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院士

[yuàn shì]
学术称号
收藏
0
0
院士是某些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一般为终身荣誉。在中国,院士是国家的财富、人民的骄傲、民族的光荣。[2]院士通常是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2021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结果于2021年11月18日揭晓,共有149人当选。其中,中国科学院增选院士65人,中国工程院增选院士84人[1]
中文名
院士
外文名
Academician
定    义
国家所设立的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
别    名
学部委员

制度由来

播报
编辑
中科院院士路甬祥
院士在中国,原来称为学部委员,就是在某一领域内的资深专家,中国最早的院士产生于1948年3月,即中央研究院院士,通过层层选拔,81人当选为第一届中国院士,包含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学科的著名学者,此次院士选举,比较充分展示了学术成就而非政治主张的推放樱选理念,如民主人士郭沫若先生因为在甲骨文等考古工作方面的突出成果而获得胡适举荐并获选。这次选举中,除了中央研究机构以外,获选人数最多的四所大学是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朽协埋阀体拳、南京大学祖签陵乎院断察埋、浙江大学。1955年,中国科学院选聘学部委员(199殃宙狼船4碑柜归年改称院士)233人,华罗庚、苏步青、郭沫若、李四光、竺可桢茅以升等46位著名科学家进入新中国第一批院士(学部委员)的行列。1955年学部委员(后称院士)包括了自然科学领域的数学物理学部30人、化学部22人、生物学部60人、地学部24人、技术科学部36人,以及人文社会领域的哲学社会科学部61人。1957年增选了自然科学学部委员18人。1980年,恢复学部委员增选,并取消了哲学社会科学学部。1994年,中国工程院开始选聘工程院士。截至2008年12月,中国科学院院士1100余人,健在600多人,中国工程院院士有700多名,其中有一些人身兼两院院士资格,院士为国家设立的科学技术和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根据院士章程,为维护老年院士的身体健康,在院士中实行资深院士制度,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享有资深院士津贴,但不担任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成员和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成员等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推荐和选举工作,自由参加院士会议。

选举程序

播报
编辑

国内标准

相关图片
在科学技术领域有系统的创造性的成就,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具有中国国籍的研究员、教授或同等职称的学者、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均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增选总名额不超过60名。各学部每次增选名额的分配,由院士大会的常设领导机构根据学科布局和学科发展趋势确定。院士候选人通过以下两种途径推荐,不受理本人申请。
(一)院士直接推荐候选人。每次增选,每位院士推荐候选人限额不超过两名;获得3名或3名以上院士推荐有效。对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学者、专家的推荐,仅适用此款。
(二)国内各有关科学技术研究机构、高等院校和中国科协所属一级学会,按组织系统推荐候选人。此类候选人,必须经过其主管部门、中国科协或省、自治区、直辖市组织初选。
各学部常务委员会组织院士对候选人进行评审和选举。评审必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科学的评价。选举实行差额无记名投票,差额比例为百分之四十。各学部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选举结果分别由各学部常务委员会检查确认,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议批准后,以书面形式向全体院士通报。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或丧失科学道德,违背院士标准,有不少于5名院士书面提议,要求撤销其院士称号时,由其所在学部常务委员会受理并审议后,通过本学部全体院士投票表决,可做出撤销其院士称号的决定。做出此项决定时,参加投票表决的院士人数,不得少于本学部院士人数的三分之二,赞同撤销其院士称号的票数不得少于投票人数的三分之二。该项决定,需经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审查批准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外籍标准

相关图片
对中国科学技术事业做出重要贡献,在国际上具有很高学术地位的外国籍学者、专家,可被推荐并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以下简称外籍院士)。选举外籍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每次选举,每位院士推荐1名候选人,获得不少于5名院士的推荐为有效。外籍院士由全体院士实行无记名投票选举,其选举工作与院士增选工作同年进行。参加投票选举的院士人数,应超过院士总人数的二分之一,获得赞同票不少于投票人数三分之二的候选人当选。外籍院士对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和中国科学院学部工作有建议权;可应邀出席中国科学院学部组织的有关会议和学术活动;可获得中国科学院学部赠送的有关出版物。外籍院士不享有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的推荐权;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外籍院士在取得中国国籍后,可直接转为院士或资深院士,并享有同等义务、权利及有关待遇。

