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育王寺

中国浙江省宁波市境内寺庙
收藏
0有用+1
0
阿育王寺,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始建于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已历经1700多年历史。
阿育王寺素有“东南佛国”之称,是佛教禅宗名寺,中国佛教“五山第五”。也是中国现存唯一以印度阿育王命名的千年古寺。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的真身舍利及玲珑精致的舍利宝塔而闻名中外,1984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汉族地区佛教重点寺院”。 [1]
2006年05月25日,阿育王寺作为元至清时期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2]
2022年1月,阿育王寺发出通知:由于宁波市近期又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原计划于2022年元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传授居士三皈五戒法会将延期举行,举行时间另行通知。 [24]
中文名
阿育王寺
级别批次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所属地区
浙江省宁波市
批准文号
国发【2006】19号
批准单位
国务院
序    号
545
编    号
Ⅲ-248
地理位置
浙江省宁波市五乡镇宝幢太白山麓华顶峰下
现任方丈
界源法师(2001年7月)
宗    门
禅宗
时    代
西晋武帝太康三年(公元282年)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魏晋南戒凶催乐虹婆北朝时期
阿育王寺
阿育王寺始创于西晋太康三年(282年),据明万历《明州阿育王寺山志》载:晋武帝太康三年,并州离石人刘萨诃病危时,梦见一梵僧示意超度。既苏,旋改业出家,法名慧达,并按梦示,寻求宝塔,至鄮山乌石岙时,忽闻钟声铮铮响于地下,便竭诚膜拜诵经。三日三夜后,宝塔从地下涌出,光明腾耀。其状青色,似石非石,高1尺4寸,方广7寸,内悬宝謦,中缀舍利,五层四角。慧达即结茅于此,修持行道。此为阿育王寺开基之始。 [3]
东晋义熙元年(405年),舍利宝塔从乌石岙慧达结茅供养处迁到现址,安帝敕造塔亭,岁度僧14人,是为阿育王舍利殿之起源。
南朝宋元嘉二年(425年),宋文帝敕住持道佑创增佛宇,赐常住田,并赐度僧27名守护。
元嘉十二年(435年),又建塔寺。至此,阿育王寺已初具规模。 [4]
南朝梁普通三年(522年),梁武帝命扩建殿堂房屋,并赐额“阿育王寺”。寺额由梁代著名书法家萧子云手书。
大同六年(540年),武帝又下令拨黄金500两改建浮屠为五层,铸铜佛、铁鼎,写经论,并敕免阿育王寺田赋。由于梁武帝的重视,阿育王寺很快闻名天下,塔居神州第一朱彝尊《唐阿育王寺常住田碑跋》,一时名士倾心皈问。
唐宋时期
唐玄宗先天二年(713年),僧了缘建西塔院(又名西塔寺)。
元宝三年(744年),鉴真第三次东渡失败在舟山后,曾住锡于阿育王寺。期间,绍兴、杭州、湖州、宣州等地寺院的僧人纷纷来寺请鉴真和尚讲道受戒。
会昌元年(841年)兰键,唐武宗下令灭佛,舍利宝塔充入越州府库。
唐大中四年(850年)正月,舍利宝塔复归阿育王寺,僧俗8000人参加了供奉舍利宝塔盛会。
五代后周显德五年(958年),寺遭火毁。
宋太祖开宝六年(973年),修复。
大宋祥符元年(100鸦想8年),阿育王寺被朝廷定名为“阿育王山广利禅寺”,拓为十方禅刹。
熙宁元年(1068年),大觉怀琏禅师出任第五任主持。熙宁三年(1070年),怀琏筑宸奎阁,珍藏宋仁宗御笔偈颂、御书53轴和团扇3柄,英宗手诏1道,文人苏轼为之撰《宸奎阁记》,并手书碑文。在怀琏主持下,阿育王寺一时人才聚积,“法席鼎盛,名播天下”,出现了前所未有的中兴景象。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迎舍利塔至宫中,宋高宗赐“佛顶光明之塔”匾。
绍兴二十六年(1156年),宗杲受诏住持阿育王寺,“四方学徒,川奔涛涌”。时育王寺内僧众及外来法者逾6000人,人多食乏,宗杲在传至佛照禅师德光,油市田4000余亩,名为“吉祥庄”。
淳熙元年(1174年),孝宗遣天使李裕文请舍利入禁中供奉,住持从廓护送。孝宗三番瞻仰舍利,御书“妙胜之殿”额,封从廓为“妙智禅师”,并赐钱万缗。淳熙(1174—1189),明州郡守赵恺以金造成一塔,奉安宝塔于其中。
嘉定年间(1208—1224),定“禅院五山十刹”,阿育王寺被列为“五山”之第五山,与径山寺、灵隐寺、净慈寺、天童寺齐名。南宋末,阿育王寺又遭火灾,舍利塔附安别院(即古育王)。 [5]
元明清时期
元世祖至元间(1264—1294),顽极、如珙住持阿育王寺,僧伽来依法轮者摩肩接踵,人满为患。于是,如珙大建堂宇,以解决信徒住宿之忧,并购得余氏海涂田1000余亩,名“广利庄”。
至正二年(1342年),悟光住持阿育王寺,收回被豪家所占的庄田、园林,修筑祖堂、法堂、蒙堂、廓庑等,并用朝廷所赐白银建承恩阁,翰林侍学讲士黄溍为之撰《承恩阁碑记》。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赐名“阿育王禅寺”,列为天下禅宗五山之第五山。
神宗万历间(1537—1620),慈圣太后赐藏舍利之铜塔。时住持传瓶与僧众同心协力,修茸殿宇,坚立山门,重建舍利塔殿、廓庑、禅堂、僧室白余间,名刹风貌得到恢复。
康熙元年(1662年),寺毁于火。康熙十九年(1680年),僧人法钟重修。
乾隆(1736—1795)中期,住持畹荃获赐紫袈裟、龙缎袍、宫绸彩缎、御茶、东莞香、紫当、绣袋等物及御书《心经》1卷、《大悲陀罗尼经》1函与“觉行俱圆”匾额。
光绪年间(1875—1908),阿育王寺修建普同塔院、养心堂、云水堂、灵菊轩、方丈室、天王殿等房屋90余间,并疏通阿褥达池,筑围墙,栽松柏竹梅。
宣统三年(1911年),又重修大殿,使阿育王寺的建婶肯员筑得到完善。
民国以后
民国元年至五年(1912—1916),住持宗亮先后重修大悲阁、禅堂等,舍利殿寻仔懂、藏经楼全部覆以琉璃瓦。民国十九年(1930年),天王殿不慎失火被焚。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住持源巃重修之。
阿育王寺
“文革”期间,众僧被遣散,寺院成为工厂及驻军营房。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后,寺院归还僧众管理,政府拨款60余万开始全面整修阿育王寺,由通一大和尚担任顾问。整修后的阿育王寺,中轴线按原样基本复修,下塔也进行重修。
2003年1月10日,阿育王寺举行五百罗汉圣像开光暨界源大和尚升座法会。目前,阿育王寺每年均举行以修持为主的禅七法会、三坛大戒习旬影传授法会、千僧斋法会等甩洪狼壳著名传统法会相继得到恢复。 [6]

