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北京鲁迅旧居

北京市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收藏
0
0
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胡同19号,始建于民国十三年(1924年),鲁迅先生曾于民国十三至十五年(1924—1926)在此居住,于1956年10月19日辟为北京鲁迅博物馆并正式对外开放[1][6-7]
北京鲁迅旧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为一座小型四合院,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内的格局布置,室内的陈设展示,都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居住时的模样,院中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最后一处寓所,也是鲁迅先生在北京的故居保存较为完整的一处[1][7]
1979年8月21日,鲁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2005年5月25日,北京鲁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2021年3月27日,北京鲁迅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
中文名
北京鲁迅旧居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胡同19号
所处时代
民国
占地面积
约 400 m²
保护级别
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6:30,15:30停止进馆参观,周一全天闭馆
批准单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
编    号
6-0888-5-015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北京鲁迅旧居
民国十二年(1923年)10月30日,鲁迅先生买下位于宫酷垫弃归门口三条21号狱协影的6间旧屋的小宅院,议价800元。同年10月31日,鲁迅先射体陵生亲自绘制房屋改建图3张。同年12月2日,订立买房契约,付原房主500元。
民国十三年(1924年)1月2日,鲁迅先生付清原房主购房余款300元,房屋改建开始施工。同年2月1日,鲁迅先生收到京师地方审判厅登记处的房屋《登记通知书》。同年5月24日,房屋改建完工。同年5月25日,鲁迅先生和朱安夫人搬到此居住。
民国十五年(1926年)8月26日,鲁迅先生南下离开后,朱安与鲁迅先生的母亲继续在此居住。
民国十八年(1屑备929年)5月、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1月,鲁迅先生两次从上海回北平探亲,都在此居住。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11月,朱安通过地方法院办理了《赠与契约》,将北京鲁迅旧居转赠给鲁迅之子周海婴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年)3月20日,周海婴取得北平地方法院认证书。同年6月,朱安女士病故,中国共产党地下党组织通过北平高等法院查战凝船封了北京鲁迅旧居,将其保护起来[7]故体套。
1949年10月19日,北京鲁迅旧居润迎谜正式对外开放。
1950年3月,许广平先生将北京鲁迅旧居和鲁迅生前的藏书、文物全部无偿捐献给国家。
1956年10月19日,北京鲁迅博物馆在北京鲁迅旧居的基础上正式建馆并对外开放[6]篮判。

建筑格局

播报
编辑
鲁迅故居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有北房三间,南房三间,东西厢房各两间,院中保存着鲁迅先生当年手植的两棵丁香花[1]
北京鲁迅旧居北京鲁迅旧居北京鲁迅旧居北京鲁迅旧居
北京鲁迅旧居

主要建筑

播报
编辑
北房
北房面阔三间,呈凸字形,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一明两暗的开间,中间的一间是全家人的起居室。东面的一间是鲁迅先生的母亲鲁瑞的住室。西面的一间是鲁迅先生的原配夫人朱安的住室[13]
鲁迅卧室
鲁迅卧室位于北房东侧一间的北侧,门开在东厢房北墙上,人称“老虎尾巴”,鲁迅先生自嘲的称为“绿林书屋”,是鲁迅先生的工作室和卧室,占地面积约10平方米。北墙上有两扇大玻璃窗[13]
鲁迅卧室
南房
南房面阔三间,是鲁迅先生的书房兼会客室,是用木隔扇隔开的两明一暗的开间[13]
东、西厢房
东厢房是杂物间,堆放着许多杂物。西厢房是女工住的房间[13]

文物遗存

播报
编辑
鲁迅藏《山野掇拾》
山野掇拾》是孙福熙留学法国期间写成的,也是孙福熙的第一本书。全书共82篇,以游记的形式记录了作者在民国十一年(1922年)暑假期间,从里昂到乡村去画山野时的种种见闻。这本书民国十四年(1925年)2月由新潮社出版,列为《新潮社文艺丛书》之一。
这本书的出版曾得到鲁迅的大力帮助[9]
山野掇拾
山野掇拾
鲁迅藏《昨日之歌》
冯至的《昨日之歌》作为《沉钟丛刊》的第二种,由北新书局于民国十六年(1927年)4月出版,共印行1500册。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收抒情短诗46首,下卷收爱情叙事诗4首,作于民国十至十五年(1921—1926年)[10]
昨日之歌
鲁迅藏《绿天》
散文集《绿天》民国十七年(1928年)3月由北新书局出版。苏雪林说此书的写作是受了章廷谦《月夜》的启发。《绿天》一出版,苏雪林很快就送给了鲁迅。在扉页上用黑色钢笔写了:“鲁迅先生校正学生苏雪林谨赠七、四、一九二八”。版权页的留印处还加盖了“绿漪”朱红印章[11]
绿天

历史文化

播报
编辑

相关人物

  • 鲁迅
鲁迅〔清光绪七年至民国二十五年(1881—1936年)〕,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清光绪七年(1881年)9月25日诞生。出身于破落封建家庭。青年时代受进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光绪三十一至三十三年(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清宣统元年(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8]

艺文

在北京鲁迅旧居居住的两年多时间里,鲁迅先生主编和指导青年人编辑了《语丝》周刊、《莽原》周刊、《莽原》半月刊、《国民新报副刊》等刊物。完成了《嵇康集》的校勘;翻译了《苦闷的象征》《出了象牙之塔》;写下了散文集《野草》,小说集《彷徨》中的大部分作品,杂文集《华盖集》《华盖集续集》以及《》《朝花夕拾》中的大部分作品200多篇。

文物保护

播报
编辑
1979年8月21日,鲁迅故居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北京市第二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
2005年5月25日,北京鲁迅旧居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
2021年3月27日,北京鲁迅旧居被北京市文物局公布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2]

旅游信息

播报
编辑

地理位置

北京鲁迅旧居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宫门口二条胡同19号[1]
鲁迅旧居(宫门口二条)

开放时间

周二至周日:09:00—16:30,15:30停止进馆参观,周一全天闭馆[4]

交通路线

  • 公交
北京市内乘坐北京公交13、19、21、42、44、46、56、121、335、336、387、409、603、650、694、709、716、812、814、816、823、846、850、855路或运通102、运通106路皆可到达[5]
  • 地铁
北京市内乘坐北京地铁2号线,在阜成门站B出口出站,向东200米即达[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