组织机构

播报
编辑

学部简介

相关图片
中国科学院学部,是国家在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咨询机构。现设数学物理学部、化学部、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地学部、信息技术科学部、技术科学部等六个学部。院士按其所从事研究的学科领域,分别参加一个学部。学部的全体院士会议,每两年召开一次。
各学部分别从本学部的院士中,选举产生若干名常务委员,组成学部常务委员会,负责本学部的工作。学部常务委员每届任期2年,可连选连任,至多任满3届。学部常务委员会,每届更换至少三分之一、至多不超过二分之一的成员。学部常务委员会推选学部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主持学部工作和学部全体院士会议。学部主任、副主任的任期与常务委员的任期相一致。学部常务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院士大会常设领导机构批准任职。

学部职能

(一)受国家委托或根据院士的建议,组织院士对国家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科学技术发展规划、学科发展战略和重大科学技术决策提供咨询,推动科学技术政策和措施的制定与实施。
(二)接受委托,组织院士对重要研究领域、研究计划和研究机构的学术问题,进行评议和指导。
(三)组织选举院士。
(四)开展学术活动,同国内外学术团体进行交流与合作,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与普及。
(五)在学部全体院士会议上,审议常务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和各项职能、任务的完成情况。

大会

第十七条中国科学院院士大会,是中国科学院学部的最高组织形式。院士大会每两年召开一次,一般于公历逢双年份6月的第一周举行。
第十八条 院士大会的职能
(一)审议常设领导机构的工作报告。
(二)选举常设领导机构成员。
(三)制定和修订院士章程。
(四)决定学部的设置和调整。
(五)开展学术活动。
(六)提出重大建议。

领导机构

相关图片
院士大会闭会期间的常设领导机构,是由中国科学院院士组成的学部主席团(简称主席团)。主席团由中国科学院院长、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各专门委员会主任和经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名成员组成。中国科学院院长为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主席团会议。院士大会选举产生的主席团成员,任期为4年,不连任。聘请中国工程院院长、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和若干政府部门的负责人,为主席团顾问。顾问列席主席团会议。
主席团设执行委员会,执行院士大会和主席团的决议,领导学部工作。执行委员会由主席团执行主席、负责学部工作的副院长、各学部主任和各专门委员会主任组成。主席团执行主席主持执行委员会会议。主席团下设若干专门委员会,负责领导学部的重大咨询评议、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出版、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等工作。专门委员会由各学部常委会选举产生的若干委员组成。专门委员会委员每届任期4年,可连任1届。专门委员会选举主任1人、副主任若干人,负责专门委员会工作。专门委员会委员和主任、副主任由学部主席团批准任职。执行委员会设秘书长1人,受执行委员会委托,负责学部的日常工作。秘书长可由非院士担任,人选由主席团执行主席提名,主席团通过并聘任。秘书长列席主席团会议和执行委员会会议。
主席团职能
(一)决定召开并主持院士大会。
相关图片
(二)审议并决定提交院士大会的各项议案。
(三)聘请主席团顾问。
(四)批准各学部常务委员会和各专门委员会组成人员名单。
(五)聘任执行委员会秘书长。
(六)决定各学部增选院士名额。
(七)审议各学部增选院士的选举结果。
(八)确定外籍院士正式候选人名单。
(九)审查和批准撤销院士称号的决定。
(十)根据需要,决定设立跨学部的专门委员会。
(十一)院士大会授予的其他职能。

增选

播报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每次增选,先要推荐院士候选人,然后进行学部评审和选举。推荐候选人有院士推荐和归口初选部门推荐两个途径,不受理本人申请。
每位院士最多推荐2名候选人。2003年增选时,要求65岁以上的候选人需有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被推荐人相同方为有效。
陈清泉院士
学部评审要进行两轮,第一轮评审产生初步候选人,第二轮评审产生正式候选人。从2003年起,第一轮评审全部采用通信评审。评审院士们通过阅读被推荐人的有关材料,独立判断,行使选举权利。
然后就是选举,由各学部常委会组织本学部院士对本学部的正式候选人进行无记名投票,获得赞同票超过投票人半数的候选人,按本学部应增选名额,根据获得赞同票数依次入选,满额为止。如遇有获得赞同票数相同而超过增选名额时,则对票数相同者再投票表决,以增选名额为限,取票数多者入选。
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2003年新当选的院士包括两名女性,她们是解放军南京军区总医院刘志红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上海血研所的陈赛娟。新院士平均年龄62岁,60岁以下的占35%,50岁以下的占9%,其中年龄最小的44岁,他们是哈尔滨工业大学欧进萍和南京军区总医院的刘志红。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的总人数达到663名,其中女性36名,平均年龄为69.6岁。

