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百科

电脑版
提示:原网页已由神马搜索转码, 内容由baike.baidu.com提供.
收藏
0
0

引玉集

1950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
《引玉集》是1950年上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图书,苏联版画集,共收五十九幅,鲁迅编选。是“中国现代新兴木刻之祖”,鲁迅被尊为“现代新兴木刻之父”。
中文名
引玉集
别    名
拈花集
作    者
鲁迅[1]
出版时间
1950年
出版社
上海出版公司
定    价
200 元
开    本
大32开
装    帧
精装平装

编书背景

播报
编辑
一九三二年一二八事变,印刷所和其锌版都烧成了灰烬。鲁迅逃出战线,书籍和木刻画都留在交叉火线下。待鲁迅重回旧寓,检点图书时,竟发现木刻版画丝毫也未遭损失;但因心神未定,很长时间没有再复制。
[2]

内容简介

播报
编辑
《引玉集》是由鲁洪欢抹迅编选的中国第一部苏联版画集,共收苏联名家版画五十九幅,均为珍贵的苏联原版木刻画。采用玻璃板经印,栩栩如生,具有极高的收藏价值。名称由来鲁迅在《引玉集》后记中告知书名由来:“因为都是用白纸换来的,所以取‘抛砖引玉’之意,谓之《引玉集》。”[2]胡风藏此初版本一册,为鲁迅当年所赠。它和鲁迅赠与的《海上述林》《珂勒惠支版画集》成为胡风一家的“纪念品,也是珍藏品,舍不得拿出来翻阅。” 如今这本《引玉集》被北京鲁迅博物馆的“胡风良燥文库”收藏。
引玉集
主要作翻旬笑品
1 保夫罗夫:《三篇小说耻巴试宙》。[2]
2 阿察洛夫斯基:《五道河》。[2]
3 Vergilius:《Aeneid》〔13〕。[2]
4 亚历克舍夫:《道拘轿亚历山大戏骗尝采院(在列宁格勒)嚷龙百年纪念刊》。[2]
5 波查日享殃悼斯基:《俄国谜语》。[2]

编撰过程

播报
编辑
鲁迅是中国新兴木刻运动的倡导者与先行者,他生前自费编印木刻画册十余种,印行近万册,“以传给青年艺术学徒和版画的爱好者”。鲁迅在大力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中,是将“引入他山之玉”作为首位的,他在收集外国版画书刊、画集、名作原拓的基础上,编印了《近代木刻选集》《新俄画选》《士敏土之图》《一个人的受难》等外国版画集,但应该说编印苏联版画集是他“自己也没有豫先想到的”。

起因

鲁迅偶然在《版画》杂志上看到了苏联木刻家毕斯凯莱夫在《铁流》一书中所作的插图,于是写信委托在苏联任教的曹靖华给与搜寻原作。曹靖华不负请托,从作者处寻到木刻并寄来,在信里他告诉鲁迅一个以物易物的好办法:“那木刻的定价颇不小,但无须付,苏联木刻家说印画莫妙于中国纸,只要寄些给他就好。”鲁迅认为可行。前后两年,鲁迅寄赠白纸与旧书六次。而曹靖华先后七次从苏联木刻家手中搜寻木刻作品一百一十八幅,寄与鲁迅。1933年11月3日鲁迅手中已存有七十多幅苏联版画,在给郑振铎的信里首次表示:“我有苏联原版木刻,东洋颇少见,想用珂罗版绍介与中国。”这大概就是《引玉集》的初想。

整理

1934年1月,鲁迅从一百多幅原版的木刻画中选其中六十幅,编《引玉集》。这从他所作的《后记》 “选出六十幅来,复制成书”[3]一句中可见;但目录所列却只有五十九幅,这也可从鲁迅亲书的广告可证:“为答作者之盛情,供中国青年艺术家之参考起见,特选出59幅,嘱制版名手,用玻璃版精印,神采奕奕,殆可乱真,并加序跋,装成一册,定价低廉,近乎赔本,盖近来中国出版界之创举也。” 六十亦或五十九,对此李允经先生有一解释:“这可能是因为毕斯凯莱夫所作《铁流》之图第四,分为2幅,而在目录中算作一幅之故。”

出版

播报
编辑
《引玉集》出版前,有瞿秋白作《代序》,后有鲁迅作《后记》,装帧有精平两种形式,精装为纪念本,仅印制50部,非卖品;平装为流通本,印制250部。由内山完造托东京洪洋社印刷。1934年5月23日鲁迅收到洪洋社寄来《引玉集》300本,工料运送总计花费三百四十元。鲁迅在编印《引玉集》的同时,也在筹划着将剩余的木刻再编一部苏联木刻集(初版本发行后,曹靖华继续为鲁迅发寄苏联木刻),并将书名定为《拈花集》,1936年3月鲁迅在给曹白的信中就表达了这个意愿,但天不假年,鲁迅很快便去世了。时隔五十年,1986年7月《拈花集》由北京鲁迅博物馆编,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收16位苏联木刻家作品120幅,鲁迅当年的愿望得以实现。
《引玉集》出版印行两种300本,由内山书店经销,鲁迅也曾托人在广州代销。从鲁迅的书信与日记中得知,鲁迅分赠出三十本左右。年底,初版《引玉集》销售一空。1935年6月此书再版二百一十五本,分纪念本与发卖本两种。胡风获赠的为初版平装流通本(现今视为精装本),但书信与日记未见记录,应为鲁迅失记。

作品影响

播报
编辑
1931年,8月17日至22日,鲁迅在上海北四川路的一幢楼房里,主办了为期6天的“木刻讲习会”。由此,欧洲现代木刻知识和技法在中国得到了初步的普及,一支锐利的木刻青年新军开始集结,一场全国规模的新兴木刻运动拉开了序幕。
80年来,鲁迅作为中国现代“新兴木刻之父”,其艺术精神所包含的批判性和现实精神,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版画家。80年来,一届又一届全国版画作品展览以同一种方式与鲁迅对话,诠释鲁迅精神的本色和特质。
从一八艺社、木铃木刻社,到抗战时期活跃的木刻社团以及后来的木刻研究会,中国美术学院的版画始终站在新兴木刻运动的前沿。正如中国美院院长许江所言:在艺术观念日趋多元,不断有人质疑现实主义版画意义的今天,新青年以集体的方式,去追问80年前的鲁迅,重启直面现实和社会关怀的人文担当。[4]

作者简介

播报
编辑
引玉集
鲁迅原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为中国文学的现代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 人称“文思革”。世界十大文豪之一。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还创作出版了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文学史上不朽的杰作,已经成为一部“必读的民族典籍”。还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二心集》.《华盖集》.《而已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在他写的人物中虽然没有一个坏形象,但是却间接表现出了封建社会的残忍。鲁迅先生以笔代戈,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其小说、散文、诗歌、杂文等数十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他的作品被译成英西等五十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