建筑特点

播报
编辑
阿育王寺全景图
阿育王寺现占地面积124100平方米,建筑面积23400平方米。现存殿、堂、楼、阁600余间,依山坡构筑。中轴线上依次为山门、二山门、放生池、天王殿、大雄宝殿、舍利殿、法堂和藏经楼。右侧有云水堂、鄮峰草堂、拾翠楼、祖师殿、承恩堂、方丈殿、宸奎阁、寮房等361间;左侧有松光斋、钟楼、舍利单、先觉堂、大悲阁等264间。大雄宝殿系清康熙年间重建,殿上有乾隆书“觉行俱圆”匾。舍利殿始建于1678年,重檐,黄色琉璃瓦盖顶,石雕舍利塔一座,内置七宝嵌镶塔亭,塔身青色,五层四角,四面窗孔,每层雕菩萨神像,内顶悬宝磬,舍利珠挂在其中。寺内有浙江省仅存的两座元塔,砖木结构,仿楼阁式,六面七层,每层置腰檐、平座,底层四周有围廊。 [7]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综合类

阿育王寺内较完整地保存着历代碑碣、石刻、匾额以及经藏古籍等文物。有唐范的书“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苏轼书“宸奎阁碑铭”、宋张九成撰书的“妙喜泉铭”和元、明、清历代碑额现代碑刻58块,有唐雕四天王右像、唐贯休画十六尊者石刻、殿内栋上有宋高宗的“佛顶光明之塔”、宋孝宗御书“妙胜之御”、清乾隆御笔“觉行俱圆”等许多匾额和藏经楼上清雍正版本《龙藏》7247卷、《碛砂版大藏经》等珍品。其中以《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宸奎阁碑记》和《妙喜泉铭》最为珍贵。 [8]
碑碣、石刻