津贴

播报
编辑
中国中央政府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发放专门的津贴。
自2009年1月1日起,中国中央政府大幅提高两院院士津贴标准,由原来每人每月200元调整为每人每月1000元,对于今后新当选的两院院士,则自当选之月起发给院士津贴。

老龄化

播报
编辑
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科学史科学文化研究院教授李侠在科学网发表题为《中国科学精英老龄化太严重!》的博文,文章虽寥寥数百字,却已有近8000次阅读,并引发学者和网友热议。
在博文中,李侠分析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的年龄分布后认为,以“两院”院士为代表的中国科学界最高精英“老龄化太严重”。李侠根据“两院”官网的数据统计,现任“两院”院士年龄主要集中在70—89岁之间,而40—49岁年龄段的院士比例非常低。年龄在70—79岁间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占全部709名院士的四成以上,而中国工程院765名在职院士的平均年龄就高达74.3岁。
长期从事科学史研究的李侠早先在分析1500—1950年有重大发现的科学家学术成就后得出这样的结论:随着时代发展,科学家发表学术著作的年龄在逐渐提前,年轻化趋势在加强。
据李侠统计,16世纪科学家发表重要学术著作的平均年龄是50.1岁,而20世纪上半叶已降到了34.9岁,相当于提前了15年。李侠据此推测21世纪和22世纪科学家发表著作的平均年龄应为32.73岁和30.06岁。
李侠认为,38—45岁是一位科学家最具创造力的工作峰值年龄段。过了这一年龄段,科研能力就会逐渐衰减。70岁之后就很难说有什么创造力了,“任何人,包括科学精英,70岁是一道门槛:思维活跃程度的临界点。”李侠如是说。
但中国的“两院”院士中,处在38岁—45岁工作峰值年龄段的院士比例很低,绝大部分院士年龄都在45周岁以上。现年43岁的潘建伟和现年45岁的邓中翰分别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最年轻的院士。而这两位最年轻的院士也都已经接近或处于工作峰值年龄段的最大临界值了。

