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世贞

太仓明代人物专题

      [][公元1526年-1590年]

      太仓景点太仓特产太仓地名网[手机版]

      王世贞(1526~1590) 明代文学家。字元美,号凤州,□州山人。太仓(今属江苏)人。自幼有才华。嘉靖二十六年(1547)进士。初任刑部主事,与李攀龙谢榛宗臣梁有誉吴国伦徐中行等相唱和,继承并鼓吹前七子复古理论,史称后七子。屡迁员外郎、郎中。为官正直,不附权贵。杨继盛下狱,时进汤药,又代杨妻写申疏,杨死又备棺殓尸,严嵩对此十分嫉恨。吏部两拟提学,皆不用,出为山东副使。其父王□以泺河失事,被严嵩构陷下狱。王世贞与其弟世懋日伏严嵩门外求宽免,而王□终被处死。兄弟号泣扶柩归。隆庆初,兄弟伏阙讼父冤。其后官至刑部尚书,病逝乡里。其始,王世贞与李攀龙同为文坛盟主。李死后,又为文坛领袖20年,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明史·王世贞传》)。有所谓前五子、后五子、广五子、续五子、末五子等等名目,可见其影响甚大。王世贞的文学观主要表现在《艺苑卮言》里。虽然他并未脱离前七子的影响,仍然主张文秦汉,诗必盛唐。但其学问淹博,持论并不似李攀龙那样偏激,故时露卓见。他虽然十分强调以格调为中心,但也认识到: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艺苑卮言》卷一)这就将创作者的才思与作品的格调密切联系起来,看到了才思生格调、格调因人而异的必然性,实为李梦阳、李攀龙所未发。王世贞虽然也主张从学古入手,但他特别注意捃拾宜博,强调渐渍汪洋,最终要求一师心匠。并且认为,唯有这样,创作方法才能由工入微,不犯痕迹,达到气从意畅、神与境合的地步。这显然与一味主张模古范型者有别。到了晚年,他的文学思想更有一些显著变化。他自悔40岁前所作的《艺苑卮言》,并悟出代不能废人,人不能废篇,篇不能废句(《守诗选序》)的道理,有取于宋元之诗,还称赏归有光的散文不事雕饰而自有风味(《归太仆赞》)。王世贞作为后七子的首领,他也觉察到复古的流弊,标志着统治明代中期100余年的复古思潮已濒临绝境。


      人物关系:

      儿子:

      王士骐


  同年(公元1526年)出生的名人:

      李成梁(15261615)朝后期将领辽宁省铁岭铁岭县

      邹廷望(15261606)湖南省娄底市新化

      张四维(15261585)明朝首辅山西省运城市芮城

      陈栋(15261572)江西省南昌市东湖区

      余有丁(15261584)浙江省宁波鄞州区

      + 更多公元1526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590年)去世的名人:

      项元汴(15251590)明朝画家浙江省嘉兴

      陆毛(?~1590)广东省茂名市信宜市

      黄仲拙(?~1590)广西自治区贺州昭平县

      雒遵(15271590)陕西省咸阳泾阳县

      张元勋(15331590)浙江省台州温岭

      杨表正(15201590)福建省三明市永安

      + 更多公元1590年去世的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