建筑类

天王殿
天王殿重檐歇山黑瓦顶底层开间,上层五间,高约十四米,正脊上有(国基巩固)四个字,檐间横匾书(天王殿),大门上有(八吉祥地)四寂横匾,是中国佛教协会前会长赵朴初所书,殿内石壁,嵌有金刚经石刻十八块,前后石柱刻有六对楹联,殿供大肚弥勒韦驮及四大天王像。
天王殿
大雄宝殿
大雄宝殿面宽七间,重檐歇山黑瓦顶建筑,高约十四米,正脊上有风调雨顺及龙鱼戏珠彩塑,檐间有(大雄宝殿)方额,下层檐下横匾书(觉行俱圆)为乾隆皇帝御书。殿内横匾额题(善狮子吼)也是乾隆皇帝的御笔。殿之中塑释迦牟尼佛,东塑药师佛及阿难尊者,西为阿弥陀佛迦叶尊者。两旁十八罗汉,后面塑有善财童子五十三参《海岛图》及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像。殿前之两株樟树,高过殿顶。 [9]
大雄宝殿
舍利殿
舍利殿面宽五间,重檐歇山黄琉璃顶建筑,高约十三米。殿前屏门,浮雕绮丽。檐间方形额,上书(妙胜之殿)为宋孝宗御制,下檐黄匾上书(舍利殿),殿后壁外有四幅护法神雕,为唐朝作品,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价值。殿内正中粱上悬竖额(佛顶光明之塔),是宋高宗御书,横匾(光明庄严)挂于南面,殿正中是高七米的石塔,内放置七宝镶嵌的(舍利放光)之佛龛,塔下列利宾及阿育王像,石塔后面供置释迦牟尼卧佛像,长约4米。殿前月台两侧壁上立有四块珍贵的碑记,其中有唐朝万斋融撰文、处士范重书的《阿育王寺常住田碑》,宋朝为寺内(宸奎阁)落成书写的记事文章和张九成撰并书的《妙喜泉铭》碑。殿后有(母乳泉),泉上方刻有(散曼陀华)为清朝书法家高振霄所书。 [10]
舍利殿
舍利塔
专门供奉驰名中外的稀世之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此塔就是舍利塔,舍利塔为四方形铜质宝箧塔,高约0.4米,用银丝吊一颗绿豆大小的至宝于小窗孔内,一般秘不示人。而宝塔外护的石塔,为明代遗物,高4米,每边宽1.5米,也是印度式的四方单层宝箧印塔,顶部镶嵌宝珠和角隅,四面刻有释迦牟尼成道及八王分舍利的印度式图像,通身漆朱贴金,在阿育王寺舍利殿的中心。 [11]
舍利塔
藏经楼
藏经楼在舍利殿后之左侧,二层五间,高约12.5米。楼下法堂,左右两壁嵌有释贯林十六尊者石刻像楼上为藏经楼,有徐世昌所书《天龙共护》匾。楼内珍藏释迦牟尼佛真身舍利塔原物,清乾隆初年刊印的《钦赐龙藏》计一千六百六十二部、七千一百六十八卷,商务印书影印的日本《续藏》和清雍正版本《龙藏》7247卷、《碛砂版大藏经》等其它一些珍贵文物。 [12]
藏经楼
阿育王寺东塔
塔始建年代未详,明代时日本画圣雪舟所绘的《育王山图》,曾画有此塔。现塔为1995年重建,阿育王寺东塔1992年开始,方丈通一法师住持以来,励志弘法,恢复寺院旧制。在陆续修葺古殿下塔、扩建殿宇及重修上塔后,仍认为尚不够功德圆满,又得寺藏明成化年间日僧雪舟所绘‘育王三塔图’启发,便在寺院东侧新募一塔,集善款550余万元,用工两万以上,历经四年方于1995年如愿达成。由于建于寺院之东,几乎与下塔建于寺院以西对称,故称之为东塔。
阿育王寺东塔

研究价值

播报
编辑
阿育王寺内唐代石雕
阿育王寺遗址在中国佛教史以及中日文化交流史上有着重要地位,尤其是因寺内珍藏佛国珍宝“释迦牟尼真身舍利”。 [13]
阿育王寺在继承优秀的佛教文化传统、弘扬佛教文化思想在佛教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历史文化价值,其仪规使活态的文化遗产得以继承和保护。 [14]
阿育王寺在中国佛教史上产生过重要影响。寺内的饱学禅僧刻印了许多佛经,还保存了一批唐宋以来的名人碑刻、舍利塔等珍贵文物,以宋朝的苏轼书《明州阿育王山广利寺宸奎阁碑》最为珍贵。此外还编写了一部《阿育土山志》,为研究古代中国佛教史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