列表

播报
编辑
中国科学院院士列表(截至2024年1月9日)[3]
技术科学部
(138人)
(中国科学院)
蔡其巩常青陈光 陈立东 陈维江陈云敏陈祖煜成会明程耿东程时杰丁汉都有为段进 段文晖范瑞祥 范守善方岱宁高德利高镇同葛昌纯顾秉林顾诵芬顾逸东郭烈锦郭万林郭旭 过增元韩杰才韩祯祥何满潮何雅玲胡海岩胡文瑞贾金锋 贾振元 姜澜 姜培学 江涌 姜中宏蒋成保 金红光赖远明冷劲松 李东旭 李殿中 李惠 李杰 李路明 李述汤李依依李应红林皋刘宝镛刘昌胜刘广均刘胜 刘维民刘竹生柳百新卢柯路甬祥雒建斌毛明 蒙大桥 南策文 倪晋仁 欧阳明高 欧阳予 彭练矛 齐康 邱大洪 邱勇 任露泉 芮筱亭 申长雨 沈保根 沈志云 宋家树 宋振骐 孙家栋孙钧 孙军 唐叔贤 唐志共 陶文铨 陶智 滕锦光 田永君 汪耕 汪卫华 王崇愚 王大中 王光谦 王立鼎 王秋良 王希季 王锡凡 王曦 王自强 魏炳波 魏悦广 闻邦椿 吴承康 吴良镛 吴硕贤 伍小平 吴宜灿 辛万青 邢球痕 熊有伦 徐建中 徐性初 徐世烺 宣益民 薛其坤 闫楚良 严陆光 杨孟飞 杨伟 杨卫 杨槱 姚熹 叶恒强 叶培建 叶志镇 于起峰 余梦伦 俞大鹏 俞鸿儒 翟婉明 张楚汉 张荻 张清杰 张统一 张卫红 张跃 张泽 赵淳生 赵天寿 赵阳升 郑平 郑泉 郑时龄 周国治 周孝信 周又和 周远 朱荻 朱静 朱俊强 朱美芳 朱森元 朱位秋 祝世宁 祝学军 庄逢辰 邹世昌 邹志刚 [3]
中国工程院院士列表(截至2024年1月10日)[4]
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136人)
(中国工程院)
曹喜滨 陈学东陈学东 邓宗全丁荣军 樊会涛 冯煜芳 付梦印 甘晓华 郭东明 何琳 赫晓东 侯晓 黄庆学 蒋庄德 焦宗夏 金东寒 李春明 李东 李骏 李克强 李培根 林忠钦 刘宏 刘永泉 卢秉恒 马伟明 马玉山 邱志明 单忠德 邵新宇 宋保维 孙聪 孙逢春 谭家华 谭建荣 唐长红 田红旗(女) 王国庆 王海峰 王海福 王华明 王树新 王向明 王云鹏 王振国 吴光辉 夏长亮 项昌乐 向锦武 肖龙旭 徐青 严新平 杨德森 杨华勇 杨树兴 尹泽勇 尤政 张军 郑津洋 钟志华 周济 周志成 朱广生 朱坤 邹汝平
资深院士:
陈懋章陈一坚陈予恕丁衡高董春鹏 杜善义朵英贤 范本尧 冯培德 高金吉 顾国彪 顾诵芬 关杰 郭重庆 郭孔辉 胡正寰 黄崇祺 黄瑞松 黄先祥 黄旭华 乐嘉陵 李椿萱 李鹤林 李鸿志 李魁武 李明 林尚扬 柳百成 刘大响 刘人怀 刘怡昕 刘永才 刘友梅 龙乐豪 路甬祥 潘健生 戚发轫 钱清泉 饶芳权 沈闻孙 沈志云 苏哲子 唐任远 王浚 汪顺亭 王兴治 王永志 汪槱生 王玉明 温俊峰 吴有生 谢友柏 徐德民 徐芑南 徐志磊 杨凤田 杨绍卿 杨士莪 于本水 臧克茂 曾广商 张福泽 张贵田 张立同(女) 张彦仲 赵煦 钟掘(女) 钟群鹏 朱能鸿 朱英富 [4]
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139人)
(中国工程院)
柴天佑陈纯 陈杰 陈志杰 陈左宁(女) 戴浩 戴琼海 邓中翰 丁文华 段宝岩 樊邦奎 方滨兴 费爱国 高文 桂卫华 何友 江碧涛(女) 蒋昌俊 姜会林 孔志印 蓝羽石 李得天 李德毅 李劲东 廖湘科 刘清宇 刘永坚 刘泽金 龙腾 陆军 卢锡城 罗先刚 罗毅 吕跃广 尼玛扎西 潘云鹤 苏东林(女) 孙家广 孙凝晖 谭久彬 童小华 王恩东 王沙飞 王岩飞 王耀南 王振常 魏毅寅 吴汉明 邬江兴 吴建平 吴剑旗 吴曼青 吴世忠 吴伟仁 徐扬生 杨小牛 姚富强 于海斌 于全 余少华 张宝东 张广军 张宏科 张平 张学军 张尧学 赵沁平 郑南宁 郑庆华 郑纬民
资深院士:
贲德蔡鹤皋 蔡吉人 陈鲸 陈俊亮 陈良惠 范滇元 方家熊 封锡盛 高洁 龚惠兴 宫先仪 龚知本 郭桂蓉 何德全 何新贵 胡启恒(女) 黄培康 姜文汉 金国藩 金怡濂 李伯虎 李德仁 李国杰 李乐民 李同保 李幼平 林永年 刘玠 刘尚合 刘永坦 刘韵洁 陆建勋 马远良 毛二可 倪光南 沈昌祥 宋健 苏君红 孙优贤 孙玉 汪成为 王任享 王天然 王越 韦钰(女) 魏正耀 魏子卿 吴澄 邬贺铨 吾守尔·斯拉木 许居衍 许祖彦 杨士中 姚骏恩 叶铭汉 叶尚福 叶声华 张光义 张履谦 张明高 张锡祥 张钟华 钟山 周立伟 周寿桓 周仲义 朱高峰 庄松林 [4]
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
(119人)
(中国工程院)
曹湘洪 柴立元 陈芬儿 陈建峰 陈祥宝 戴厚良 邓龙江 丁文江 董绍明 冯志海 付贤智 傅正义 干勇 高雄厚 宫声凯 韩恩厚 何季麟 黄伯云 黄辉 黄小卫(女) 蹇锡高 姜德生 姜涛 李贺军 李卫 李言荣 李元元 李仲平 刘炯天 刘日平 刘正东 刘中民 吕剑 毛新平 聂祚仁 潘复生 彭金辉 彭寿 钱锋 钱旭红 邱冠周 任其龙 沈政昌 孙传尧 谭天伟 屠海令 涂善东 王迎军(女) 王玉忠 吴锋 吴以成 谢建新 邢丽英(女) 徐惠彬 徐南平 杨为民 应汉杰 张福成 张联盟 张立群 张平祥 赵跃民 赵中伟 郑裕国 周济 周玉
资深院士:
才鸿年 陈丙珍(女) 陈景 陈立泉 陈蕴博 崔崑丁传贤 傅恒志 高从堦 胡永康 江东亮 金涌 柯伟 李大东 李俊贤 李龙土 刘业翔 毛炳权 邱定蕃 桑凤亭 沈寅初 舒兴田 唐明述 王国栋 王海舟 王静康(女) 汪燮卿 汪旭光 王一德 王泽山 王震西 翁宇庆 吴慰祖 徐匡迪 薛群基 杨启业 殷国茂 殷瑞钰 余永富 袁晴棠(女) 袁渭康 张生勇 张寿荣 张文海 张兴栋 张耀明 赵连城 赵振业 周光耀 周克崧 周廉 朱永濬 左铁镛 [4]
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
(128人)
(中国工程院)
陈勇 程杰成 邓建军 邓运华 杜时贵 多吉 葛世荣 顾大钊 郭剑波 郭旭升 胡石林 胡晓棉(女) 黄震 康红普 李根生 李建刚 李宁 李晓红 李阳 李焯芬 林君 刘吉臻 罗安 罗琦 吕俊复 马永生 毛景文 欧阳晓平 潘一山 彭苏萍 饶宏 沈国荣 舒印彪 苏义脑 孙焕泉 孙金声 孙龙德 孙友宏 汤广福 唐菊兴 唐立 王成山 王国法 王双明 王运敏 吴爱祥 武强 吴强 夏佳文 谢和平 谢克昌 杨春和 杨勇平 袁亮 袁士义 岳光溪 张来斌 张铁岗 张玉卓 赵文智 赵宪庚 赵振堂 周刚 周守为
资深院士:
安继刚 陈清泉 蔡美峰 岑可法 常印佛 陈森玉 陈毓川 杜祥琬 樊明武 范维澄 傅依备 顾金才 韩英铎 何多慧 何继善 洪伯潜 胡见义 胡思得 黄其励 金庆焕 康玉柱 雷清泉 李立浧 罗平亚 倪维斗 潘垣 裴荣富 彭先觉 钱皋韵 钱绍钧 邱爱慈(女) 邱中建 苏万华 孙承纬 孙玉发 唐西生 汤中立 童晓光 万元熙 王德民 王思敬 闻雪友 翁史烈 鲜学福 徐大懋 许绍燮 薛禹胜 杨奇逊 杨裕生 叶奇蓁 衣宝廉 于俊崇 于润沧 余贻鑫 曾恒一 翟光明 张信威 张勇传 赵文津 郑健超 郑绵平 周邦新 周世宁 周永茂 [4]
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
(108人)
(中国工程院)
曾滨 陈军 陈湘生 陈政清 崔愷 邓铭江 杜修力 杜彦良 冯夏庭 高宗余 龚晓南 郭仁忠 何川 何华武 胡春宏 胡亚安 黄卫 江亿 孔宪京 李华军 李建成 李清泉 李术才 李兴钢 刘汉龙 刘加平 刘加平 吕西林 马军 梅洪元 孟建民 缪昌文 聂建国 钮新强 欧进萍 彭永臻 秦顺全 任辉启 任南琪 唐洪武 王超 王复明 王浩 王建国 王明洋 吴志强 肖绪文 谢先启 邢锋 徐建 许唯临 杨永斌 殷跃平 岳清瑞 张建民 张建云 张喜刚 张宗亮 郑健龙 钟登华 周创兵 周绪红 朱合华 庄惟敏
资深院士:
陈厚群 程泰宁 崔俊芝 董石麟 冯叔瑜 傅熹年 何镜堂 江欢成 李圭白 李猷嘉 梁文灏 廖振鹏 林元培 刘经南 刘先林 卢耀如 罗绍基 马国馨 马洪琪 马克俭 钱七虎 沈世钊 施仲衡 谭述森 王光远 王家耀 王景全 王瑞珠 王小东 魏敦山 吴良镛 项海帆 谢礼立 杨秀敏 张超然 张杰 张锦秋(女) 张祖勋 郑皆连 郑颖人 周丰峻 周福霖 周镜 朱伯芳 [4]
