简的国际学术研讨会。郭店楚简是中华民族对世界文化的重大贡献。饶宗颐认为,自1970年来近二十年的考古新发现,特别大批楚简的出土和研究,有可能给二十一世纪的中国带来一场“自家的文艺复兴运动以代替上一世纪由西方冲击而起的新文化运动”。[20]萧萐父教授说:“郭店竹简和上博竹简的全面研究,势必重新审理这些大悬案,重新改写中国学术史、经学流变史、楚国文化史。”

国家珍贵古籍

2008-2010年国务院曾先后公布了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出土的竹简计13种古籍入选:
1、穷达以时。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2、缁衣。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3、鲁穆公问子思。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4、五行。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5、成之闻之。战国,竹简 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6、语丛一、二、三、四。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7、六德。战国,竹简,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8、性自命出。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9、尊德义。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0、唐虞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1、忠信之道。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2、太一生水。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
13、老子(甲、乙、丙)。战国,竹简,湖北荆门郭店1号战国楚墓。[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