保护措施

播报
编辑
阿育王寺寺内碑文
1981年4月,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1983年,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15]
2006年5月,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由寺方向鄞州区文管办申请保护规划方案,并由省古建院担任编制任务。2009年6月由鄞州区人民政府向浙江省文化局申请了该方案。 [16]
2008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阿育王寺保护规划方案为国家文物局提出的“十一五”计划——全面完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体保护规划其中之一。 [17]

佛事活动

播报
编辑
阿育王寺佛教活动
2003年1月10日,阿育王寺举行五百罗汉圣像开光暨界源大和尚升座法会。 [18]
2013年6月17日,台湾中华佛教居士会一行人首先抵达阿育王寺顶礼佛陀的真身舍利并且祈祷世界和平。之后前往古阿育王寺。致赠宝箧印陀罗尼塔给古阿育王寺寓意阿育王的造塔影响深远,并且表示法轮常转,佛法长驻。
2014年8月11日,宁波阿育王寺、阿育王古寺、苏州弘化社,依释迦遗教《盂兰盆经》,发起供养十方世界、娑婆国土一切僧宝,超荐祈福法会。 [19]
2014年10月31日,日本“踏寻鉴真大师在中国的足迹”访华团一行40余人访问名刹天童寺与阿育王寺。访华团来到中国,一路踏寻鉴真大师的足迹来到天童寺与阿育王寺。在此,他们进行了佛教与文化交流活动,并互赠墨宝。 [20]
2015年6月21日,由苏州寒山书院教师及学僧一行组成的参访团一行先后参观了南海观世音菩萨、天童寺、阿育王寺朝拜瞻仰佛陀舍利。
2022年1月,阿育王寺发出通知:由于宁波市近期又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目前防疫形势依然严峻,原计划于2022年元月10日(农历腊月初八)释迦牟尼佛成道日传授居士三皈五戒法会将延期举行,举行时间另行通知。 [24]

轶事典故

播报
编辑
历史传说
阿育王
相传印度孔雀王朝国王阿育王统治时期(公元前2世纪),在波吒利费城举行了佛教史上规模最大的第三次结集,编纂整理经、律、论三藏经典,并派遣僧侣四方传播佛教,使佛教成为世界性宗教。
他还取出王舍城大宝塔阿阇世王分得的佛陀舍利,分成八万四千份,令羽飞鬼,各随一光尽处,安立一塔在中国,共建造了19座舍利塔。
这19座舍利塔中,保存下来的唯一一座就是西晋会稽鄮县塔,即今浙江鄞县鄮山阿育王寺的舍利宝塔。关于塔的建造过程,有许多奇异的传说。 [21]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交通信息

公交
阿育王寺
汽车南站:乘坐514路公交车在汽车东站下车,再换乘759-1路、 759-2路、758路、362路公交车。
汽车客运中心站:乘坐504路公交车在汽车东站下车,再换乘759-1路、759-2路、758路、362路公交车。
宁波栎社机场:乘坐机场大巴,在汽车南站下车后乘坐514路公交车在汽车东站下车,再换乘759-1路、759-2路、758路、362路公交车。 [22]
出租
1、距火车南路约22.7公里
2、距宁波栎社机场约34.2公里
3、距汽车客运中心约29.2公里
4、距天一广场约19.5公里
自驾
上海、江苏方向:沿沈海高速行驶95.3公里,从鄞州、金华、杭州、温州出口离开,进入宁波绕城高速,沿宁波绕城高速行驶3.4公里,从宁波机场/舟山出口离开,进入杭甬高速,沿杭甬高速行驶19.6公里,从宁波东出口离开,进入甬台温高速,沿甬台温高速行驶455米,在东苑立交桥从出口离开,宁波东收费站离阿育王寺还有17.6公里。
杭州、绍兴方向:沿杭甬高速行驶,从宁波东出口离开,进入甬台温高速;沿甬台温高速行驶455米,在东苑立交桥从出口离开,宁波东收费站离阿育王寺还有17.6公里。
金华方向:沿甬金高速行驶184.7公里,从宁波绕城出口离开,朝北仑/舟山/台州方向,进入宁波绕城高速,沿宁波绕城高速行驶12.2公里,从舟山、北仑、宁波东出口离开,进入甬台温高速,沿甬台温高速行驶6.9公里,在东苑立交桥从出口离开,宁波东收费站离阿育王寺还有17.6公里。
温州、台州方向:沿甬台温高速行驶,在东苑立交桥从出口离开,宁波东收费站离阿育王寺还有17.6公里。

门票信息

门票:免费 [23]
开放时间:06:0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