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
(74人)
(中国工程院)
资深院士:
蔡道基 陈克复 陈联寿 丁德文 丁一汇 方国洪 侯保荣 蒋士成 金翔龙 李泽椿 刘鸿亮 伦世仪 庞国芳 钱易(女) 任阵海 唐孝炎(女) 王文兴 魏复盛 徐祥德 姚穆 袁业立 张全兴 张懿(女) 周翔(女) [4]
农业学部
(93人)
(中国工程院)
柏连阳 包振民 曹福亮 陈焕春 陈剑平 陈松林 陈温福 陈学庚 邓秀新 杜官本 侯水生 胡培松 蒋剑春 金梅林(女) 金宁一 康绍忠 康相涛 康振生 李德发 李培武 李天来 李玉 刘少军 刘世荣 刘旭 刘仲华 罗锡文 麦康森 南志标 谯仕彦 沈建忠 沈其荣 宋宝安 孙其信 唐华俊 万建民 王汉中 吴孔明 吴义强 徐明岗 许为钢 薛长湖 姚斌 尹飞虎 尹伟伦 印遇龙 喻景权 喻树迅 于振文 张福锁 张改平 张洪程 张佳宝 张绍铃 张守攻 张献龙 张新友 张涌 赵春江 周卫 朱教君 朱有勇 邹学校
资深院士:
陈宗懋 程顺和 戴景瑞 范云六(女) 傅廷栋 盖钧镒 官春云 管华诗 李坚 李佩成 林浩然 刘秀梵 任继周 荣廷昭 山仑 沈国舫 石元春 石玉麟 束怀瑞 宋湛谦 唐启升 汪懋华 吴明珠(女)夏咸柱 向仲怀 辛世文 徐洵(女) 颜龙安 赵法箴 赵振东 [4]
医药卫生学部
(135人)
(中国工程院)
曹雪涛 陈赛娟(女)陈士林 陈薇(女) 陈香美(女) 陈肇隆 陈志南 程京 丛斌 丁健 董家鸿 樊代明 范上达 范先群 付小兵 高天明 顾晓松 韩德民 韩雅玲(女) 郝希山 胡盛寿 黄璐琦 黄晓军 吉训明 姜保国 蒋建东 蒋建新 江涛 李大鹏 李兰娟(女) 李松 李校堃 李兆申 林东昕 刘超 刘德培 刘良 刘志红(女) 马丁 宁光 乔杰(女) 尚红(女) 沈洪兵 沈祖尧 唐佩福 田金洲 田伟 田志刚 王辰 王广基 王红阳(女)王俊 王军志 王锐 邬堂春 吴以岭 吴玉章 夏宁邵 夏强 夏照帆(女) 肖伟 徐兵河 徐建国 杨宝峰 于金明 袁国勇 詹启敏 张伯礼 张强 张学 张英泽 张运 张志愿 赵铱民 郑树森 朱立国 朱兆云(女)
资深院士:
巴德年 陈洪铎 陈君石 陈亚珠(女) 程书钧 程天民 戴尅戎 高润霖 顾玉东 郭应禄 洪涛 侯惠民 侯云德 胡之璧(女) 郎景和 李春岩 廖万清 刘昌孝 刘耀 刘玉清 陆道培 秦伯益 邱贵兴 邱蔚六 阮长耿 沈倍奋(女) 沈渔邨(女) 盛志勇 石学敏 孙燕 唐希灿 汤钊猷 王琦 王学浩 王永炎 王正国 王振义 闻玉梅(女) 吴天一 吴咸中 夏家辉 项坤三 肖培根 谢立信 杨胜利 姚新生 俞梦孙 俞永新 曾溢滔 张心湜 赵铠 甄永苏 钟南山 钟世镇 周宏灏 周良辅 朱晓东 庄辉 [4]
工程管理学部
(67人,其中跨学部院士27人)
(中国工程院)
曹建国 柴洪峰陈晓红(女) 丁烈云董尔丹 范国滨胡文瑞黄殿中 黄维和贾伟平(女) 金智新李家彪 李贤玉(女) 林鸣 凌文刘德培刘合刘旭 卢春房麦康森 邵安林孙丽丽(女) 唐立新 屠海令 王坚 王金南王陇德王自力 向巧(女) 谢玉洪 杨长风 杨宏 杨善林张守攻 赵晓哲郑南宁周建平
资深院士:

退休制度

播报
编辑
2013年11月15日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明确要求“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优化学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这可能意味着今后将实施强制性的院士退休制度,具体制度还需两院讨论和实际落实调整后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